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十種溺愛方式你有做過嗎

十種溺愛方式你有做過嗎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十種溺愛方式你有做過嗎,每個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同的,孩子是寶寶的啓蒙老師,孩子的言行舉止對於寶寶都起着一個榜樣作用,有的家長對孩子很溺愛,這樣是不好的,下面十種溺愛方式你有做過嗎。

十種溺愛方式你有做過嗎1

1、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獨生”,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於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

2、過分注意

一家人時刻關照他,陪伴他。過年過節,親戚朋友來了往往嘻笑逗引沒完,有時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圍在中心,一再歡迎孩子表演節目,掌聲不斷。這樣的孩子自認爲自己是中心,確實變成“小太陽”了。家裏人都要圍着他轉,並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寧,注意力極其分散,“人來瘋”也特別嚴重,甚至客人來了鬧得沒法談話。

3、輕易滿足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有的父母還給幼兒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了。這種孩子必然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並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4、生活懶散

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吃飯,白天遊遊蕩蕩,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缺乏上進心、好奇心,做人得過且過,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

5、祈求央告

例如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睡覺,答應給孩子講3個故事才把飯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態,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養不出責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喪失殆荊

6、包辦代替

我曾問一些媽媽,要不要求孩子勞動,有的竟說:“我疼都來不及,還忍心讓孩子勞動?”也有的說:“叫‘小東西’做事更麻煩,還不如我幫他做了。”所以三四歲的孩子還要餵飯,還不會穿衣,五六歲的孩子還不做任何家務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這樣包辦下去,必然失去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幹、上進的孩子。這決不是聳人聽聞。

7、大驚小怪

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後往往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玩。後來爲什麼有的孩子膽小愛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時表現驚慌失措,嬌慣的最終結果是孩子不讓父母離開一步。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十種溺愛方式你有做過嗎

8、剝奪獨立

爲了絕對安全,父母不讓孩子走出家門,也不許他和別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時刻不能離開父母或老人一步,摟抱着睡,偎依着坐,馱在背上走;含在嘴裏怕融化,吐出來怕飛走。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膽小無能,喪失自信,養成依賴心理,還往往成爲“把門虎”,在家裏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造成嚴重性格缺陷。

9、害怕哭鬧

由於從小遷就孩子,孩子在不順心時以哭鬧、睡地、不吃飯來要挾父母。溺愛的父母就只好哄騙,投降,依從,遷就。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打罵爸媽的孩子會變成無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種子。

10、當面袒護

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護着:“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會站出來說話:“你們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遠遠沒有他好呢?”這樣的孩子當然是“教不了”啦!因爲他全無是非觀念,而且時時有“保護殺和“避難所”,其後果不僅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

十種溺愛方式你有做過嗎2

1、買貴重電子產品送孩子

隨着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小朋友接觸到高科技產品。走在街上,坐在公園裏,你會發現很多小朋友手中都拿着平板電腦、電子遊戲機等,由於孩子的`好奇心重,他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就希望自己也能擁有一臺。

於是,無論自己家庭經濟條件如何,孩子都吵着鬧着希望父母能夠買一臺給自己。父母想到自己就只有那麼一個孩子,於是,就順應孩子的要求,也讓孩子擁有名貴的電子產品。

十種溺愛方式你有做過嗎 第2張

2、只要孩子喜歡的玩具都會買

孩子好玩是天經地義,但是孩子對事物的新鮮感有限,所以,孩子買了東西后,不久之後就爲成爲棄物。當孩子見到自己感興趣的玩具,就千方百計讓家長買。

有位媽媽告訴我們,自己的孩子看完《熊出沒》以後,看到街上的小店有一隻搶是會發出“站住,光頭強”的聲音,就吵着要買回家。其實,兒子的玩具已經堆積如山,關於動畫片裏面的玩具多不勝數。

3、只要想吃的都要求

孩子對自己的節制能力較差,見到喜歡的食物都控制不住。很多小朋友放學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家長買零食。

特別是有老人的家庭,這種情況就更加嚴重。很多老人告訴我們,孫子孫女在路邊看到想吃的東西,就一定要吃到爲止,大人是哄、騙,還是用其他的方法,都無補於事。

4、自私自利

現在,許多家庭都是6個長輩餵養一個孩子,於是,寶寶一出生就猶如衆星捧月般的讓全家人愛到心坎裏。看到寶寶哭鬧、不小心跌傷,父母都心痛不已。

但是,許多家長對於寶寶想要的東西從不捨得說不,如果寶寶長期得到特殊待遇,處處優先,只要提出要求就會得到滿足,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寶寶,容易忽視別人的需求,以自我爲中心。

5、膽小怕事

我們經常看到,父母害怕自己的孩子受傷,因此不讓孩子到公園玩,不讓孩子和同年人玩遊戲。而當孩子遇到問題或困難時,家長就立刻伸出援手,不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機會。

長期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在爸媽“不許摸這,不許碰那”的管教中,孩子不能獨立解決問題,容易養成膽小怕事的性格,稍有不適就驚慌失措。

6、稱王稱霸

父母的過度溺愛,無條件滿足孩子,容易使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進而提出更多不合理的要求。

而大部分家長,只要一看到寶寶哭鬧,就會無條件滿足寶寶,甚至是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導致寶寶沒有好惡之分,像個小霸王一樣,認爲別人的東西也是屬於自己的。這種孩子,在幼兒園也容易和別的小孩發生矛盾。

7、偏食挑食

在許多中國家庭,我們都會看到媽媽拿着一碗飯在孩子後面追着跑,好像求孩子吃飯似的。有的父母擔心孩子吃不飽,就算零食也照樣給孩子吃,對寶寶“唯命是從”,寶寶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

久而久之,寶寶養成這種習慣後,就開始挑食偏食了,這對寶寶的成長髮育非常不利。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