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早期教育 > 設備密封管理制度

設備密封管理制度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各種制度頻頻出現,制度泛指以規則或運作模式,規範個體行動的一種社會結構。這些規則蘊含着社會的價值,其運行表彰着一個社會的秩序。那麼制度的格式,你掌握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設備密封管理制度,歡迎大家分享。

設備密封管理制度

設備密封管理制度1

通過對泵用機械密封的實際應用和理論分析,提出了機械密封的實際密封效果不僅與機械密封自身的性能有關,且與其它零部件提供的條件以及密封輔助系統提供的條件有着重要的關係,因此在設計泵機組產品時,要爲機械密封的使用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條件。

目前機械密封在泵類產品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而隨着產品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節約能源的要求,機械密封的應用前景將更加廣泛。機械密封的密封效果將直接影響整機的運行,尤其是在石油化工領域內,因存在易燃、易爆、易揮發、劇毒等介質,機械密封出現泄漏,將嚴重影響生產正常進行,嚴重的還將出現重大安全事故。人們在分析質量故障原因時,往往習慣在機械密封自身方面查找原因,例如:機械密封的選型是否合適,材料選擇是否正確,密封面的比壓是否正確,摩擦副的選擇是否合理等等。而很少在機械密封的外部條件方面去查找原因,例如:泵給機械密封創造的條件是否合適,輔助系統的配置是否合適,而這些方面的原因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從泵用機械密封的外部條件的角度分析了影響密封效果的幾種因素和應採取的合理措施。

1.機械密封的原理及要求

機械密封是靠一對相對運動的環的端面相互貼合形成的微小軸向間隙起密封作用,這種裝置稱爲機械密封。機械密封通常由動環、靜環、壓緊元件和密封元件組成。其中動環和靜環的端面組成一對摩擦副,動環靠密封室中液體的壓力使其端面壓緊在靜環端面上,並在兩環端面上產生適當的比壓和保持一層極薄的液體膜而達到密封的目的。壓緊元件產生壓力,可使泵在不運轉狀態下,也保持端面貼合,保證密封介質不外漏,並防止雜質進入密封端面。密封元件起密封動環與軸的間隙B、靜環與壓蓋的間隙C的作用,同時對泵的振動、衝擊起緩衝作用。

機械密封在實際運行中不是一個孤立的部件,它是與泵的其它零部件一起組合起來運行的,同時通過其基本原理可以看出,機械密封的正常運行是有條件的,例如:泵軸的竄量不能太大,否則摩擦副端面不能形成正常要求的比壓;機械密封處的泵軸不能有太大的撓度,否則端面比壓會不均勻等等。只有滿足類似這樣的外部條件,再加上良好的機械密封自身性能,才能達到理想的密封效果。

2外部條件影響的原因分析

2.1泵軸的軸向竄量大

機械密封的密封面要有一定的比壓,這樣才能起到密封作用,這就要求機械密封的彈簧要有一定的壓縮量,給密封端面一個推力,旋轉起來使密封面產生密封所要求的比壓。爲了保證這一個比壓,機械密封要求泵軸不能有太大的竄量,一般要保證在0.5mm以內。但在實際設計當中,由於設計的不合理,往往泵軸產生很大的竄量,對機械密封的使用是非常不利的。這種現象往往出現在多級離心泵中,尤其是在泵啓動過程中,竄量比較大。

平?盤工作時自動改變平?盤與平?環之間的軸向間隙b,從而改變平衡盤前後兩側的壓差,產生一個與軸向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來平?軸向力。由於轉子竄動的慣性作用和瞬態泵工況的波動,運轉的轉子不會靜止在某一軸向平?位置。平衡盤始終處在左右竄動的狀態。平衡盤在正常工作中的軸向竄量只有0105~011mm,滿足機械密封的允許軸向竄量015mm的要求,但平衡盤在泵啓動、停機、工況劇變時的軸向竄量可能大大超過機械密封允許的軸向竄量。

泵經過長時間運行後,平盤與平環摩擦磨損,間隙b隨着增大,機械密封軸向竄量不斷增加。由於軸向力的作用,吸入側的密封面的壓緊力增加,密封面磨損加劇,直至密封面損壞,失去密封作用。吐出側的機械密封,隨着平?盤的磨損,轉子部件的軸向竄量大於密封要求的軸向竄量,密封面的壓緊力減小,達不到密封要求,最終使泵兩側的機械密封全部失去密封作用。

2.2軸向力偏大

機械密封在使用過程中是不能夠承受軸向力的,若存在軸向力,對機械密封的影響是嚴重的。

有時由於泵的軸向力平衡機構設計的不合理及製造、安裝、使用等方面的原因,造成軸向力沒有被平?掉。機械密封承受一個軸向力,運轉時密封壓蓋溫度將偏高,對於聚丙烯類的介質,在高溫下會被熔融,因此泵啓動後很快就失去密封效果,泵靜止時則密封端面出現間斷的噴漏現象。

2.3泵軸的撓度偏大

機械密封又稱端面密封,是一種旋轉軸向的接觸式動密封,它是在流體介質和彈性元件的作用下,兩個垂直於軸心線的密封端面緊密貼合、相對旋轉,從而達到密封效果,因此要求兩個密封之間要受力均勻。但由於泵產品設計的不合理,泵軸運轉時,在機械密封安裝處產生的撓度較大,使密封面之間的受力不均勻,導致密封效果不好。

2.4沒有輔助沖洗系統或輔助沖洗系統設置不合理

機械密封的輔助沖洗系統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地保護密封面,起到冷卻、潤滑、沖走雜物等作用。有時設計員沒有合理地配置輔助沖洗系統,達不到密封效果;有時雖然設計人員設計了輔助系統,但由於沖洗液中有雜質,沖洗液的流量、壓力不夠,沖洗口位置設計不合理等原因,也同樣達不到密封效果。

2.5振動偏大

機械密封振動偏大,最終導致失去密封效果。但機械密封振動偏大的原因往往不是機械密封本身的原因,泵的其它零部件是產生振動的根源,如泵軸設計不合理、加工的原因、軸承精度不夠、聯軸器的平行度差、徑向力大等原因。

2.6泵汽蝕的原因

由於裝置系統操作不合理以及泵進口汽蝕性能不好、泵的轉速偏高,在泵的入口處發生局部汽蝕,汽蝕發生後,水中會有氣泡,它一方面會衝擊機械密封面的外表面,使其表面出現破損;另一方面會使動靜環的吻合面的流動膜中也含有氣泡,不能形成穩定的流動膜,造成動靜環的吻合面的幹摩擦,使機械密封裝置損壞。

2.7機械加工精度不夠

機械加工精度不夠,原因有很多,有的是機械密封本身的加工精度不夠,這方面的原因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也容易找到。

但有時是泵其它部件的加工精度不夠,這方面的原因,不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例如:泵軸、軸套、泵體、密封腔體的加大精度不夠等原因。這些原因的存在對機械密封的密封效果是非常不利的。

3應採取的措施

3.1消除泵軸竄量大的措施

合理地設計軸向力的平衡裝置,消除軸向竄量。爲了滿足這一要求,對於多級離心泵,比較理想的設計方案有兩個:一個是平?盤加軸向止推軸承,由平?盤平衡軸向力,由軸向止推軸承對泵軸進行軸向限位;另一個是平?鼓加軸向止推軸承,由平?鼓平衡掉大部分軸向力,剩餘的軸向力由止推軸承承擔,同時軸向止推軸承對泵軸進行軸向限位。第二種方案的關鍵是合理地設計平衡鼓,使之能夠真正平衡掉大部分軸向力。對於其它單級泵、中開泵等產品,在設計時採取一些措施保證泵軸的竄量在機械密封所要求的範圍之內。

3.2消除軸向力偏大的措施

合理地設計軸向力平?機構,使之能夠真正充分地平?掉軸向力,給機械密封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對於一些電廠、石油、化工等領域應用的重要產品,在產品出廠之前,必須做到臺臺試驗檢測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有些重要的泵可以在轉子上設計一個軸向測力環,對軸向力的大小進行隨時監測,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3.3消除泵軸撓度偏大的措施

這種現象大多存在臥式多級離心泵中,在設計時採取以下措施:

(1)減少兩端軸承之間的距離。泵葉輪的級數不要太多,在泵總揚程要求較高的情況下,儘量提高每級葉輪的揚程,減少級數。

(2)增加泵軸的直徑。在設計泵軸直徑的時候,不要簡單地僅考慮傳遞功率的大小,而要考慮機械密封、軸撓度、起動方法和有關慣性負荷、徑向力等因素。很多設計員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3)提高泵軸材料的等級。

(4)泵軸設計完成後,對泵軸的撓度要進行校覈檢驗計算。

3.4增加輔助沖洗系統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設計輔助沖洗系統。

沖洗壓力一般要求高於密封腔壓力0107~011MPa,如果輸送介質屬於易汽化的,則應高於汽化壓力01175~012MPa。密封腔壓力要根據每種泵的結構型式、系統壓力等因素來計算。軸封腔壓力很高時或者壓力幾乎接近該密封使用最高極限時,也可由密封腔引液體至低壓區,使軸封液體流動以帶走摩擦熱。

根據每種泵的操作條件,合理地配置管路和附件。如冷卻器、孔板、過濾器、閥門、流量指示器、壓力錶、溫度等。實際上密封的可靠性和壽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密封輔助系統的配置。

3.5消除泵進口汽蝕的措施

(1)提高泵的汽蝕性能水平,滿足現場裝置的汽蝕性能的要求。

(2)現場試驗裝置的要求要與泵汽蝕性能水平匹配。

(3)現場安裝和工況調節要給泵創造有利的條件。

3.6消除泵振動的措施

(1)泵產品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分析振動的來源,以消除振動源。

(2)泵產品的製造裝配過程中,嚴格按標準和操作規程去執行,消除振動源。

(3)泵、電機、底座、現場管路等輔助設備在現場安裝時,要嚴格把關,消除振動源。

(4)現場生產、操作、維修、調節時,嚴格把關,消除振動源。

3.7嚴格執行設計標準

泵產品的設計和機械密封產品的設計要執行相關的國內外標準,在產品的設計過程中,設計員應認真執行標準,深刻理解標準每一條內容的具體意義,將標準內容的要求執行到產品設計過程中。到目前爲止,有很多設計員還沒有理解標準的實際含義,沒有嚴格地去執行新標準,而是盲目地照搬照套老圖紙和老設計員的經驗。這種作法對提高我國產品技術水平和進入國際市場是非常不利的。提高標準化認識,是目前機械行業設計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4結束語

在設計泵用機械密封時,不僅要考慮機械密封本身的影響因素,而且要考慮機械密封外部的各種影響因素。在實際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在泵產品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泵其它零部件以及現場其它設備對機械密封的使用效果的影響,爲機械密封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條件。

(2)增加對機械密封輔助系統的重要作用的認識,儘可能配備完善的機械密封輔助系統,以提高密封效果。

(3)對重要泵產品的機械密封,要增加保護措施,提高密封質量,減少密封質量事故。

(4)分析機械密封的質量事故的原因時,要充分考慮到泵的其它零部件對機械密封運行的影響,採取措施不斷提高機械密封的效果。

設備密封管理制度2

一、組織制定設備潤滑油(脂)的消耗定額,貫徹潤滑的“五定”、“三級過濾”規定,並組織定期檢查考覈。

二、監督潤滑油(脂)的選購、貯存、保管、發放、使用及器具管理。

三、審查代用油品申請報告,監督、檢查廢油的回收再生。

四、組織交流、推廣先進潤滑技術,提高設備潤滑管理水平。

五、協助中央化驗室做好潤滑油(脂)的質量檢驗與鑑定工作。

六、負責設備、管道的密封技術管理,研究密封新技術、新材料、新結構,並積極推廣使用。

七、建立健全設備潤滑及密封的檔案和統計臺賬。

設備密封管理制度3

1.本機臺操作人員必須經安全教育並熟悉本工藝及設備性能才能開車。

2.全機的潤滑系統必須保持暢通,否則不能開車。設備任何一處有故障也不能開車。

3.冷卻系統應滿足工藝要求,不準在無冷卻的情況下開車。

4.設備不準在超過額定負荷的情況下長時間工作。

5.冬季受涼的膠或已燒焦的橡皮,不準作投料。

6.易燃易爆材料,如過氧化苯甲酰、聚異丁烯(塑料)等,不能在密煉機中操作。

7.各軸瓦溫度太高或被研出銅末時,要立即停止投料,加油沖洗,但不準停車,並應向領導及有關人員報告。側壁溫度超過65℃時應停車。

8.壓縮空氣不足不能開車,以免上下頂栓卡住。若混合膠和生膠在上下頂栓中卡住,應立即停車清除,若掉進其它雜物時不能立即停車,應打開上下頂栓卸料後停車。

9.混合氯丁橡膠發現膠料燒焦時,應立即卸料。

10.油泵油杯的潤滑油應用規定標號的機油,不能用低號機油代替。

11.禁止將頭伸進投料口去觀察和傾聽混煉室中情況。

設備密封管理制度4

化學工業企業設備密封管理制度之相關制度和職責,加強密封管理和創建“無泄漏工廠”活動是化工企業減少跑、冒、滴、漏,增加生產,降低消耗,消除污染,保證職工身體健康的一項重要措施。爲達到和鞏固無泄漏工廠標準,爲實現安全文明生產創造條件,特製……

加強密封管理和創建“無泄漏工廠”活動是化工企業減少跑、冒、滴、漏,增加生產,降低消耗,消除污染,保證職工身體健康的一項重要措施。爲達到和鞏固無泄漏工廠標準,爲實現安全文明生產創造條件,特制定本制度。

(一)密封點分類和統計範圍

1.動密封各種機電設備(包括機牀)的連續運動(旋轉和住復)的兩個偶合件之間的密封,屬於動密封。如壓縮機軸、泵軸、各種釜類旋轉軸等的密封均屬動密封。

2.靜密封設備(包括機牀和廠內採暖設備)及其附屬管線和附件,在運行過程中兩個沒有相對運動的偶合件之間的密封屬於靜密封。如設備管線上的法蘭、各種閥門、絲堵、活接頭、機泵設備上的油標、附屬管線、電所設備的變壓器、油開關、電纜頭、儀表孔板、調節閥、附屬引線、以及其他設備的結合部位,均屬靜密封。

(二)密封點計算方法

1.動密封點的計算方法一對連續運動(旋轉或往復)兩個偶合件之間的密封算一個動密封點。

2.靜密封點的計算方法一個靜密封點接合處,算一個靜密封點。如:一對法蘭,不論其規格大小,均算一個密封點;一個閥門一般算四個密封點,如閥門後有絲堵或閥後緊接放空,則應各多算一點;一個絲扣活接頭,算三個密封點;特別部位,如連接法蘭的螺栓孔與設備內部是連通的,除了接合面算一個密封點外,有幾個螺栓孔應加幾個密封點。

3.泄漏點的計算方法有一處泄漏,就算一個泄漏點,不論是密封點或因焊縫裂紋、砂眼、腐蝕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泄漏均作泄漏點統計。

4.泄漏率計算公式靜(動)密封點泄漏率(‰)=靜(動)密封點泄漏點數/靜(動)密封點數×1000‰。

(三)靜密封檢驗標準

1.設備及管線的接合部位用肉眼觀察,不結焦,不冒煙,無漏痕,無滲跡,無污垢。

2.儀表設備及風引線、焊接及其他連接部位用肥皂水試漏,無氣泡(真空部位,用薄紙條順的辦法)。

3.電氣設備、變壓器、油開關、油浸紙絕緣電纜頭等接合部位,用肉眼觀察,無滲漏。

4.乙炔氣、煤氣、乙烯、氨、氯等易燃易爆或有毒氣體系統,用肥皂水試漏,無氣泡,或用精密試紙試漏,不變色。

5.氧氣、氮氣、空氣系統,用10毫米寬、100毫米長薄紙試漏,無吹動現象或用肥皂水檢查無氣泡。

6.蒸汽系統用肉眼觀察不漏氣,無水垢。

7.酸、鹼等化學系統,用肉眼觀察無滲跡,無漏痕,不結垢,不早煙或用精密試紙試漏不變色。

8.水、油系統宏觀檢查或用手摸,無滲漏,無水垢。

9.各種機牀的各種變速箱、立軸、變速手柄,宏觀檢查無明顯滲漏,沒有密封的部位,如滑機、導軌等不進行統計和考覈。

(四)動密封檢驗標準

1.各類往復壓縮機曲軸箱蓋(透平壓縮機的軸瓦)允許有微滲油,但要經常擦淨。

2.各類往復壓縮機填料(透平壓縮機的氣封),使用初期不允許泄漏,到運行間隔期末允許有微漏。對有毒、易燃易爆介質的填料狀況,在距填料外蓋300毫米內,取樣分析,有害氣體濃度不超過安全規定範圍。填料函不允許漏油,而活塞桿應帶有油膜。

3.各種注油器允許有微漏現象,但要經常擦淨。

4.齒輪油泵允許有微漏現象。範圍1滴/2分鐘。

5.各種傳動設備採用油環的軸承不允許漏油,採用注油的軸承允許有微滲,並應隨時擦淨。

6.水泵填料允許泄漏範圍初期每分鐘不多於20滴,末期不多於40滴(週期小修1個月,中修3個月)。

7.輸送物料介質填料,每分鐘不大於15滴。

8.凡使用機械密封的各類泵,初期不允許有泄漏,末期每分鐘不超過5滴。

(五)密封管理區域劃分的原則

1.生產裝備所屬設備、管線及附屬沖洗、消防、生活等設備、管線的靜、動密封管理,由各生產裝置所在單位負責管理。

2.生產裝置內的'儀表工藝管路、風管、儀表專用伴熱管線,包括一次手閥及閥後所屬引線、壓力錶和閥門的密封管理,由儀表車間負責。

3.消火栓的密封管理,由消火栓所在單位負責。

4.裝置外生產系統的外供原料和其它物料公用工程管線的密封管理由生產裝置所在單位負責。

5.動力管網(一、二次水;循環水;上、下水;消防水;冷凝液;高、中、低壓蒸氣等管路)的密封管理由輸送供應單位至用戶的第一個閥門(包括閥門)由輸送供應單位負責,第一個閥門後的管線的密封管理由接受單位負責。

6.公用管廊上物料管線及加熱伴管的密封管理由送出單位到接受單位的第一閥門的第一道法蘭(不包括閥門)由送出單位負責。

7.廠與廠之間管路的密封管理,一般以用戶廠的圍牆爲界,圍牆內由用戶廠負責(若兩廠間另有協議,則按協議執行)。

(六)管理措施

1.凡投入運行的生產裝置、設備、管路都必須建立靜、動密封檔案和臺賬,密封點統計準確無誤。(密封檔案一般應包括:生產工藝流程示意圖,設備靜、動密封點登記表,設備管線密封點登記表,密封點分類彙總表。臺帳一般包括:按時間順序的密封點分部情況,泄漏點數,泄漏率等)。

2.建立健全各級密封管理責任制,密封管理責職明確,廠(公司)、車間定期組織檢查、考覈、評比。

3.開展創造和鞏固無泄漏工廠活動,消漏、堵漏工作經常化,具體化,制度化。靜密封點泄漏率保持在0.5‰,動密封點泄漏率在2‰以下。暫不能消除的泄漏點應記錄在案,做出消除規劃。

4.按時做好密封泄漏點的檢查,統計和上報工作。

5.組織各種密封技術研究,推廣應用密封新技術、新材料。

附:無泄漏工廠和無泄漏區標準

1.無泄漏工廠標準

(1)有健全的密封管理保證體系,責職明確,管理完善。

(2)靜、動密封檔案,管理臺賬、消漏堵漏記錄、密封管理技術基礎資料齊全完整,密封點統計準確無誤。

(3)保持靜密封點泄漏率在萬分之五以下、動密封點泄漏率在千分之二以下,並無明顯的泄漏點。

(4)全廠主要生產車間必須爲無泄漏車間,全部設備完好率達到90%以上,主要設備完好率達到95%。

2.無泄漏車間(區)標準

(1)密封管理組織機構健全,責職明確,管理完善。

(2)靜(動)密封檔案,管理臺賬,消漏堵漏記錄等密封管理技術基礎資料齊全完整,密封點統計準確無誤。

(3)經常保持靜密封點泄漏率在萬分之五以下、動密封點泄漏率在千分之二以下,並無明顯泄漏。

(4)全部設備完好率達到90%以上,主要設備完好率達到95%。

設備密封管理制度5

一、目的

加強密封管理是化工企業減少跑、冒、滴、漏,提高效益,降低消耗,消除污染,保證職工身體健康的一項重要措施。爲鞏固“無泄漏工廠”成果,做到安全文明生產,特制定本制度。

二、主題內容及適用範圍

(一)本制度規定了密封點分類、統計範圍及方法、檢驗標準、管理區域劃分及對“無泄漏車間”管理等內容。

(二)本制度適用於公司各車間、部門。

三、密封點分類和統計範圍

(一)動密封範圍

1、各種機電設備(包括機牀)連續運行(旋轉和往復)的兩個偶合件之間的密封均屬動密封;

2、水壓縮機軸、泵軸、各種釜類旋轉軸等的密封也屬動密封。

(二)靜密封範圍

1、在運行過程中,兩個沒有相對運動的偶合件之間的密封。

2、設備(包括機牀和採暖設備)及其附屬管線上油標、法蘭、各種閥門、絲堵、活接頭等附件屬靜密封;

3、變壓器、油開關、電纜頭等到電氣設施也屬靜密封;

4、儀表孔板、調節閥、附屬管線以及其它設備的結合部位均屬靜密封。

(三)密封統計方法

1、動密封點的統計方法

一對連續運動(旋轉和往復)的兩個偶合件之間的密封計一個密封點。

2、靜密封點的統計方法

(1)一個靜密封接合處計一個靜密封點。如一對法蘭計一個密封點;

(2)一個閥門計四個密封點,如閥門後有絲堵或閥後放空,應多計一個密封點;

(3)一個絲扣活接頭,計三個密封點;

(4)連接法蘭的螺栓孔與設備內部是連通的等特別部位,除了接合部位算一個密封點外,有幾個螺栓孔應多計幾個密封點。

3、泄漏點的統計方法

(1)有一處泄漏就算一個泄漏點,不論是密封點或因焊縫裂紋、砂眼、腐蝕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的泄露均作泄漏點統計;

(2)經帶壓堵漏消除的漏點,不再計算泄漏點;

(3)密封點的變動情況包括增減必須及時做好記錄差在當月報表中上報技術部;

4、泄漏率的計算方法

靜(動)密封點率(‰)=靜(動)密封點泄漏點數/靜(動)密封點點數×1000‰

四、密封檢驗標準

(一)靜密封檢驗標準

1、設備和管線的接合部位用肉眼觀察,不結焦、不冒煙、無漏痕、無滲漏、無污垢;

2、儀表及氣管線、焊接和其它連接部位用肥皂水試漏(真空部位用吸薄紙條法),無氣泡);

3、變壓器、油開關、油浸紙絕緣電纜頭等電氣設施的接合部位,用肉眼觀察,無泄漏;

4、易燃、易爆或有毒氣體,用肥皂水試漏無氣泡或用酒精試紙試漏不變色;

5、氧、氮、空氣系統,用10mm寬,100mm長薄紙試漏,無吹動現象或用肥皂水檢查無氣泡;

6、蒸汽系統用肉眼觀察不漏氣、無水垢;

7、酸、鹼等化學系統,用肉眼觀察不冒煙、無漏痕、無滲漏,用試紙試漏不變色;

8、水、油系統,宏觀檢查或用手摸,無滲漏和水垢;

9、各種機牀的變速箱、立軸、變速手柄,宏觀檢查無明顯滲漏。沒有密封的部位,如導軌等不進行統計和考覈。

(二)動密封檢驗標準

1、各類往復壓縮機的曲軸箱蓋,透平壓縮機的軸瓦允許有微漏油,但要經常擦淨;

2、各類往復壓縮機的填料(透平壓縮機的氣封)使用初期不允許泄漏,運行間隔期末允許有微漏。對有毒、易燃易爆介質的填料在距填料外蓋300mm內,取樣分析,有害氣體濃度不得超過安全規定範圍。填料函不允許漏油,而活塞桿應帶有油膜;

3、各種注油器允許有微漏,但要經常擦淨;

4、齒輪油泵允許有微漏現象,但每2分鐘不超過一滴;

5、各種傳動設備採用油環的軸承不允許漏油,注油的軸承允許有微漏,應隨時擦淨;

6、水泵填料允許微漏範圍:初期每分鐘不得超過20滴。末期不得超過40滴;

7、物料輸送泵的填料,每分鐘不得超過15滴;

8使用機械密封的各類泵,初期不允許有泄漏,末期每分鐘不超過5滴。

五、密封管理區域劃分原則

(一)密封管理實行“誰的資產,誰負責管理”的原則;

(二)生產裝置內的儀表管線、風管、儀表用伴熱管(包括一次閥及閥後管線)、壓力錶、閥門的密封管理由儀表車間負責;

(三)消防栓的密封管理,由消防栓所在單位負責;

(四)外供物料及外管架的管線的密封管理,按業主單位、電、儀分工管理規定由資產管理單位負責。

六、無泄漏車間管理

(一)各單位要建立健全密封管理責任制,職責分工明確,經常宣傳鞏固無泄漏成果的重要意義;

(二)按照要求,建立健全各種檔案、臺帳和記錄,每季度進行自查一次,並做好總結工作;

(三)公司對無泄漏車間實行動態管理;

(四)公司根據“無泄漏工廠”評分標準,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制定“無泄漏車間”檢查評分標準,每半年檢查一次;

(五)對檢查不合格或發生重大設備事故的單位,撤消“無泄漏車間”稱號,同時取消其它有關榮譽稱號,當年無評優資格;

(六)各單位要按時做好密封點泄漏的檢查、統計和上報工作,對未完成者,按公司全面預算管理績效考覈細則進行檢查考覈;

(七)現場發現的漏點,要及時進行處理,不能處理的要做好掛牌工作,並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和措施,組織相關人員學習,確保不擴展爲事故;

(八)對“無泄漏車間”檢查結果,按照《設備管理考覈細則》進行考覈。

七、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執行,與本制度相低觸的相關規定,以本制度爲準。本制度由技術部負責解釋。

附:

一、無泄漏工廠標準

(一)有健全的密封管理體系、職責明確、管理完善;

(二)靜(動)密封檔案、管理臺帳、消漏堵漏記錄,密封管理技術基礎資料齊全、完整,密封點統計準確無誤;

(三)無重大設備事故,並經常保持靜密封點泄漏率在0.5‰以下,動密封泄漏率在2‰以下,無明顯的泄漏;

(四)公司各車間爲無泄漏車間,全部設備完好率達到90%以上,主要設備完好率達到95%以上。

二、無泄漏車間標準

(一)密封管理組織機構健全、職責明確、管理完善;

(二)靜(動)密封檔案、管理臺帳、消漏堵漏記錄、隱患記錄、密封點增減記錄等密封管理技術基礎資料齊全、完整,密封點統計準確無誤;

(三)無重大設備事故,並經常保持靜密封點泄漏率在0.5‰以下,動密封泄漏率在2‰以下,生產設施無明顯的漏點;

(四)全部設備完好率達到90%以上,主要設備完好率達到95%以上。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