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教育是一場向美而行的遇見意思

教育是一場向美而行的遇見意思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9.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教育是一場向美而行的遇見意思,一片小小的教育天地便是三尺講臺,在小小的課室裏,教育者和孩子們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它不僅僅是一個傳遞知識的過程,下面是教育是一場向美而行的遇見的意思。

教育是一場向美而行的遇見意思1

爲什麼說教育是一場向美而行的遇見?古往今來的教育家,都沒有把這個問題講得很明白,也許它永遠都沒有一個最終答案,但今天我想提供一個暫時的答案,教育就是在變化的時間中尋找確定不變的價值。

教育很奇妙,因爲它是針對活人的。“活”字,三點水加一個“舌頭”的“舌”,水是流動的,語言是千變萬化的,所以人是在變的,時間也在變,教育就是在變化中找到那些相對穩定的東西。中國早期的經典文學作品中傳遞的價值、情感,跟今天這個時代還是相通的,例如《詩經》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講的是男女情感,“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講的是人在自然變化中的感觸,這些美好的東西具有穩定性,這就是教育要探求的。

教育是一場向美而行的遇見意思

教育具有現實性,一定是在現實的人間進行的事業;教育又具有超越性,一定是超越現實而指向某些更重要的精神層面的價值。而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成人之美”——花開是美的,男女愛情是美的,人間親情是美的,所有的善事都是美的……美的涵蓋面很廣。從某種意義而言,教育就是要讓人類活在美中,活得更美。

在真正的美面前,語言是蒼白的。《論語》裏有“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所有的美只能讓人讚歎,但很難清晰地表述,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與美相遇的過程。科學是追求並利用“真”,哲學是探究並深入“善”,文學藝術是記錄並展開“美”,而真、善、美又是相通的,它們共同構成了人類教育要指向的目標。

民國時期的教育,就是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與美的相遇,它體現在教材、教師和教學的全過程。重溫民國時期的中小學教育,對教育本質會有更深的體悟。

民國教育的目標不是要把人塑造成“成功者”,因爲成功是沒有標準的,而是要成全人,讓每個人成爲他自己——最好、最美的自己。用美來定位教育的目標是比較恰當的,因爲美是務虛的,而中國人太務實了。教育不應該是功利的,一個人將來是否成爲總統或富豪,不是在受教育階段要思考的問題。

教育是一場向美而行的遇見意思2

《教育是一場向美而行的遇見》國旗下的講話範文

三尺講臺,是一片小小的教育天地,每時每刻,和孩子們的故事都在上演,或感動,或溫馨,或煩惱,回顧走過的教育歷程,有迷茫,有辛酸,但更多的是溫暖,這就是我和一羣農村孩子們的美麗邂逅。

身爲教師,有時總感覺自己力量薄弱,微不足道,每個學年末,都有或多或少的'痛苦與哀傷,快樂與憂愁,充實與迷茫,但我想,不管是哪一種,都會是我教育生涯中揮之不去始終縈繞着的幸福。

這一年,我從小學跨入到了初中,這是從教以來一個全新的挑戰。我像一位新手教師一樣,謙虛地、忐忑地再次與43個孩子相遇,共赴一段生命的旅程,一場美好的修行。看着一個個意氣風發的少年,我的眼前浮現的卻依舊是幾年前的那一羣稚氣“小豁牙”。

轉眼間,孩子們已經長高、長大,褪去了些青澀稚氣,不變的是純真可愛。我們還是需要彼此重新認識,重新瞭解。七年級的學生是個特殊的羣體,身份的轉變,思想的過渡,生理心理的變化,新特點、新問題層出不窮。

一直在他們身邊陪伴了七年的我,自認爲對他們很瞭解,但青春期的轉變讓他們變成了我最熟悉的陌生人,就是這羣特殊時期的“小傢伙”耗費了我極大的精力和體力,讓我嚐盡了苦樂酸甜。每天晚上,處理完文件我就坐在桌邊埋頭鑽研教材、心理教育,學習如何與青春期孩子相處,瞭解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仔細地寫下點滴,就爲了能跟這羣“不食人間煙火的‘小傢伙’們”有更多的對話空間和思維碰撞;課間,我經常和他們分享我的大學生活,曾經打工的艱辛,家庭趣事,漸漸地,孩子跟我拉家常,距離在一點點消失。此時,總覺得教育是一場幸福的遇見,是一場溫暖的修行。溫暖着學生,更溫暖着我自己。

教育是一場向美而行的遇見意思 第2張

也有頭疼傷腦筋的時候,或許每個班都有那麼幾個“小傢伙”,絞盡腦汁去引導好不過三秒,面對面促膝長談收效甚微,苦口婆心講道理也是充耳不聞、我行我素。忍無可忍之下也會批評他們,但即便如此,也於事無補。殊不知,我的學生和我一樣,都在努力適應這個新身份,接受一個新的自己。我試着冷靜下來,放緩腳步,慢慢適應,努力走近這羣特別的孩子們,我驚喜地發現,在他們身上依舊有屬於這個年齡段的純真善良與可愛,他們身上星光熠熠。

我恍然意識到:成長,是一個緩慢的推進過程,在這條路上,家長和老師的陪伴、關愛、引導不可或缺。成年人在面對新生事物時,尚且有恍惚、有閃失,更何況是這羣懵懂的“小傢伙”呢?其實那些小問題、小錯誤,都是孩子們抹不去的成長的印記啊!

還記得有這麼一段話:做教育要有平常心,不能只想着功利,教育是靜待花開的事業,帶着平常心踏實走好每一步,在這場溫暖的修行中,驀然回首,你一定會有收穫。

教育就是一場修行,是一場漫長而又幸福的修行,是一場愛與被愛的修行,修的是孩子,更是我們自己!我們遇到的每一個孩子,無論優秀與平凡,勤奮與調皮,是孺子可教,或是搖頭嘆息,都是我們教書生涯中一段不可磨滅的經歷,而這每一次經歷都在讓我們不斷成長。

教育是一場向美而行的遇見意思3

什麼是教育

教育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燈點亮。教育給予學生最重要的不是知識,而是對知識的熱情,對成長的信心,對生命的敬畏,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爲實現教育公平的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我們的老師用同樣的案例、數據、理論進行教學。但是,這使得我們的孩子不得不從別的地方再學習,這也許就是我此刻存在的意義。

在課堂上我給孩子們講題,不是隨隨便便找的題,它是歸納總結的結果。我經常給孩子們講“學會一道題,會做一類題”,找到背後的“道與術”纔是關鍵所在。

正如愛因斯坦說過:只有將課堂上所學的東西完全忘記之後,剩下的纔是真正的教育。

讀書是爲了促進思考,而不是爲了記住而記住。我們的課堂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還要訓練學生的思維方式,邏輯論證的嚴密與否。

教育是一場向美而行的遇見意思 第3張

教育要做的是喚醒,一萬次的灌輸,不如一次真正的喚醒!

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像哆啦A夢的口袋,裏面有智慧、理性、意志、品格、美感以及直覺等生命的能量。

教育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燈點亮。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已不能適應知識超載與爆炸的時代,教育要從心靈深處喚醒孩子潛在的自我,促使孩子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和創造力的覺醒。

教育也不僅僅是解放天性,而是要喚醒孩子內心,解放孩子的智慧,發展孩子的潛能,激發孩子的生命創造力。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用一顆靈魂去喚醒另一顆靈魂。

教育要做的是喚醒,而不是填鴨式灌輸知識。那麼,該如何去喚醒孩子的求知慾與創造力?

當一個學生想自己爬上牆頭,卻夠不到時,一個好老師不會把學生抱到牆頭上,而是在旁邊悄悄地遞一把“知識的梯子”。當學生自己找到梯子,爬到牆頭後,看到更美的風景,他會欣喜的認爲這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