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集錦八篇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集錦八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4.2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集錦八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嘗試、實驗,從中發現有些物質會溶解於水,有些物質不能溶解於水。

2.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及細緻的觀察力。

活動準備

每人二隻透明杯,小匙一把、彩筆一支。

桌上備有:奶粉、黃沙、水泥、糖、鹽、洗衣粉若干

教師備:大燒杯二隻,攪拌棒,清水若干

活動流程

一、運用博士爺爺的來信,引起幼兒的嘗試興趣

師:小朋友,博士爺爺又給我們來信了。信中說,他最近又做了一個小實驗,叫“溶解的祕密”。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請小朋友也來試試,好嗎?

二、提供多種多樣的實驗用品,便於幼兒進行嘗試活動

1.教師帶領幼兒參觀每一組的實驗用品。

師:博士爺爺給我們準備了許多的實驗用品,但每組的實驗用品都是不一樣的,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參觀

2.參觀後,幼兒可以在任意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實驗用品的一組坐下。

3.幼兒用連貫的語言說出自己桌上的實驗用品。

提問:你的桌上有哪些實驗用品?

4.提醒幼兒今天的實驗品不可以嘗。

三、幼兒初次嘗試

1.請小朋友用小匙取一點實驗品放人你的半杯清水中,輕輕攪拌,看一看,你會發現什麼?

2.幼兒嘗試實驗。

教師巡迴指導、觀察。①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水的顏色及實驗物在水中的變化

②幫助個別能力差的幼兒組織語言說出實驗結果,使其獲得嘗試的喜悅

③對能力強的幼兒提出高要求,要求能把實驗開始階段和結束階段的現象進行對比

3.實驗結果彙報。

提問:在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哪些物品不會溶解於水呢?

小結:奶粉、鹽、糖放入水中會不見了,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做溶解。

活動延伸:

還有哪些東西會溶解於水?

溶解於水的物品繼續增加投放量還會出現什麼情況?

還有哪些東西不會溶解於水?

有趣的潛水艇

活動目標:

1、瞭解潛水艇下沉、上浮與魚鰾的關係,樂於探究其中的奧祕,初步感知仿生學的原理。

2、欣賞有關潛水艇的錄像,進一步瞭解潛水艇潛水的過程與簡單原理。

3、想象創造各種各樣的潛水艇,發展大膽想象的能力及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活動準備:製作好的潛水艇模型、吸管、紙魚、氣球、橡皮泥、膠帶、鐵塊、剪刀、裝滿水的盆。

活動流程:

1、教師做“紙魚”游泳實驗,引發幼兒探究興趣。

(1)請幼兒討論;魚爲什麼會游泳。

(2)出示一條紙魚,演示魚游泳的過程。把氣球放在紙魚的肚子裏當魚鰾,通過給氣球充氣、排氣觀察魚上下沉浮的樣子。讓幼兒說出魚鰾的用處:魚有了魚鰾,就能自由自在的在水裏遊,想浮起來時就在魚鰾裏充滿空氣,想沉下去休息時就排掉魚鰾裏的空氣。

2、引導幼兒探索潛水艇下沉、上浮的祕密。

(1)組織幼兒自己玩潛水艇,想辦法使潛水艇上浮、下沉。

(2)分析討論爲什麼潛水艇能夠下沉、上浮,知道潛水艇是模仿魚鰾的原理製作的。

3、觀看有關潛水艇的錄像片,進一步探索潛水艇的奧祕。

4、拓展思路:用手工製作、繪畫、粘貼、拼搭的形式來表現想象中的潛水艇。

(1)在潛水艇的全身都安裝小圓桶,使潛水艇渾身上下都是槍。

(2)幻想畫:我乘潛水艇遨遊時光隧道。

(3)把潛水艇做成魚的形狀,這樣的潛水艇不容易被敵人發現。

(4)插上翅膀,製作會飛的“潛水艇”。

(5)安裝四條腿,變成機器人的“潛水艇”。

活動延伸:

瞭解更多仿生學的相關知識

小木偶尋寶

活動目標:

1、能熟練運用互補、互換的方法進行10的分合操作,知道10有種分合法。

2、學習書寫數字10,掌握10的正確書寫方法。

活動準備 1、小木偶圖片;1—10的數字卡片;雪花片

2、幼兒用書第3冊第33頁

活動流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出示木偶圖片,今天老師帶了一個小木偶要和小朋友一起遊戲,他想先和小朋友玩一個“碰球”的遊戲,要求小木偶手裏的球和小朋友手裏的球合起來是9。“嘿嘿,我的1球碰幾球”“嘿嘿,我的1球碰8球”。用此形式來複習9的分合式。

二、基本部分

教師以小木偶尋寶的遊戲口吻,,引導幼兒觀察並發現分合式的互換、互補規律,啓發幼兒熟練運用互換、互補規律得出10的分合式並做好記錄,教師在旁邊觀察並指導。

⑴、小木偶說要帶小朋友去數字王國探險,王國裏的祕mi花園藏着很多寶藏,小朋友想和小木偶一起去尋寶嗎?

(2)、教師出示雪花片做的花壇,這裏是數字王國的祕mi花園,它的裏面有5個花壇,請小朋友觀察一下每個花壇裏有幾朵花,並根據花的顏色把每個花壇裏的花分成兩組,並做好記錄。小木偶想和小朋友一起觀察第一個花壇裏的花。可得出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9和1。讓幼兒觀察分合式的不同,可以發現分合式的互換規律:分合式左右兩部分分數的位置可以互相交換,變成兩個分合式。

⑶、請幼兒自己觀察完成剩下的花壇,分別用互換規律得出10的其它分合式: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8和2;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7和3;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6和4;10可以分成5和5,讓幼兒記在記事本上。請幼兒數出10共有幾種分合式?(9種) 教師和幼兒小結:一個數的分合式數量始終比總數少一。

⑷、小木偶要給數字10個兄弟排排隊,請小朋友好好觀察一下,看看怎麼排合適?讓幼兒觀察、發現分合式的互補規律:分合式左右兩個部分數,左邊的數逐漸增大,右邊的數就會逐漸減小,無論怎麼變化,它們的總數是不變的。

10

1 9

2 8

3 7

4 6

5 5

6 4

7 3

8 2

9 1

3、小木偶和我們在數字王國裏找到了數字10的兄弟,就讓他們和我們一起回家吧,看看他們能給我們帶來什麼神奇的魔力。看幼兒用書,複習10的分解組成。

三、結束部分

學寫數字10,並向老師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師講解並演示10在田字格的正確寫法:⑴寫在田字格的左半格,斜豎要直;0寫在田字格的右半格,不要寫出格。⑵提醒幼兒握筆和寫字的姿勢,幼兒完成後隨音樂向老師們展示自己的作品。

活動延伸:

晨間、區角活動中引導幼兒做舉牌或碰球遊戲,不斷理解數的分解組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一、設計意圖:

秋日的天空亮麗迷人,白雲在湛藍的天空中穿梭變化。孩子們在不經意中發現了秋天的祕密,感受着秋日的可愛。《雲彩和風兒》這首散文詩篇幅短小精悍,語言優美,生動形象地描繪出秋天雲彩和風兒的多姿變化,便於幼兒理解和感受,易於幼兒記憶和朗誦。

二、活動目標:

1、在傾聽朗讀中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2、嘗試按作品提供的線索,想象和仿編散文詩。

3、感受雲彩變化的奇妙,激起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背景圖 、幼兒已在戶外活動觀察過雲彩的`變化

四、活動過程

(一)、遊戲,激起幼兒興趣

1、師出示背景,這是什麼?天上的雲彩真有趣,還會發生變化呢!

2、雲彩會變成什麼?

3、雲彩爲什麼會變化的?

4、天上的風兒真能幹,吹的雲彩一會兒變,一會兒變(師將風兒的圖片貼在背景上)

5、天上的雲彩真有趣,天上的風兒真能幹,現在老師和小朋友玩個遊戲,我做風兒,你們做雲彩,我一吹,你們就變

(二)、傾聽感受散文詩

1、老師帶來了一首優美的散文詩,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散文詩中的雲彩會變成什麼?

2、師朗誦一遍

3、雲彩變成了什麼?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背景圖上畫出小白船、大獅子、小娃娃

4、吹呀吹,雲彩變成小白船、小白船會在天上怎樣呢?大獅子、小娃娃會幹什麼呢?讓我們再聽一聽散文詩

5、師再次朗誦散文詩

6、吹呀吹,雲彩變成小白船、小白船怎樣了呢?

7、吹呀吹,雲彩變成大獅子,大獅子是什麼樣子的?

8、吹呀吹,雲彩變成小娃娃,小娃娃在幹什麼呀?

9、小朋友用好聽的聲音一起朗誦《雲彩和風兒》

10、這首詩歌有什麼特點?請一個小朋友說前面和後面的一段,請小朋友分角色說中間的三段。師放音樂

(三)、想象,仿編散文詩

1、吹呀吹,雲彩還變成什麼?請小朋友商量一下

2、請小朋友上來仿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探索製作圓柱螺旋彈簧玩具的方法。

2、體驗科技小製作的樂趣。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每人一根約30釐米長的細鐵絲,一根食指粗的圓木棍。小兔等彈簧玩具範例幾個。

2、白板紙、約3釐米長的塑料吸管、雙面膠、剪刀、橡皮泥等材料。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小兔的彈簧玩具,激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用力壓一下小兔,請幼兒觀察,發現原來小兔會跳舞。猜猜它爲什麼會自己跳舞,它是怎麼做出來的?

二、打開玩具外面的包裝,請幼兒觀察玩具裏面的祕密:原來小兔的身下有彈簧。

1、幼兒運用彈簧,再次進行操作。

(1)我們剛剛發現了有彈簧的玩具就能動。這裏有各種各樣的彈簧,請你玩一玩,說說你是怎麼玩的?彈簧有哪些變化?

(2)師幼共同小結:能伸能縮,鬆手後能恢復原來的樣子。

三、教師示範彈簧的做法,請幼兒嘗試製作玩具彈簧。

1、教師左手拿圓木棍,右手拿細鐵絲,將細鐵絲的一端固定在木棍上,然後開始一圈一圈地往木棍上繞鐵絲。

注意:每圈鐵絲螺旋式上升,每圈之間留有一定的空隙,不要太密。纏好後,將木棍從中間抽出,彈簧就做好了。

2、請幼兒自己嘗試製作彈簧,教師巡迴指導,重點幫助有困難的幼兒,提醒幼兒注意安全操作。

四、請幼兒將做好的彈簧固定在橡皮泥底座上,製作喜歡的小動物形象。

1、可以取白紙板,畫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然後將其剪下,粘貼到塑料管上。

2、將吸管插到彈簧上,玩具就做好了。

3、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創作,互相交流,分享成功的經驗。

五、組織幼兒以組爲單位交流自己的製作經驗。

【活動反思】

通過讓幼兒自由探索彈簧玩具,發現彈簧玩具會自己動。然後又在組織交流各自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集中探索彈簧的特性:能伸能縮,鬆手後能恢復原來的樣子,體現了“玩中學”的教育理念。

最後,幼兒利用彈簧的性能,用所提供的各種半成品材料自己製作彈簧玩具,是本次活動的高潮,在這個環節中,幼兒表現特別興奮,製作非常認真,從他們製作的過程中看來,思維處於積極的狀態,只是由於製作彈簧有些難度,這是我事先沒有考慮到的,所以時間有些費力,最後在老師的幫助下,大多數孩子成功的完成作品,臉上的喜悅無以言表,他們玩着自制的彈簧玩具,成就感油然而生。

小百科:彈簧是一種利用彈性來工作的機械零件。用彈性材料製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發生形變,除去外力後又恢復原狀。亦作“ 彈簧 ”。一般用彈簧鋼製成。彈簧的種類複雜多樣,按形狀分,主要有螺旋彈簧、渦卷彈簧、板彈簧、異型彈簧等。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動時間:

20xx年4月10日早10:30---12:00

二、活動地點:

鄯善縣火車站鎮小學

三、活動目標

1、通過帶幼兒參觀學校,初步瞭解學校,熟悉學校環境、教師和學生,感受哥哥姐姐的學校生活,激發幼兒對入小學的嚮往。

2、初步發現學校與幼兒園的區別,找出不同之處,培養幼兒觀察分析能力。

3、讓幼兒瞭解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知道小學生在校的主要活動和活動方式。

4、通過活動讓幼兒懂得:課間要先入廁,在做戶外遊戲,並且聽到上課鈴聲或上課音樂聲,能迅速回到自己的班裏上課,在心理上做好適應這種學習模式的準備。

5、教育幼兒按時上學,不遲到,不早退有時間觀念的良好習慣。

四、活動準備

1、事先聯繫好學校負責人,確定參觀的有關事項。

2、提前通知家長做好幼兒參觀學校的工作。

3、告訴幼兒聽老師的指揮、不亂跑,不大超大鬧,做個文明的參觀者等參觀前的談話。

五、實施措施

1、請小學生給自己講講自己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以及校園趣事,說說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優秀的小學生。

2、組合幼兒到學校去實地參觀。

3、教師講解,幼兒觀察瞭解學校環境。

4、教師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

5、參觀後討論: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之處?相同之處?(請幼兒從環境、作息時間、上課科目、紀律等方面說說。)

六、家園共育

1、家長配合幼兒園,進一步讓幼兒瞭解學校的生活,知道什麼時間該幹什麼。

2、看電視錄像,或讓上小學的哥哥姐姐向孩子講述小學學校生活,進一步瞭解學校。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唱準附點和十六分音符,嘗試用:X.X X|XX X|的節奏創編說詞。

2.從歌曲活潑歡快的風格中感受元宵節吃湯圓的樂趣。

3.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磁帶及錄音機

活動過程:

1.邊聽歌曲錄音,邊拍手自由入座,談話引出。

提問:剛纔聽到的歌曲有什麼感覺?講了個什麼故事?

元宵節吃湯圓,你吃過哪些餡的湯圓?(芝麻、豆沙、肉末)

2.學唱歌曲。

教師完整示範一遍。

提問:你聽到歌曲裏唱了什麼?(根據幼兒回答,教師分句示範)

教師再一次完整示範。啓發幼兒討論:說說最好玩的是哪一句?

幼兒學唱2~3遍,重點學習唱準附點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樂句。

3.創編說詞。

師:小二哥的湯圓是芝.麻 餡|黑又 香|

按照這個節奏也來編一編不同的湯圓餡嗎/

將新編的歌詞填入說詞,完整演唱新歌1~2遍。

教學反思:

當我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時,我從孩子們身上看到了這樣的現象,小朋友們對於湯圓都是有所認識的,也知道湯圓是在元宵節的時候吃的,湯圓有很多味道的餡,也知道湯圓的寓意。當我在第一遍彈唱歌曲的時候,小朋友就說出了對這首歌曲的感覺,節奏歡快。整首歌曲共分三段,而且歌詞比較簡單易懂,重複的語句也比較多,所以,小朋友學起來並沒有太大的難度。不過我發現,在這首歌曲中,一共有兩個附點號,分別在一碗湯圓和三毛錢呀兩處地方。我們小朋友在唱的時候,總是會把附點給漏下,我就想讓小朋友來跟唱一下,但是,在跟唱的時候還是能唱出附點號的,不過在整首歌曲演唱的時候,卻又把附點給漏下了。在創編的時候,也是比較單一的語句,並沒有太大的創新。所以我決定我原來的教學設計可以進行這樣的調整,在重難點學習的時候,把重難點放在附點上面,可以進行拍手或者利用其他方法打節奏進行演唱,這樣多試幾遍,小朋友肯定就會唱了,也不會把附點給漏下了。而在平常,可以多多補充幼兒各方面的知識,久而久之,對於小朋友的創編能力肯定會有一定的提高的。後來,我在新的教學中嘗試這樣方案,結果小朋友的知識吸收率確實比原來的教學效果好了一點。

小百科:湯圓,是中國傳統小吃的代表之一,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狀食品。一般有餡料,煮熟帶湯食用。同時也是元宵節最具有特色的食物,歷史十分悠久。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擺弄,引發幼兒對球在地面上和斜坡上滾動的現象感興趣。

2、學習用語言和圖表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操作和體驗。

3、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1、 不同粗糙、長度程度的板(洗衣板、木板、包地毯的板、滑梯等)積木、椅子、記錄紙、筆等。

2、 已學過做單一物體的觀察記錄。

3、 幼兒在科學活動角對球的滾動產生興趣。

4、 在戶外大場地上活動。

活動過程:

一、誘發情趣:讓球滾起來

1、 提問:球可以怎麼玩?(滾、拋、踢等)

2、 教師將球放在地上。提問:這個球怎麼又不動了呢?(因爲沒有去踢它,拍它,沒有去推它等。)

3、 提問:我們那能不能不用踢、拍、推等這些動作讓球自己滾動起來或滾得快呢?請小朋友去用那邊你們自己帶來的材料試試。看看到底能不能不用踢、拍、推等這些動作讓球自己滾動起來或滾得快?

4、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地嘗試提示:想想用這個洗衣板、木板怎樣讓球自己滾起來?還可以不用這些材料,在你的身上讓球自己滾起來。(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積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方法)。

5、 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是用什麼辦法讓球自己滾動起來或讓球滾得快的?

6、 鼓勵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操作方法和情況。

小結:剛纔大家發現不用踢、拍、推等這些動作,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工具在斜坡上也能讓球自己滾起來而且球滾得很快。

二、引導體驗:嘗試使球滾動的各種方法

1、 下面老師還想請大家來做一個實驗:請兩個小朋友一起合作,想辦法讓2個球同時從2個不同的斜坡上滾下來你會發現什麼?想想爲什麼?想想怎樣才能讓2個球同時從不同的2個斜坡上滾下來?怎樣做出不同的斜坡。

2、 請小朋友一邊玩,一邊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每玩一次都要把你的發現記下來。記錄的內容要讓別人一看就明白。

3、 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巡迴觀察、引導。(提示:小朋友可以想出許多種辦法。如兩塊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積木墊的高低不一樣。或是,一塊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塊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積木墊得一樣高。)

三、創造表現:運用各種方法進行記錄

1、鼓勵幼兒想不同的辦法進行記錄,可以用(★、▲;1、2;Α、Β;√、Ⅹ;-、-;Ο、ΟΟ等等)

四、成果表示:表達自己的成果

1、請小朋友來告訴大家你和好朋友是怎麼玩的?你發現了什麼?

2、你是用什麼方法記錄你的發現的?圖中的符號表示什麼意思?

3、表揚運用不同方法記錄的幼兒。

4、小結:剛纔小朋友兩個人一起玩時發現了:不同的斜坡,球滾下來的速度是不同的:斜坡面一樣時,坡度越大,球滾得越快;坡度越小,球滾得越慢。另外,斜坡一樣高時,坡面光滑,球就滾得快,坡面粗糙,球就滾得慢。

5、那你是用什麼方法記錄的?圖中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6、表揚運用不同方法進行記錄的幼兒。

五、延伸活動

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的球,這些不同的球它們在不同的地方還滾動時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小朋友可以先去觀察一下,以後我們再一起來討論。

活動反思:

大班的科學活動《球的滾動》中有兩點目標一是對球滾動時的速度變化感興趣,樂於進行比較觀察。二是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操作中的發現和體驗。在活動中老師的導入環節首先是讓孩子將球滾起來,讓幼兒在球滾動的過程中自己發現球滾動時候速度的快慢關係,然後自己主動的尋找材料進行進一步的探索發現,並且大膽的進行交流。

在科學活動中,幼兒經驗的建構是在與材料、與老師、與同伴的互動中形成的,但更需要教師深入、有效的參與和引導,這也是有效互動的關鍵。教師的“把”和“推”就是爲幼兒“動”的發展提供一個平臺。“把”是教師把握幼兒基本的發展情況,在活動中的第一、第二環節老師把握了幼兒能夠自己主動地發現讓球滾動的方法,鼓勵幼兒自主的進行探索,沒有過多的進行指導。“推”則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積極的指導促進幼兒的提高,例如在活動的第三環節,當幼兒將球自由的滾動起來之後,教師推了一下:一起合作玩“快快慢慢”的遊戲,想辦法使兩個球滾動的速度不一樣。這樣幼兒就有了一個目標,一起合作向着這個目標進行探索。“動”則是提供充足的時間、空間,放手讓幼兒主動參與科學探索,在整個活動中幼兒都是在探索、操作、交流、討論中完成的,沒有老師過多的說教,有的只是幼兒自主的探索,並從中感受探索的樂趣,從而豐富自身經驗。

《綱要》指出,教師要“爲幼兒創設寬鬆的環境…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看法…”“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在活動的第三環節中教師和幼兒一起來制訂遊戲的規則,由大家商量、討論,最後形成了遊戲的規則,所以在遊戲的進行過程中,幼兒都能遵守遊戲的規則,使得活動有序的開展。其次教師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與啓發者,在操作中,教師鼓勵幼兒與同組的同伴互相交流,表達自己的看法、建議。每一次的操作結束後進行集體交流,由每組選出一位代表,描述本組幼兒的做法。這樣,在小組、集體相結合的方式交流,使幼兒都真正有表達的機會,教師再適時加以梳理與點拔,幫助幼兒提升經驗。

在這樣的師幼互動關係中:幼兒體驗了合作、探究的快樂,幼兒的經驗從模糊、零碎到清晰、完整的過程,主動學習歷程得以推進。活動中不管教師扮演什麼角色,都是在朝着讓幼兒在快樂中發展的目標努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名稱:逛超市

 活動目標:

1.在逛超市活動中複習10以內的加減運算。

2.並初步感知錢幣的換算關係。

3.能將自己的活動過程清楚正確地填寫在表格中,初步感知用表格的好處。

4.會做文明顧客,愛惜商品,輕拿輕放。

 活動準備:

1.場景佈置:①銀行,分有四個窗口,分別巾上1元、2元、5元、10元標誌。

②超市:商品上分別貼上以1—9不同價格的標籤。

2.錢幣:1元、2元、5元、10元若干。

3.鉛筆、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取款

1.師:今天我們一起去逛超市,那買東西時需要什麼?(錢)那去哪兒拿錢呢?(銀行)

2.(引導幼兒觀察銀行取款處)師:銀行開設了四個窗口,你發現窗口上有什麼?表示什麼意思?(表示這個窗口只能拿1元或2元、5元、10元)

3.認識紀錄單,並學習填寫。

師:你去銀行拿錢先要填單子,你要拿多少錢,就填在單子上,在這張單子上,我們填在哪兒?(在工標記處)

師:否則這麼多人取錢會把錢取光的,那後邊的人就沒有錢取了,所以銀行有規定,每人最多隻能拿10元錢。你想拿多少錢呢?

4.請幼兒示範填單子。

(1)請一幼兒把想取的錢數填在單子上,例:取9元錢。

(2)師:怎樣才能取到9元錢呢?該怎樣拿?請一幼兒示範,師生共同檢查。例:分別取了5元、2元、2元。

(3)學習記錄取的錢幣面額。

師:他是怎麼取的呢?誰來幫他記下來?(請一幼兒示範記在啓示單上)。

5.引導幼兒相互檢查。

師:取好錢後可請朋友幫你看看取得錢和你想取的錢是否一樣。

6.幼兒取錢,教師注意幫助幼兒檢查。

(二)逛超市

師:拿了錢我們可以去逛超市了。

1.交待購物要求。

師:這麼多東西,每樣東西多少錢呢?我們可以看什麼?(標籤)

今天我們每人只能買一樣東西。出門時,請在自動交款處按商品價格交款、找錢。

2.幼兒自由選購商品,並交款付錢。

3.提醒幼兒做文明顧客,輕拿輕放。

(三)記帳

1.師:今天我們都做了小主人,去超市買了自己喜歡的東西。那你們記得今天你拿了多少錢?買了多少錢的東西?還剩下多少錢嗎?(請個別幼兒說說)可時間一長,就容易忘記,那怎麼辦呢?(記下來)

2.引導幼兒學習在記錄單上記錄。

師:那我們記在哪兒呢?(記錄單上)。買多少錢的東西可記在哪一格?(“超市”格下)還剩多少錢記在哪兒?(“錢”下)邊上的“?”表示你是怎麼算的?把方法寫下來,誰會記?(請一幼兒示範記錄,全班檢查)

3.幼兒當自己今日購物的賬記下來,教師巡迴指導。

4.幼兒看記錄單相互介紹自己購物情況,請個別幼兒在集中介紹。

四.小結

師:今天我們會用加減運算本領取錢、購物,還會用記錄單記錄記下自己購物的情況,真能幹,那你覺得用記錄單記錄這種方法好嗎?爲什麼(方便、不易忘、清楚)

今後我們還可以設計更多的更好的表格來幫助你,你也可以把你的好的方法介紹給爸爸媽媽或小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2。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及創造能力,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散文《花樹》。

活動準備:

1。樹林背景圖一幅。

2。鳥、兔、松鼠、畫家、調色板等教具。

3。鳥、兔、松鼠頭飾各一,畫筆、顏料若干。

4。配樂散文錄音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產生興趣 ①出示背景圖,提問:這是一棵什麼樣的樹? ②這棵樹上有好多漂亮的花朵,這是一棵“花樹”。是誰把這棵樹打扮得這麼漂亮的?讓我們一起來聽散文《花樹》。

2。欣賞散文前半部分 ①有表情地朗誦散文(可以配上合適的動作),提問:是誰把這棵樹打扮得這麼漂亮?它們是怎樣把大樹變成花樹的? ②操作教具,啓發幼兒分段欣賞,分別說說小鳥、小兔子、小松鼠是怎樣打扮大樹的,並用合適的動作表示出來。 ③將幼兒分成三大組,分別扮演三種小動物,邊朗誦邊表演。 ④請三位幼兒戴上頭飾表演,同時播放配樂散文,及時根據幼兒的表演情況加以指導,可視幼兒興趣適當增加表演次數。

3。欣賞散文後半部分 ①操作教具,朗誦後半部分,並當場在“樹幹”上畫上花朵。 ②提問:畫家叔叔說了些什麼?他是怎麼打扮這棵花樹的?

4。討論活動 ①爲什麼說等到下雪的時候,樹林裏還有一棵開滿花朵的大樹? ②你聽了這篇散文有什麼感覺?

5。創編活動 ①啓發幼兒討論:還有誰也會來打扮這棵花樹?它們是怎樣打扮的? ②鼓勵幼兒大膽講述,並根據幼兒回答情況適當給以幫助、整理,引導幼兒學習同伴創編得較好的句、段。 ③假如讓你來打扮這棵大樹,你會怎麼做? ④鼓勵幼兒在美術活動時,一起把花樹裝扮得更漂亮。

延伸活動:

在牆面上提供大小不一的多棵樹幹,鼓勵幼兒想像“還有什麼小動物來打扮大樹,它們在大樹上留下了什麼樣的圖案”,合作完成“美麗的花樹林”牆飾,體驗合作的愉快。

附:花樹

有誰在鋪滿落葉的地上放了一塊圓圓的、花花的東西。小鳥好奇地飛下來,在上面轉了一圈。咦,小鳥的腳丫變成了花腳丫,它得意洋洋地在樹上踩出一串花花的腳印。小兔子看見了,跑到上面打了個滾。哇,小兔子變成花兔子了,小兔子在大樹幹上蹭了幾下,大樹幹變成了花樹幹。

小松鼠搖着尾巴在上面跳了幾下,嘿,小松鼠成了花尾巴松鼠。它在樹枝間跳來跳去,大樹變成了花樹。畫家叔叔回來了,他看見圍着大樹蹦蹦跳跳的松鼠、小兔和小烏,驚奇地叫起來:“你們都成了小畫家,把這棵樹打扮得好漂亮。” 畫家叔叔撿起調色板,用畫筆刷刷刷地往樹上畫了好多漂亮的花朵,花樹更好看了。

大家都跑來看這棵漂亮的樹:“這下好了,等到下雪的時候,我們的樹林裏還有一棵開滿花朵的大樹。”

《花樹》反思:

活動中,我運用了現代化教育手段——多媒體課件這種聲形並茂的教育輔助手段,它形象生動、聲形並茂的特點很易引起幼兒的興趣。活動在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們也有點不適應,顯得有些拘謹。在我的引導和啓發下,再加上課件的吸引力,孩子們的思維變得活躍了,而且還能大膽想象,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而在引導幼兒觀看完課件後,要求孩子們仔細觀察、傾聽,並回答我的提問,而孩子們都只是一個勁兒地描述自己看到了什麼。我非常理解,孩子們之所以會答非所問,主要是受常規的語言教學模式的影響。我想在今後的活動中要注重開發孩子們的智力,突破常規的影響,讓孩子們更好的發揮。

這次參加活動的幼兒大多是大一班的,在活動開展之前,我適時的與孩子進行過交流,但對孩子們的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還是不夠了解;因此,對整個活動的開展是有一定的影響,再加上我和孩子們都是第一次參加這種大型的活動難免會緊張不適應;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及隨機應變能力還有待提高,許多發現性的問題要問得恰到好處,問得及時、妥當,就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作必要地調整。

孩子們不能完全掌握的時候,教師的示範就是孩子學習和提高的過程和途徑。所以,適當的示範也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另外,教師還應該給予適當的引導,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才能使孩子們真正投身到活動中來,從而使孩子們在活動中不斷地進步和發展,使活動變得更具有效果和教育價值!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