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早產兒的護理目標

早產兒的護理目標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9.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早產兒的護理目標,女性懷孕的時候都是很高興的,但我們也要了解分娩方面的知識,而早產兒的出現也是很多媽媽需要了解的,那麼下面就爲大家分享早產兒的護理目標。

早產兒的護理目標1

護理診斷

(1)體溫過高或過低,與體溫調節能尚未成熟有關。

(2)氣體交換障礙,與缺乏表面張素導致肺泡塌陷有關。

(3)體液容積缺失,與腎小管、腎絲球尚未成熟及體液散失過多有關。

(4)體液容積過,與輸液過多有關。

(5)營養均衡:少於身體需要,與經腸胃道攝食能有關。

(6) 潛在危險性知覺剝削與治環境有關

(7)潛在危險性父母/嬰兒依附關係障礙,與長期住院有關

早產兒的護理目標

護理目標

(1)體溫恆定,沒有呼吸急促、體重增加緩慢情形。

(2)動脈血液氣體分析值維持在正常範圍內,沒有呼吸窘迫症。

(3)沒有體液容積適當症出現、體液電解質維持在正常範圍內。

(4)經適當途徑攝取足夠營養素,體重增加正常。

(5)沒有知覺剝削問題出現。

(6)與父母有好親子依附關係。

早產兒應該如何護理

剛出院時,比較好一兩週就要複查一次;若寶寶生長穩定,出生2個月後,可改爲一兩個月複查一次。矯正月齡達6個月時,要加入對行爲發育的評估,看看寶寶對外界刺激,如聲音、移動物體是否有反應;10個月時,檢查其爬行和運動協調能力,腦癱。1歲後,每3個月複查一次,主要觀察語言發育和運動發育;2歲後可每半年複查一次。

早產兒體溫調節較困難,看護時要特別注意溫度調節,室內溫度比較好保持在24攝氏度—28攝氏度,每4—6小時測一次體溫,保持體溫恆定在36攝氏度—37攝氏度。若寶寶體重低於2500克時,不要洗澡,可以每2—3天用食用油擦擦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皺褶處。

此外,運動干預能促進早產兒的正常發育。在出生後,可以讓寶寶多練習俯臥,訓練擡頭;校正月齡達4個月時,可以練習翻身、坐;校正月齡達6個月,訓練爬行;12個月時,開始學習站立。還可以幫助寶寶平躺在大球上,前後、左右、順、逆時針搖晃大球,以增強寶寶的平衡能力。

對胎齡小、體重低的早產兒來說,純母乳餵養可能無法滿足營養需求。因此,在耐受母乳餵養後,比較好添加含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母乳強化劑,可以將其加入母乳中,調和後餵給孩子。

矯正月齡到4個月時,可以給寶寶添加米糊等碳水化合物,這有助於增強飽腹感,睡得安穩。矯正月齡達五六個月時,可以加蛋黃、肝泥等。需要提醒的是,純吃母乳容易出現生理性貧血,要注意適當補充一些肝泥、肉泥等,嚴重時補充鐵劑。

早產兒的護理目標2

34周早產兒的護理

1、保暖:室內溫度保持在27-28攝氏度,相對溼度55-65%。由於一般居室的溫溼度很難達到這些要求,因此早產兒生後可以放置在暖箱中。

2、體位:早產兒的頭應偏向一側,使口中的粘液外流,避免粘液或嘔吐物吸入氣管引起窒息。

3、餵養:由於早產兒成熟度不同,其吸吮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可以採用不同的餵養方法。對於吸吮力正常或稍差的孩子,可以餵母乳或配方奶粉,但需注意餵養速度要慢,避免孩子嗆奶或窒息。

對於吸吮能力差、不會吸吮但已具備吞嚥功能的早產兒,可用滴管將奶液滴入早產兒口中。而對於那些沒有吞嚥能力的孩子,應留在醫院中進行胃管餵養,即用乳膠胃管插入孩子口中,用注射器將奶直接注入胃內。

早產兒的護理目標 第2張

4、預防感染:這是提高早產兒生存率的關鍵。早產兒不能與患有感冒、氣管炎、腹瀉等疾病的人接觸,護理者要注意穿消毒過的隔離衣。早產兒的衣服、尿布、奶瓶應定期煮沸消毒。居室定期開窗換氣,保證空氣新鮮。

併發症

由於早產兒各器官系統尚未發育成熟,生活力差,容易導致疾病,如肺部疾病、顱內出血、感染、硬腫症等,可留有智力障礙或神經系統的後遺症,並且早產兒中約15%於新生兒期死亡,早產是圍產兒死亡的重要原因。

早產兒的護理目標3

家庭護理早產兒的全攻略

1、預備必須的裝備:如氧氣筒(機)、抽痰管、餵食管及餵食空針等,視寶寶出院時的狀況而定,需於出院前即事先準備。

2、熟練胸背部的拍痰:這對肺、氣管不佳的早產兒是有利的'。

3、餵食量:剛出院回到家的寶寶,頭兩三天內,其每餐的餵食量先維持在醫院時的原量不必增加,待適應家裏的環境後再逐漸加量,因爲環境的變遷對嬰兒的影響是蠻大的,尤其是胃腸的功能。

早產兒的護理目標 第3張

4、餵食方式:一般採用餐多量少及間斷式的餵食方式。每喝奶一分鐘,便將奶瓶抽出口腔,讓寶寶能平順呼吸約十秒鐘,然後再繼續餵食,如此間斷式的餵食,可減少吐奶發生或呼吸上的壓迫。

5、餵食特殊配方的奶粉(如早產兒奶粉):可以促進消化及增加營養吸收,對早產兒的生長有益。

6、維持合宜室溫:早產兒對環境的溫度和變遷一樣敏感,所以要注意體溫的保持及溫度的衡定性,以免調適不佳而致病。

7、定期回醫院追蹤檢查及治療:如視聽力、黃疸、心肺、胃腸消化、大腦超音波、營養諮詢及接受預防注射等。

8、與醫師保持聯繫,以便隨時諮詢:原來負責照顧寶寶的醫師對其狀況有詳盡的瞭解,在處置上比較得心應手;如果換別的醫師,對寶寶是不利的。

9、熟練幼兒急救術:如吐(嗆)奶、抽搐、膚色發紺時的緊急處理。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