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窮沒關係,別灌輸孩子這種思想

窮沒關係,別灌輸孩子這種思想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8.0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培養好孩子是很多家長思考的問題,富養?窮養?每個人家庭都要自己一套教育方式。但是永遠給孩子訴苦沒錢,買不起,是否合適?窮沒關係,別灌輸孩子這種思想,不然孩子以後內心無論如何都無法富足起來的。

窮沒關係,別灌輸孩子這種思想
窮沒關係,別灌輸孩子這種思想1

有人說,養娃是個巨坑,樣樣都靠錢填。確實,當了媽以後,錢變得越來越不經用。

有些新手媽媽,盼星星盼月亮,總以爲孩子不用喝奶粉、戒了紙尿褲,家裏的開銷就能少一點了。但其實接下來,一個更深的坑……不,應該是井,在後面等着你。

隨着孩子長大,很快就會進入學前教育階段。在現代社會,孩子的視界和教育絕對是硬指標。越好的幼兒園,要花的錢越多。

而且,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他的個人需求也會越來越多。比如,你帶他到超市,其實只是想買一瓶礦泉水,但在結賬的時候,孩子神不知鬼不覺地變出個價格不菲的玩具放在收銀臺上……你想放回去?他立刻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你,你能拿他怎麼樣?

於是,被錢壓得喘不過氣的我們,可能會對孩子說:“放回去,我們買不起!”

隔天,孩子又看到了自己喜歡的另一個玩具或零食,我們又用同樣的話告訴他:“這個太貴了,我們買不起”,或者“爸爸媽媽賺錢很辛苦的,我們沒那麼多錢……”

短期看來,這種“哭窮”教育好像可以讓孩子變得很聽話,不亂花錢,但實際上這種話說多了,對孩子的影響真的非常大!

常常提醒孩子“我們家很窮”,會有什麼後果?

1、讓孩子產生匱乏感

心理學家JosephCilona說過,我們談論錢的方式,會對孩子產生長久的影響,例如跟孩子解釋“買不起”某種東西時,“買不起”這句話意味着缺乏力量或者控制能力,簡單來說,就是“無能爲力”。

這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匱乏感,懷疑父母是不是沒有能力撫養自己了。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也是安全感缺失的一種表現,讓孩子整日生活在“生活沒有保障”的焦慮當中。

2、孩子可能會更自卑

我們可以不給孩子買昂貴的食物、衣服、玩具,但別總跟孩子提家裏有多窮,否則貧窮會像個枷鎖桎梏着他。在尚未有能力改變家庭環境的童年,對貧窮的過度抱怨,會讓孩子感到無助和不安,每花一分錢都帶着愧疚感。

甚至,孩子還會把自己和別人劃分爲不同的一類人。因爲囊中羞澀,因爲怕被鄙視,所以他們在交際裏顯得小心翼翼,脆弱又敏感,甚至是內向和自卑。

試問,辛苦奮鬥的你,就爲了給孩子一個這樣的童年嗎?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理論叫“皮格馬利翁效應”,說的是信念對一個人的影響。

如果經常在孩子面前哭窮,那麼“貧窮”就會像你給孩子畫的圈圈,一直“套”着孩子,孩子的未來真有可能過得非常貧窮!因爲孩子的底氣被磨滅了,人生格局也因此受到了非常大的限制。

同樣的“窮父母”,卻養出了不一樣的孩子

A和B自小住在同一棟樓,都有個在工廠上班的爸爸,當家庭主婦的媽媽,都是普通的小家庭。

前不久,A去參加B的婚禮,婚禮非常隆重。回來後,她說看着同樣起點的朋友,與自己的差距越來越大,內心充滿了嫉妒和不甘。

A小時候,總以爲B家比自己有錢,因爲B的媽媽會給她買新衣,學習文具也從來不缺,而且還有零用錢。而A的媽媽總抱怨家裏的花銷很多,讓她懂事點,還常拿表哥穿過的衣服給她穿,告訴她表哥的東西都是好貨;甚至9歲時,媽媽還讓她縮在懷裏,裝成身高不到1米2的小孩躲票……

但實際上,她們兩家的經濟情況是一樣的,只是B媽媽更加懂得精打細算,整天想着如何用有限的錢讓家裏過得更好。

在這種不同的教育觀念下,B總把自己收拾得很得體,性格更加開朗,很受老師和同學歡迎,而A骨子裏總有一股自卑,不敢和朋友出去玩,因爲沒錢;不敢學習新的東西,因爲害怕花錢;不敢戀愛,害怕別人嫌棄她家窮。

長大後,A漸漸發現,B家境其實也就跟自己家差不多。她與B的差距從來不是錢,而是父母的生活觀念。

B就是不曾被“貧窮”嚇唬過的孩子,在錢的面前總是底氣十足,不爲錢所困,就算錢不多,她也不會因此就失去對未來規劃的信心,無論何時,總會想辦法讓自己過得更好,追求更高的生活目標。

而A,一直被貧窮的觀念打敗着,凡是有關錢的事,都會牽動着她的神經,在機會與發展面前,她會首先考慮錢,不爲長遠的目標做打算。

對金錢的態度和認識,真會影響一個人的命運。

不哭窮,聰明父母這樣教育孩子

說到這,我們都知道了在孩子面前,“窮”字是個敏感字眼,說不得。但是遇到“不該買”或“買不起”的情況,我們該怎麼辦?

1、購物之前,和孩子一起清點要買的物品清單,要買多少樣東西,大概需要花多少錢。

2、告訴孩子“這東西的價格超出了我們的預算,這樣花掉我們的錢,我覺得是不聰明的做法。”

3、讓孩子思考,有沒有其他更重要的地方需要花錢,或者告訴他“爲什麼你不能買這個零食呢?因爲你已經把錢花在其他地方了。”

4、和孩子討論某樣玩具、零食值不值得買,把你的想法告訴他。如果孩子不瞭解整個選擇過程,只是看着你給錢付款,會讓他產生錯覺,以爲買東西就這麼容易。

5、給適當的'零花錢,讓孩子來管理錢,自己決定要不要買。

千萬別以爲孩子小,聽不懂我們在說什麼,其實他們的悟性非常高。重點是,這樣教育孩子,還能讓孩子大概地瞭解自己家的經濟狀況、消費能力大概在什麼水平,懂得賺錢的不容易,但也不會陷入對貧窮的恐懼當中來,這纔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

窮沒關係,別灌輸孩子這種思想2

有些孩子,從小到大,被動去接受父母灌輸的一種思想,就是咱們家裏窮,出門在外要省着花,別亂惹事,父母賺兩個錢不容易,有些東西太貴就不要買了,多看看有沒有便宜的,二手的。

客觀來講,父母告訴孩子家裏實際情況,讓孩子不鋪場浪費,學會“節儉”是一件好事。

可正在發展階段的孩子,認知跟心智都沒有父母那麼成熟,當父母不斷重複告訴孩子:“家裏窮,省着花”,就等於在孩子的心裏,埋下了一顆“自卑的種子”。

隨着孩子的年齡增長,自卑的種子逐漸生根發芽並開花,由此導致孩子在長大後,變得很自卑,潛意識裏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那麼,孩子在長大後,有可能會出現這幾種表現:

第一:爲了不讓別人看不起,在親朋好友面前,刻意裝大方,虛榮心很強盛。

第二:從不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欲求,沒主見

第三:人際交往中,遇到家庭條件好且優秀的人,會尷尬怯場,疏遠

第四:性格孤立,不愛出頭,怕別人在背後議論自己

第五:吝嗇小氣,對別人捨不得,對自己也捨不得

以上這5種表現,會讓孩子長期處於內心自卑的狀態。自卑,是指在和別人比較時,由於低估自己而產生的情緒體驗,嚴重自卑感是心理上的一種缺陷。

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人的童年經歷,特別是原生家庭,對個人性格、行爲、心理起着決定性的作用,並且會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甚至會決定個人的一生幸福。

有些父母會說,我告訴孩子省着花錯了嗎?家裏窮也是事實,哪裏教育錯了?

可孩子長大後的種種表現,就告訴父母,你做錯了,我今天之所以會變成這樣,跟你的“哭窮式教育”離不開關係。

哭窮式教育

傳統意義上,勤儉節約是美德,值得被傳承,可很多父母都沒有正確的教導孩子如何勤儉節約,只會給孩子哭窮,孩子在哭窮父母的薰陶下,慢慢被毀掉。

要知道,真正的教育,不是哭窮,窮也不是孩子的缺點,只是當下的絆腳石。

這塊絆腳石,是可以通過後期努力而繞過去的,我們不能因爲窮,就被絆倒爬不起來了。放眼過去,大多都是窮人,窮人努力奮鬥,才逐漸變富。

也就是說,貧窮和富貴都是有時態的,分爲:過去、現在和將來。

孩子可能過去和現在處於貧窮階段,但未來是有變數的,關鍵就看孩子能否接納真實的自我,然後再發揮後天習得的本領,跳出貧窮的圈子。

如果父母總是給孩子哭窮,告訴孩子,我們家就這樣,你也沒什麼本事,將來還是窮,無異於是在壓制孩子,這樣的父母,永遠教育不出有格局,層次高的孩子。

父母想要讓孩子健康發展,不是給孩子哭窮,而是去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當然,這個也是有前提的。

前提是父母的三觀是正確的,父母三觀不正,扭曲,孩子自然也會偏離。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