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陪伴決定孩子的幸福指數

陪伴決定孩子的幸福指數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陪伴決定孩子的幸福指數,孩子的心理成長路上家長是不能缺席的,適當減輕孩子的壓力是很重要的,解決問題、培養能力,是很多孩子的發展目標,寶寶的情感認知還處在一個初級的階段,下面跟大家分享陪伴決定孩子的幸福指數。

陪伴決定孩子的幸福指數

陪伴決定孩子的幸福指數1

沒時間陪娃的父母當心了,會給孩子帶來3個壞影響。

最近網上看到了一個單親熊孩子,因爲爸爸沒從外地回家陪他過元旦,他便砸壞路邊一輛車,還在車身上劃上了爸爸的手機號碼,目的是想爸爸回家陪陪自己,讓人心酸。

別以爲陪伴孩子很花時間

我們身邊很多父母,常常說帶娃太花時間了,沒時間打扮、沒時間看電影,更沒時間跟閨蜜逛街……記得李-開-復先生曾經說,最讓你吃驚的事實是啥,是你即使活到75歲的人生,轉換成月計算,你大概只有900個月,即900個小格子,每一天都是“限量版”!陪伴孩子呢?更少了。

《2017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提到,父母們平均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爲3.7小時,注意是所有家長的“平均”,2015年有數據表明大部分家長每天的陪伴只有1-2小時。從寶寶出生到孩子6歲前,是跟父母最親密的6年,6歲後他們更喜歡跟小朋友或同學一起玩。所以如果用6年的時間來計算,倘若你被工作或被其他事情拖進“忙洞”後,每天努力擠出1個小時陪孩子,一輩子湊起來你真正陪伴孩子的時間只有3個月,在你人生的限量版圖中只佔據3個小格子。倘若你每天努力擠出2個小時陪伴,一輩子湊起來你真正陪伴孩子的時間只有6個月,在你人生的限量版中只佔據6個小格子。更不用說那些一邊陪伴孩子一邊看電視、玩手機的父母了,以及那些跟孩子分隔兩地的父母了。所以,別以爲你陪伴孩子花了很多時間!

但是,仍舊有很多父母,爲了工作和夢想而放棄陪伴孩子,甚至有父母從寶寶出生後,就把寶寶留在老人身邊,自我欺騙說“一切爲了孩子”。記得有個冷笑話讓人很苦澀。

媽媽:我要爲夢想努力,你要聽話。

孩子:你的夢想裏沒有我。

其實,對孩子們來說,尤其是10歲前的孩子,父母在不在身邊很重要。即使是10歲後的孩子,他們跟父母長期分離也會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比如親情淡薄。所以,如果你愛孩子,無論多難都要把孩子帶身邊,因爲——

幼年時期的陪伴,對孩子非常重要:

1、父母是否在身邊,塑造孩子內心安全感

跟父母長期分離的小孩子,會缺安全感。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尤其強調,6-24個月的嬰幼兒與父母的關係決定其成年後的安全感。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們需要愛,需要幫助,還需要父母給他們教育的指導。他們摔倒了、遇到困難了,需要從父母那裏得到安慰和鼓勵……這些都是一個心智健全孩子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

我們常常說,不僅寶寶需要擁抱,小孩子也需要每天跟爸媽“抱抱”汲取安全感。因爲世界太大,他們太小了,只有父母的懷抱纔是安全感滿滿的棲身之所,就像樹上稚嫩的鳥寶寶常常需要“嘰喳嘰喳”呼喚鳥媽媽,確保媽媽在身邊。所有大自然生物都遵循“陪伴→安全感”的心理規律。

2、父母是否在身邊,影響孩子的行爲問題

美國有一項報告,他們研究了一羣在2001年出生的4000個孩子,結論引起了無數父母的關注。研究的負責人ConorRyan說,從小有父母疼愛和陪伴成長的孩子,他們與父母有極強情感紐帶,這些孩子的社會情感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都不錯,長大後在行爲問題的出現方面也減少2.5倍;相反,那些幼年跟父母分離的孩子,他們在上幼兒園前就可能有較差的語言能力和行爲問題,比如愛打人或行爲粗魯,又或者他們總愛哭鼻子。

即使在分離幾年後跟父母團聚,在這些跟父母沒有良好情感紐帶的其中25%的孩子,即使他們遇到困難或不開心也不會求助於父母。稍大後,那些跟父母沒有良好情感紐帶的孩子,在社交和行爲上也會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不愛跟人交往,又或者愛欺負他人。

3、父母是否在身邊,決定孩子的幸福指數

“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這便是幸福指數的真實演繹。臺-灣兒童福利聯盟在連續多年的兒童快樂指數調查報告中提到,“家庭生活”是孩子們最不快樂的主要原因。孩子們常常有對比感,看到其他小朋友有爸媽牽着出門,而自己孤身一人,便會感覺孤單和難過,這種心情常常會影響孩子的心態和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習慣以負面思維生活。他們的“陽光”太少,“陰影”太多。我們也不能忽視那些看似懂事的孩子,因爲有時懂事的背後,說不定是絕望。

我認識一位媽媽,一個人帶着3歲的女兒,說服老闆讓她領着底薪,目的是能帶孩子一起上班。因爲她小時候是那種懂事卻絕望的孩子。

從她記事時起,她爸爸媽媽就到很遠的城市工作,她被寄養在嬸嬸家生活。父母每次過年纔回一趟,每次離開時,看到她淚汪汪就說:“小可很乖很懂事,爸媽努力賺錢給你買好吃的……”她便強忍住淚水。她常常跟我描述小時候晚上一個人睡覺的情形:山風呼呼作響,周圍漆黑一片,她害怕得用被子矇住頭藏在牀底下。白天她要幫嬸嬸做很多家務,有時燙傷燒傷很疼,嬸嬸只讓她一個人,一個6,7歲的小女娃獨自爬山摘草藥、碾碎自己敷。嬸嬸家的堂弟妹還愛欺負她,有時石頭雞蛋殼就拌在她的飯菜裏讓她吃。她總是一邊想着爸媽,一邊強迫自己吃下去。因爲她非常清楚地記得,爸媽要她懂事,不惹麻煩。

後來她爸媽生了弟弟,弟弟卻被留在了爸媽身邊。她很多次無奈地跟我說:“我小時候覺得爸媽是愛我的,但弟弟出生後,我才發現那只是騙人的話……”

陪伴很溫暖,它意味着在這個世界上有人願意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對我們的孩子們來說,尤其如此!

陪伴決定孩子的幸福指數2

父母都是疼愛孩子的,既然如此,我們應該用行動來表達我們對寶寶的愛,讓他得到激勵和肯定,充滿自信。

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的寶寶越來越不幸福了呢?其實,全職媽媽的增多、親子時間的減少、獨生子女的孤獨感、缺乏陽光空氣的生活環境、塑料玩具代替了沙、土、魚、蟲,這些因素足夠讓我們的寶寶無法順其自然地高興起來了。

其實親子間愛的接觸,最能讓寶寶獲得幸福感。爸爸媽媽常常表達自己對寶寶的愛,對寶寶的身心健康有莫大的好處。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愛不能只藏在心裏,或只存在於父母親的主觀認知中,相反,對孩子來說愛是實際的,既要能感覺得到,還要能摸得到,所以,媽媽的每一次擁抱、每一次撫觸、每一次親吻,都能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繁忙的全職媽媽,只要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應該陪孩子玩耍,不要忙於教育寶寶認字、學數數,要和他進行一些純粹是遊戲的肢體活動。例如過家家、噴水槍、玩皮球、捉迷藏等等,務必讓寶寶玩得忘乎所以,樂呵呵的。

壓力重大的爸爸,完全可以通過親子時間來釋放壓力,同時增加與寶寶相處的時間。爸爸更多地應該把孩子帶到公園玩球,跑步,遊戲,夏天可以去游泳,冬天可以滑冰,休息日挖上幾條蚯蚓,去河裏釣魚。已爲人父後,爸爸不要再用以前的辦法過日子,整日沉迷與電腦、電視或者是與朋友聚會中,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用來陪伴寶寶,把自己的時間用在最值得珍惜的寶寶身上。

千萬不要以爲寶寶自己看電視或者自己玩着你給他買的那些可憐的玩具,他就能快樂。對寶寶而言,父母的陪伴比任何優越的物質條件都來得重要和寶貴,這能讓他在成長的時候感覺的安全、自信和幸福。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