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關於吳姓的來源

關於吳姓的來源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吳姓的來源,我國的人口非常龐大,而且姓氏也非常多。不同人的姓氏起源是不一樣的,而吳姓就是衆多姓氏中的一個,而且吳姓歷史非常悠久。下面是關於吳姓的來源!

關於吳姓的來源1

吳姓,最早起源於炎帝姜姓距今已有5000多年曆史,吳姓的第二個起源源自祝融氏吳回氏族距今已有4000多年曆史。

吳姓的第三個起源是出自姚姓距今已有3500多年曆史,吳姓的第四個起源是出自黃帝姬姓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太伯,被後世吳姓人稱爲開氏始祖)。

吳姓的由來

魏晉至隋唐的700多年裏,吳姓得到巨大發展,《元和姓纂》中說,這期間的吳姓家族主要分佈在吳郡、武昌、濮陽、渤海、陳留等地。宋朝時,全國吳姓有170萬人,是當時的第八大姓。

吳姓人口最多的省份是江西,有22萬多人。江西、安徽、山西、浙江、山東、福建6地的吳姓人口就有102萬多人。

關於吳姓的來源

元明時期,吳姓人開始移民東南亞。菲律賓的吳姓華人,主要來自福建沿海地區,也有廣東、臺灣的吳姓人。

據有關資料顯示,19世紀末期,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有5萬多華僑華人,吳姓人口排在第七位。2015年,吳姓在朝鮮位於前20大姓之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地的吳姓人,主要來自廣東、廣西、福建。

源流發展

與其他姓氏有所不同的,吳姓的起源稍稍有點複雜,涉及炎帝、黃帝,還有少數民族。總的來說,大致有4個起源。

源於姜姓

第一個起源,是源自炎帝姜姓。早在黃帝之前,有一個屬於姜姓的部落,這個部落以騶虞爲圖騰。

上古時,虞和吳同音,後來轉爲諧音,且字形相近,可以通用,到戰國時期,虞、吳纔開始區別。所以這支部落把圖騰解釋爲吳,把吳作爲部落的名字。

夏朝時,吳部落遷徙到觀津(今河北武邑東)。夏王少康時期,吳部落有個人叫吳賀,以善射著稱,曾和當時的神箭手后羿比射。這個姜姓吳部落的人,後來就以吳爲姓氏,至今有5000年以上的歷史。

源於姬姓

第二個起源,是出自黃帝姬姓。這個起源的吳姓,在歷史上最有名氣、對後世的影響最深遠、人丁也最旺盛,是目前大多數吳姓人公認的吳姓起源。

商朝末期,黃帝后裔古公亶父帶領部落在岐山下的周原(今陝西岐山一帶)定居下來。

他有3個兒子:太伯(又稱泰伯)、仲雍和季歷,季歷兒子姬昌很有才能,古公想讓季歷做他的繼承人,那樣就可傳給昌。太伯爲了讓位,與仲雍帶着家眷遠走南方的吳越一帶,建立了吳國。

春秋後期,吳國崛起,後來被越國所滅,吳國的遺民就以國爲姓。這支吳姓至今有2600多年的歷史。太伯沒有兒子,他去世後,弟弟仲雍繼立爲吳君。仲雍接任國君後,繼續開拓太伯奠定的基業。

在吳姓的發展史上,仲雍的地位僅次於太伯。仲雍下傳3代到周章。周章因不忘自己是周人後裔,故名爲周章。

周章繼位時,周武王已滅掉商朝,建立了周朝。周武王大封天下諸侯,派人尋找太伯、仲雍的後裔。

由於周章已當上吳君,就因地正式封周章爲句吳國君,周章的弟弟仲,被封在周原附近的虞(今山西平陸境內),建立虞國,仲被稱爲虞仲。

周武王又追封太伯爲吳伯。太伯,被後世吳姓人稱爲開氏始祖。仲雍,被稱爲吳姓傳代血緣始祖。

源於吳回

第三個起源,源自吳回。顓頊的孫子老童,有兩個兒子:重黎和吳回。吳回的氏族,住在姜姓吳部落的故地。當時正處於舜的時代,舜把掌管火種的光榮使命交給重黎。後來,重黎因罪被舜殺了,讓吳回繼任祝融氏。

夏朝時,吳回的氏族遷到山西平陸的吳山。

商朝時,這支氏族遷到山東臨朐,史稱王吳。商朝末期,有個叫吳伯的人,就是吳回氏族的後裔。算下來,這支吳姓的歷史有4000多年。

源於姚姓

第四個起源,出自姚姓。舜是地處偏遠地區的東夷族的一支部落的首領,接替堯的位置後,把部落遷到古吳之地(今陝西平陸吳山旁邊的歷山),史稱有虞氏。

禹的兒子啓建立夏朝後,封舜的兒子商均在虞地(今河南虞城),成爲方國虞國。虞國的虞思,把兩個女兒嫁給少康,還幫少康復興夏朝。

商朝建立後,虞國衰落滅亡,虞國的遺民以吳爲氏。秦末農民起義的首領之一吳廣,就是姚姓吳姓的後裔。

吳姓典故、趣事

吳漢殺妻

吳漢,字字顏,南陽宛人。關於吳漢及其家世的歷史演義故事在民間廣爲流傳,其中有一出京劇《吳漢殺妻》,也叫《斬經堂》。

漢朝潼關總兵吳漢娶了王莽的女兒爲妻。王莽篡漢後,下令捉拿漢宗室劉秀。

吳漢守關時,捉住了劉秀,準備送去報功,其母告訴吳漢說,王莽是他家的仇人,吳漢的父親是被王莽殺害的,那時他年齡小不懂事,現在應該爲父報仇。吳母命令吳漢殺死王莽的女兒,扶助劉秀興復漢室。

吳漢持劍去殺妻子,正好其妻在經堂唸佛,吳漢不忍殺她,將實情告訴了她。王莽的女兒聽後自刎而死,吳母因爲促使吳漢下決心反對王莽,也上吊自殺了。吳漢於是死心塌地追隨劉秀去打天下,後來成爲東漢中興的名將之一。

賢人吳隱之

吳隱之,字處默,祖籍濮陽鄄城,是吳質六世孫。吳隱之還有一個胞兄吳坦之。吳隱之家境貧寒,其父母早逝,兄弟倆相依爲命。

吳隱之年輕的時候,博覽羣書,以孝著稱於世。相傳,他和哥哥吳坦之爲去世的父母哭喪時,其悲聲慘切,不但令行人爲之流淚,而且出現了雙鶴哀鳴、羣雁不飛的情景。

後來,吳隱之兄弟因孝名遠揚,被朝廷徵召做了官。吳隱之兄弟間感情真摯,東晉大司馬桓溫專權時,袁真對其不滿,起兵反叛,最後失敗了。

吳坦之因支持袁真受牽連而被桓溫逮捕,即將被除死。吳隱之聽說後,急忙趕去面見大司馬桓溫,情願替兄赴死。

使桓溫被感化了,從而赦免了吳坦之,吳隱之也因此受到大司馬桓溫的賞識。吳隱之官職屢次升遷,後來出任爲晉陵郡(今江蘇鎮江)太守。在太守任上,他勤於政事,爲官清廉,生活簡樸。

平時穿布衣,出門不坐車子,他的妻子雖貴爲太守夫人,也是親自紡紗織布,就連到集市上買的'劈柴都自己揹回家。相傳吳隱之的女兒出嫁時,他的朋友謝玄不知道他家拮据,派有名的廚師前去幫忙操辦婚事。

廚師到他家後發現他家幾乎窮得一無所有,家人正牽着一條狗準備去賣錢,換取嫁女的費用。

後來吳隱之升爲祕書監,生活依然清苦。所得俸祿大都接濟了貧窮的親戚朋友,冬天到了甚至連棉被都沒有,像普通老百姓一樣貧苦。

位於五嶺之南的廣州地區,盛產象牙、珍珠和名貴藥材。歷任廣州刺史大都貪濘受賄,搜刮百姓,使得民怨沸騰,簡文帝司馬昱爲改變此弊端,決定委任清官吳隱之爲龍驤將軍、廣州刺史。

吳隱之赴廣州上任途中,在距廣州20裏的地方,有一個名叫石門的小鎮,那裏有一股涌泉叫石門水。

據說,外地人一旦飲了這裏的泉水,便會起貪心,幹出傷天害理的勾當,人們都稱它爲貪泉。

歷任廣州刺史東窗事發後,都以誤飲貪泉爲藉口爲自己開脫罪責。吳隱之到達此地後,他認爲官吏貪不貪,關鍵在於心術正不正。他掬水而飲。

飲過貪泉水,還做了一首詩以表明心志,詩中寫道:“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

吳隱之到任後,嚴格要求自己,生活非常簡樸。

起初,人們認爲刺史不過是在裝模作樣罷了。可是一年過去了,吳隱之仍一如既往,時常以貪泉的事來警誡自己。

關於吳姓的來源 第2張

一天,隨從送來一包剔骨的鮮魚,他立刻警覺起來,拒絕接收這份禮物,並嚴厲警告說:“一定要以身作則,不吃請,不受賄。

如再發生此類的事,必定要嚴加懲罰。”在吳隱之的感召下,廣州地區風氣爲之一變,官吏奉公守法,百姓安居樂業,民風也淳正了。

吳隱之飲貪泉而不貪的行爲,不但受到東晉皇帝的嘉獎,也備受後人稱讚。唐代名臣魏徵編修《晉書》時,爲清官吳隱之寫下了“晉代良能,此焉爲最”的評語。

如今廣州越秀博物館內,仍豎有一塊刻着“貪泉”兩個大字的石碑,這是廣州老百姓爲紀念清官吳隱之的趣聞佳話而立的。

關於吳姓的來源2

吳姓,中華姓氏,是一個多源流多民族姓氏。發源於江蘇無錫。 古代吳姓郡望分佈於:陳留郡(今河南開封市陳留鎮),濮陽郡(今河南濮陽市),延陵郡(今江蘇常州)。

公元前473年吳國滅亡,吳姓子孫不僅在祖國內陸遷徙,還遠播國外。早期吳姓主要遷往鄰國越南、日本、朝鮮,後來又陸續遷往南洋諸島繁衍生息。吳國王室的一支演變成日本皇室。

漢、魏至隋唐時,日本吳人懷念故土,倭王曾多次派遣使者朝拜大陸王朝,並鄭重表明: 日本王室是吳太伯的後裔。

關於吳姓的來源 第3張

近代,一部分吳姓子孫遠遷歐美各國。而今隨着全球一體化的浪潮,吳姓子孫已遍佈全球。

現代吳姓主要分佈於廣東、福建、廣西、貴州、江蘇五省,大約佔吳姓總人口34%,其次分佈於河南、浙江、湖南、四川、湖北、山東、江西、安徽八省,又集中了41%。

吳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6位,據2018年國家相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大陸地區吳姓人口總數約爲2780萬人,排名第9位。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