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父母的暗示教育法

父母的暗示教育法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7.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的暗示教育法,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離不開家人的呵護,培養寶寶的智力是刻不容緩的,孩子的能力是否出衆決定了未來的發展高度,教育孩子是一份值得投資的事業。下面小編分享父母的暗示教育法方法。

父母的暗示教育法

父母的暗示教育法1

眼神暗示

眼神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比語言能更細膩更清晰地表達感情。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說的話,所要表示的態度暗示出來。吃過晚飯,爸爸給東東講故事。講着講着,東東的雙手搞起了小動作。爸爸沒有停下來,不過他用眼睛緊盯着兒子的小手。不一會兒,東東“醒”了過來,雙手安靜了。

言語暗示

既然是“暗示”,就是不用言語直接表態。當要表揚或批評時,而採取一種迂迴的方法,用講故事、打比喻、作比較等把自己的`觀點巧妙的“點”出來,讓孩子心領神會,在一種柔和的氣氛中接受教育。浩浩早上起牀後從不疊被,媽媽提醒過幾次,但效果不理想。一次,媽媽告訴浩浩,今天遇到樓下亮亮的媽媽說亮亮真乖,每天總是自己把牀被打理得整整齊齊。浩浩聽後表面上不以爲然,但漸漸地自己動手學會了疊被。

表情暗示

人的表情能傳達多種信息,比如肯定、同意、可以、不能、不該等等。孩子做了好事,你對他讚許地點一點頭。孩子經過努力,解開了一道題,你對他會心地笑笑,都是一種最好的激勵。家裏來了客人,平平有了小夥伴高興得忘乎所以,發起了“人來瘋”。他一會狂笑,一會尖叫,連爸爸的眼神也視而不見。於是爸爸猛地皺起了眉頭。這下,平平總算看到了,聲音也降低了不少。

動作暗示

動作的暗示屬於一種條件反射,用身體的語言或者動作行爲來講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同時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意思。家長想要讓孩子做怎樣的動作或者行爲,都可以通過肢體語言的示範來進行,比如,讓孩子坐直,或者睡覺,家長都可以挺挺胸,或者將被子鋪開看着孩子,孩子會明白你的意思的。

父母的暗示教育法2

善用暗示教育

語言暗示

當孩子不想去幼兒園時,你不必逼着孩子答應去,你可以這麼說:“在幼兒園要同小朋友一塊玩玩具。”從而暗示孩子今天要上幼兒園,並讓孩子想到上幼兒園可以有小朋友一起玩玩具。你也不必直接對孩子說:“不聽話的孩子才鬧着不去幼兒園。”而將之換成:“明明昨天不乖,他鬧着不去幼兒園。”孩子就會明白鬧是不對的。

當我們要讓孩子對某一事有深刻的印象時,也不一定要反覆強調,只需用暗示性的語言啓發,就能達到目的。比如,教給孩子懂禮貌,我們可以問他:“見到爺爺奶奶你先說什麼?”讓孩子自己說,“問爺爺奶奶好。”

行爲暗示

行爲是直觀的,很易引起孩子注意。一個小朋友打一下門後笑着跑開,別的孩子就可能也去打一下。所以,利用行爲來暗示孩子也會起到好的教育作用。比如,孩子不好好地吃飯,父母可以模仿大力水手的樣子,先吃口菠菜,再伸一伸胳膊蹬一蹬腿,孩子就會明白,吃好飯力氣大,而大口吃起來。

榜樣暗示

一個小朋友哭,許多小朋友會隨同一起哭起來。這時用暗示的方法可以讓孩子哭聲停止。老師只須對不哭的孩子表示出讚賞,孩子就會向不哭的學習而停止哭鬧。又例如,當媽媽聽到奶奶進門的聲音,忙將桌上的水果收了起來,孩子就能從中接到不良暗示:好東西不給奶奶吃。反之,當媽媽把最大最紅的蘋果拿給奶奶,孩子也會從中學到敬老的好品德。

情境教育

當爸爸在寫作時,孩子跑到爸爸桌前又叫又跳,媽媽厲聲制止當然也行,不過就不一定比得上媽媽躡手躡腳進屋,小聲對孩子說咱們到外面玩效果更好。

當孩子不睡覺時,父母可以指指旁邊睡着的小花貓,暗示孩子該睡了。也可以躺在孩子身邊裝睡,孩子在“大家都睡”的情境之下,也會很快入夢。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