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集合15篇)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集合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8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你知道什麼樣的隨筆纔是被大家所稱讚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集合15篇)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

經過20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歷程,我深刻體會到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而且在現行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已經提高到相當重要的程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一點經驗:

一。 創造有利條件,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有效情境,爲學生提供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 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尤其是對於小學生來說,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們,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自始至終創設各種方式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

二。 培養師生情感,使其親師信道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使學生親師信道,必須改變過去“一言堂”的課堂環境,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使學生不再受束縛,使教學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發展,允許學生有想法,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要把問題交還給學生,激勵學生在互動中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能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歸納的知識內容,教師絕對不說;能讓學生做的教師絕對不包辦;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找出答案的教師絕不再作指導。只有在不規範不準確的地方教師纔可以作補充說明,絕不允許教師將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這樣師生間的距離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以上兩點看似簡單,卻不是一兩天能做到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盡心盡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生活上多關心學生,拉進師生距離,相信學生定能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學到更多,他們學習的進步纔是我們最大的成功。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2

在教學中,我長期又細心地觀察了學習費勁、成果始終不能有較大進步的同學,發現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是一個努力、嘗試、多次失敗的過程。現在的同學多是獨生子女, 義務教育的普和,他們一帆風順進入初中。優越感使他們養成怕麻煩--急於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敗,不敢面對失敗的心理。但學習處處有困難,在多次面對失敗之後心中的天平失衡,學習的熱情、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在學心上就不見進步。基於此,在教學中我試着運用了失敗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這一問題。同學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養、提高。只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同學心理訓練,養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煩、不怕失敗、敢於挑戰,定能使同學學有所成。

小學三四年級,正是過渡時期。必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但是,要想讓同學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需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

對於優生有的聰明男生很好動,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需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利之中。有個同學非常聰明。就經常在中午出題留給他們做。就用專題來教育他不要總認爲自身聰明就可以不虛心學習。假如打擊他一次上課就能好幾天。所以對於優生上課也應該多關注一些。

對於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知道你講什麼。要不時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

而對於後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着。這樣不止他們自身覺得有希望,嚐到勝利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果就要適時的褒揚。讓他們覺得老師並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身還是很有希望的。用愛心溫暖他們,讓他們體驗到愛。並且要想他們勝利就得在課下時間多協助他們。自身他們基礎不好很容易堅持不住所以多給他們講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讓他們一點一點的進步。除了這些之外,作爲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說話要和聲細語。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同學講課時不論你多生氣,多着急,在給同學講課時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講解。永遠記住:沒有教不會的同學,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要做一名同學喜歡的老師。他喜歡你纔會願意學這門學科。

要對症下藥,針對他們的優點展開各式各樣的活動。

但是,教學中,我明顯存在許多缺乏。比方,課堂開放過度,合作流於形式等。在今後教學中,我一定要真正讓同學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同學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3

數學作爲開發人腦資源,培養創造力的主力學科,對課堂氛圍,學生集中精力,進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數學課的導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數學王國,並且能承上啓下,溫故知新,激起學習慾望,又能聯繫以前知識,爲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

一、用懸念導入

在導入新課時,教者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創建“憤”、“緋”情境,使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慾望,能促使學生自覺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使情、知交融達到最佳的狀態。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後,學生回答:“能!”接着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後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裏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着,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願望。

二、巧用遷移

數學學科的特點是邏輯性、系統性強,新知是舊知的發展和深入。巧用舊知導入新課,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幾”時,老師先給同學們講一 段“孫悟空分月餅”的西遊記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上遇到一位賣月餅的老爺爺,望着那香噴噴的月餅,孫悟空和豬八戒讒得直流口水。老爺爺說:“你們要吃月餅可以,我先得考考你們”。他拿出四個月餅,說:“四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兩人很快答出。然後又拿出兩個月餅平均分給兩人。最後他拿出一個月餅問:“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悟空和八戒回答說:“半個”。那麼半個用一個數表示怎麼寫呢?這下便難住了悟空和八戒。這裏利用學生們喜愛的西遊記故事,很自然地從整數除法向認識分數過渡,利用舊知做鋪墊,過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啓”而能“發”,激起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三、借用教具導入

兒童的世界是獨特的。教學伊始,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圖畫等教具,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應用數學能力。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先出示紅領巾、五角星、學校的多邊形花池等實物圖,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來尋找角。在教學“比的意義”時,老師出示一面國旗,滿懷激情地說:“同學們,今年10月1日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週年。這是一面國旗,它的長是3分米,寬是2分米”。然後再引出比的意義。這裏,既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師生共同營造出無比自豪的“愉悅”氛圍,同時,美麗的國旗也使學生受了藝術美的薰陶。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4

試題較好體現了北師大版《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和目標體系。內容全面,覆蓋廣泛,着重考查了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養情況,也適當考查了學生學習過程。試題內容全面,共七個大題。試題整體較好地體現了層次性。數學試題設計富有趣味性。激勵學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問題,體現了濃濃的人文關懷。取材比較貼近生活,評估了學生聯繫生活的能力。從學生熟悉的現實情況和知識經驗出發,選取源於孩子身邊的事和物,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與樂趣。

一、主要成績

1、學生試卷卷面清晰,書寫認真端正,正確率高,有XX%的學生得了滿分,及格率和優秀率都相當高,取得了滿意的成績。

2、直接寫得數的題比較簡單,由於平時在這方面加強了對學生的訓練,大多數學生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失分特別少。

3、第二題填空題中的第一小題,看圖填數題是看着計算器的圖來填數,題目明瞭簡單,學生一看就明白,大多數學生都正確。

4、具體情況:

本次參考學生共XX人,177XX及格,及格率爲XX%,優秀人數爲人XX,優秀率爲XX%,平均分爲XX整體效果非常優秀。

二、學生失分原因分析。

1、有的學生學習習慣不好,馬虎現象嚴重,一些非常簡單的計算,好多學生卻因爲看錯加減號而失分,一些非常簡單的題,有些卻因爲缺乏審題習慣而導致錯誤。可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學習成功的保證。

2、第四大題是看圖數一數有幾個長方體,有幾個正方體,有幾個圓柱,有幾個球。學生數錯長方體的特別多,這是因爲學生沒有把又大又薄的桌面數出來,學生的觀察能力有待培養。

3、第七題解決問題中的最後一題學生對選序號和錢數部分學生沒有弄明白,失分較多。

三、今後努力的方向和改進措施:

1、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減少學生因不良的學習習慣造成試卷上所反映的審題不仔細、看錯符號、漏寫結果等現象。

2、重視基本算理、基本概念教學,以提高學生對於概念正確地、全面地認識。減少學生因錯誤地或片面地理解概念造成的失分。

3、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有體驗數學的機會。爲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數學學習特別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學習,應當爲學生提供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體會數學。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5

現行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這兩條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經提高相當重要的程度。筆者幾年的教學實踐也證明,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數學教學得心應手。就此,本人想談一點淺見,以待指教。

一、注重實踐教學,創造成功條件

激發學生興趣剛拿到數學新書時,總愛不釋手地翻來覆去瀏覽,積極的興趣的傾向是朦朧興趣的開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機,把這種積極的心理傾向設法轉化爲一種積極的真正興趣,無疑這當中上開始的課尤爲重要。

二、設計育人情境,內化學生情感,使生親師信道

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而學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對教材的領會程度,對教師教學的興趣密切相關。

三、教學內容的最佳呈現,需要教師讀活教材

多年來,我總是努力使每一個40分鐘的教學,成爲學生掌握知識的一種認知過程;努力把教師的外部指導內化爲學生的能動活動;總是在怎樣才能喚起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新知識上下功夫,適時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努力使學生不僅長知識,能力也得到訓陳和培養。而且從小就能受到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這對提高學生的素質無疑幫助很大。要做好以上這些,我認爲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準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否則,都是空話。這是因爲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教科書不同於一般參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課外讀物,它是按照學科系統性結合兒童認知規律,以簡練的語言呈現數學知識的。知識結構雖存在,但思維過程被壓縮。學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維的結果,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思想、方法更是難以體現。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進行精心設計和加工,通過教學實踐,體現數學本身那種令人傾倒的豐滿的內容,體現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爲此,作爲數學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書本上看得見的思維結果,更要讓他們參與那些課本上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因此,我的體會是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通過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啓發,把教材的思想內化爲自己實實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讀活。讓自己從書本中精練的定義、公式以及敘述等的背後,看到數學本身本來豐滿的面容,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弄清它的形成過程。這樣,我們才能使學生不僅獲得真理的條文,而且更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真正成爲人與人、前輩與後代、數學家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否則,教師自己頭腦裏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沒有思維過程,把課本當成一本死書,照本宣科,那麼就不可能把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很好地展現開來,那學生也只能是死記硬背、機械模仿。這樣的教學也一定是既沒有生機,也沒有深度。不可能使學生的知識形成網絡,更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建構。因此,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是使數學教學成爲思維活動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我們教學水平的前提。

教師理解教材,解教材的思想,有一個完整的認知結構(暫時),並不等於學生也理解、解和有。學生不是靠我們頭腦裏的數學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識的,而是靠我們教師把自己的思想變爲行爲。學生是通過我們的語言、我們設計的教學過程、創設的思維空間到達知識彼岸的。同時,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完全依靠教師的主導。

不論我們教師對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麼透徹,把教材讀活到什麼程度,但如果不能對教材進行很好地加工、處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實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很好的設計,那麼,對學生學習來說,都等於零。教師也只能是啞巴吃湯圓——自己心中有數。因此,我認爲:教師還必須遵循教學規律,緊密結合實際,選取恰當教法和教學手段,把教師的思維內容轉化爲學生的思維內容。教師先受到啓發後,再通過老師去啓發學生。如果教師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於教學,那教學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視在提高自己駕馭教材能力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設計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體現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爲課本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老師的課堂教學,掌握該掌握的知識,具備該具備的各種能力,提高應有的素質。因此,我認爲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設計出合理的教案,並在實際教學中靈活地加以運用,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根本保證。

總之,教師讀活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是我們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有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楚,講清楚,才能給學生設計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爲他們主動構建認知結構奠定基礎。有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解知識形成過程中所運用的思想方法,纔能有機地滲透給學生,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全面完成小學數學教育任務。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6

每到新的學年,中心小學的各個教學班都要新增不少生源,特別是中、高年級要集中全鎮大部分村小、及教學點的學生,這種中、高年級集中辦學方式在農村鄉鎮是一個普遍現象,特別是現今計劃生育抓得好,生源少,這種辦學方式可以更好地優化化教學資源,體現教育的均衡性。

可這件好事卻讓中心小學的教師非常頭痛,關鍵原因還是村小的教學質量差,並班後這部分學生的管理難度大。就拿這兩天併到我班的7個學生來說吧:開學第一天,感覺到自己還沒有進入到教學的狀態,學生似乎也還沒有從假期不回過神來,於是就找來上學期的試卷讓學生訂正。在發放試卷的過程中,我也瀏覽了一下剛轉來的學生的成績:最高分70分,最低分31分,平均分不足50分,比我班原來的平均成績少了十幾分,簡直不可思議。

可經過兩天的接觸,和他們課堂上的表現,我發現這7個學生中除了兩個學生學習新知識慢一點外,其他幾個能完全跟上班上中等學生的水平,特別是有幾個課堂上特別投入,如此表現,不可能學不好呀,這又會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其一,村小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

村小地理位置相對比較偏,一般的教師都不願意去,即使勉強派去任教,教師也是走馬燈似的更換,而能在哪裏留下來的,大多數都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這部分人一般都是民師出生,文化水平低,缺乏專業素養。民師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的產物,這部分教師年齡偏大,有些是教師甚至是父子兩代人的老師,雖然時代不同,但這些老教師還是秉承着過去的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教學方式。如今的教學相比幾十年來年前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他們所沿用的還是過去的老一套。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7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繫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羣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5、整個課堂教師應始終保持着師生平等關係,不斷鼓勵與讚賞學生,形成互動。

二、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爲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三、創設開放的、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

教學中提供的問題情境應注意一定的開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還能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後增強自信心,並且大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我認爲開放的、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很大的作用。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8

心理學家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賞識。”賞識可以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所以有人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我認爲這句話很有道理。

曾經教過的學生,班上有一個學生,每次考試他總是得二三十分,我也沒太在意,以爲數學本身挺難的,一些“笨”學生學不會也是正常的。直到有一天,我路過他旁邊看到他竟然算出了一道很難的數學題,講題的時候我對同學們說:“我認爲能算對這道題的同學一定特別聰明,算對的同學有……”我知道他很高興,雖然沒有太多表現,之後的每一節數學課我都會關注一下這個後發現的“天才”。他果然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之後他的數學成績開始慢慢提升,不僅不在不及格的隊伍裏,還常常列在優秀的名單裏呢。

有很多時候我們會對學生操之過急,只要不會就非打即罵,這樣我們是好心辦了壞事,也是在拔苗助長。所以我認爲等待是上策,我們用心等待,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會有閃光的一刻,抓住這一刻給他肯定,表揚,我們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9

今天的數學課中,讀題的作用非常重要,因爲讀題是審題的前提,而審題是解題的基礎。通過認真讀題,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題意,理清條件和問題,明確條件與問題的聯繫,使要解決的問題在頭腦中有一個清晰的印象,爲解題做好鋪墊。“題讀百遍,其義自現。”在教學過程中,我要求學生讀題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到之中,心到爲重,讓學生用心去讀,並與思考同步,使學生養成認真讀題的良好習慣。具體做法是:

1、把題目讀正確,不讀破句,不添字和漏字,學會獨立閱讀題目。

2、會解釋題目中每一句話的意思,弄清題意。

3、會用自己的話複述題目的意思。

例如,芳芳家買一把椅子花了68元,買一張桌子比椅子多花20元,這張桌子多少元?我要求學生先認真讀題,然後用自己的話解釋題目中每一句話的意思,並分析題意。

師:說說芳芳家買了什麼?

生:一把椅子和一張桌子。

師:椅子多少錢?

生:68元。

師:“買一張桌子比椅子多花20元”,這句話中的“多”是指誰多?是指買桌子花的錢多,還是買椅子花的錢多?

生:買桌子花的錢多。

師:多多少錢?

生:20元。

師:那求這張桌子多少元,該怎樣列式計算?

生:68+20=88(元)。

學生通過讀題獲得了大量的感性知識,有利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但教師必須及時進行抽象概括。有效的數學讀題既可以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又可以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0

數學學習不僅是獲得答案,而是“瞭解答案爲何是它”的過程。要達成這樣的目標,需要學生親歷探索知識產生的全過程。要進行知識的探究必須的一定的經驗積累,如果沒有經驗的積累,探索知識就是水中月、無要木。鄭老師的課堂從很好地組織了各種活動,幫助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高效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導入環節中鄭老師從玩俄羅斯方塊入手,運用俄羅斯方塊的情境圖引入,來觀察比較各種圖形面積之間的關係。出示課件,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初步理解圖形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這樣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梳理,從而使學生積累了“割補法”、“重疊法”等數學活動經驗。

在幫助學生進行理解的角度體會形狀變了面積大小沒有變的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採用畫一畫、標一標、小組討論的方法來探索它們之間的關係,注重了學生的動手拼剪。學生在比較方法的過程中積累了研究圖形的活動經驗。這樣使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有機會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又有利於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把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引向深處。

總之,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我要學習鄭老師方式方法,設計多樣化的活動,從而幫助學生積累活動經驗,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感悟數學、體驗數學、應用數學。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1

教學情境是教學活動產生和維持的基本依託,因爲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既有經驗,使之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參與到探究及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因此說要組織理想的教學活動,應善於創設教學情境,一個理想的教學情境創設出來了,教學活動也就成功了一半。但情境的創設一定要做到恰如其分,才能真正引起學生的興趣,對學生的學習活動有所幫助。課改以來,許多教師都意識到了創設情境的重要性,實踐證明,好的教學情境對促進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是有很大幫助的。而有些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只注重形式,走入“誤區”,並沒有發揮教學情境應有的作用。我們看下面幾位教師創設的幾個教學情境。

片斷一:到底學什麼?

教學內容:一年級下冊《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例2

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一個新的玩具商店開業了,裏面有許多好玩的玩具,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幾個。

教師出示各種玩具,每個玩具上都有標籤。學生表現特別興奮,因爲他們對玩具情有獨鍾。這個情節可以說收到了引發學生興趣的目的,但後面的過程就有些走偏了。

師:你最喜歡那一個?

學生紛紛講自己喜歡的玩具,教師提問了十幾個學生,又繼續問。

師:如果你去買玩具,最想買哪一個,要用多少錢呢?

學生又紛紛講自己想買的玩具,並彙報價錢,又有十幾個學生做了回答。看到這裏你可能以爲是在教學“認識人民幣”,到這裏時間已經過去了10多分鐘,學生卻還不知要學習什麼。

我們都知道這個教學內容的重點是解決“退位減”的問題,教材中設計的買玩具情節,目的是讓學生意識到計算是與實際生活有着密切聯繫,而教師在這裏卻花費這麼長的時間讓學生講自己喜歡的玩具以及玩具的價錢,會對後面解決重難點問題起到積極作用嗎?這樣的情境顯然是不恰當的。

片斷二:要幹什麼?

教學內容:二年級下冊《解決問題》例2

談話導入:

師:誰來告訴老師你的生日?平時都有誰給你過生日?

有3名學生進行了回答。

師:今天是小白兔的生日,我們來看還有誰給小白兔過生日。(出示圖片:小熊、小鴨子、小松鼠)他們都帶來了什麼禮物呢?

出示:小熊帶了2個蘿蔔,小鴨子帶了6個蘿蔔。

師:小鴨子帶的蘿蔔個數裏有幾個小熊帶的個數?

這個問題學生好像有些不明白。在教師的引導下知道了小鴨子帶的蘿蔔個數裏有3個小熊帶的個數。

教師又出示小松鼠的話:“我帶的蘿蔔個數是小熊的5倍。”

師:猜一猜小松鼠帶了幾個蘿蔔?

這次學生好像明白了,很快算出了小松鼠帶了10個蘿蔔。

師:小白兔爲自己的生日設計了三項活動,有擺圖形、觀看錶演、戶外活動。(教師同時在黑板上貼出三個主題詞)

我們先看小白兔擺了一個什麼圖形。

教師在黑板上用小棒擺了一個小飛機的圖形。

問:小白兔用了幾根小棒擺的小飛機?

生:用了5個小棒。

師:你是幾號組員就擺幾個這樣的小飛機。在小組內說一說用了幾根小棒擺了幾個小飛機。

學生在小組內擺小飛機……

教師是想通過小白兔過生日引出擺圖形的活動,但忽略了擺圖形與小白兔過生日是沒有必要聯繫的,學生也沒有如此過生日的經歷,又怎麼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呢?而前面的小熊、小鴨子、小松鼠爲小白兔過生日的情節好像也沒有什麼必要。其實擺圖形活動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情境,它把解決問題建立在學生的活動基礎之上的,既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又有利於學生理解所要解決的問題。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2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教後反思

“用2-6乘法口訣求商(一)”一課對於學生學會除法運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節課我根據新課標精神,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抓住教材實質,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引領學生自主探索學習,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調整教材,促進課堂整合

本課更換了例2的教學情境圖,設計意圖相同但我認爲更加有利於學生提出和解決問題,同時聯繫幾道練習題的特點,將例2的教學穿插在闖關遊戲之中,分解了例題的長時間教學,也使整堂課思路更加整合清晰。

二、鼓勵多種算法,優化最佳算法

12÷3= 可以分給幾隻小猴?這裏老師放手讓學生嘗試,有獨立思考,有同桌交流,多種算法的展示,不僅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孩子們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通過學習思維的碰撞、語言的交鋒、積極的評價,讓學生感受從多角度解決同一問題並學會從中擇取最佳方法的數學思想。這一活動中,給不同的孩子創造了不同層次的學習,張弛有序,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鍛鍊了能力,學會了學習。

三、聯繫已有知識,培養提出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整節課從始至終抓住新舊知識的生長點,喚起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爲學習新知識做好了孕伏和鋪墊。在教學例題和練習題中又再次讓學生經歷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乘除法之間的內在聯繫,不僅加深了學生用口決求商思路的理解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於學生學會學習。

四、多層練習,促進學生思維

本課安排了學生喜愛的闖關遊戲---新發現,不僅將枯燥的口算練習趣味化,讓學生在遊戲的過程中掌握用口訣求商的方法,而且設計了觀察、發現規律的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競爭的意識。

同時利用獎勵卡,激勵學生積極地思考,並對學生的新發現給予評價和鼓勵,長此以往,必將使學生養成認真傾聽、積極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3

前不久參加一所學校的校際交流活動,聽了一位老師上的三年級《面積和麪積單位》。課一開始,通過一番活動,讓學生初步感知了面積的概念,接下來引導學生理解面積單位,教師通過看、比、摸、想等方法,讓學生對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了一些認識後,接着進行聯繫生活,在具體運用時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鏡頭1】

師:大家猜猜黑板有多大?

生1:2平方米。

生2:4平方米。

生3:……

師:到底有多大呢?我們來量一量。

教師拿出一把米尺,準備量黑板的長度。因爲教師已在黑板的右上角畫了一個1平方米的正方形。此時,我發現老師遲疑一下,可能是感到一個人米尺不太好拿,再加上如果有學生參與可能更能體現量的真實性。因而,邀請了一名同學上黑板來幫老師。

接下來,教師與學生合作,老師帶着學生沿着原來黑板上所畫的正方形最下面一條邊,量一次問學生一次。

師:幾個了。

生:1個

再量一次,又問。

師:幾個了,

生:兩個。

師生合作從黑板的最右一直量到最左邊,用米尺量了三次。此時,老師告訴學生。

師:黑板大約有3平方米。

下面的學生沒有一個提出疑義,師生均認同這種量面積的方法。

【鏡頭2】

師:大家現在猜測一下你的課桌有多大?再量一量,課桌的面積到底有多大。

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絕大部分學生馬上拿出的直尺,用尺沿着課桌的長邊一路量下去,很快有學生說面積是幾釐米。

【思考】

用米尺能直接量出面積嗎?肯定是不能。其實,這位老師也不是想用米尺來量黑板的面積,而是想借助畫在黑板上的1平方米的正方形來測量黑板的面積,但黑板上的正方形不能拿着去量,只好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是幾米,從而推導出黑板有幾個1平方米。

然而,這些想法都存在於教師的頭腦中,學生無法感知,教師在活動之初也沒有進行必要的解釋與說明,老師爲了急於得出結論,而忽視了其中必不可少的交待環節,從而讓學生誤以爲可以用直尺量面積,出現了練習中許多直尺量課桌面積的現象。

爲什麼教師在教學中會出現這種教學行爲呢?

首先,教師沒有站在兒童的角度,用兒童的眼光來考慮問題。一些對於成人來說很容易理解的事情與道理,在孩子看來往往是不可理喻的。正是我們成人能把量的過程中的一米看成量出了一個1平方米的正方形,而在學生的眼中,你只是用米尺量了一米長的線段,他們根本沒有與原黑板上的正方形建立起相對應的關係。從而,讓他們錯誤地理解用尺能量出面積的大小。

其次,學生沒有1平方米大小的清晰表象。教師在教學1平方釐米時,出示了1平方釐米的小紙片,學生能真實的感受到大小;在教學1平方分米時也是用1平方分米的紙片進行的,學生也有一個清晰的認知;而在教學1平方米時,教師只是在黑板右上角畫了一個1平方米的正方形,雖然也直觀,但與學生有距離,學生的感知一定是模糊的,形成的1平方米的表象自然兩樣也是模糊的。此時,你用米尺來量面積,反而容易讓他們把米尺與1平方米之間建立起聯繫。

再次,教師的心中沒有把學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課堂教學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爲根本目的,不是爲了完成教學任務,或實現某種教學目的而進行。正因爲有這樣原因,課堂不是老師的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是師生共同演繹生命成長曆程的舞臺。然而,老師在教學中只考慮到怎樣實現自己的教學設想,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感受,這樣的結果就是老師只照自己的想法走,學生只能跟着老師跑,跑對了路還好,一旦跑岔了道,就會出現用尺量面積的問題了。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4

“好學生要能把教科書由厚讀到薄,在參加考試之前,所有的厚書變成了自己的一本薄書。”這是一位老師在複習課時候經常要講的一句話。以前,或許,我還沒有怎麼深刻的體會。現在,我感悟到,這應該是一句經典之語。一位好學生,一位會學習的學生,他一定是一個能把書讀薄,然後又能把薄書變厚的人。作爲老師,在複習階段,我覺得就應該指導學生如何把書變薄,然後又讓學生能把薄書變厚。因此,複習有別於新課和練習課,要避免冷飯重炒。複習課的基本任務是抓住雙基串成線,溝通聯繫連成片,溫故知新補缺漏,融合貫通更熟練。

複習課的特點之一是“理”,對所有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使之“豎成線”、“橫成片”達到提綱挈領的目的。我想,這就是一個把書讀薄的過程。特點二是“通”,融合貫通,理清思路,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同時,彌補缺漏得到提高。這是一個把書讀厚的過程。

在複習小數的認識與加減複習課的時候,我就是抓住這兩點來對學生進行復習的。開始,我讓學生對本單元內容進行梳理,讓學生明白這單元學習了哪些知識,也就“理”。這樣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歸納總結。

在複習課的教學中,我很注重學生的知識的融匯貫通,在複習讀寫小數的時候,我喜歡用同一個題目翻來覆去的講,最重要的是讓明白這是一個相反的過程,讀法相對來說要比寫法難,如果寫法會了,學生明白這是一個相反的過程,那讀法也就降低難度了。

覺得本堂課不夠的地方是過於面面俱到,太平鋪直敘,我覺得課堂中如果有點創新,這是我要努力的。還有有時說話提問缺乏嚴謹性,缺乏對問題答案的預設能力。平時一定要多向同事請教,多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5

教學心得數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往往由於過於注重教學邏輯和知識的傳授,而導致課堂氣氛壓抑,學生乏味無趣,教學效果低下。但是一定要切實上好一節好的數學課,讓學生聽得有趣、學得輕鬆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教師在課堂的開頭導入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課堂的開頭導入好了,就能高度激發學生的求知學習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使整個課堂非常的活躍。那麼怎樣導入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

我認爲數學課的導入最好是走近小學生的生活,從他們身邊的一些事例出發,或者設置一些題型、或引用一些數字、或改編一些有趣的數學故事,然後進行教學,學生易於接受、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能使整個課堂教學效果特別好。我校開展數學公開課,我們有幸聽了兩位數學老師的兩節數學課,這兩位數學教師對數學課的導入對學生很受啓發。比如:《小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課本上設計的導入是通過複習以前學過的一般小數的加減法進而直接開始探討新授內容。教學時可以從課本出發,但又不僅僅侷限於課本,從去年我校測量過的學生的體質健康數據出發,通過設疑解決誰比誰高、誰比誰重的生活化問題來引導學生探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整節課學生自始至終情緒高漲,解決問題有針對性,解決了問題又有成就感,教學效果相當好,同時也使整個課堂非常活躍,教學效果也很好;再如二年級的一節數學課,這節課的教學內容爲《混合運算》,課本上的設計是通過男女學生的過河乘船來導入進行教學的。事實上我們有好多二年級的學生根本沒有乘船的經歷,並且不懂“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的含義,因此教學時把學生的“過河乘船”改成“咱班學生坐汽車參觀動物園”,這樣一來,有好多學生因爲有親身體驗,所以學習興趣極高,課堂氣氛寬鬆,不知不覺一節課下了,教學任務圓滿完成了,學生學習熱情也很高。

我們的數學源於生活用於豐富多彩的生活,或許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數學導入方法,有善於設疑者、有喜于歸納者、有慣於直奔主題者……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學數學最終還要回歸到生活中去,用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越接近我們的實際生活,學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當然我們的教學效果就越好,學生也能夠對數學產生更大的樂趣。解決實際問題不再是教師主宰、學生跟着教師走,而應是關注學生的一言一語,把自己視爲學生中的一員,這樣,根據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隨時調整問題解決的教學過程,設計和組織後續的教學活動,有效地促進數學問題教學改革與創新,提高小學生問題解決的質量,使其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