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慈母真的會多敗兒嗎

慈母真的會多敗兒嗎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慈母真的會多敗兒嗎,很多家長都會擔心自己的育兒方式不夠周全,孩子的壓力可能來源於父母的高要求,培養的能力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以下是慈母真的會多敗兒嗎的文章分享。

慈母真的會多敗兒嗎1

中國還有一句話,叫“母慈子孝”。想想看,兩個“慈”到底有什麼不同?找到了其中的不同,我們也就知道了自己應該怎麼做。

慈母在我們的心中是一個充滿溫暖和愛意的母親的形象。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我認爲永遠都是沒錯的。只是我們的愛要隨孩子的成長而成長,而且永遠以孩子的健康成長爲目標。這話說起來簡單,真要落實到每日每時的行動中,卻也容易伴隨着各種各樣的困惑。

“慈母多敗兒”中的“慈”,恐怕更多包含着我們通常所說的“慣”的意思。“慣”孩子,其實是孩子教會我們的。

孩子小的時候,只會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我們用準確的行動快速地滿足孩子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隨着我們對孩子瞭解的深入,我們的“反應”速度也會越來越快。這讓我們體驗到養育的成就感,卻也容易養成一種習慣:去滿足孩子的需要,別讓他哭。

這種在孩子小的時候非常重要的能力,如果不隨着孩子的成長而改變,就會出麻煩:無意中會讓孩子喪失很多長本事的機會。因此,在一些關鍵點上,我們必須不斷調整:

慈母真的會多敗兒嗎

放手

到孩子有一定能力的時候,慈愛開始意味着並不要什麼都滿足孩子,而是要給孩子更多的使用自己的能力、發展這些能力的機會。我們在孩子身邊的支持、鼓勵和指導,都是在給孩子的成長加油。

探究 孩子天生好奇,要以各種方式來了解周圍的世界。作爲父母,最重要的是保護好孩子的探究熱情,也就是保護好孩子主動學習的動力。我們可以欣賞孩子的提問,鼓勵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或和孩子一起去尋找答案,但父母不必是什麼答案都有的百寶箱。讓孩子習慣於尋找答案的過程,體驗其中的快樂,比讓他簡單地記住一些答案更重要。

規則意識孩子遲早是要步入社會的。立規矩,是保障孩子安全的基本屏障。在不同的年齡,孩子所受到的限制會有所不同,但遵守規則的意識,是父母爲孩子步入社會備下的一份好禮。當然,這裏說的立規矩,並不意味着對孩子兇,而是清晰的準則,溫和而堅定的執行。 好習慣

飲食習慣、衛生習慣、起居習慣、讀書習慣、學習習慣……什麼事情一旦形成習慣,就具有了反覆被執行下去的可能。習慣幫我們節省了很多思考和控制的能量。我們現在對孩子的習慣培養,將鋪就他未來生活品質的底蘊。

提要求

我們在幫孩子做很多事情,都是出於我們的愛。在這同時,我們也要要求孩子爲我們做一些事情:遞一張紙巾、倒一杯水、拉一拉被角、保持片刻安靜……我們要感謝孩子爲我們的付出。通過這些事情,孩子學會了怎樣愛我們,怎樣愛別人。如果孩子從來沒實踐過怎樣愛別人,也同樣不會理解和感受到我們的愛。有這樣一句話曾經深深地震撼着我:“沒有要求的父母是不可愛的。”

做一個慈母,不能是單純去滿足孩子當時提出的一些表面的要求,而是要更多地思考孩子成長的規律、發展的需要,和孩子形成亦母、亦師、亦友的關係。要減少行動中的困惑,我們可以把孩子健康成長的目標定得更具體一些: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而我們自己也要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慈母真的會多敗兒嗎2

“慈母多敗兒”的出處。

1、出自《增廣賢文》 節選: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這裏的`“慈母”是指寵溺孩子的母親們,這些孩子們的天性就是很自私很任性,“慈母”們沒有教過他們的孩子做一個有素質的人,或是沒有用對方法,沒把孩子教育出來。這樣的孩子在社會上也不會受到多大歡迎,這就導致工作不好找,但是他們又抵不住誘惑,又要生活,所以難免會誤入歧途。

2、也有這樣一個典故,從前有一個人,小時候倍受母親溺愛,他和別人打架,母親從不批評他,他偷了東西,母親也不要他把東西還給別人。他長大後,成了一個無惡不作的強盜。最後,他被官府捉住,並判了死刑。行刑前,他請求見母親一面。母子相見後,母親抱着兒子大哭起來,誰知,他一口把母親的耳朵咬了下來,說:“這都是你的錯,小時候我做錯了許多事,你都不教育我,纔會使我落得今天的下場。”後人便有了“慈母多敗兒”一說。

從以上兩個典故我們不難看出,“慈母多敗兒”中“慈母”的意思並不是母親對孩子的疼愛和關心,而是“溺愛”的意思,但是真正明白這句話意思的人卻很少。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這句話在我國不知流傳了多久,又有多少母親爲了孩子能有一番作爲,爲了不當這個“慈母”,對孩子嚴加管教,剝奪孩子本應得到的母愛。

美國神經學家指出,幼時如果缺少母愛,會減少幼兒的大腦容量、還會引致心理疾病,影響孩子一生。母愛充足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比母愛缺乏的孩子要聰明、社交技巧更高,缺乏母愛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沉迷毒品、暴力犯罪,失業可能性大,同時可能面臨更多的精神疾病或其他健康問題。

孩子如果沒有感受到足夠的母愛還會嚴重影響了母子之間的感情。大量的心理諮詢案例表明,童年缺乏母愛的人,對母親的感情深厚程度,遠不如受到過完整母愛的子女;而這又給母子雙方都帶來了難以癒合的心靈創傷,甚至抱憾終生。

慈母真的會多敗兒嗎 第2張

幼年時期曾得到充分母愛的人成年以後,人格往往比較健全;相反,其人格則或多或少會有缺陷,如固執任性、自私內向、悲觀失望、敵視他人、心胸狹隘、易於嫉妒、脾氣暴躁等等。這些怪異的人格特徵更造成了他們人際關係緊張,以至有的人雖然在事業上取得了驕人的成就,生活上也很富足,卻總是鬱鬱寡歡。女孩子容易陷入憂鬱、沮喪、悲觀和苦悶的狀態。有些男性喜歡選擇具有母性特質的女性爲妻,如:年長、肥胖,高大等

現如今又流行起了“嚴母慈父“

由於中國曆來強調“男主外,女主內”,在教育子女時,也主張丈夫扮紅臉、妻子唱白臉。不知從何時起,這種家庭分工悄然變臉,在很多孩子心中,媽媽要求更高、管束多、愛責備,甚至言語粗暴,父親則比較開明、寬容,甚至慈愛。傳統的“嚴父慈母”形象正在被“嚴母慈父”所替代。

嚴母慈父這種顛覆傳統的家庭教育分工,是否會對對孩子的心理造成負面影響?

在許多育兒論壇中,許多家長正對此進行熱烈討論。有一種理論認爲,“嚴母慈父”這種現象令孩子無法體驗女性(母親)的溫柔與體貼。這對於他們的成長會形成種種性別認知的障礙,比如女孩男性化、男孩女性化。

現在的“嚴母”和以前的“嚴父”教育方式並不一樣,同樣是“嚴”可能更多的是表現在要求嚴格,而並非用到打、罵的粗暴方式,母親並不一定會因爲教育嚴格而顯得男性化。不過也不能否認,女強男弱的家庭模式是可能導致一些中性化孩子偏多。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