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怎樣引導孩子保護自己隱私

怎樣引導孩子保護自己隱私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怎樣引導孩子保護自己隱私,孩子總有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我們在生活中也會常常的告訴孩子隱私部位不讓看,隱私部位不給碰,以及其他的知識,以下分享怎樣引導孩子保護自己隱私

怎樣引導孩子保護自己隱私1

給孩子普及一些安全知識

通過繪本、電視上的一些安全實例,給孩子講解社會上的許多危險,讓孩子樹立危險意識。告訴孩子陌生人不能隨意碰觸他們的身體,更不能隨意打罵他們。給孩子安全感,告訴孩子父母會永遠保護他們。

母親對孩子適時的性教育

中國家長覺得性難於啓齒,也不好和孩子講。適時地對孩子進行性教育能增強孩子對自我身體的保護意識。通過談話或者適合孩子年齡的性啓蒙書給孩子看,教育孩子不能輕易讓別人看自己的身體,更不允許觸摸。

告訴孩子爸媽是最信任的人

教育孩子,無論何時父母都會保護她,而不是一味責難她。 教育孩子如果出現這樣的不幸,一定要告訴父母,父母一定要做好措施,減輕事件對孩子的身心影響,並且避免不幸再次發生。很多加害人因爲孩子的沉默,對孩子一直實施【性】侵,父母一定要及時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近況, 避免傷害的發生以及再次發生。

怎樣引導孩子保護自己隱私

讓孩子分清善惡

家長不要說,一定要聽老師的話。如果受到老師的欺負和虐待,回來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不要因爲害怕而不敢說。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是很容易忽略這一點的,他們教會孩子對其他人友善,教會孩子忍耐克制,卻沒有告訴孩子,哪些人不值得友善對待,哪些行爲無需忍耐。

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教育孩子自尊自愛,抵制誘惑, 有什麼樣的困難,父母都會與他一起承擔。自尊自愛的女孩,不會輕易被誘惑或者哄騙,至少危險就不會那麼逼近。

教孩子認識身體,知道自己的隱私部位

對於這個方面,其實大可不必諱莫如深。我們可以跟老師一樣,非常坦然地告訴孩子:

男孩的生殖器官和屁股是隱私部位,女孩的乳房,生殖器官和屁股是隱私部位。這些部位是不可以給外人看或者觸碰的。如果有人要看你的隱私部位,或者讓你看TA的隱私部位,叫做“視覺警報”。

怎樣引導孩子保護自己隱私2

培養好孩子和異性相處的界限感

讓孩子從小建立起和異性相處的邊界感,首先要從家長做起,關於這一點,在《新生日記》中張亮的一番話值得有女兒的爸爸借鑑。

在《新生日記》中張亮也說自己很寵愛女兒,女兒也很黏他,每天張亮回到家之後,女兒都要趴在他身上,一回家就和張亮擁抱。雖然語氣很無奈,但是眼睛裏的都是愛。

但是在嘉賓問到“能不能親女兒嘴”的時候,張亮馬上嚴肅起來,很堅決地說:“不能親,不能親嘴!”

張亮表示“如果是女兒的話,還是要教會孩子的一些自我保護意識,我現在親她都得親腦門或者是手背。”

在這段視頻一出的時候,張亮的教育觀就受到了廣大網友的好評,更有網友評論說:“終於看到了一個會愛女兒的爸爸!”

美國加州UCLA(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兒童心理專家Charlotte Reznick提出:

“嘴對嘴親吻這種過於直接地表示親密的行爲,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困惑甚至誤解,他們看到爸爸媽媽相互親吻,會混淆自己和爸媽親吻的意思。”

所以要想要孩子學會保護自己,首先就是要從父母開始,建立起孩子的邊界感。

怎樣引導孩子保護自己隱私 第2張

不只是要防範陌生人,也要小心身邊的熟人

根據一項調研顯示,猥 褻兒童罪案件以6~10歲女童居多,熟人作案比例高達60.53%。

因爲可以熟知孩子的行程路線、家庭情況、性格喜好、經濟狀況。並且也可以更好的威脅孩子,讓她們閉嘴。

所以家長在平時不應該僅僅是教會孩子堤防陌生人,不和陌生人說話,不理會陌生人的求助、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和陌生人走之外,也要教會孩子提防身邊的熟人。

要告訴孩子,即使是熟悉的人,例如,爸爸媽媽的朋友,平時會送給你很多玩具的很和藹的叔叔,也不可以隨便親你,不可以隨便觸碰你的隱私部位,不可以強迫你做不喜歡的事情,不可以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把你帶走。

要學會保護自己的隱私,知道隱私部位不能碰

當孩子在遇到讓她感覺不好的、奇怪的、彆扭的行爲,完全可以很勇敢的說“不”!

其實孩子對於性別意識的萌芽,比你想象中的要更早。

孩子2-3歲的時候,就已經具備了明確的性別意識,可以辨認出“男孩兒”和“女孩兒”。

在北京師範大學一項研究顯示,3歲左右,隨着兒童神經生理的逐漸成熟,他們會開始注意自己和異性的區別,也會開始探索自己的身體,隱私意識逐漸成型。

所以在3歲左右的時候爸爸就要有意識地拒絕一些過度親密的舉動,幫忙換貼身衣物,給女兒洗澡,和女兒親嘴等。

這樣孩子才能懂得“不能隨意在異性面前暴露隱私部位、不能隨意和異性親吻……”

在進入幼兒園之後,和小朋友接觸的時候也會更注重自己的隱私,以及在遇到壞人的時候,也更不容易受騙。

怎樣引導孩子保護自己隱私3

1、未經寶寶允許,不查看他的私人物品

隨着科技的進步,電子產品越來越普遍,同時也佔據了很多孩子的大部分童年時光。孩子從電視、網絡這些地方吸收了大量的信息,從而變得比較早熟,有了心裏的小祕密,也不想跟他人分享。他們中的大部分孩子,會選擇寫日記的方式來抒寫自己的小祕密。

被排出在孩子祕密範圍之外的父母,一旦發現了一點小苗頭,就變得焦慮起來,擔心自己的孩子誤入歪道或不幸交到損友。一旦孩子將自己的日記本藏起,父母更是懷疑孩子是不是做了什麼不可見人的事情?

很多父母都抱着這麼一種心態:“我是你媽媽,我爲什麼不可以看?”“到底有什麼事情是連父母都要瞞着的?” ,在他們看來,孩子在父母面前就應該無所保留,呈現透明化的狀態。於是,很多家長在孩子去上學之後,就打開孩子的日記本進行偷看。

其實,幼兒期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心理上會出現一些新的變化:對父母的依賴性減少,獨立意識更加強烈,同時,也希望父母能夠尊重他們的自主性與獨立性。如果父母,還是把他們當成嬰兒一樣來看待,會讓他們覺得不受尊重

一旦發現家長偷看了他們的隱私,他們會變得無比惱怒。對孩子的祕密,家長應該予以適當的關注,但這種關注需要採用更藝術、更有效的方式,而不能簡單採取查看孩子私人物品的這種干預措施,這樣只會招致負面效果。

2、給寶寶獨處空間

寶寶一個人在擺弄玩具,玩的正開心的時候,媽媽突然進來說::“寶寶在玩什麼呢?讓媽媽看看吧!”“寶寶餓了沒啊?要不要吃點什麼啊”。媽媽是出於好意,害怕寶寶肚子餓了或者覺得孤單,但父母過分的關懷,卻會破壞寶寶的專注力。長期下去,容易造成寶寶注意力不集中的懷毛病,對寶寶日後的學習、生活有負面影響。

很多媽媽會擔心,寶寶喜歡自己一個人玩,會不會是有自閉症呢?其實,家長完全沒有擔心的必要,作爲大人,有時候心情不好還會喜歡一個人走走,有自己的獨處空間,何況寶寶呢?

寶寶獨處好處多多,適當讓孩子在自己的小王國中獨處,更有利於發展他們的獨立性和創新性。

就拿寶寶的小玩具來講,很多時候家長會陪同寶寶一起堆小積木,寶寶搭起來可是是一板一眼的。小屋子是小屋子,小塔是小塔。在家長面前,寶寶並不敢“犯錯”,即便是寶寶按照自己的思維來進行,媽媽也會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而在寶寶獨處的時候,他就可以自由地發揮想象力了,這樣更加有利於他智力的開發。

在獨處的過程中,寶寶用自己的獨特方式體驗環境,用自己的方法嘗試玩耍與解決困難,沒有了大人的幫助,寶寶需要自己來動手動腦。不僅能幫助他在生活上獨立,也有助於他在思維上的獨立。

3、呵護寶寶私處

孩子的性教育,讓很多中國家長覺得難以啓齒。也有部分家長認爲,不知道該怎樣教孩子這方面的知識。隨着社會的發展與不斷開放,性方面的知識不能再對孩子隻字不提了,而兒童【性】侵案例的'不斷上升,爲了防止兒童受到不必要傷害,家長更應該儘早對寶寶們進行性教育。

首先,要清楚地告訴寶寶哪裏是屬於私隱的、不能暴露的部位,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在告訴寶寶的過程中,家長態度要大方,不能含糊地一筆帶過。

其次,需要告訴寶寶應該學會保護自己的私處。比如,什麼人可以接觸寶寶的私處,什麼人不可以。必須明確的告訴他,只有父母或者照顧寶寶的人才可以幫寶寶清洗私處。其他人如果要觸碰、或者撫摸寶寶的私處,寶寶要學會勇敢的拒絕,堅決的說“不”。

媽媽們也要注意,在給寶寶打扮的時候,也不要過於注重好看性,而忽略了對他私處的日常呵護,日常着裝,應儘量選擇寬鬆、舒適的衣服。

對於喜歡玩微博或者其他網絡社交的父母來說,在公佈寶寶的照片時,也要儘量遮掩好寶寶的隱私部位。

怎樣引導孩子保護自己隱私 第3張

4、保護寶寶自尊心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都會犯錯。即使家長很生氣,也都不要當着衆人的面大聲地呵斥他,不給寶寶留有情面。因爲,幾歲的小朋友已經有了自尊心的概念,家長太粗暴,將孩子的過錯公之於衆,也在無形之中侵犯了寶寶的隱私,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在教育寶寶的時候,家長需要就事論事,明確告訴孩子那件事情做錯了,需要孩子怎麼改正。而不是不問緣由劈頭蓋臉一頓臭罵。那樣做的話,孩子可能會誤讀爲家長不喜歡他本人了。

5、孩子不可觸碰的底線

底線一:一些丟人的小習慣

某些“丟人的毛病”幼兒往往對諸如尿牀之類的“毛病”十分敏感,因爲他們覺得這些缺陷會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丟面子”。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幼兒園教師,都不應在小夥伴們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

底線二:某些心理疾患

對於自己正罹患或曾經罹患過的諸如孤獨症、抑鬱症、多動症等與心理有關的疾患,幼兒往往更爲敏感。如果大人們經常掛在嘴邊,自然不利於疾病康復。即便疾病已痊癒,當着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於是“揭短”,同樣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底線三:孩子曾經的傷疤

一些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的“曾經的過失”,也會使得某些孩子長期耿耿於懷,只要有人提起,他們便會有“被揭傷疤”之痛。這些“曾經的過失”可能包括:某次遊戲得了最後一名,某次表演砸了鍋,某次郊遊出了洋相,甚至小時候愛哭等等。

底線四:被懲罰的經歷

被打、被罵、被罰站等體罰往往是孩子“沒齒難忘”的痛苦經歷,因爲不僅皮肉受了苦,心靈也可能受到創傷。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體罰,但在旁人面前頻頻提及過去的“受辱史”,仍然會使他陷入極度尷尬之中難以自拔。

底線五:身體缺陷殘疾等

如平足、色盲、矮小、過胖、過瘦、眼小、臉醜等生理或身體上的缺陷,儘管是“明擺”着的,但如果大人時不時提及也會使孩子失意。即便說的是很久之前的事,如出生時瘦得皮包骨或樣子像難看的“小老頭”,也會讓孩子不快。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