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教育孩子的四種暗示法

教育孩子的四種暗示法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5.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教育孩子的四種暗示法,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孩子是最重要的,出現問題就說明孩子的成長還有進步的空間,正如所說寶寶生下來就像一張白紙,要學會挖掘孩子的興趣所在,下面是教育孩子的四種暗示法,學着啓蒙家裏的小天使吧!

教育孩子的四種暗示法1

一、男人負責在外掙錢,相夫教子是妻子的職責

這種模式在很多家庭裏不難找到,有些爸爸終日忙於工作,從不參加孩子的家長會或學校活動,覺得賺錢養家纔是身爲父親該做的事,教育孩子自然是妻子的責任,這是一個大錯特錯的觀念!成龍的家庭就是一個例子。據房祖名曾經提到,小時候成龍忙於工作是不怎麼管教他的,有一次成龍突然想起去接他放學,在校門口等了很久都不見人,後來才得知原來房祖名已經上中學了,早就不在那個學校讀書。連兒子上中學很久了都不知道,可見成龍在孩子的教育中是有多不盡責,也就怨不得房祖名最後在獄中對成龍的各種“控訴”。

二、父權高高在上,不可觸碰

時代在轉變,中國傳統的這種“父權”觀念已經不再適應現代家庭教育的發展,孩子更加渴望和父親當朋友,與父親交流學習生活上的問題,如果作爲爸爸的你一直以嚴厲的面孔面對孩子,時間久了孩子自然和你產生隔閡,代溝也就此產生,一旦孩子有什麼問題不再求助於父親,也不與父親商量,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很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很多時候是直到孩子出了事,當父親的纔開始追悔莫及。

三、男人天生就不會帶孩子

有些爸爸也覺得在家庭教育中自己的參與很重要,但是認爲自身缺少媽媽身上的母性,而且感覺自己粗枝大葉的根本照顧不了小孩,缺乏耐心,最後簡單嘗試了一下就把孩子全程交給妻子照料,並且錯誤地以爲就算自己怎麼努力,孩子一般都更喜歡粘着媽媽,於是就乾脆放棄開始忙於工作,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卻不知在孩子眼中,你不陪我就是你不愛我,我自然和你不親了。

四、爸爸唱黑臉,媽媽唱白臉

在京劇臉譜中,黑臉表示嚴厲。在中國家庭教育中,此角色通常由父親去擔任;白臉表示調和,在家庭中多由媽媽來扮演此角色,“嚴父慈母”便是很多家庭的教育理念。但事實上扮演黑臉的一方往往無法和孩子建立好的親子關係,長期以往孩子會和這樣的父親產生距離感,同時會採取不同的方式對待父母,對母親更親近,對父親更疏遠,導致父親無法走進孩子的內心。

五、深信“棍棒之下出孝子”模式

有些父親倒是對孩子的教育非常關心,採取嚴格的態度對待子女的學習生活,就像棍棒下出孝子一樣,習慣性否認孩子。記得曾經有一個孩子問孩教圈小編:“老師,你覺得我好看嗎?”小編說:“你很漂亮啊。”她說:“可是,在我看來,我是一個非常非常醜的女孩兒,沒有人會喜歡我,”小編非常驚訝,後來據瞭解才得知,從小到大她的父親對她都非常冷漠,孩子無論做什麼都認爲她可以做得更好,從不給予表揚。小女孩學習成績倒是蠻好,就是有點自卑內向。

六、我這是爲你好,你必須聽我的

不少家長都喜歡採取說教的方式,“爲你好”成爲他們的口頭禪。但事實上,榜樣的力量要遠勝於說教。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孩子如果存在衝動控制問題,那麼其父親的行爲總是很衝動,父親是孩子的學習榜樣,如果自己做的不好,卻總是要求孩子要這樣那樣,其結果就是讓孩子不勝其煩,並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七、“子承父業”,沒實現的夢想是下一代的職責

這一類的父親大多身上有個共同的特點---“重男輕女”,女孩子嬌慣些無關緊要,但男孩就得承擔起大任。比方說,父親自身沒實現的願望,硬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強行加給兒子。小編就曾遇到過一位這樣的爸爸,年輕時沒考上某知名大學,便從小給孩子灌輸了這樣的理念:“你必須考上這所大學,爸爸一輩子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孩子從小就揹負重大的心理壓力,每次成績稍稍不理想就覺得辜負父親的含辛茹苦,長期以往焦慮的情緒便一直伴隨着他,整個人看起來也很沒朝氣。

八、習慣過度“包裝”自己,成爲孩子心目中的英雄

每個孩子都有英雄情結,父親高大偉岸的形象也是小孩童年中最崇拜的對象,刻意在孩子面前樹立這種形象本事無可厚非,但這類爸爸顯然就做得有點過了。爲了成爲孩子心目中的榜樣,他們有意在孩子面前僞裝自己,就像曹禺的話劇《雷雨》中的父親周樸園一樣,儼然一個聖人模樣。當然小編並不是說這類父親就和周樸園一樣道德敗壞,但可以隱射到一個點就是,當孩子有一天發現自己的父親並不是一直以來表現的那麼完美,各種不真實感一旦顯現出來,孩子很容易受到傷害,甚至不再信任自己的父親。

九、優越感爆棚,習慣在衆人面前“顯擺”自己

父母作爲孩子最親近的人,很多言行舉止都會深深影響到自己的孩子。當爸爸的在跟孩子的老師或是學生家長的交談中喜歡有意無意透露自己家室殷實,滿滿的優越感,習慣擡起眼皮看人,同時對孩子也過分寵溺,讓孩子產生一種和別人很不一樣的感覺,時間久了孩子在這種環境下也開始滋生自豪感和虛榮心,變得像自己的父親一樣向同學炫耀,慢慢的孩子在同學中開始受排擠,人際關係出現危機,家長着急自家小孩在學校不會交朋友,卻不知正是自己的行爲“坑”了有樣學樣的小孩。

十、男人就應該有大男子主義,小男子漢要從小養成

小男子漢是不是從小養成的小編不知道,但一些父親大男子主義嚴重,用現在的話講便是直男癌晚期,覺得“三妻四妾”是所有男人共同的夢想,私生活不檢點,喜歡玩弄感情,並把各種不良的信息透露給孩子,有研究稱,這些男人的童年大多有一個出軌的爸爸,這樣一代影響一代,孩子除了整天面對爭吵不休的父母以外,接收着父親傳遞的各種這樣的信息,長大了變成什麼模樣也可想而知。

教育孩子的四種暗示法2

兒童善於模仿,所以成人的行爲就是無聲的教育。暗示是教育的一種重要方法,它在培養孩子的性格、學習和生活習慣、品質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作爲父母,你注意到暗示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嗎?你是否採取了正確的暗示方法呢?

教育孩子的四種暗示法

調查:

家長“無聲教育”令人憂慮

12月21日,在翔龍山機關幼兒園,一位年輕的母親接到自己女兒後,恰巧遇見了買菜回家的同事,孩子的母親喊女兒跟“阿姨”打招呼。女孩遲疑了一會兒,沒有吱聲,母親解釋說:“這孩子就這樣,從小遇事就很害羞、膽怯,怎麼教都不會。”同事善意笑笑道:“女孩子嘛,性格比較內向靦腆,這很平常。”女孩聽到後,下意識地閃避在母親身後,把頭埋得更低了。

記者隨後採訪了這位後來得知叫周儀萌的家長,她告訴記者,女兒平常在家裏還比較活躍,遇到陌生人或在公衆場所時,就變得特別拘謹,不僅不愛說話,不敢表現自己,就是碰到熟人,也很少打招呼,她不知道如何改變孩子的這種性格。

12月23日,在市中區大洲廣場,記者看見一對夫婦陪着父母、帶着孩子在廣場散步。孩子只有幾歲大,但非常活潑,趁家長聊天時,從父母手中掙脫後,一個人在旁邊玩耍,不小心摔倒在草坪中,父母趕緊跑過去,抱住孩子心疼地問:“寶貝,是不是摔得很疼?”孩子的'祖輩則當着孩子的面埋怨父母沒有照看好孩子。記者注意到孩子在摔倒時並沒有哭泣,在父母及祖輩採取一系列行動後,“哇”地一聲大哭起來,並且越哭越厲害,孩子一會兒說腿痛,一會兒說肚子疼,一直被父母摟在懷裏邊走邊哄。

在記者採訪中,有不少家長反映現在的孩子很挑食。12月23日晚,在邱家嘴某大型超市內,家住南環路266號的李建宏帶女兒李瑗佳購物,在蔬菜攤位上,女兒指着菠菜與土豆說:“這裏有媽媽愛吃的菜。”李建宏說:“我們今天主要買佳佳喜歡吃的魚和排骨。”李建宏告訴記者說,孩子平時不怎麼愛吃蔬菜,週末特地爲孩子選購一些食品。當記者問女孩挑食嗎?女孩說:“爸爸喜歡吃魚和肉,我也喜歡吃。”

分析:

家長消極暗示誤導孩子

針對以上現象,記者採訪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熊驪龍主治醫師。他說:“暗示是指通過語言、手勢、表情等施加心理影響的過程,暗示的結果是使接受暗示對象心境、情緒、興趣、意志方面在潛意識中發生變化。暗示在本質上是情感和觀念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即心理機制受到外界刺激作用,在潛意識層面形成一種心理傾向,從而支配個人行爲或思想。暗示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暗’,即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稚嫩的心靈。它是一把雙刃劍,其作用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積極的暗示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培養良好的性格和心態。與說理教育相比,正確的暗示更有利於融洽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關係,使教育含蓄委婉,無形中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意識和行爲舉止、以及堅強的情感意志。消極的暗示則是孩子心靈的腐蝕劑,除了讓孩子情緒低落、產生自卑和自棄心理外,還可能誤導孩子接受某種錯誤的信息或概念。”

他具體分析道,例如,家長以“孩子從小就膽小、害羞”解釋孩子不願意招呼他人的原因,不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暗示孩子“我本性就是膽怯內向型”,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也使孩子默認了對自我性格定型的害羞、膽怯元素,不利於孩子人際交往的發展。

又如,家長過分擔心外界帶給孩子的傷害,在表示焦慮不安的狀況下,也同時暗示孩子“摔跤一定會很疼痛”、“不應該脫離父母的精心照顧”等信息,一方面在心理上增加了孩子疼痛的感覺,使孩子變得嬌氣脆弱,另一方面讓孩子滋生了生活中的惰性,喪失獨立自主的意識,加深對父母的依賴。如果家長此時淡淡地說:“沒關係,自己爬起來吧。”孩子則很有可能若無其事地站起來。

又如,個人口味是後天養成的,最初孩子並沒有對食物定義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之所以某些孩子噘着小嘴,噙着眼淚,表示“青菜不吃,蘿蔔不要……”,除了自身體質不佳等因素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食物表現出來的偏好,也會使孩子對某種食物產生厭惡感。另外,父母出於對孩子體重期望值的考慮,有可能針對孩子飲食施加某些壓力,要求他們多吃某類食物,形成暗示效應,從而也會影響到孩子的飲食習慣。

對策:

慎言慎行給孩子積極的暗示

針對問題,熊驪龍醫師說:“對兒童影響最大的暗示就是體態手勢、表情。積極心理暗示帶給孩子積極的認識和體驗,家長應慎言慎行給孩子積極的暗示。”

他說,家長在講解道理時,可以將“理”通過設喻、講故事、做遊戲、角色體驗等形式表現出來,從中點撥啓發孩子,實現教育目的;在糾正孩子錯誤時,可以以身作則,爲孩子樹立榜樣,利用榜樣的力量感染孩子,在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和信心的同時,促使其不斷進步。家長在暗示教育時,要靈活運用神態表情達到教育的目的,如對孩子獨立能力給予讚賞、肯定的眼神,讓他體會成功的愉悅;對孩子的挫折失誤,給予安慰、愛撫目光,使孩子感受勇氣與力量。家長還可以利用激將法,含蓄委婉地避免說教給孩子帶來的壓抑感和逆反心理,也能激發起孩子戰勝困難的鬥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