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長江白鱘是什麼動物

長江白鱘是什麼動物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江白鱘是什麼動物,世界上有着多種多樣的生物,每一種動物都有各自的分佈的地區以及獨特的生活習性,人們平時能接觸到的動物只有大自然中極少一部分而已,近些年來隨着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一些動物的面臨着生存危機,下面一起來看看長江白鱘是什麼動物?

長江白鱘是什麼動物1

白鱘 Psephurus gladius (Martens)

俗名:象魚、劍魚、琴魚、揚子江白鱘、象鼻魚、象鱘

白鱘體呈梭形且長,前部略扁平,後部稍側平。頭較長,吻特長,呈劍狀,吻部由前到後逐漸變寬。須 1對,細小,位於吻之腹面。口裂大,弧形,腹位。上下頜具有尖細的小齒。眼小,圓形,側位。鰓蓋膜發達,呈三角形。背鰭較高,基部較長,無分枝鰭條,外緣平截。腹鰭短小。臀鰭微凹且稍長。

尾歪形,上葉較下葉長。肛門緊靠臀鰭起點。體表裸露無鱗,近在尾鰭上葉背緣具有 1列縱行排列的菱形棘狀鱗 8-9個。側線完全,自鰓孔上方至直至尾鰭基部。體色深灰或淺灰。

白鱘爲底棲性肉食性魚類,主要攝食魚類和蝦類。6-8月白鱘進入四川江段的支流進行索餌洄游,9月以後從支流至幹流進行越冬洄游。白鱘最小成熟年齡是7-8齡,雄性稍早。繁殖期爲3-4月。主要分佈於長江水系,可在長江口鹹淡水區生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於極危物種,2003 年至今未發現活體。

長江白鱘是什麼動物

白鱘頭頂“中國淡水魚之王”的光環,體型健碩,成年後可長達七八米,壽命約30年,遊速迅疾,所以被稱爲“水中老虎”。

白鱘也被稱爲水中“活化石”,是古魚後裔,與恐龍同期,是距今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古代魚類之一,作爲古代物種有極高的研究價值。經歷漫長的地質歷史和劇烈環境變化,白鱘成爲了中國特有珍稀動物。

在古代,白鱘被稱爲“鮪”(音同“尾”)。《詩經》中記載過“有鱔有鮪,以享以祀”的祭祀習慣,而《禮記》中的“王鮪”指的就是體型特別大的白鱘,當時有“季春薦鮪於寢廟” 及“ 春獻王鮪”的儀式。巨大的白鱘爲古人所崇拜,甚至認爲白鱘能夠聽懂音律,呼風喚雨。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鱗四鱘魚》中這樣形容白鱘:“﹝鮪﹞其狀如鱣,而背上無甲,其色青碧,腹下色白。其鼻長與身等,口在頷下,食而不飲。頰下有青斑紋,如梅花狀。尾岐如柄。”

2003年大年初一,中國水產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科學家曾救助了一條白鱘,從那以後,再也沒有人發現它們。

2020年1月2日消息,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被宣佈於2019年12月23日滅絕。和白鱘一起生活在長江的還有中華鱘、長江鱘等珍稀鱘魚類,它們仍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估爲“極危”等級。

爲了挽救這些魚類,2017年和2018年,《中華鱘拯救行動計劃》和《長江鱘拯救行動計劃》已經陸續啓動。隨後,長江十年禁漁計劃也開始實施。2020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的重點水域將分類分階段實行漁業禁捕,長江流域捕撈漁民按照國家和所在地相關政策開展退捕轉產。這將是長江史上最大規模休養生息,不僅意味着對長江魚羣的保護,也是對魚類基因庫的保護。

長江白鱘是什麼動物2

一、長江白鱘是什麼?

白鱘,又稱中華匙吻鱘或中國劍魚,是匙吻鱘科白鱘屬魚類。其體長梭形,上下頜均有尖細的齒,爲吻長劍狀,吻部則由前到後逐漸變寬。體無骨板狀的大硬鱗,僅在尾鰭上緣有一列棘狀鱗,背部爲淺紫灰色、腹部及各鰭略呈白粉色。

白鱘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亦是中國特產稀有珍貴動物,屬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主產於中國長江自宜賓至長江口的干支流中,錢塘江和黃河下游也有發現。

長江白鱘是什麼動物 第2張

二、長江白鱘爲什麼宣告滅絕?

長期以來,受攔河築壩、水域污染、過度捕撈、航道整治、挖砂採石等活動的影響,長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已經日趨惡化,生物多樣性的指數在持續下降,珍稀特有物種資源已全面衰退。白公式豚、白鱘、鰣、鯮等物種已多年未見,中華鱘、長江江豚等物種極度瀕危。

由於環境變化,已經沒有了白鱘生存的自然條件。自2003年至今,相關人員就沒有再發現過白鱘了,也沒有其人工養殖的個體存留。

以上就是關於長江白鱘的介紹,白鱘原來分佈在海河到錢塘江之間的各大河流,現在主要在長江流域,以及黃海、渤海和東海等近海海域。大的白鱘多棲息於幹流的深水河槽,善於游泳,常遊弋於長江各江段廣闊的水層中;幼魚則常到支流、港道、甚至長江口的半鹹水區覓食。

長江白鱘是什麼動物3

01、魚類“活化石”——長江白鱘

說起白鱘,可能很多人都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爲經常能在網上看到它的相關報道,而陌生的原因是從來沒有誰真正地見到過它。

因爲白鱘在我國長江,將近20年都沒有出現過了,如今只剩下了往昔的`照片。白鱘,是匙吻鱘科魚類的一種,是地球上的古老生物,早在距今1.45億年前,就已經生活在地球上了。

當時棲息在地球上的白鱘,不僅數量很多且分佈也很廣泛,但在距今200~300萬年前,匙吻鱘科魚類的家族,卻遭到了最嚴厲的考驗,甚至差點在地球上滅絕。

由於第三紀末地球氣候轉冷後,此時地球進入了“第四紀大冰期”,地球環境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導致原先分佈廣泛的匙吻鱘科魚類,因爲很難適應地球新環境,便逐漸走向滅絕了,不過幸運的是還有兩種匙吻鱘科魚類存活了下來。

原先世界上倖存的兩種匙吻鱘科魚類:一種是我國已經滅絕的長江白鱘;而另一種是分佈在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長吻鱘,同樣是棲息於淡水且現存數量較多。

雖然美國長吻鱘和長江白鱘是同一時期物種,但它們的食性和個體卻恰恰相反。長江白鱘是肉食性魚類,而美國長吻鱘是濾食性魚類,主要以浮游動物爲食,偶爾也食搖蚊幼蟲等食物。

美國長吻鱘單個個體,最大不超過2米,重量在100斤以內,但白鱘卻是長江裏體型巨大的淡水魚。那麼,白鱘能長多大?

長江白鱘是什麼動物 第3張

02、昔日的“長江魚王”

在我國四川地區,當地的漁民口中流傳着這樣一句順口溜:“千斤臘子萬斤象,黃排大得不像樣”。

漁民口中的順口溜,其實是指棲息在長江裏的三種魚,分別是達氏鱘(千斤臘子)、白鱘(萬斤象)和胭脂魚(黃排)。把白鱘比做大象,能長到上萬斤,可想而知,白鱘的體型是有多大!雖然這句話聽起來有些誇張,但實際上也並非空穴來風。

據著名動物學家秉志教授的記載,南京曾捕獲一條體長7米、重將近一噸的白鱘。白鱘是屬於大型魚類,最大可以長到7.5米,以往常見個體在2~3米、重200公斤左右。所以,“長江魚王”的稱呼,白鱘是當之無愧,同時白鱘也是長江裏最大的淡水魚,但白鱘也不僅僅只棲息於淡水。

因爲白鱘是屬於半溯河洄游性魚類,它是在淡水的江河之中出生,長到一定大小後便開始洄游至近海岸生活,等到發育成熟後再次回到淡水江河之中產卵,而白鱘也是溯河洄游性魚類當中最大的一種。

原先主要在錢塘江和東海近海岸活動,後來因環境的惡化等種種原因,迫使種羣遷移至長江流域,以及黃海、渤海等海河之間棲息,但最終還是走向了滅絕的不歸路。

實際上,我國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就已經監測到白鱘的種羣在急劇下降,並於1983年和1987年,先後兩次將長江白鱘列入《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升級爲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珍貴稀有動物。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