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長城的故事(15篇)

長城的故事(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城的故事1

北京的長城位於郊外,八達嶺長城是明代長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

長城的故事(15篇)

初登長城,你會被它雄偉的氣勢所震撼,極目遠望,山巒起伏,鬱鬱蔥蔥一片,望不到盡頭,修築在此山上的長城,也格外壯麗。若踮起腳看,如一條浮於空中的走廊;從空中俯視,又如一條盤旋于山頂的巨龍,銀白的龍鱗在陽光下發出了耀眼的光芒,整條龍也似乎要長嘯一聲,直奔雲霄。因此,長城因山勢而雄偉,山勢因長城而更加險峻。

站在山下,若望得見長城,自然就能幸運地看到世界上最美的“龍”了,它的鱗片是一顆顆明珠簇擁在一起的,令人驚歎!

撫摸着這一塊塊堅固結實的城磚,彷彿能看到揮汗如雨地修建長城的勞動人民,在風吹日曬的煎熬下,用汗水和血肉築起了一條世界上偉大的軍事防禦工事。

在戰火紛飛、硝煙瀰漫的戰場上,戰士們在瞭望臺上觀察敵情,強弩利箭,憑藉那險峻的山勢,秦兵們有了易守難攻的優勢。敵人衝上來了,烽火臺上一名士兵點燃烽火,很快便又有了一支隊伍來增援。面對爬着梯子上來的匈奴士兵,秦兵們毫不費力地從山上拋下幾塊大石頭,又拼命放箭,滿空中的箭密密麻麻,如雨點般落下,射穿了敵人的心臟,秦兵很快就取勝了,只留下了滿山的敵人屍體橫七豎八。受傷的匈奴人嚇得丟盔棄甲,倉皇而逃。秦兵歡呼雀躍,在營帳外吃肉喝酒,捷報很快就傳到了咸陽宮。秦始皇高興極了,咸陽宮內,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人們歡天喜地,慶祝順利。

普天同慶的日子,在一間農舍裏,昏黃的油燈下,一位父親在一絲不苟地,一遍又一遍擦拭兒子留下的一把彎刀,一臉悲慼。母親則在一旁淚水漣漣,整理着兒子的遺物。他們的大兒子修長城累死了,就埋在長城腳下,二兒子和三兒子剛剛戰死在長城上。朝廷又徵兵了,可他們家已失去了三個兒子,誰又能再爲國出征呢?

山村裏靜悄悄,這一家人屋裏的燈亮了一晚上。第二天天還未亮,老兩口揹着包袱就出發了,他們去哪兒呢?幾天後,他們來到了長城腳下,很快老父親穿上了軍服去保衛長城;而老母親則爲士兵做飯洗衣。老父親來到了兒子曾經戰鬥的地方,向敵人射去一支支仇恨的箭,投下一塊塊復仇的石頭,敵人一次又一次被打退,這位老父親鮮血染紅了腳下的長城……

此時,軍營的竈房一角,那位老母親蜷縮着,寒風撕扯着她滿頭的白髮,她彷彿看到她的丈夫和三個兒子回來了,他們一家人快樂地回家了……

晚上,老母親夢見長城像一條巨龍一樣,騰空而起,龍尾一收,把敵人拋到了九霄雲外,他們一家人站在巨龍上,開心地笑了……

長城的故事2

傳說很久以前,有兩戶人家孟家和姜家相鄰而居。有一年,孟家種的葫蘆伸到了隔壁姜家,於是兩家約定,待葫蘆成熟時,收穫的葫蘆一家一半。到了秋天,葫蘆藤上只結了唯一的一個大葫蘆,兩家一起切開一看,有個小女孩坐在裏面,於是,兩家決定合養這個小女孩,並取名“孟姜女”。

孟姜女一天天長大了,兩家人對她都十分疼愛,視她爲掌上明珠。

有一天,孟姜女出門散步,來到河邊,忽然聽到身後有動靜,回頭一看,是一個公子站在樹下。公子名叫範喜良,是從修長城的隊伍裏偷偷溜出來的。孟姜女把他帶回了家,孟家對他很是同情,便把他收留了下來。孟姜女見範喜良知書達理,舉止有度,便心生歡喜,暗暗許下芳心。孟姜女對孟老伯表明了心意,孟老伯也很贊同,便對範喜良傳達了意思。範喜良推辭不過,只好接受了他們的好意。

而孟家莊有一個遊手好閒的潑皮無賴,平時垂涎孟姜女的美麗大方,聽說孟姜女要結婚,便心懷怨恨,跑到官府那裏去告狀。

在結婚當天,一羣官兵破門而入,不由分說便抓走了範喜良。

孟姜女又是傷心又是思念,便帶着織好的毛衣來到修長城的地方尋找丈夫。到了地方,孟姜女找遍了所有地方也沒能找到自己的丈夫。她只好到處找人打聽,好心的民夫告訴她,範喜良因爲勞累過度已經去世了,屍身就埋在長城腳下。孟姜女聽後,如五雷轟頂,心似刀絞,傷心欲絕,跑到丈夫葬身的地方大哭起來。

這一哭就是三天三夜,天昏地暗,突然間地動山搖,飛沙走石,長城瞬間崩塌了八百里,露出了範喜良的屍身。孟姜女抱着丈夫的屍身,跳入了大河中。只見大河一時間浪潮滾滾,排空擊岸,似乎在爲孟姜女悲嘆。

長城的故事3

孟生薑哭長城,哭倒長城十萬八千里!

古時候,孟老漢和姜老漢互爲鄰居,僅一牆之隔。一年春天,孟老漢在自己院中種了一顆葫蘆籽,經過澆水、施肥精心培育,葫蘆秧長得肥壯、高大,從牆頭爬過去,到姜老漢的院裏結了個很大的葫蘆,有幾十斤重。等葫蘆熟後,姜老漢拿刀把它切開,突然見裏邊躺着個又白又胖、非常可愛的女娃娃,姜老漢喜臺望外,奔走相告,村裏人聽說後,紛紛前來觀看這新鮮事,可是孟、姜兩老漢卻因此產生了矛盾,吵得不可開交。孟老漢非常堅定地說:這葫蘆是我親自種下的,胖女孩該歸我。姜老漢卻固執地說:這葫蘆結在我的院子裏,這女娃該是我的。吵了三天三夜,難解難分,毫無結果,後經村裏人調解爲:女娃娃屬於兩家共同的,輪流居住,共同扶養,並取了個孟姜女的名字。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十多年過去了,孟、姜兩家老人爲現已長大成人的孟姜女選了個女婿叫範杞梁,選定良辰吉日,準備成親。天有不測風雲,成親之日,新郎、新娘正要拜堂,突然從門外闖進幾個衙役,一擁而上把新郎範杞梁當民夫抓走了。

原來,當時由於秦始皇在全國各地抽調大批民夫修築長城,日日夜夜拚命幹,民夫們被累死、餓死的不計其數,爲了加快工程速度,他們又到處抓民夫補充,範杞梁也被髮配去充當修長城的民夫了。

轉眼一年過去了,範札樑杳無音信,急得孟姜女飯吃不下,覺睡不着,不知如何是好,跟兩家老人商量後,決定去找丈夫,發誓找不到丈夫絕不回家。她帶上乾糧和給丈夫特製的禦寒衣服上路了。一路上,風吹雨淋、日曬風寒、飢寒交迫、步履艱難,經過千難萬險的萬里跋涉,終於找到了修長城的地方,一打聽才知道,爲修長城死了許多人,丈夫範杞梁早就累死了,並被埋在長城下,屍骨都找不到了。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靂,孟姜女頓時就傷心地慟哭起來,淚如泉,聲如雷,哭得驚天動地,天昏地暗,眼看着長城一段段的倒塌,哭到哪裏塌到哪裏,足有八百里長。這下可急壞了工程總管,急忙去報告正來此巡查工程進展的秦始皇。秦始皇趕忙去見孟姜女尋問根由。一見之後,便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非要封她爲正宮娘娘。孟姜女雖然怒火滿腔,但還是壓住心頭仇恨,靈機一動,將計就計地非要秦始皇答應她三個條件,才能當正宮娘娘。一要找到丈夫範札樑的屍體;二要爲其丈夫舉行國葬;三要秦始皇爲範杞梁披麻戴孝、打幡送葬。秦始皇聽罷孟姜女提的三個條件,思索片刻,爲了得到美貌的孟姜女,便硬着頭皮答應下來,孟姜女戴着孝拜了爲築城而死的範札樑墳墓後,宿願已償,面對滾滾的渤海,縱身一躍, 投海自盡了。

嘉峪山的傳說

在很久以前,從祁連山流下來的雪水,不斷匯合成北大河,它穿過河西走廊中段的荒原,澆灌著那一帶的良田,養育著那裏的各族人民。有一天,一個牧童正在荒原上放羊,迎頭碰上一個古怪老頭兒,身上背一袋子石沙,問他去北大河如何走,並說:這北大河原是我的家,後來被一羣百姓搶去,我這次來要用石沙堵住北大河。牧童聽後非常氣憤,立刻頂撞道:別說你用一袋石沙,就是把北邊大山搬來,也妄想使北大河改道。那老頭兒一聽氣炸了,立刻將這袋石沙向左右撤開,驟然間,荒原上突起許多丘陵和一座大山,這座大山就是現在的嘉峪山。原來這個怪老頭兒是龜精變的,只見他口唸咒語,企圖推倒嘉峪山來封堵北大河,正在此時,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玉皇大帝派雷神把老頭兒擊死了。在他死的地方,立即隆起了個山包,形狀如龜,這就是現在的龜蓋山。

長城的故事4

秦朝時候,有個善良美麗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裏做家務,突然發現葡萄架下藏了一個人,嚇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孟姜女廟,只見那個人連連擺手,懇求道:“別喊別喊,救救我吧!我叫範喜良,是來逃難的。”原來這時秦始皇爲了造長城,正到處抓人做勞工,已經餓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範喜良救了下來,見他知書達理,眉清目秀,對他產生了愛慕之情,而範喜良也喜歡上了孟姜女。他們倆兒心心相印,徵得了父母的同意後,就準備結爲夫妻。

成親那天,孟家張燈結綵,賓客滿堂,一派喜氣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漸漸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聽見雞飛狗叫,隨後闖進來一隊惡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說,用鐵鏈一鎖,硬把範喜良抓到長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變成了一場空,孟姜女悲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與其坐在家裏乾着急,還不如自己到長城去找他。對!就這麼辦!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裝,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經歷了多少風霜雨雪,跋涉過多少險山惡水,孟姜女沒有喊過一聲苦,沒有掉過一滴淚,終於,憑着頑強的毅力,憑着對丈夫深深的愛,她到達了長城。這時的長城已經是由一個個工地組成的一道很長很長的城牆了,孟姜女一個工地一個工地地找過來,卻始終不見丈夫的蹤影。最後,她鼓起勇氣,向一隊正要上工的民工詢問:“你們這兒有個範喜良嗎?”民工說:“有這麼個人,新來的。”孟姜女一聽,甭提多開心了!她連忙再問:“他在哪兒呢?”民工說:“已經死了,屍首都已經填了城腳了!”

猛地聽到這個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靂一般,孟姜女只覺眼前一黑,一陣心酸,大哭起來。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連天地都感動了。天越來越陰沉,風越來越猛烈,只聽“嘩啦”一聲,一段長城被哭倒了,露出來的正是範喜良的屍首,孟姜女的眼淚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臉上。她終於見到了自己心愛的丈夫,但他卻再也看不到她了,因爲他已經被殘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長城的故事5

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歷史上關於北京長城的傳說故事也很多,趕緊一起看看吧!

仙女泉和青龍福地倒吸水

修八達嶺這段長城的時候,天大旱,從春到夏,一滴雨沒落。天氣又熱,民工們嘴脣乾得裂口子,嗓子眼兒冒煙。可還得擡着石條往山上去,走得慢了一點,監工頭就拿鞭子抽。民工們擡着擡着就暈倒了,連人帶石滾下去山坡,哪天不死點子人。

有這麼一天中午,大家抱着發下來的窩窩頭,誰也吃不下去。那硬窩窩頭在嘴裏幹打轉,就是不進嗓子眼兒裏去。正在這時,來了個穿青衣的姑娘。手裏抱着一個白瓶,說是給他丈夫送水的。找了好多天,也沒找到,估計是丈夫不在了。她說,這一瓶水就送給大家喝吧。說完,撂下白瓶就走了。這個白瓶,胳膊腕粗,半尺多高,恐怕一個人連半口也喝不到就沒了。不過人家既然是好心撂下,就是能抿上一點點,也該感謝人家的好意。有人便把白瓶拿起來,揭開蓋對着嘴就喝起來。人渴極了,想着是喝一口,潤潤嗓子。可一喝起來,就咕嘟咕嘟灌了個夠,然後才遞給第二個人。說也怪,這一夥人輪了一圈,白瓶裏還有水。於是又開始輪第二圈。第二圈還沒輪完,監工頭來了。監工頭也渴得要命呀,見有人抱着白瓶喝水,上去就搶。那人一撒手,監工頭沒接住,啪地掉在地下摔碎了。大家先是一驚,緊接着驚訝地發現,摔碎白瓶的地方出現一汪清亮的水泉。大家這才知道,原來是仙女給送水來了。從此,修築八達嶺的民工們再也不受飢渴的威脅了。這個泉因爲是仙女送來的,大家就管它叫仙女泉。

後來,爲什麼又改叫“青龍福地倒吸水”了呢?這還有另外一個故事。

相傳,清朝年間,康熙帝去北國私訪。途經八達嶺長城,覺得燥渴難忍,跟隨保駕的白大將軍便尋到了一眼泉水,因沒有杯碗之類的盛具,最後只好請皇帝到泉邊自飲。康熙帝因渴極了,也顧不上許多,撅着屁股咕嘟咕嘟一氣兒喝了個夠。喝完水,便在此地小憩,康熙帝忽覺剛纔喝水有失體統,不禁脫口問道:“白愛卿,你看我剛纔喝水時像什麼?”白大將軍很機智,急忙答道:“象青龍倒吸水。”康熙皇帝哈哈一陣大笑,心中那點疙瘩也消失了,並稱此處能及時化解口渴之急,此乃有福之地;後來,坊間便有了“青龍福地倒吸水”的傳說。

東米倉,西米倉

在八達嶺上往南看,有兩座山,山上碎石呈米粒狀。東邊的那座山,叫東米倉,西邊的那座叫西米倉。修長城時,民工們要吃飯,人多呀,每天都要吃大批的糧食。那時侯徵集全國糧食,都往這裏送,送的少了,不夠用,送的多了,日曬雨淋都黴爛了。儘管不斷地送,可還是供不上民工們吃。民工們吃不飽,還得乾重活,因此連餓帶累,死的人可就多了。

上天王母娘娘,很體恤黎民的疾苦,就在八達嶺堆放糧食的地方,點化兩座米山。好傢伙,兩座山的糧食,人再多也吃不完呀!從此全國的老百姓再也不往這裏送糧了,修長城的民工們也不再捱餓了。一直到把長城修完,這兩座山也沒見減低。據說,就是打那時侯流傳下來,男人在外做活,婦女在家管吃飯,因爲王母娘娘在天上就是管吃飯的。

西麻草

八達嶺有一種草,叫西麻草。這種草有毒,人碰着它,就象蠍子蜇一樣疼,疼得嗷嗷叫。它生長在八達嶺長城外,替邊防人員放哨,對保衛八達嶺還很有功勞哩。 傳說,大邊(長城)修好以後,在關口地方都設重兵把守。八達嶺當然是一個重要的關口了,從修好那天起,一直沒有斷過駐兵。長城上不是都有樓子嗎?那樓子叫敵樓,站崗放哨人員就在那裏頭。當官的經常提着鞭子查哨,發現哪個敵樓的哨兵睡着了,就是一頓馬鞭。 他們更怕的是自己睡着了,敵人摸上來還不知道,要是那樣,不僅是捱打,還有殺頭之罪哩!因此,他們一到崗哨上來,就向老天哀告:“老天爺呀,保佑着,千萬別讓我睡着。敵人來了,跟我打聲招呼,讓我知道。”也別說,他們的哀告玉帝還真知道了。玉帝體會邊防人員的苦處,便想了一個辦法,派草神帶上西麻草籽,撒在長城外。草長起來了,到處都是。入侵的'敵人一碰到這種草就蜇得“嗷嗷”叫,放哨人員聽見有人喊叫,機靈就醒了。從此,再也不會因站崗失誤而被殺頭了。西麻草成了哨兵的好友,他們對西麻草也更加保護。

白果樹

關溝四橋子村有棵白果樹。據說此樹植於唐代。這株千年古樹,現在仍很茂盛。過往遊客,無不駐足欣賞。已成爲關溝八達嶺七十二景之一。

傳說山西有戶人家,姓亢。他家的水缸裏倒映着一棵白果樹影。這家的日子越過越旺,不多年,就發展到良田千頃,騾馬成羣,成了山西的首戶。

有一天來了個風水先生,亢財主把他請到家裏看陽宅,他說要拆掉舊房,另造一處宅院。造在什麼地方最好,這風水先生倒揹着手,轉了一圈。回到屋裏休息時,偶然發現水缸裏有一棵白果樹的倒影,很驚訝。他對亢財主說:“員外,我看這舊宅不用拆了。”“爲啥?”“您所以發家,主要就在這舊宅上。”亢財主不明白,請風水先生指教。風水先生說:“不知員外發現沒有,您家這舊宅水缸裏有一棵白果樹影。難得呀!這就是您家的風水。若拆掉舊宅,也必然破了風水。”亢財主雖然早就發現了水缸裏有棵樹影,但他沒想到這是風水。經風水先生這麼一說,他才恍然大悟。但這棵樹是哪裏的,誰家的,他不知道。他想,今後如果有人砍伐了這棵樹,不就破壞了我家的風水了嗎?爲了保住這棵樹,他請人把樹影畫下來,派家人拿上畫的樹影去尋找,找不見不許回來。尋找的人們不知找了多少天,走了多少里路,最後終於在關溝四橋子村找到了。拿着畫的樹影,和這棵樹一對照,一點不錯。這纔回去稟報亢財主。亢財主又打發人帶上若干銀兩來到四橋子,找到樹主,硬是花大價錢買下來。從此這棵樹就歸亢家所有,不許任何人砍伐。

有一年亢財主從水缸裏忽然發現,白果樹少了一個樹杈,不知是什麼原因。急忙派人到四橋子調查。經過問訊,是風颳折的,這才又放心了。

現在這棵樹早已不屬於亢家,成了四橋子村的公共財產,同時也成了來往遊客欣賞的景物之一。

烏龜石

進了關溝,過三堡不遠,公路右側,有一巨石,形似烏龜,昂首注視着京張公路。 傳說李闖王進京,到了居庸關,關內的老百姓不瞭解闖王,對闖王懷有敵意。在明政府的統治下,他們拿起刀槍,奮力抵抗,不讓闖王過關,把闖王給氣壞了,他說:“此地百姓實在可惡,等我過了關,要殺他個雞犬不留……”正說着,就見從東邊的山上忽忽地滾下一塊巨石,石大如半壁城牆,掀起的煙塵遮住整個天空。這塊巨石若是堵在道上,幾十萬大軍就難以通過了。官兵望之,皆木然失色。闖王知道自己剛纔的話,違反了天意,便又趕忙糾正說:“如果讓我過了關,光殺雞犬慰勞三軍,決不殺害一個百姓。”話音剛落,那忽忽滾動着的巨石立時就不動了。闖王大喜,立刻對官兵申明紀律。大軍過了關,果然是一個百姓沒殺,那塊形似烏龜的巨石至今仍在那兒臥着,成了遊覽人們欣賞的一個勝景。 穆桂英點將臺

過了四橋子村,再往裏走一里多地,有一塊高三米,平面約有五、六十平方米的巨石獨臥溝中。石上刻有“仙枕”二字。名叫仙枕,當地人說,穆桂英曾站在這塊巨石上點過將,所以也叫穆桂英點將臺。

傳說,遼兵進犯中原。穆桂英掛帥大戰遼兵,殺得遼兵節節敗退。正當她率領大軍乘勝追擊時,突然分娩了。敗退到居庸關北的遼兵得知此訊,以爲有機可乘,立即停止敗退,準備捲土重來。

剛剛分娩不到三天的穆桂英,接到緊急戰報,心中很是惱火,立即要披掛上陣,去退敵兵。衆將官急了,忙上前勸道:“元帥,遼兵反攻,自有我們抵擋。你身體要緊,還是留在帳內,不出去的好。” 穆桂英說:“遼兵反攻,戰情緊急,我身爲元帥,怎能坐帳不出呢!”說着,把嬰兒交給丫鬟、侍女看管,馬上傳令大小三軍將領,帶領人馬速到邊關聽點。 衆將領見元帥月房中不顧身體虛弱,還要出征抗敵,都深受感動。不多時,就都帶領兵馬到點將臺前聽點了。

且說遼邦兵將,正準備撥馬回頭,反攻宋營時,忽見穆桂英披掛整齊,威武地站在點將臺上點將,都怔住了。看來說穆桂英分娩是謠傳,不能上當。於是趕忙又往北退去,一直到八達嶺外。至今那個點將臺上還留着穆桂英腳印和二十八個帳篷杆眼呢。

冰道運石

當初,修建嘉峪關城時,需要成千上萬塊長2米、寬0.5米、厚0.3米的石條,工匠們在黑山將石條鑿好後,卻人擡不起,車拉不動,且山高路遠,無法運輸。大夥兒邊鑿石條邊發愁,眼看隆冬季節就要到了,石條還沒有從山裏運出一塊,若要耽誤工期,沒有工錢是小,這腦袋可就難保了。

大家正在長噓短嘆,這時,忽然山頂一聲悶雷,從白雲中飄下一幅錦綢,衆工匠趕緊接住,只見上面若隱若現有幾行字,大家看後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來後,衆人從山上往關城修一條路,在路面上潑水,讓其結成一條冰道,然後把石條放在冰道上滑行運輸,結果非常順利的把石條運到了嘉峪關城下,不但沒有延誤工期,反而節省了不少工期。

衆工匠爲了感謝上蒼的護佑,在關城附近修建廟宇,供奉神位,併成爲工匠出師後必須參拜的地方。

長城的故事6

每當想起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北京去登長城的情景時,我的驕傲之情便永樂在心頭,好像現那時候的情景,發生在昨天一樣,歷歷在目於我眼前。

那時候我們在長城腳下,我認識了一個和我差不多大年級的小朋友,這小朋友叫小輝,還有一個聰明漂亮的姐姐,這個姐姐,我怎麼向她詢問名字,她都不肯透露。我們3人一起跑步往烽火臺上跑去。我們一起比賽,看看誰能第一個先上到烽火臺上面。沒想到的是讓我意外,居然那個比我還小的小輝第一個跑上了烽火臺,我卻落在他的後面,再看看那位漂亮的大姐姐和爸爸媽媽,他們更是比我慢了好多拍,在我爬上了烽火臺之後,他們還在繼續爬着,過了很久,他們才爬了上來。這樣的比賽結果,讓我感到了,太人雖比我們小孩大,力氣比我們大,但經過我們的努力,我們也能勝過大人。站在幫我臺上的我們,看向長城周圍的風景,感受到了一股神清氣爽的感覺,我不禁發出了感嘆:"原來長城上的風是那麼的奔放,那麼灑脫,那麼自由。"

我們在登上了工作臺之後,要繼續着我們旅途的腳步。我們繼續往上爬,來到了長城最盡頭的一個景點。在這裏觀看整個長城,長城猶如一條長長的巨龍,躺在這山腰之間,顯得異常威武,顯得十分雄偉。在長城上空看長城,覺得這條長龍就像會動一樣,在這崇山峻嶺之間穿梭,給人一種神祕的感覺。聽旁邊的旅客說,這長城的形勢非常陡峭,這爲古代戰爭帶來了方便的天然優勢,尤其是在抗日戰爭時候發揮了更大的作用。他們的臺階之間相距的距離十分之高,這臺階和臺階之間,是用鐵鏈給相連在一起的,爲攀登者作作爲扶手。長城上的每一個烽火臺,都像一個高高的巨人,旅客站到上面,彷彿就站在半空中,往上一看,猶如摸到了天際,往下一看,猶如看到了萬丈深淵。

長城,是古代辛勤勞動人民的結晶,是古代人民用他們鮮紅的血,一點一滴地徹成而來的,這可是凝聚了多少古代人民的心血和智慧,才創出了今天如此偉大的長城。"不到長城非好漢",要是來北京,我一定第一時間爬到長城上面,站在長城的每一個磚塊上,感受長城的偉大,感受長城的魅力,並且還拍下照片,爲我和長城留下美好的回憶。

長城的故事7

明朝初年,徵虜大將軍馮勝被派到河西一帶駐防。他看到龜蓋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個設防的好地方,不禁滿心歡喜,當即決定在龜蓋山上修建一座雄關。於是很快請來了有名的工匠進行設計,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測方位、放線,釘木樁等工作。然後,便大擺酒宴,犒勞三軍,準備第二天清早破土動工。

第二天一早,馮勝親自率領衆官兵和工匠們來到工地,誰知樁線卻不翼而飛。馮勝立即喝令看守施工現場的士兵來見。

那個士兵聞傳,早嚇得魂不附體,急忙哆哆嗦嗦來大一馮勝甲看守?”士兵回答:“正是小人。”說罷,嚇得叩頭如搗蒜一般。馮勝說:“不用害怕,只要把真情實況說出來就行了。”士兵這才敘述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昨天后半夜輪到這個士兵值勤,他深怕樁線被人移動,所以多半夜也不曾合一眼。不料,四更時分,一陣黑呼呼地風颳來,只颳得天昏地暗。等這股黑風過去,再看樁線,竟無影無蹤了。

聽到這裏,馮勝心中更加納悶,正要繼續詢問,只見一個主持修建關城的官員闖進帳來,連忙稟報說:“大將軍,找到了,找到了!樁線找到了!”馮勝問:“在哪兒?”那個官員回答說:“樁、線都被移到峽谷北面山坡上了。”

馮勝哪裏肯信,立刻隨着官員一道登上嘉峪關一看,樁線果然都整整齊齊地釘在山坡上,不禁心裏大吃一驚:“這是怎麼回事呢?”他仔細一觀察,這裏依山傍水,居高臨下、布此建關,攻可進,退可守,固若金湯。馮勝高興地說:“真是天助我也!”:當日便按新址破土動工,很快築成關城一座。

關城地址到底是誰移動的呢?據當地羣衆傳說,是關雲長顯靈給移動的。爲了紀念關雲長的這一功績,建關後,人們便在關城內修了關帝廟。

長城的故事8

兒子:“媽媽,最近怎麼老是看不到爸爸啊?是不是失蹤了?”

媽媽:“別瞎說,兒子!你爸爸最近工作太忙了,沒時間回家。”

兒子:“爸爸不是很早就下崗了嗎?難道是找了份新工作,要不也不會這樣的廢寢忘食啊?”

媽媽遲疑了一下,覺得還是不把下崗的丈夫,整天耗在牌館打麻將的事告訴兒子爲好。於是撒了個謊:“乖兒子,你爸爸去修長城去了,修好了長城很快就會回來了。”

兒子:“哇,我爸爸太偉大了,連修長城的工作爸爸都能找到!只是媽媽.....爸爸修長城的工作一定很苦很累吧?”

媽媽:“乖兒子,太苦太累那是古時候修長城。現代人修長城只需要你坐着就行......搬上搬下全是機械化!”

兒子若有所思:“哦,我明白了!”

媽媽:“兒子,你明白了什麼啊?”

兒子:“我明白了古代和現代就是不一樣!”

媽媽:“什麼不一樣啊?兒子!”

兒子:“譬如,現代的媽媽就用不着和古代的孟姜女般去哭長城了......”

長城的故事9

尊敬的遊客們:

您們好,我是你們的導遊——盧思琦。今天我要帶你們去一處世界遺產——長城。在去長城之前,我先提幾點注意事項:1、不可以在城牆上亂塗亂畫;2、不可以隨地吐痰;3不可以大聲喧譁。好了,現在就跟我一起出發吧!

遊客們,注意了!我們現在來到了長城腳下,我來介紹一下長城的結構吧!這段長城修建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方磚築成的。城牆上鋪着方磚,十分平整,似很寬的馬路。你們看!那麼寬,五六匹馬都可以並行了。城牆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城牆頂上,每隔三百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就可以互相呼應了。

遊客們,現在我們感受一下,站在長城上,踏着腳下的方磚,扶着牆上的條石,是不是很自然得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呢?我們看一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都有兩三千斤重了;想一下,那時侯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着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擡上這陡峭的山嶺,那真是一個奇蹟阿!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遊客們,今天我們就抱着“不到長城非好漢”這句話登上了長城。這次的旅遊結束了,希望下次我還能做你們的導遊!

長城的故事10

各位遊客:現在,讓我來給大家解說一下長城吧。長城共長一萬三千多裏。長城的頭是嘉峪關,尾是山海關。長城上,每個三百多裏就有一座城臺,是用來給屯兵互相呼應的。城臺上有一些垛口,垛口裏有瞭望口和射擊口。是供屯兵寮望和射擊用的。

現在我來說一個關於長城的傳說吧。從前,有一個姑娘叫做孟姜女。有一天,孟姜女去打水。突然,孟姜女發現了一個叫範喜良的男人。孟姜女想大叫。可是範喜良求他別說話,要不然會有人來捉他的,範喜良還向孟姜女求救。從此,孟姜女天天去給範喜良送飯,後來因爲孟姜女天天對着範喜良,所以孟姜女很快就喜歡上了範喜良。最後孟姜女和範喜良結爲夫妻。不久範喜良被人捉去建長城。第二天,孟姜女給範喜良送飯,可到處都找不到範喜良。有一個老頭告訴孟姜女範喜良死了。孟姜女聽到後在長城哭了幾天幾夜。最後因爲傷心而死了,那些眼淚流到長城的盡頭,變成山海關。 請大家自由活動,我提醒大家,千萬別亂扔垃,因爲長城已經被污染得很嚴重。

長城的故事11

烽火戲諸侯,指西周時周幽王,爲褒姒一笑,點燃了烽火臺,戲弄了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興,因而又多次點燃烽火。後來諸侯們都不相信了,也就漸漸不來了。

詳文:周幽王三年(前779),幽王姬宮涅驕奢淫逸,自從得到褒國進獻的美女褒姒後,封爲寵妃,整天沉溺於佳麗之中,朝政荒廢。褒姒生性不笑,面對宮中玉宇瓊樓,錦衣玉食,她毫無悅色。褒姒美豔無比,但整天愁雲密佈成爲一大憾事。幽王欲睹褒姒笑容,大臣們想盡千方百計始終不得效果。一天幽王出遊驪山,佞臣虢石父獻出烽火戲諸侯拙劣計策,幽王決意一試,遂命點燃烽火。

各路諸侯見烽火報警,以爲京城出現敵情。迅速整裝帶兵而至。見君臣安然無恙,且遊興正濃,感到莫名其妙。問其原因,對方笑而不答。“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史記·周本紀》)。看到這種場面,褒姒忍不住一笑。看到褒姒終於開了笑口,而且笑時姿態更美,昏君樂得忘乎所以。風塵僕僕的諸侯終於明白,烽火報警,調兵遣將,原本爲博寵妃歡心。

王命如山,無可奈何,只得怏怏離去。爲討褒姒再開笑顏,幽王故伎幾度重演。後來褒姒生了兒子,幽王十分高興,取名伯服。公元前774年,幽王廢了申王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爲王后,伯服爲太子。同時重用善諛好利的奸臣虢石父爲卿,國人怨聲載道。申王后和宜臼把這些情況告訴父親申侯,申侯非常憤概,毅然聯合兩個諸侯攻打西周。兵臨城下,宮涅慌忙命令點燃烽火報警。屢受戲謔的諸侯以爲又是昏君在討好美人,按兵不動,鎬京陷落,幽王被殺,西周300年曆史宣告結束。這就是“一笑失天下”典故的真像。

古人總結這一歷史教訓時認爲,“赫赫宗周,褒姒滅之”(《詩經·小雅》)。併發出女色禍害之大,足以亡國的哀嘆!他們還把“幽王烽火戲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搬上舞臺,以警示後來者引以爲戒。認真分析這一歷史事件不難看出,西周從強盛到滅亡,有其自身的歷史軌跡。它的滅亡與褒姒之笑無直接因果關係。美女褒姒笑的是昏君愚昧,佞臣醜陋。幽王荒淫昏庸,不愛江山愛美人;大臣阿諛好利,不爲百姓爲君主;舉國上下人心所背,危機四伏,這纔是西周滅亡的真正原因。

正如史學大師郭沫若所述:“奴隸主貴族對奴隸和平民的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促使社會矛盾不斷髮展,終於導致了宗周的滅亡”。這就是“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長城的故事12

公元前215年,在今天內蒙古的河套地區,秦朝大將蒙恬率領以步兵爲主的秦軍,與兇狠的匈奴騎兵展開了一場殊死之戰,剛剛統一天下的秦軍士氣正旺,一舉拿下了河套地區。匈奴殘部望風而逃,遠遁大漠。

然而,凱旋的秦軍得到的命令卻不是再接再厲。攻佔漠北,而是轉攻爲守,30萬大軍以戰國時期燕、趙、秦三國的北方長城爲基礎,就地修築長城,從西北的臨洮一帶一直延伸到遼東,橫貫東西的萬里長城第一次出現在人們的眼前。

究竟是什麼導致了秦始皇停止北伐,反而耗盡全國的財力、人力去修築長城呢?因爲秦始皇不僅是我國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他還是一位卓越的經濟學家,他肯定算過一筆經濟賬。

讓我們站在秦始皇的角度來思考對付匈奴的難題。首先,秦始皇統治的民衆基本上都是農民。而如果要深人大漠與匈奴作戰,就需要相當數量的騎兵。把平時基本不騎馬的農夫轉變爲強大的騎兵,不僅要花費大量的肘間、金錢,同時由於這些農民當了兵,不能再從事農耕了,還要蒙受生產上的勞動力損失。

況且即使有了強大的騎兵,要送他們到北方草原深處作戰,糧草的運輸和損耗也是一筆很可怕的開銷。古代沒有高速公路和鐵路,也沒有大貨車,糧食運輸只能靠人力和畜力,十分艱難。《史記》中曾經記載,從中原地區運送1石糧食抵達北方的前線,路上運輸隊消耗的糧食競達到了192石。

而匈奴騎兵的作戰成本卻很低,遊牧民族從小在馬背上長大,既是放牧者,也是戰士,角色轉換很容易,甚至可以一邊放牧,一邊作戰。後勤保障比農耕民族好多了。

農耕民族作戰的成本比遊牧民族要高,而作戰的收益卻少得可憐。即使佔領了廣袤的草原,卻無法耕種,中原王朝的稅收是從農民的頭上獲取的,沒有了農民,要那麼大片的草原有什麼用處?即使打贏了對遊牧民族的戰爭,也要被高昂的戰爭成本壓垮。

漢武帝雄才大略,曾經在對匈奴的戰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可是勞民傷財,大大削弱了國家的經濟實力,直接導致了漢朝的衰落;明成祖朱棣的大軍五出漠北,苦戰多年,把蒙古各部趕得四處奔逃,但仗打到最後。先吃不消的卻是明朝。

反觀騎馬的遊牧民族,他們來去如風,掠奪農耕民族積累的財富輕而易舉,收益驚人。成本低,收益高,遊牧民族怎麼會不熱愛劫掠戰呢?

得想個招兒,政變成本和收益上的巨大反差。秦始皇借鑑戰國時期的策略,想到了修築長城。有了長城這種防禦工事,流動的戰場將會變爲固定的戰線。遊牧民族無法重演來了就搶、搶了就跑的鬧劇。必須先在長城一線與守軍打一仗。

如此一來,成本和收益就改變了。防守的農耕民族可以從附近的農田中獲得糧食,進攻的遊牧民族卻遠離了放牧的草場。而且長城一線多羣山,重要的道路上又修建了堅固的關隘,農耕民族的步兵只要固守防線,遊牧民族的騎兵就毫無用武之地,往往還沒有搶到東西,就先捱了一頓打。

依託長城打防禦戰,農耕民族不用訓練騎兵部隊,訓練成本得以降低,又因爲士兵原本就是農民,有了固定的根據地,熟悉農活的士兵們在閒時完全可以就地屯墾,後勤的負擔也小多了。

說句實話,農耕民族的傑出代表秦始皇雖然沒有讀過現代的《經濟學原理》之類的著作,但他大規模修築長城的舉動,的確與經濟學最基本的成本、收益規律是相符合的。修築長城固然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短期內經濟壓力很大,但從長遠來看,秦始皇的這筆賬算得很精明。

此後的各朝各代,只要有條件、有需要,也都儘量採取修築長城的方式防禦北方的遊牧民族。比如明朝成化年間,蒙古韃靼部常常進犯陝北、甘肅一帶,皇帝於是召集大臣討論防禦事宜。大臣們算了一筆賬,如果徵集5萬勞工,用兩個月的時間修葺長城,耗銀不過100萬兩;而派出8萬大軍征討韃靼入侵者,每年糧草、運費摺合銀兩,總計耗銀近1000萬兩。成本高低一目瞭然。而且,軍人可以在長城之內屯田耕種,獲得一定的糧食,這就節省了從內地調糧食到前線的鉅額成本。於是,明朝的皇帝們選擇了修建長城,我們今天看到的雄偉長城就是那個時期完工的,在元朝初年就來到中國的馬可波羅自然是看不到明朝長城的。

長城的故事13

在嘉峪關東甕城門外,有一座關帝廟,修築得富麗堂皇。雖然廟宅損毀,那廟內精湛的雕塑和繪畫藝術人們還記得清清楚楚。尤其吸引人的是大殿頂部造型生動的二龍戲珠雕塑。如果人們仔細觀看,彷彿兩條龍的眼睛在不斷閃着藍光,龍鬚徐徐抖動,栩栩如生。傳說,這兩條龍是飛來的哩!

嘉峪關的關址移動,據說是關雲長顯靈,因而修了關帝廟。廟內塑了關雲長的象,還在壁上畫了三國故事畫,把人物描繪的靈活靈現。修完後,人們擡頭一看,大殿頂部卻光禿禿的。人們對關公虔誠,就集資捐買了一顆寶珠,嵌在大殿頂部。從此,這寶珠閃着耀眼的光芒,象天空中的明星一樣光彩奪目。

一年夏天,烏雲翻滾遮黑了天,接着,兩條火龍在空中飛竄,然後傳來了“叭”地一聲炸雷,雨點緊接着落了下來。行人連忙到關帝廟南的戲樓上避雨,一個霹雷之後,只見兩條白亮亮水柱子在空中飛舞,主人們看得出神的時侯,又猛聽一聲巨響,兩條巨龍直衝而下,竄進了關帝廟。

過了一會兒,天漸漸亮了,雲縫裏露出陽光。這時侯,有人提醒大夥:“那兩條龍哪兒去了呢”,有人說:“咱們進廟去看看!”人們便走下戲樓去尋找。在廟門口的石頭臺階上,只見有一個深深的龍爪印。打開廟門一看,兩條巨龍正繞着寶珠戲弄,不肯離去。如此一連數月。有一天晚上,晴天裏響了一個炸雷,兩條龍又飛上了天,在廟內牆壁上還留下爪印呢!以後,人們就在大殿頂部雕塑兩條龍,這就是人們傳說的:“二龍戲珠”。

長城的故事14

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全長約12600裏,平均高度6至7米,寬4至5米。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長城又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出的偉大奇蹟,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

我走上了長城,爸爸告訴了我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相傳秦始皇時,勞役繁重,青年男女範喜良、孟姜女新婚之夜,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因飢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盡艱辛,萬里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的噩耗。她在長城下撕心裂肺地痛哭,三日三夜不止,長城爲之崩裂,露出範喜良屍骸,孟姜女在絕望之中投海而死。

爸爸還給我講了冰道運石的故事。當初,修建嘉峪關城時,需要成千上萬塊長2米、寬0.5米、厚0.3米的石條,工匠們在黑山將石條鑿好後,卻人擡不起,車拉不動,且山高路遠,無法運輸。大夥兒邊鑿石條邊發愁,眼看隆冬季節就要到了,石條還沒有從山裏運出一塊,若要耽誤工期,沒有工錢是小事,這腦袋可就難保了。大家正在長噓短嘆,這時,忽然山頂一聲悶雷,從白雲中飄下一幅錦綢,衆工匠趕緊接住,只見上面若隱若現有幾行字,大家看後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來後,衆人從山上往關城修一條路,在路面上潑水,讓其結成一條冰道,然後把石條放在冰道上滑行運輸,結果非常順利的把石條運到了嘉峪關城下,不但沒有延誤工期,反而節省了不少工期。衆工匠爲了感謝上蒼的護佑,在關城附近修建廟宇,供奉神位,併成爲工匠出師後必須參拜的地方。

還有就是龜蓋山的故事了。在很久以前,從祁連山流下來的雪水,不斷匯合成北大河,它穿過河西走廊中段的荒原,澆灌著那一帶的良田,養育著那裏的各族人民。有一天,一個牧童正在荒原上放羊,迎頭碰上一個古怪老頭兒,身上背一袋子石沙,問他去北大河如何走,並說:"這北大河原是我的家,後來被一羣百姓搶去,我這次來要用石沙堵住北大河。"牧童聽後非常氣憤,立刻頂撞道:"別說你用一袋石沙,就是把北邊大山搬來,也妄想使北大河改道。"那老頭兒一聽氣炸了,立刻將這袋石沙向左右撤開,驟然間,荒原上突起許多丘陵和一座大山,這座大山就是現在的嘉峪山。原來這個怪老頭兒是龜精變的,只見他口唸咒語,企圖推倒嘉峪山來封堵北大河,正在此時,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玉皇大帝派雷神把老頭兒擊死了。在他死的地方,立即隆起了個山包,形狀如龜,這就是現在的"龜蓋山"。

我和爸爸走下了長城,想到了古代的勞動人民,用他們的血淚、汗水和生命,建造了這前不見首,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創造了震驚世界的奇蹟。看着長城上絡繹不絕的中外遊客,我不禁爲我們創造奇蹟的先人們感到自豪。

長城的故事15

口金钁露着袢,十口金鍋露着沿,百樣草藥到處見。

這是流傳在八達嶺上的歌謠,歌謠的內容是關於八達嶺長城的一段古老的神話傳說:

相傳秦始皇修長城時候,徵集了全國各地的民工和能工巧匠。其中不乏有很多南方人,他們不服水土,再加上吃不飽,勞動又重,死的人就多了。天上的玉皇大帝聽聞後,讓太白金星下到凡界去做調查。太白金星變化成一個老頭,來到長城上一瞭解,確是死人太多,冬季一日上千,夏季一日上萬。死的原因,主要是兩個:一是吃不飽,二是活太重。同時還了解到修長城是爲了防禦外族侵略。太白金星迴天稟告了玉皇大帝,玉帝爲了拯救民工,加速長城的工程速度,就派老君爺和藥王爺下凡。

老君爺造了十口金鍋,十把金钁,這兩樣可是寶貝:那十口金鍋煮上飯,不管有多少人吃,也吃不完,民工們再也不餓着肚子幹活了;那十把金钁更是厲害,不管多大的石頭,用金钁一比劃,一塊四棱見線的大石條就出來了,民工們再也不用費力開鑿石條了;藥王爺爲了治民工們的病,就在長城內外撒下了許多藥籽,長出了許多草藥,什麼柴胡、知母、蒼朮,不下幾十種,民工們有了病,一吃就好。有了這幾樣寶貝,工程速度果然很快,不久,就把萬里長城修好了。那十口金鍋,十把金钁,老君爺沒收回去,一直就在八達嶺埋着,只聽說露着沿,露着袢,就是誰也找不到。只有藥材隨處可見。

仙女泉更名 青龍倒吸水

修八達嶺這段長城的時候,天大旱,從春到夏,一滴雨沒落。天氣又熱,民工們嘴脣乾得裂口子,嗓子眼兒冒煙。可還得擡着石條往山上去,走得慢了一點,監工頭就拿鞭子抽。民工們擡着擡着就暈倒了,連人帶石滾下去山坡。

有這麼一天中午,大家抱着發下來的窩窩頭,乾渴得誰也吃不下去。正在這時,來了個穿青衣的姑娘,手裏抱着一個白瓶,說是給他丈夫送水的,找了好多天也沒找到,估計是丈夫不在了。她說,這一瓶水就送給大家喝吧。說完,撂下白瓶就走了。有人便把白瓶拿起來,揭開蓋對着嘴就喝起來。人渴極了,想着是喝一口,潤潤嗓子,可一喝起來,就咕嘟咕嘟灌了個夠,然後才遞給第二個人。說也怪,這一夥人輪了一圈,白瓶裏還有水。於是又開始輪第二圈。第二圈還沒輪完,監工頭來了。監工頭也渴得要命呀,見有人抱着白瓶喝水,上去就搶。那人一撒手,監工頭沒接住,啪地掉在地下摔碎了。大家先是一驚,緊接着驚訝地發現,摔碎白瓶的地方出現一汪清亮的水泉。大家這才知道,原來是仙女給送水來了。從此,修築八達嶺的民工們再也不受飢渴的威脅了。這個泉因爲是仙女送來的,大家就管它叫仙女泉。

後來,爲什麼又改叫“青龍倒吸水”了呢?這還有另外一個故事。

清朝時候,康熙皇帝去北國私訪。途經這裏,覺得燥渴難忍,跟隨保駕的白大將軍便尋到了這眼泉水,想給皇帝舀上一些,又沒有杯碗之類的盛具,最後只好請皇帝到泉邊自飲。康熙皇帝因渴極了,也顧不上許多,撅着屁股咕嘟咕嘟一氣兒喝了個夠。喝完水,二人接着上路。康熙皇帝覺得剛纔喝水有失體統,不禁脫口問道:“白愛卿,你看我剛纔喝水時像什麼?”白大將軍很機智,急忙答道:“像青龍倒吸水。”

康熙皇帝哈哈一陣大笑,心中那點疙瘩也消失了。後來,人們便把這泉叫做“青龍倒吸水”了。

東米倉,西米倉

在八達嶺上往南看,有兩座山,山上碎石呈米粒狀。東邊的那座山,叫東米倉,西邊的那座叫西米倉。修長城時,民工們要吃飯,人多呀,每天都要吃大批的糧食。那時侯徵集全國糧食,都往這裏送,送的少了,不夠用,送的多了,日曬雨淋都黴爛了。儘管不斷地送,可還是供不上民工們吃。民工們吃不飽,還得乾重活,因此連餓帶累,死的人可就多了。

相傳王母娘娘,很體恤黎民的疾苦,就在八達嶺堆放糧食的地方,點化兩座米山。兩座山的糧食,人再多也吃不完呀!從此全國的老百姓再也不往這裏送糧了,修長城的民工們也不再捱餓了。一直到把長城修完,這兩座山也沒見減低。據說,就是打那時侯流傳下來,男人在外做活,婦女在家管吃飯,因爲王母娘娘在天上就是管吃飯的。

放哨的西麻草

八達嶺有一種草,叫西麻草。這種草有毒,人碰着它,就象蠍子蜇一樣疼,疼得嗷嗷叫。它生長在八達嶺長城外,替邊防人員放哨,對保衛八達嶺還很有功勞哩。 傳說,大邊(長城)修好以後,在關口地方都設重兵把守。八達嶺當然是一個重要的關口了,從修好那天起,一直沒有斷過駐兵。哨兵們執勤非常辛苦,但也不敢瞌睡,怕自己睡着了,敵人摸上來還不知道,惹上殺頭之罪。

因此,他們一到崗哨上來,就向老天哀告:“老天爺呀,保佑着,千萬別讓我睡着。敵人來了,跟我打聲招呼,讓我知道。”也別說,他們的哀告玉帝還真知道了。玉帝體會邊防人員的苦處,便想了一個辦法,派草神帶上西麻草籽,撒在長城外。草長起來了,到處都是。入侵的敵人一碰到這種草就蜇得“嗷嗷”叫,放哨人員聽見有人喊叫,機靈就醒了。從此,再也不會因站崗失誤而被殺頭了。西麻草成了哨兵的好友,他們對西麻草也更加保護。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