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電影電視 > 影評:《泰囧》11億是抱負還是報復

影評:《泰囧》11億是抱負還是報復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在這個山中無“老虎”的賀歲檔,《泰囧》可以稱“霸王”,但票房好到失常就不正常了。 11億,這是中國電影人的偉大抱負,也是中國觀衆的一次性報復。

影評:《泰囧》11億是抱負還是報復

放映23天,觀影人次破3200萬,票房突破11億,這就是投資僅3000萬的《泰囧》創造的瘋狂紀錄,而且這個紀錄還在不斷被刷新。而此刻,《十二生肖》不過才接近7億,《大上海》也剛剛過億。

在這個山中無“老虎”的賀歲檔,《泰囧》可以稱“霸王”,但票房好到失常就不正常了。 11億,這是中國電影人的偉大抱負,也是中國觀衆的一次性報復。正如影評人“老大爺暗夜騎士”所言:“它(《泰囧》)的成功是中國電影長期畸形發展的一個飢渴式爆發,宏觀看,不正常也不合理。 ”因爲《泰囧》不是“神作”,只是部工整的喜劇片,但當電影演變成“《泰囧》現象”後,一切都不那麼簡單了——無論從觀衆還是市場角度來看,中國電影都需要好好反思了。

影評:《泰囧》11億是抱負還是報復 第2張

失衡的觀衆:沒看就錯過熱議焦點

當《泰囧》的票房神話一路延續之際,網絡上也開始呈現出越來越多不同的聲音:“真沒感受到神奇之處”、“不至於那麼出色”……這只不過是部投資3000萬的常規喜劇片,制勝的法寶是三個活寶型演員,加上撓癢癢的段子,和一路倒黴、不斷出醜的情節設置,卻意外坐上國產片票房榜冠軍寶座,12億、13億也近在咫尺,有人甚至預言它可能刷新《阿凡達》13.7億的票房紀錄。

對於好到不正常的票房,網友“大旗虎皮”就表示,“《泰囧》的成功與人們喜歡抱大腿的心態有關。 ”

導演徐崢更加清醒,他甚至稱票房好得“有點過分”,“我就是想拍一部正常的電影,期待它有一個正常的結果,可現在是超出正常了。我真是沒有想到觀衆的飢餓度會爆發成這個樣子。 ”

但不可否認,“泰囧現象”的確引發了從衆心理。就在前幾天,記者親眼見證了這樣一幕,一對中年夫婦迎風站在陸家嘴正大廣場門口,女的開口說:“聽說現在最紅的電影叫《泰囧》,要不要看看? ”只聽男的回道:“你平常也不看電影啊? ”女的辯解說:“大家都說好,就去看看唄。”而跟風的觀衆絕不在少數,連掃地阿姨碰到徐崢都會說上一句:“你這個電影厲害的! ”足見其影響力。

影評:《泰囧》11億是抱負還是報復 第3張

上海大學影視學院教授葛穎表示,“現在變成了一種《泰囧》現象,大家會覺得不去看這部片子就錯過了一個城中熱議的焦點,都想去看看這部片子到底是怎麼回事。一旦一部片子變成熱點現象的話,就不能將它的票房和真正的質量完全掛鉤了。”換言之,失衡的觀衆成爲《泰囧》成功的巨大推力。主演之一黃渤也贊同“觀衆失衡”一說:“現在沒去看《泰囧》好像就過時了,和大家聊不到一起去。 ”

而“天涯論壇”的“報復性觀影”一說更能說明問題:“現在看《泰囧》的觀衆大概看的已經不只是電影了,而是用錢用票房扇一些電影導演的耳光了。我扇你個故作深沉!我扇你個大片僞3D!我扇你個弱智腦殘加搶錢!我扇你個噱頭十足卻慘不忍睹!……”的確,觀衆早已被所謂的“中國大片”忽悠得怨聲載道,當實在的《泰囧》出現後便引發了“報復性”觀影熱潮。對於觀衆的“報復性消費”,葛穎也認爲《泰囧》有資格被消費,“影片很平實很親民,既不是高技術規格也不是大題材的片子,實打實靠口碑來傳播。 ”

影評:《泰囧》11億是抱負還是報復 第4張

失衡的心態:做好國內市場纔有底氣

無論是《阿凡達》,還是3D《泰坦尼克號》,沒人會質疑它們的超高票房,因爲它們引發世人共鳴,因爲它們能夠世代傳承。但《泰囧》真能承載如此高的票房嗎?因爲影片無論在藝術性還是國際共通性上,充其量只是一部在國內無限風光的“暴發戶”,完全不可能走出國門。就像網友“電影同行馬甲”質疑說:“近年的中國電影,除了本土票房一次又一次地被刷新外,爲中國電影史留下了什麼?一部達到十億本土票房的電影,海外銷售近乎零,這又是爲什麼?電影需要娛樂,也需要傳承,中國電影需要《泰囧》,但更需要《教父》。當20年後我們還記得《泰坦尼克號》的時候,還能記起哪部中國電影……”

“電影同行馬甲”提出的疑問不免有些苛刻,但的確值得思考。《泰囧》贏了票房,贏了國內口碑,卻不能如同樣是低成本的伊朗電影《一次別離》那樣震撼全世界。正如網友“小盤-20130309”所說:“真正的電影是傳承世界文化的,如果拍出的只能讓自己人看得懂的話,即使再成功也是失敗的,這也是電影人所強調的! ”

影評:《泰囧》11億是抱負還是報復 第5張

而《泰囧》作爲喜劇片的質量到底如何,從好萊塢編劇導師麥基的觀點中就可判斷。 “想要考驗一部喜劇電影是否真正優秀,一是要看20年後人們還願不願意看它,二是看它能不能拿到不同的文化環境中依然受歡迎。 ”——按這兩個方式去考驗《泰囧》,它很難達標。

《泰囧》無法走向世界,也不算是“絕佳的喜劇電影”。但葛穎卻抱以寬容的態度:“我們不能因爲一部電影取得高票房,就要把更多附加的概念往它身上套。《泰囧》就是製作方爲內地觀衆度身定做的,根本沒想過要走向國際,或者說宣揚中華民族價值觀,《泰囧》沒有那麼好,但確實也不錯。 ”

被《泰囧》破了紀錄的《畫皮2》製片人龐洪也認爲,應該把《泰囧》當消費品來看,“觀衆花了40元錢到電影院度過2小時,就爲圖一樂。別希望它留下太多偉大的愛情,心靈的洗滌,不要賦予太多沉重的歷史使命。 ”還有網友表示:“中國電影人不能太好高騖遠,很多電影連滿足普通觀衆基本的娛樂性都做不到,別想談什麼輸出,近年的有些大片是連故事都講不好。中國電影要想真正的走出去,先把基礎打好吧。 ”

《泰囧》的確不算是什麼神作,但它的成功仍是可喜的。葛穎表示,“只有你把自己的市場做好了,有底氣了,別人才能看得起你。文化傳播這個事確實存在強勢和弱勢之分,強勢就是因爲它的市場容量大,如果我們能把世界電影市場老二的地位鞏固下來,會有更多國外觀衆對中國電影產生興趣。 ”

影評:《泰囧》11億是抱負還是報復 第6張

失衡的市場:只因合格的類型片太少

《泰囧》票房大紅後,不少業內人士都認爲,這其實是類型片的勝利。在提到拍《泰囧》的初衷時,徐崢說:“當我考慮自己要拍什麼電影的時候,其實我是選擇類型的。選擇類型的目的就是爲了可以用類型把這個同檔期的電影區分開。 ”

對於《泰囧》的成功,龐洪認爲,“《泰囧》其實反映了國內觀衆其實挺壓抑的,需要這樣輕鬆快樂的電影帶來情緒的宣泄和釋放,製片方把握得很好。 ”

曾經成功運作過票房黑馬《失戀33天》的新麗傳媒副總裁張文伯也盛讚《泰囧》類型定位準確,“盯準了要做喜劇片,而不去貪心地想在一部電影裏塞進太多東西。人物關係、劇情、臺詞就都圍繞喜劇展開,非常到位。”他的結論是:“這部電影,包括此前國產片裏成功過的《瘋狂的石頭》、《失戀33天》給市場的啓示都是,一定要堅定不移做類型片。一定要尊重觀衆、尊重類型。”影評人“老大爺暗夜騎士”也評價說:“《泰囧》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做類型片、不與觀衆站在一起唯有死路一條。 ”

著名監製、編劇文雋則表示,類型片是票房的保障,而那些票房失利的影片恰恰都是因爲定位不清,“《一九四二》是什麼類型,雖然演員都很有誠意在演一部影片,但是講不出是什麼類型的影片。 ”可惜的是,國內電影市場明確的類型片太少,不少片子可能貼上了“喜劇片”、“愛情片”、“動作片”標籤,但最後卻拍得四不像。資深電影人錢峻崖坦言,“國內朝着類型片方向走的不在少數,問題一是在於徹底化或者純粹化不夠,二是逮着好時機一飛沖天的幸運者太少,造成貌似類型片很缺,其實是功成名就的類型片不成氣候。”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