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對付孩子“討價還價”的方法

對付孩子“討價還價”的方法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付孩子“討價還價”的方法,孩子總是需要家人的用心呵護的,比較小的寶寶就暫時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是有很大影響的,家長們和孩子都不能忽視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問題。下面跟大家分享對付孩子“討價還價”的方法。

對付孩子“討價還價”的方法

對付孩子“討價還價”的方法1

現在的孩子不好教育,總會碰到愛和家長討價還價的孩子。這讓不少家長覺得苦惱,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那麼孩子老是討價還價怎麼辦呢?我們爲您說說對付孩子“討價還價”的方法。

易鵬媽媽最近被6歲兒子“討價還價”的行爲弄得心煩意亂:晚上,你要求他彈一小時鋼琴,他會花半個小時跟你講條件:週末帶我去動物園,要不彈完琴我可以吃三塊巧克力;早上,希望他在喝過牛奶後刷次牙,他說行吧,但今晚光看動畫片不學拼音……易鵬媽媽發現自從在家裏“發揚民主”、“與兒子平等對話”後,兒子哪怕在穿什麼襪子上,都有得纏攪……

中止或暫停“討價還價”的方法

設定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底線

在家庭內部發揚“民主”之前,家長應該跟孩子有一個約定:任何“講條件”的行爲都不能無休止地進行下去,父母有“最終解釋權”。設立“最終解釋權”,就是爲爭論設一個底線,以保父母的權威不受磨損。

限制物質鼓勵,倡導精神鼓勵

其實,孩子想通過討價還價獲得的“好處”,基本上都與物質有關。一個家庭,如果養成了以物質條件來換取孩子“行動”的習慣,不讓孩子纏攪也難。要多倡導精神鼓勵,如擁抱、撫摸、口頭誇獎等等,擁抱本身會換來孩子的妥協,這種妥協與物質換來的妥協不同,往往是有益的,因爲擁抱傳達的信息是:我相信你能做得好,你也有責任做得好。

讓孩子接受討價還價的後果

討價還價往往帶來時間上的延誤,如果因此影響了孩子的娛樂和休息,或者因遲到遭到老師的批評,那麼,別心軟,讓孩子承受後果。

看透孩子“討價還價”的心理活動

其實一開始,“交換條件”都是家長主動提出來的,“只要你今天好好彈琴,週末我就帶你去坐過山車”,“考到100分,就給你買滑板。”所以,現在在付出辛苦之前,我想知道我究竟能得到什麼好處。

爲什麼大人能熬夜看電視而小孩子不能?爲什麼大人星期天可以逛街小孩子就必須上興趣班?這不公平!公平的辦法是我能得到一點補償,比如每星期吃兩次肯德基。

爲什麼總是大人來發布命令?爲什麼他們總要來打斷我們的遊戲,要我們幹這幹那?可以講條件,多少可以換回點自由。

一旦孩子習慣於“討價還價”

在任何事情上都做交易,很可能造成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被動狀態”

孩子會計較任何事情的“即時效益”,看不到好處就不做,如此下去,孩子便不會出於強烈的興趣去學習新東西,也不會有探索精神,更不會有責任心和同情心。他的人生會喪失所有的主動權,任何事情不是“我要做”,而是“要我做”,而且“不談妥條件就不做”。當“談判”成了習慣,每一次“談判”成功後,孩子就在準備下一次的“交易”了。

大量的時間浪費在爭議上

雙方進行拉鋸式的談判,孩子從家長口中擠牙膏般擠出點“利益”,浪費了雙方的時間,使孩子專心思考及行動的時間變得很少。

家長的權威受到挑戰和磨損

最終,你會發現作爲家長,你對局面失去了控制。你的嘴皮都磨破了,卻還未對晚上睡前洗澡達成協議。在任何一件小事上都會引發長時間的和談,你還有權威嗎?

疲憊造成家長情緒失控,最終傷害的還是孩子

當家長的耐心用盡之後,孩子倔犟的討價還價行爲會令父母情緒失控,這個時候,民主的家長就成了暴怒的家長。這種從一個極端迅速擺到另一個極端的變化,常常令孩子傷心不已,不知所措。

孩子如果出現討價還價的言行,說明他已經有了自主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個性,這不是件壞事,家長不能一味地禁止,也不要過於遷就。做爲家長要循循善誘,慢慢的孩子也會變得通情達理起來的。

對付孩子“討價還價”的方法2

日常生活中,媽媽們是不是經常會經歷這樣的場景:準備吃飯了,孩子卻還在電視機面前聚精會神,媽媽催着孩子快點關上電視來吃飯,孩子卻說:“等我看完這一集再去吃飯。”

媽媽一聽不耐煩了,繼續催促孩子。孩子見媽媽有些怒意,馬上央求道:“再看10分鐘就好。”

孩子看媽媽沒反應,繼續請求:“那就再看5分鐘好不好?媽媽。”

這個時候,媽媽看着孩子哀求的小眼神,心軟了,想着5分鐘也不耽誤吃飯,就妥協了:“那再看5分鐘就來吃飯啊。”

媽媽帶着孩子去逛超市,孩子看到自己最愛吃的巧克力就邁不動腿了,跟媽媽說要買,媽媽說要保護牙齒,不能總吃巧克力,先不買了,這下孩子不幹了:“你要是不給我買,我就不走了!”

過會兒看媽媽沒有理會自己的要求,而是繼續往前走,就馬上屁顛屁顛追上去央求:“媽媽,我只要一塊巧克力,買了這個就不買別的糖了。”

媽媽看着孩子可憐巴巴的.表情,想着吃完巧克力讓孩子刷牙就好了,孩子這麼喜歡,於是就拿起巧克力放入了購物車裏。

不知道父母發現了沒有,這兩個場景中的孩子都在跟父母“討價還價”,並且都取得了成功。

孩子愛討價還價,禍根在父母

“媽媽,我再吃一塊巧克力行不行嘛?”、“爸爸,我再看十分鐘電視唄”、“奶奶,我今天只上半天幼兒園好不好?”……很多父母發現,孩子慢慢長大,漸漸開始跟父母談條件,“討價還價”。

但是,仔細回想一下,你是不是經常對孩子說:

如果你這次考試考滿分,我就給你買玩具車。

如果你乖乖把作業寫完,我就讓你看一集動畫片。

你要是把藥吃了,媽媽就給你買糖吃。

……

你看,“交換條件”都是父母主動提出來的。

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長的所作所爲。你總跟孩子談條件,孩子又怎麼不能有樣學樣的反過來跟你討價還價呢?

時間久了,孩子越來越知道父母的軟肋在哪裏,因此會更加變本加厲的“欺負”父母,無論做什麼事,都會先談好條件,反正一定要爲自己爭取點什麼東西纔會開心。

還有一種家長,總是低聲下氣的求孩子說:“好孩子了,快點把最後一口粥喝了,喝完我們好去玩。”孩子總能很敏銳的感覺到,你這是在求他們,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手裏有了談條件的籌碼,自然也就懂得如何跟家長討價還價了。

孩子討價還價時,父母這樣做

1.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不和孩子講條件

父母要先改掉經常跟孩子說的“不好好吃飯就不許看電視”“你只有聽話,我纔會滿足你的要求”這些話。

從開始就什麼條件都不講,一旦說出口就要堅持。

如果孩子還在堅持要和父母講條件,比如“媽媽,我可以先吃一根棒棒糖然後再吃飯嗎?”,父母應該直接告訴孩子:“吃飯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你不想吃,那就餓着。但現在要吃棒棒糖媽媽肯定不會允許,只有好好吃飯才能長身體,知道嗎?”

而不能跟孩子講條件,說:“你吃完飯媽媽再給你拿棒棒糖。”

這樣的話,其實就是給孩子提出了額外的承諾,爲孩子提供了討價還價的藉口。

2.制定規矩,溫柔平和地堅持

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長平時要注意給孩子定下規矩。當孩子試圖越過規矩時,不管他怎麼軟磨硬泡,家長都要努力讓孩子明白你的立場。

既然定下了規矩,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必須遵守,尤其是大人,面對孩子的糖衣炮彈一定要穩住、堅持。因爲你必須讓孩子明白,規矩的重要性。

當然,堅持並不是非要和孩子鬧僵,令孩子傷心,而是讓他們明白你的立場。在孩子討價還價的時候,你只需保持原來的語氣溫柔地將規矩反覆重複,孩子便知道談判失敗了。

只有你遵守了規則,孩子纔會跟着你的步伐一起向前走。

3.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別總給孩子做決定,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並學會爲自己的決定負責。家長提出的條件,孩子多多少少會覺得不是自己的意願,所以纔會和家長講條件。畢竟你所決定的未必是孩子所期望的。

比如,孩子吃完晚飯想看會兒電視再寫作業,這時家長可以讓孩子選擇先看10分鐘電視就去寫作業,或者寫完作業後看30分鐘電視。由孩子自己做決定,不僅讓他學會獨立,更是避免了沒必要的討價還價。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