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那首流芳千古的應試詩

那首流芳千古的應試詩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那首流芳千古的應試詩,有人說創作這類有特定格式,又對韻律要求極高的詩,就像是戴着鐐銬在跳舞,我深以爲然一起來欣賞一下,那首流芳千古的應試詩,希望你喜歡!

那首流芳千古的應試詩1

古人考試,是不是也很今人一樣,有很多傳奇的故事?比如交白卷啦,考零分啦……

還真有這樣的例子。

比如唐代詩人祖詠,就是不按規矩答題,提前交卷的典型。

《唐詩紀事》記載,祖詠年輕時去長安參加科舉考試,有一道寫詩的題目是“終南望餘雪”,必須寫出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長律。

祖詠看完後,思考了一下,寫出了四句就擱筆了。他感到這四句已經表達完整,若按照考官要求,寫成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體,則有畫蛇添足的感覺。

當考官讓他重寫時,他還是堅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興。結果,祖詠沒有被錄取。

但他的這首詩,卻被收錄進《唐詩三百首》,得以流傳千古。這是應試詩中極少的現象。

終南望餘雪唐·祖詠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起句寫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的整體印象,次句寫終南山的餘雪:

從長安望終南山,北坡景色秀美,遠看嶺上積雪似乎浮在雲端。

俗話說,山南陽,山北陰,水南陰,水北陽。終南山位於當時的帝都——長安之南,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所見的自然是它的北面“陰嶺”;而且,惟其“陰”,纔有“餘雪”。“陰”字下得很確切。

“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讚頌了終南山,又引出下句。“積雪浮雲端”,就是“終南陰嶺秀”的具體內容。這個“浮”字下得十分生動。自然,積雪不可能浮在雲端。而是由於陰嶺高出雲端,遠遠望去,其上的皚皚積雪彷彿浮在空中。這是說:終南山的陰嶺高出雲端,積雪未化。正應了題意:望終南山之餘雪。

雲,總是流動的;而高出雲端的積雪又在陽光照耀下寒光閃閃,正給人以“浮”的感覺。或許有的讀者要說:“這裏並沒有提到陽光呀!”這裏是沒有提,請看下句↓↓↓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這兩句由“望”中所見轉向“望”中所感:

雨雪晴後夕陽微光染亮樹梢,長安城中傍晚反增陣陣輕寒。

那首流芳千古的應試詩

霽,雨、雪後天氣轉晴。“林表明霽色”中的“霽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時的陽光給“林表”塗上的色彩。

一個“霽”字,尤其真實而傳神,寫出了雪霽初晴時,始見終南山的真實面目。終南山距長安城南約六十華里,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陰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籠罩終南山的`濛濛霧靄;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時,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

賈島的《望山》詩裏是這樣寫終南山的:“日日雨不斷,愁殺望山人。天事不可長,勁風來如奔。陰霾一似掃,浩翠瀉國門。長安百萬家,家家張屏新。”久雨新晴,終南山翠色慾流,長安百萬家,家家門前張開一面新嶄嶄的屏風,非常好看。唐時如此,現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

所以,如果寫從長安城中望終南餘雪而不用一個“霽”字,卻說望見終南陰嶺的餘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觀真實了。

祖詠不僅用了“霽”,而且選擇的是夕陽西下之時的“霽”。他說“林表明霽色”,而不說山腳、山腰或林下“明霽色”,這是很值得推敲的。“林表”承“終南陰嶺”而來,自然在終南高處。只有終南高處的林表才明霽色,表明西山已銜半邊日,落日的餘光平射過來,染紅了林表,不用說也照亮了浮在雲端的積雪。而結句的“暮”字,也已經呼之欲出了。

“城中增暮寒”,承上句的夕陽,寫因望見終南山餘雪而更感冬天的寒冷。

俗諺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場雪後,只有終南陰嶺尚餘積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熱,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時,又比白天寒;望終南餘雪,寒光閃耀,就令人更增寒意。

這首詩句句詠雪,句句從“望”字着眼,描寫終南山的雪景和雪後增寒的感受。前三句,寫“望”中所見;末一句,寫“望”中所感。

寫望終南餘雪的題目,寫到因望餘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覺,意思的確完滿了,就不必死守清規戎律,再湊幾句了。

不得不說,祖詠提前交卷,是考試之不幸,卻是詩家之幸。

那首流芳千古的應試詩2

這首詩,據說是鎮江某士子在科舉考場中題在試卷上的。計六奇《明季南略》雲: “江南既定,清朝督學使者初至,歲試鎮江諸生。有一少年生竟不作文,止於捲上題詩一絕云云。賦畢竟出,一時異之,而世多諱之,不敢傳也。此特存其實雲。”

此詩何以“世多諱之,不敢傳也”呢?因其完全是譏刺朝政,感慨世變,懷念故國,嘲弄新貴的政治詩。詩作字字諧音,是古來少有的奇作,但採用諧音寫法,並非爭奇鬥巧,而是爲避免政治迫害,或者積極些說,是一種引人注意的巧妙的政/治鬥爭方式。單從字面看,詩義漫不可解;但從字音來聽,則立意十分醒豁。不妨譯寫出來,奇文共賞:

滿洲衣服滿洲頭,滿面威風滿面羞。

滿眼河山滿眼淚,滿腔忠義滿腔仇。

那首流芳千古的應試詩 第2張

前二句,是對漢官而降清者的譏刺,說他們穿着新朝的衣服 (滿洲衣服),梳着新朝的髮式(滿洲頭),洋洋自得,欺壓同胞 (滿面威風),實則不知羞恥,令人鄙棄(滿面羞)。後二句,則吐露堅持民族氣節者的痛恨與悽傷,因爲朝代更替,異族入侵,眼望故國河山,怎不令人傷悲?(滿眼河山滿眼淚)但是,復國無望,又令人不由不感慨萬端(滿腔忠義滿腔仇)。

一、三句是觀外表,二、四句是抒內心,兩兩相對,比照鮮明。着 “滿洲衣服滿洲頭”,因而 “滿面威風滿面羞”的新貴,與 “滿眼河山滿眼淚”,以至 “滿腔忠義滿腔仇”的義士,在對比中顯得格外形象分明,格外動人心魄。除諧音外,善用對比也是本詩一大特點。

這樣一首愛憎鮮明的詩作,當然不便於直吐本懷,所以全以諧音字替代本字,瞞試官於一時;也正因此特別引人注目,反而傳得更廣,以至被後來人輯入筆記之中。作者的苦心畢竟沒有埋沒,不僅當時給試官造成了尷尬,也爲後人留下了佳話。文/革中,有個小青年也曾在試卷上發泄不滿,但已不是憂國憂民,而是掩飾自己不學無術,兩相比照,倒也相映成趣。試卷題詩,是發表意見的一種獨特方式,但高下有別,不可同日而語。

那個鎮江士子,當然會因此失去功名,但爲歷史樹起堅持氣節的榜樣,在人格試卷上成績優秀,可喜可賀。幾同制謎般的戰鬥藝術,也頗可稱道,值得品味。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