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孩子不是小大人

孩子不是小大人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不是小大人,父母在工作之餘應該多多關心孩子,但同時也不要給寶寶太大的壓力,孩子就算再怎麼懂事也只是個孩子,並不是已經完全長大了。看完孩子不是小大人,學着啓蒙家裏的小天使吧!

孩子不是小大人

孩子不是小大人1

孩子不是小大人

有的人期待孩子同成人一樣行動,規規矩矩、不打不鬧、莊重安穩。有的人按照成人的標準判斷孩子,教育孩子象成人那樣穿衣、吃飯、行動。也許他們並未意識到,實際上他們以爲孩子是成人的縮影,是小大人。

其實孩子就是孩子,並不是小大人。我們如果按照成人的尺度和標準去估計和評價孩子,則會產生出各種各樣的誤解,無法正確理解孩子,更談不上正確教育孩子。

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所有的行爲只能通過孩子的心理狀態來說明,各年齡孩子的心理和行爲有各自的標準。因此,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如果不知道這些標準是什麼,不善於用孩子的尺度進行估量和評價,而把孩子視爲小大人來要求,那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

孩子就是孩子。但這並不意味着孩子完全不能理解大人做的事。即使剛剛出生的嬰兒,看到大人和藹可親,也會感到心情舒暢。如果他看到母親鬱悶、憤怒,或者聽到父母大聲吵架,儘管並不知道怎麼回事,但仍然會吃驚、害怕。嬰兒對這種不愉快的氣氛是很敏感的,這種消極刺激積累多了,就會對嬰兒的大腦發育產生極爲不利的影響。

如果孩子長到懂得成人語言的年齡,成人的態度和語言會對孩子產生更大的影響。因此,孩子儘管是孩子,但成人仍然應該謹防以爲孩子不懂而放縱自己的言行。爲了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長,做父母的要千萬當心,慎於言而謹於行。

孩子不是小大人2

孩子不是小大人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特別“懂事”的小孩,這些孩子無一例外都非常懂禮貌,很少給大人添麻煩,總是給人一種“小大人”的感覺。這種孩子無論走在哪裏,都會得到長輩的讚美和欣賞,經常是成人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但是,這種成熟“小大人”的表現真的是孩子優秀的標誌麼?

孩子愛玩是天性。但是有一些孩子卻早早地就像個大人一樣,別人玩的時候他選擇乖乖呆在家裏,衣服永遠保持整潔,每逢週末就坐在鋼琴前一遍遍練習……如果一個本該無憂無慮、沒心沒肺瘋玩的孩子,他過多表現出了上述“懂事”的行爲,那孩子的“懂事”,不過是在壓抑自己,隱藏自己的真實需求,迎合父母和別人。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並不是懂事,而是害怕。怕什麼?怕不討好父母的話就不被愛;怕自己做錯了、說錯了什麼就被拋棄;怕自己稍微一點兒的任性行爲就會破壞殘存的安全感。換句話說,選擇“懂事”,是孩子的生物本能。當“做自己”的後果很危險的時候,他就會選擇壓抑自己的方式求生存。

懂事有兩種含義

一種是上面提到的順從、溫吞、隱忍、怯懦

這種孩子,也就是大多數人眼裏很“乖”的孩子。但是這種懂事並非孩子真的懂事理,而是在父母的權威教育下,被迫地學會了“察言觀色”。從這個角度看,懂事的孩子的確有可憐之處。

很多懂事的乖孩子,就是這樣長大的。他們唯有滿足父母的要求,成長爲父母期待的樣子,才能獲得更多父母的關注和關愛,換來更多的稱讚和誇獎。

另一種是內化了的“懂事”

孩子真正理解了“社會化行爲”的意義和規則,逐漸掌握社會交往的技能,能夠按照社會規則行事。這是一種內化了的“懂事”,孩子的行爲符合父母對他的期許,並不是因爲孩子害怕父母,想要通過自己的'行爲“討好”父母;而是孩子自己能判斷,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一定不能做的。

相比起來,相信我們更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是因爲真的“懂事”而懂事!我們想要培養的不是隻會順從、察言觀色的“小大人”,而是保有純真自我的孩子。

真實自由的表達,纔是真正的成長

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孩子們,只有真正地表達真實的自己,才能獲得成長和認可。如果孩子在家裏反覆進行某些表演和強化,真實的自己被壓抑甚至不被接納,還會產生消極情緒。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十分有害的。

自由真實的表達環境可以讓父母更加了解孩子,也可以讓孩子真實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也讓孩子有機會去表達自己。在這樣的條件下獲得他人的肯定,是對孩子真實自我的肯定,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能力發展以及良好和諧的社會交往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引導孩子以正確的方式獲得他人的認可

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有獲得他人認可和肯定的傾向,無論你是成人還是孩子,我們都希望可以獲得他人的認可和肯定。當孩子在建立“自我意識”時會強烈的出現這種需求,這時,爸爸媽媽們不要覺得孩子的“虛榮心”太強,要知道這個階段是孩子從他人的肯定和評價中建立自我的重要階段。所以在孩子想要獲得認可和肯定的時候,我們要及時滿足孩子的這種心理需求。

但要注意的是,在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方面,我們一定要做到不誇大和不敷衍,做到有的放矢。不能因爲孩子在尋求肯定,我們就過於誇大孩子的某些行爲,會形成孩子不真實的自我,導致孩子容易在外界的表達中受挫。

盧梭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成熟的“小大人”往往揹負了和他們年齡不相符的壓力,而自由成長的“不完美小孩”才能長成獨自擋風遮雨的參天大樹。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