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學會讓孩子問問題的技巧

學會讓孩子問問題的技巧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6.6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學會讓孩子問問題的技巧,孩子的心理成長路上家長是不能缺席的,適當減輕孩子的壓力是很重要的,提升孩子的抗壓能力絕不能通過體罰的方式,家長不能一味地去責罵孩子,以下是學會讓孩子問問題的技巧方法。

學會讓孩子問問題的技巧

學會讓孩子問問題的技巧1

在小孩子上了一天的學後,媽媽接回家的這段時間,他的思維是最活躍的時候,也很興奮,他很想跟家裏的所有人來一起分享他今天在學校所作所爲。他的想法,得到家人的支持,跟鼓勵。

在調查中發現,中國的父母都有個習慣,見到自己的孩子後,第一句話就問小孩子,今天在學校吃的什麼。有沒有人欺負你啊,今天學的什麼,這些都是比較關注他是生活跟學習的一些問題,認爲這些只要在學校好,就可以。家長對還知道關心是沒有什麼能夠代替,要是對小孩子的生活,學習過度的關心,就會忽視了對小孩子的情感的培養跟關心。但是到了過外,人家接孩子第一句話就是穩,今天過的快樂嗎,今天有沒有什麼開心的事給我說說。一般國外的父母都會把注意力集中到孩子的情感上,興趣上,能力上。

都是在不同的話題下,不同的教育方法中教育出不同的孩子,我們建議“中西合璧”,巧用“黃金時間”,走進孩子的心裏,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態。

有條件儘量幫助孩子培養對人生關的態度。在國外都是通過給孩子建立輕鬆成長,愉快是氣氛,在平等的條件下成長,這樣才能夠激勵他成長,也要讓他建立從小就樂於跟其他的人分享,樂於分擔痛苦的習慣,這樣可以給孩子創造一個正確的人生態度,從保姆式變身成爲朋友式、

讓孩子有個輕鬆的心理環境。無論家長一天的工作多麼辛苦,也不管你今天多麼不愉快,從接到孩子的那一刻起,就應該讓孩子在第一時間見到你的快樂笑臉。“終於盼到接你的時間了!”孩子永遠在大人的臉上尋找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你的“臉色”會直接影響孩子離園後的情緒。給孩子一個漂亮的開場,讓孩子有良好的傾訴慾望和表達意願。

在讓他提問題的時候,儘量精簡,明瞭。在提問題的時候可與提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來讓他回答。如,,吃飯了嗎,餓不餓,要不要吃蘋果。等等。到了他上中班,大班的時候,就問他一些稍微難點的問題,如,今天和誰一起玩什麼遊戲,有沒有什麼新鮮的事情發生呢,到了他再大點的時候就可以問些帶有反問的問題,讓他學會思考,不要問些簡單的問題,也就是來說,要根據他的年齡來問有關的問題,過於簡單是問題多了會讓孩子的積極性跟主動性下降。

學會讓孩子問問題的技巧2

一、保護孩子的質疑之心

父母不要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質疑,而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理解孩子的問題。好問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對周圍的事物有濃厚的興趣,會以興趣爲基點,琢磨、研究,從而發現問題、學到知識,甚至會有所發明創造,因此,聰明的父母要學會保護孩子的質疑之心。

詹姆斯·杜威·沃森是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得主。他從小就很聰明,愛提出問題,並且還會親自實踐,尤其是對於生物遺傳問題。

有一次到吃飯的時間了,可是沃森還沒有回家,爸爸出去找他,發現他正一動不動地半蹲在一個雞蛋上,爸爸很納悶他爲什麼會有那樣的舉動,沃森說:“母雞是這樣孵小雞的,我想看看自己可以嗎?我就拿了一隻雞蛋,估計一會兒就可以孵出來了。”爸爸聽了大笑,但他立即意識到自己的態度是錯誤的,他先是肯定了孩子的質疑精神,然後給孩子講清了道理。

沃森正是在不斷的質疑中,成長爲一個科學巨匠的。

善於提問題,是孩子好奇心的體現。孩子提問題,說明孩子對問題感興趣,父母珍視孩子的提問,是在保護孩子的求知慾,如果壓制孩子的好奇心,那麼,孩子的質疑能力就不會得到發展。孩子有質疑之心,說明孩子是在真正地思考問題,這在學習中是必需的。孩子只有對知識和學問懷着質疑的心情,纔會獲得更加豐富的知識,增加自己的智慧,實現學習上的進步。因此,父母一定要保護孩子的質疑之心。

保護孩子的質疑之心的訣竅是,父母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和看待問題,學會換位思考。當發現孩子的質疑之心時,要學會理解和支持,更要不失時機地肯定和引導孩子。

二、認真對待孩子的'提問

孩子向父母提出各種各樣的怪問題,說明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已經動了腦筋,而且也反映出孩子對父母的信任。父母對待孩子提出的問題,要保持冷靜、客觀的態度,認真爲孩子作答。

另外,孩子向父母提問,是他們求知慾望的體現,也可以反映出孩子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父母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發現孩子的長處和缺點,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有一天晚飯後,魯迅先生靠在躺椅上,小海嬰在他身邊問了很多幼稚的問題,對於他的每個問題,爸爸都耐心解答。

“爸爸,你是誰養出來的啊?”

“是我的爸爸媽媽養出來的。”

“你的爸爸媽媽是誰養出來的啊?”

“是爸爸媽媽的爸爸媽媽養出來的。”

“哦,那最早的時候,人是從哪裏養出來的啊?”小海嬰鍥而不捨地問道。

魯迅先生沒有表現出一絲不耐煩,面對小海嬰企盼的眼神,他耐心地說:“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不是簡單幾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你現在年齡小,還理解不了。等你大了,老師會給你講清楚的。只要你好好學習,這個疑問就會解決。”

魯迅先生的回答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知道了家庭成員之間的血緣關係,又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理解能力,對於孩子暫時理解不了的問題,選擇了避而不答,在孩子的心靈深處埋下求知探索的種子。

對於難度適中的問題,父母應該詳細解答,直接告訴孩子答案,同時告訴孩子自己的解題思路。對於難度較高的問題,父母不必感到難堪,更不要用訓斥的方法來維護自己的權威,而要坦誠地告訴孩子自己不知道,並和孩子一起來討論,爲孩子樹立起實事求是的榜樣,這樣還可以激發起孩子的求知慾望。

無論孩子提出什麼樣的問題,父母都要耐心傾聽,力求做出正確的回答,並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此外,父母要歡迎孩子提問,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三、引導孩子學會提問

要想讓孩子學會提問,父母首先要做到善於向孩子提問,經常和孩子談論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從而引導孩子學會思考和提問。在提問孩子的過程中,內容要符合孩子的年齡和知識範圍,不能提得過難或過易,不然會挫傷孩子思考的積極性。孩子經常處於提問和思考的環境之中,自然會慢慢學會提出自己的疑問,進而養成質疑的習慣。

父母要掌握和孩子說話的技巧,啓發、引導孩子的好奇心,比如不馬上爲孩子提供答案,而是進一步提出疑問和懸念等方式,激起孩子更強的求知慾。

四、鼓勵孩子自己答疑

對待孩子的提問,父母要善於引導,注意拓展孩子的思維。如果孩子的問題自己稍微動腦就可以解答的,父母就不要直接給孩子答案,而要鼓勵孩子自己去思考,否則孩子會養成什麼事情都依賴父母解答的壞習慣。

當卡爾·威特三四歲的時候,爸爸每天都要把他帶到郊外去,讓他接觸和觀察大自然的千變萬化。有時候,爸爸會捉一些昆蟲,然後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教給他昆蟲方面的知識。

遇到自己也不知道的問題,爸爸便會老實告訴孩子:“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我們一起去找答案吧。”

父母不妨讓孩子多接觸新鮮的事物,鼓勵他們發現問題,並自己去尋找答案,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孩子在自己答疑的過程中,也會逐漸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適時地賞識孩子的“質疑之心”

孩子對事物提出自己的質疑時,父母要給予適當的賞識,讓孩子更加大膽地去質疑。父母千萬不要否定孩子的意見,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從他們的年齡特點和思考方式出發,積極肯定他們的想法。

劉聰回家後對爸爸說:“爸爸,今天老師講的有個地方不對。”爸爸放下手中的報紙,饒有興趣地讓孩子說來聽聽。

原來,劉聰今天學了《麻雀》一文,老師說這篇文章表現了偉大的母愛,可是他卻認爲,文章從始至終沒有提到過麻雀是不是母麻雀,所以,他懷疑老師的說法是錯誤的,因爲文章中的麻雀也有可能是“爸爸”。

爸爸覺得孩子的話有道理的,於是表揚了他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質疑能力。

即使孩子的質疑很幼稚,不一定完全正確,父母也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這種行爲,用鼓勵的心態保護孩子用心思考的精神。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