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長城的故事15篇

長城的故事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城的故事1

今天,我們又進行了一次班級活動,這與先前的活動完全不同,這次可是一次大任務呀。

長城的故事15篇

我們沿着土路,逐漸進入深山老林,趟過若干條小河,它們中間沒有橋,只有幾塊奇形怪狀不穩當的石頭作爲墊腳石。作爲一個對於戶外活動一竅不通的人來說,真的十分艱難,果然,第一次,我便踩了一腳泥,緊接着,我便一次次的踩進水中,兩隻腳都溼的透透的,值得套上塑料袋,繼續前行。在溼糊糊的鞋裏,我們終於到達了長城,長城不像八達嶺長城那樣修繕的非常好,它只是一小段野長城,由於天災人禍,它的牆面已經坍塌,有的堵塞了通道,在經過很長時間的手腳並用之後,我們終於道了烽火臺,在烽火臺上的小窗往外看,連綿的的長城時而堅固,時而鬆弛,漸漸向遠方伸展,在斷壁殘垣中看向遠方,彷彿自己的心胸寬闊了起來。

下了長城,真正的挑戰終於來了。我們要走過一個土坡,現在都在下面的峽谷。這個突破有的地方極爲陡峭,有的甚至接近直角。當然這對於我來說又是一個大挑戰,剛走了沒幾步,我便摔了一個大屁墩,我只能慢慢的往下爬,細小的沙市不時從腳邊滾落,終於我的末日到了,我卡在個地方下不去了,每稍稍動一下,我的落腳點就會搖搖欲墜,有一次我差點跌落山崖,嚇得我趕緊叫“媽媽”。媽媽也十分害怕,她死死抓住我,生怕我掉下去,我也不行了,只能呆立在原地,死死抓着這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一個樹枝,腳在慢慢往下滑,完了完了,這下子肯定下不去了,不然就此放棄,直接摔下去,也不會有太大的事,頂多把渾身摔青,我想。這時,走在前面的我們班同學小A回過身來,把手伸給我,叫我別慌,我定了定神,終於站穩了,他又告訴我如何踩在下一個落腳點上,踩在哪裏,在經過了緊張的幾次倒腿後,我哇哇叫着衝向地面,終於下來了,我立馬在原地坐下,穿着粗氣,擦着汗。

我們又繼續往下走,走到有許多光滑大石頭的溪流邊,溪水不深,但那些光滑的石頭卻要人命,它們時而橫躺,時而豎立,擋住了行人們的道路。此時的我更加困難了,每次過河和跨越石頭時,都是同學們把我拉上來的,反正在無數次摔倒和落水中到達終點。

現在,我腳上的水好像要結冰了,懂得瑟瑟發抖,但我很快樂,雄偉的長城,美麗的峽谷是大自然的魅力,每一次溯流而上是同學情的魅力。

長城的故事2

在甘肅嘉峪關西約20公里,有個叫"雙井子城"的地方,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木蘭箭"。

相傳很久以前,那裏有一片水草肥美的牧場,有個叫小尕梅的小姑娘天天在此放羊。有一天下午,夕陽西下,彩霞滿天。小尕梅正準備趕羊回家時,忽然見到一支碗口粗、 鍬把長的木箭斜插在地上,這支朱漆箭在落日照耀下,閃閃發光。小尕梅又驚又喜,準備把箭撥出來,可是費盡了全身力氣也沒動箭的絲毫。小尕梅見天色已晚,只得罷休,並在箭的周圍壘上許多石塊作爲記號,準備第二天上午與夥伴們一起來撥這支箭。

第二天清晨,小尕梅帶來小夥伴找這支箭時,不僅沒找到木箭,就連那些做記號的石塊也不見了。小尕梅便暗下決心非找到那支神奇的木箭不可。從此,小尕梅除了放羊外,始終沒忘記找箭。有一天她趕羊羣來到一條小溪邊,見到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正在那裏用褡褳背土築牆。小尕梅上前問明原由,原來老爺爺在築城保護一支神箭,並對她述說這支神箭的來歷:很久以前,有位叫花木蘭的女英雄鎮守邊關,她武藝高強,並射得一手好箭,箭壺裏有三支紅漆羽箭,人們稱它爲"木蘭箭"。有一年,北方匈奴貴族發動戰爭,聲言要與花木蘭決一死戰。木蘭將軍不慌不忙的應道:"你只要退我一箭之地,我就與你決戰。"敵將心想這一箭之地無非二三十丈遠罷了,有何妨,便一口答應。話音沒落,只見木蘭將軍取出一箭,搭於弓上,就聽"嗖"的一聲,這一箭竟射到了嘉峪關。敵將見狀,立刻掉轉馬頭,慌忙逃跑。當地人流傳着這樣一道歌謠:"花木蘭腳蹬黃河沿,一箭射到嘉峪關,要看找不見,不找在眼前。"老爺爺接着說道:"我想把這支神箭設法保存起來,留給後人觀瞻,所以在這裏背土築城。"小尕梅聽後,驚喜不已,立刻與小夥伴們一起幫助老爺爺背土築土城,取名爲"木蘭城"。就在剛築好城的那天,那支神奇的木蘭箭突然插在了土城中央。於是小尕梅幫老爺爺在木蘭箭旁邊打了一眼水井,供附近居民飲用。若干年以後,有人企圖搶奪這支神箭,並放火來燒木蘭城,激怒了天神,立刻降下傾盆大雨把火澆滅。神箭又不知飛到什麼地方去了。在插箭的地方又閃出一眼新井,與原來的那眼井並列在土城中央,於是,這座古城被人們稱爲"雙井子城"。

現在雙井子堡已經由當地政府文物部門保護起來,如果從嘉峪關往西行走國道的話還可以看到。

長城的故事3

秦朝時候,在八達嶺有這麼兩戶人家,他們相鄰而居,牆東是孟家,牆西是姜家,多少年了,處得跟一家人一樣。

這年,牆東孟家種了棵瓜秧,結了一個瓜,順着牆頭爬過去了,在牆西姜家那邊兒結着呢。瓜長得出奇得好,溜光水滑,誰見了誰都會誇。一來二去的,這瓜就長成了挺大的個兒。到了秋後摘瓜時,一瓜跨兩院,怎麼辦呢?那就兩家各分一半吧,於是就拿刀把瓜切開了。

瓜一切開,奇蹟出現了,金光閃亮,裏邊沒有瓤,也沒有籽兒,竟然坐着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姑娘,長得眉清目秀,一雙大眼睛炯炯有神,非常討人喜歡。孟家和姜家都沒有後代,一看可喜歡了,兩家一商量 僱了一個奶媽,就把小姑娘收養了。

轉眼,姑娘長到十多歲了。兩家都出錢,請了個先生教她念書。唸書得起個名啊,叫什麼呢 因爲是兩家的後代,於是就給她取名叫孟姜女。

孟姜女成爲一個大姑娘的時候,秦始皇開始在八達嶺一帶修造長城,到處抓人做工。誰若是被抓去就不讓回家,什麼時候修好長城才能回家。那時候被抓去當工的人們都是沒日沒夜地幹活,三天三頓飯,餓死和累死的人不計其數。

範喜良是個唸書的公子 ,他聽說秦始皇修長城抓人,非常害怕自己被抓去,就開始了逃難的生活。他孤身一人,無親無故,人地生疏,在何處安身呢?他擡頭一看,前不着村,後不着店, 又不敢遠走,就開始犯愁了。可愁又有什麼用呢,只好繼續往前走,又走了一陣子,他看見一個村子,村裏有個花園,便走了進去。

這裏正是孟家的花園。就在這時候,正趕上孟姜女與幾個丫環逛花園。孟姜女一看,葡萄架底下藏着一個人,不禁驚叫了一聲。

丫環們問: 發生了什麼事?

孟姜女用手指着葡萄架底下說 這裏有人。

丫環一看,的確有一個人,剛要喊抓賊,範喜良見狀,趕忙爬出來說:

“別喊,別喊,救我一命,我是逃難的。”

孟姜女一看是個年輕的白面書生,長得慈眉善目,儀表堂堂,不像是個壞人,就跟丫環回去找員外去了。到員外跟前,把情況和他一說,寬厚善良的老員外說:“把他請進來吧。”於是,環就把範喜良帶進來了。

員外問:“你姓什麼?叫什麼?”

“姓範,叫範喜良。”

“你家住哪裏?”

“我家住在村北。”

“你爲什麼要藏到我的花園中來呢?”

“因爲秦始皇修長城抓人,我受不了那種非人的生活,沒辦法,只好跑到這兒來了。”

員外一看這個年輕人忠厚老實,就收留了他。

範喜良在孟家住了好些天了,孟員外通過這些天的觀察 ,發現範喜良的確是個不錯的好小夥,心想,姑娘不小了,該找個主啦,就跟老伴商量。員外說:“我看範喜良不錯,不如把他招門納婿吧。”

老伴一聽,非常樂意,說:“跟姜家商量商量。 跟姜家一商量,也挺樂意。”範喜良對孟姜女早已一見傾心,更不用說,於是這門親事就定下了。

說辦就辦,兩家人擇了個日子成親,擺上酒席,請來各樣的親友賓朋,大吃大喝,鬧了一天。

孟家有個心術不正的家人,他原本想孟員外沒兒子 ,將來招門納婿一定是他的事。可是沒想到範喜良來了,他的如意算盤落空了。見範喜良與孟姜女成親,他怒火中燒,於是想出了一個惡毒的主意。他偷偷跑到縣官那裏去報信。他跟縣官說:

“孟員外家窩藏民工,叫範喜良。”

縣官一聽窩藏民工,說:“什麼?他竟敢窩藏民工,真是膽大包天,隨我去把他抓來。”

於是縣官帶上衙役兵丁就去了。

這時候天已經黑下來了,客人也散了,孟姜女和範喜良正準備入洞房呢,就聽見外面雞叫狗咬的。不一會,進來一夥衙役兵,三拉兩扯,不容分說,就把範喜良給抓走了。

孟姜女一看,丈夫被抓走了,傷心地大哭了一場。過了幾天,孟姜女跟她爹媽說:“我要去找範喜良。”

她爹媽想想,同意了,就拿出銀子,並讓家人跟着,一塊兒送她一程。

這個心術不正的家人走到半路上,便放肆起來,想調戲孟姜女。他說:“範喜良這一去恐怕是九死一生,有去無回了,你看我怎麼樣,跟我過吧!”

孟姜女早就看出他不是個好東西,現在又聽他說這樣的話,心中非常惱火,但卻不露聲色地說:“好可是好,但是咱們倆成親,怎麼也得找個媒人啊!”

家人說:“可是,你現在讓我到哪裏去找媒人呢? ”

孟姜女說:“這樣吧,你看那山溝裏有朵花,你把它摘來,我們倆就以花爲媒吧。”

這個家人心想,孟姜女可真是一片誠心啊,就打算去摘花。可是走到溝邊一看他傻眼了 。那山溝在陡石崖下邊 ,那麼深,怎麼下得去呀?孟姜女說:“你如果還是個男子漢,有膽量,這好辦,把行李繩子解下來,我拉着,你往下爬,不就行 了嗎?”

於是家人就解下繩子,孟姜女拉着一頭,家人拉着另一頭心驚膽戰地爬下去。他抓着繩子 ,手剛剛離地,孟姜女一鬆手,就把這個居心不良的家人活活了摔到石崖下面去了,摔了個腦漿迸裂。

孟姜女一個人奔向修長成的工地 ,到那兒尋找了好幾天也沒尋找到範喜良 。後來碰上一羣民工忙問:“你們這兒有個叫範喜良的人嗎?”大夥說:“有這麼個人,新來的。”孟姜女說:“他在哪兒呢?”一個人說:“這幾天沒看着見,說 不定死了。”孟姜女一聽大吃了一驚,趕忙問:“死了?那屍首在什麼地方?

那人說:“咳,誰管屍首啊,早都填了城腳了!

孟姜女一陣心酸,就大哭起來。正哭着,只聽嘩啦一聲,一段長城倒了,露出了範喜良的屍首。孟姜女抱着屍首,哭得天昏地暗,死去活來。正哭着,來了一幫衙役 兵,不容分說,上去就把她綁了起來,送給了縣官。縣官一看孟姜女長得好看,就藉機拍皇上的馬屁,送給了秦始皇。

秦始皇見孟姜女是個絕色美女,非常高興,便賞賜縣官金銀財寶,給他升了官。可是孟姜女死也不屈從秦始皇。沒辦法,秦始皇找了幾個老婆子去勸,但是無論她們怎麼勸,孟姜女還是不從。

日子一長,孟姜女心想,長此以往也不是辦法,於是想了一個主意。她對看護人說:“從了。”看護人一聽從了,就上報給秦始皇。秦始皇非常高興,就來見孟姜女。孟姜女說:

“從可是從,不過你要答應我三件事。”

秦始皇說:“只要你肯從了我,別說是三件事,就是三十件事我也可以答應你。”

孟姜女說:

“頭一件,請高僧高道,高搭綵棚,爲我的丈夫念七七四十九天經,超度他的亡魂。”

秦始皇爲了能夠得到孟姜女,尋思了一下說:“行,就應你這一件。”

孟姜女說:“第二件,你要披麻戴孝,在我丈夫的靈前跪下,叫三聲爹。”

秦始皇這回可猶豫了,我貴爲人主,怎麼能做出此等有損君威的事呢?於是說:“這件不行,再說第三件。”

孟姜女說:“這一件你都不行 那還談什麼第三件!

秦始皇沒了主意。再勸吧,不行,想了半天,還是沒辦法。他看看孟姜女越看越美,被迷得魂不守舍。便牙一咬,心一橫,不顧一切地說:“行,我答應第二件,你說第三件吧。”

孟姜女說:“第三件,你要陪我遊海三天,三天以後,才能成親。”

秦始皇想,這一件很容易。“好,這三件事我都依你。”

於是秦始皇吩fu請高僧高道,大搭綵棚,準備孝服。都準備齊了,秦始皇真的披麻戴孝,給人當了一回孝子。

前兩件事都完成了,接下來該遊海了。孟姜女跟秦始皇說:“我們一起去遊海吧,游完好成親。”秦始皇可真是樂壞了,叫人擡上兩頂花彩轎,跟孟姜女來到了海邊。孟姜女下了轎,走了幾步,推開秦始皇,撲通一聲跳到了海里。

秦始皇一看,急忙大喊:“來人!來人!”可話還沒有說完,孟姜女早已經沉入水底了。秦始皇無可奈何,便拿起趕山鞭,往海里趕石頭,打算用石頭把孟姜女砸死在海底 。

可是他這樣往海里趕石頭,海龍王實在有些受不了啦,要是石頭都跑到海里,那龍宮怎麼能承受得了呢?海龍王爲此憂心忡忡。

龍王有個聰明的公主,她跟老龍王說:“不要緊,我只要把他的趕山鞭偷過來就可以了。”

“你怎麼偷呢?”

“我變成孟姜女,去與他成親就能偷出來了。”

龍王一聽,覺得這辦法很不錯,說:“去吧。”於是,公主變成孟姜女的模樣出海了。

一出海,她就看到秦始皇還在那兒向海裏趕石頭呢。

公主說:“你看你,我說遊海三天,現在還不到兩天,你就填起海來了,幸虧沒有砸到我。”

秦始皇一看孟姜女回來了,樂了,收起趕山鞭說:“我尋思你不回來了呢。就與變成孟姜女模樣的公主回宮了。”

公主跟秦始皇做了一百天的夫妻,然後就把趕山鞭給盜走了。從此以後,秦始皇再也沒有辦法用石頭填海了。

長城的故事4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民間傳說,它以戲劇、歌謠、詩文、說唱等形式,廣泛流傳,可謂家喻戶曉。

這個故事大致梗概是這樣的:秦朝時期,秦始皇發動八十萬民工修築萬里長城。蘇州有個書生叫萬喜良,爲了逃避官府的追捕,四處躲藏,誤入孟家花園,無意中發現了孟姜女正在洗澡。古人貞操觀念極重,信守女兒之體只能爲丈夫所見,故二人乃結爲夫妻。然而新婚不到三天,萬喜良就被公差抓去修長城了。

半年過去了,萬喜良一點消息也沒有。這時已是深秋季節,孟姜女惦記丈夫,就啓程到萬里長城尋夫。一路上吃盡千辛萬苦,誰知到了工地後才知道萬喜良已經累死了,屍骨被填進了城牆裏。聽到這個的消息,孟姜女傷心地痛哭起來,直哭得天愁地慘,日月無光。

忽然聽得一聲巨響,長城崩塌了幾十裏,露出了數不清的屍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屍骨上,她心裏暗暗禱告:如果是丈夫的屍骨,血就會滲進骨頭,如果不是,血就會流向四方。最後,孟姜女用這種方法找到了丈夫的屍骨。這就是我國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

當然,根據常識來判斷,孟姜女哭倒長城是不可能的。那麼,孟姜女的故事是怎樣產生、流傳與演變的呢?有人認爲,孟姜女的故事發生在齊國。齊爲姜太公的封國,《東周列國志》等書中出現的“×姜”,一般是齊國人。孟姜者,姜氏之長女也。

所以,他們認爲,孟姜女傳說的雛形是《左傳》記載的孟姜。孟姜爲齊將杞梁之妻,杞梁於公元前549年在莒戰死,齊莊公在效外見到孟姜,對她表示弔慰。孟姜認爲郊野不是弔喪之處,拒絕接受,於是莊公專門到她家裏進行了弔唁。孟姜除了知禮外還有善哭的記載,淳于髡曰:“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在齊地產生了孟姜哭調。嚴格說來,這時的孟姜女故事和杞梁妻故事之間,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首先,杞梁的身分與萬喜良的身份不同,一個是齊國的貴族戰將,一個是蘇州的書生、秦國的築城役人。其次,從二者行爲的性質看,貴族杞梁不貪敵賄,戰死疆場;萬喜良則是不堪辛苦,偷偷逃走。

再次,從二位女人哭的原因來看,同樣是哀哭崩城,貴族杞梁之妻是表達心中悲哀;民女孟仲姿則是爲尋求被築在城中的丈夫遺骸,哭到長城崩倒、白骨盡出。最後,從二人哭的地點看,杞梁妻是在城郊等候迎接亡夫的棺柩,再撫屍而哭;孟姜女則自己前往長城,哭倒長城。

隨着故事的流傳,情節進一步增加和完善。西漢劉向的《說苑》,增加了“夫死後向城而哭,城爲之崩”的情節。他的《列女傳》中,又添了“投淄水”的情節。這樣,杞梁妻的故事到了漢代,開始接近於孟姜女了。到東漢時期,王充的《論衡》、邯鄲淳的《曹娥碑》進一步演義,說杞梁妻哭崩的是杞城,並且哭崩了五丈。西晉時期崔豹的《古今注》繼續誇大,說整個杞城被孟姜女哭倒。

到西晉時,杞梁妻的故事已經走出了史實的範圍,演變成文學作品了。到了唐代,杞梁妻更加接近孟姜女。詩僧貫休在詩歌《杞梁妻》中,把春秋時期的事情挪到了秦代,把臨淄的事搬到了長城內外,把城牆演化成長城。這樣,杞梁妻的故事開始向“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靠近。

到了明代,政府大修長城,招致民怨沸騰。老百姓爲了發泄對封建統治者的不瞞,又改杞梁妻爲“孟姜女”,改杞梁爲“萬喜樑”,加了諸如招親、夫妻恩愛、千里送寒衣等情節,創造出全新的“孟姜女哭長城”傳說。

有些人不同意杞梁妻演化成孟姜女這種觀點,他們的根據是現在山東北部長城鋪村的傳說。故事梗概是這樣的`:在泰山西邊有一條由齊國通往魯國的交通要道,在這條大道的咽喉處,南北排列着幾個村莊,最南邊的叫界首,中間的叫皮家店,最再往北的村莊叫鋪子。

當時這裏正是齊魯兩國的交界點,魯國爲了防禦強大的齊國,就在邊界一帶由西向東修建了一道邊防寨牆,只在路口處留有寨門,並屯兵把守。不久,就形成了一個村莊,取名就叫界首。

以後爲了經商的方便,齊國商人便把貨物運到兩國邊界附近的地方安頓下來,並在這裏建商鋪客店,很快形成了村落,村名也就被稱爲“鋪子”和“店子”。

有一年鋪子村遷來一戶齊國都城臨淄的姜姓人家,生了個女孩,取名叫孟姜。小孟姜聰明伶俐,十分招人喜愛。隨年齡的增長,小孟姜不僅長得越來越漂亮,而且手也越來越靈巧,爹孃一直都把她當成掌上明珠。當孟姜女長到十七八歲的時候,上門求親的人家絡繹不絕,最後爹孃爲她選中了一戶也由都城臨淄遷來的萬姓人家的男青年,青年的名字叫萬杞梁。

長城的故事5

古代,有一民女孟姜女,在結婚拜堂之日,丈夫被抓壯丁修長城,一年杳無音信,孟姜女決定去找丈夫,發誓找不到丈夫絕不回家

她帶上乾糧和給丈夫特製的禦寒衣服上路了,終於找到了修長城的地方,一打聽才知道,爲修長城死了許多人,丈夫範杞梁早就累死了,並被埋在長城下,屍骨都找不到了。孟姜女頓時就傷心地痛哭起來,哭到哪裏塌到哪裏.

正來此巡查工程進展的秦始皇趕忙去見孟姜女尋問根由,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非要封她爲“正宮娘娘”。孟姜女靈機一動,將計就計地非要秦始皇答應她三個條件,才能當“正宮娘娘”。一要找到丈夫範杞梁的屍體;二要爲其丈夫舉行國葬;三要秦始皇爲範杞梁披麻戴孝、打幡送葬。秦始皇聽罷孟姜女提的三個條件,思索片刻,爲了得到美貌的孟姜女,便硬着頭皮答應下來,孟姜女戴着孝拜了爲築城而死的範杞梁墳墓後,宿願已償,面對滾滾的渤海,縱身一躍,投海自盡了。

長城的故事6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府(南京)登上帝位,建國號爲明。是時,他封徐達爲徵虜大將軍,受領攻取元大都(今北京)的重任。

徐達領兵北伐,一路征戰,所向披靡,7月27日佔領通州、大都城指日可待。元惠宗妥環貼睦爾得此消息,心驚膽戰。他先在清寧殿與后妃、太子商議,想避兵北去;然後在端明殿召見羣臣,發表主張。大臣們聽後意見紛紛,吵鬧得端明殿內一片混亂。

宦官伯顏不花放聲大哭說:“世祖忽必烈開創的天下,陛下應當死守,怎麼能棄呢?”妥環貼睦爾在殿內徘徊一陣,嘆了口氣說:“時至今日,豈可再當宋朝的徽欽二帝!”他覺得與其被俘,不如逃走,就在這天的黑夜裏,他率同后妃、太子和一些大臣,開健德門逃出大都北去。

天剛放亮。皇室車馬一行已走在關溝道上。他是很熟悉這條路,只是今日走來,百感交集,不禁連聲長嘆。元朝定都北京(大都)後,把原舊都和林(今內蒙古自治區正蘭旗境內)稱爲上都。每年四月至九月,皇帝往上都避暑。秋後再回大部,“歲以爲常”。“上都避暑頻來往,飛鳥猶能識衰龍。”關溝是帝王往返必經之路,於是得到重點開拓,大興土木,展寬道路,險要路段刻佛像於崖壁,建寺廟於道旁,乞求神靈保佑。

最大的一座是大寶相永明寺,建有花園,帝王下榻的行宮和壯麗的、過街塔。過街塔遺址,便是今天還能見到的“雲臺”。那時,關溝道上十分熱鬧,有僧人寫詩道:“礫中十里號五里,道上千車聯萬車。”妥環貼睦爾這回在關口路上逃生,一路悽悽惶惶,觸景生情不禁熱淚盈眶。想起日日夜夜宮中舞女鬥腰肢的生活已成過去,來日未卜,更是痛苦萬分。

日正中天,正好走到永明寺過街塔前,這是妥罐貼睦爾登上帝位十週年時赦建的佛塔,本以爲如此功德,禪靈能保住江山永固、可是過了甘多年內憂外患不寧的歲月,眼看就國破基搖了。寺院僧人照例趕緊設置祭壇,燃燭焚香。妥歡貼睦爾,無心久留,佇立一會幾,就滿面愁雲的趕忙上路了。日暮時分,車騎登臨八達嶺山口。在北大紅門下,他回身遠望那暮靄沉沉的南方,似乎望見了朦朧中的大都,泣不成聲,淚水模糊了他的雙眼……從此,妥歡貼睦爾與關溝御路永別了。

妥歡貼睦爾北逃,是元朝滅亡的標誌。朱無璋稱讚他“知順天命,退避而去”,在他死後賜給他一個“順帝”的稱號。

長城的故事7

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歷史上關於北京長城的傳說故事也很多,趕緊一起看看吧!

仙女泉和青龍福地倒吸水

修八達嶺這段長城的時候,天大旱,從春到夏,一滴雨沒落。天氣又熱,民工們嘴脣乾得裂口子,嗓子眼兒冒煙。可還得擡着石條往山上去,走得慢了一點,監工頭就拿鞭子抽。民工們擡着擡着就暈倒了,連人帶石滾下去山坡,哪天不死點子人。

有這麼一天中午,大家抱着發下來的窩窩頭,誰也吃不下去。那硬窩窩頭在嘴裏幹打轉,就是不進嗓子眼兒裏去。正在這時,來了個穿青衣的姑娘。手裏抱着一個白瓶,說是給他丈夫送水的。找了好多天,也沒找到,估計是丈夫不在了。她說,這一瓶水就送給大家喝吧。說完,撂下白瓶就走了。這個白瓶,胳膊腕粗,半尺多高,恐怕一個人連半口也喝不到就沒了。不過人家既然是好心撂下,就是能抿上一點點,也該感謝人家的好意。有人便把白瓶拿起來,揭開蓋對着嘴就喝起來。人渴極了,想着是喝一口,潤潤嗓子。可一喝起來,就咕嘟咕嘟灌了個夠,然後才遞給第二個人。說也怪,這一夥人輪了一圈,白瓶裏還有水。於是又開始輪第二圈。第二圈還沒輪完,監工頭來了。監工頭也渴得要命呀,見有人抱着白瓶喝水,上去就搶。那人一撒手,監工頭沒接住,啪地掉在地下摔碎了。大家先是一驚,緊接着驚訝地發現,摔碎白瓶的地方出現一汪清亮的水泉。大家這才知道,原來是仙女給送水來了。從此,修築八達嶺的民工們再也不受飢渴的威脅了。這個泉因爲是仙女送來的,大家就管它叫仙女泉。

後來,爲什麼又改叫“青龍福地倒吸水”了呢?這還有另外一個故事。

相傳,清朝年間,康熙帝去北國私訪。途經八達嶺長城,覺得燥渴難忍,跟隨保駕的白大將軍便尋到了一眼泉水,因沒有杯碗之類的盛具,最後只好請皇帝到泉邊自飲。康熙帝因渴極了,也顧不上許多,撅着屁股咕嘟咕嘟一氣兒喝了個夠。喝完水,便在此地小憩,康熙帝忽覺剛纔喝水有失體統,不禁脫口問道:“白愛卿,你看我剛纔喝水時像什麼?”白大將軍很機智,急忙答道:“象青龍倒吸水。”康熙皇帝哈哈一陣大笑,心中那點疙瘩也消失了,並稱此處能及時化解口渴之急,此乃有福之地;後來,坊間便有了“青龍福地倒吸水”的傳說。

東米倉,西米倉

在八達嶺上往南看,有兩座山,山上碎石呈米粒狀。東邊的那座山,叫東米倉,西邊的那座叫西米倉。修長城時,民工們要吃飯,人多呀,每天都要吃大批的糧食。那時侯徵集全國糧食,都往這裏送,送的少了,不夠用,送的多了,日曬雨淋都黴爛了。儘管不斷地送,可還是供不上民工們吃。民工們吃不飽,還得乾重活,因此連餓帶累,死的人可就多了。

上天王母娘娘,很體恤黎民的疾苦,就在八達嶺堆放糧食的地方,點化兩座米山。好傢伙,兩座山的糧食,人再多也吃不完呀!從此全國的老百姓再也不往這裏送糧了,修長城的民工們也不再捱餓了。一直到把長城修完,這兩座山也沒見減低。據說,就是打那時侯流傳下來,男人在外做活,婦女在家管吃飯,因爲王母娘娘在天上就是管吃飯的。

西麻草

八達嶺有一種草,叫西麻草。這種草有毒,人碰着它,就象蠍子蜇一樣疼,疼得嗷嗷叫。它生長在八達嶺長城外,替邊防人員放哨,對保衛八達嶺還很有功勞哩。 傳說,大邊(長城)修好以後,在關口地方都設重兵把守。八達嶺當然是一個重要的關口了,從修好那天起,一直沒有斷過駐兵。長城上不是都有樓子嗎?那樓子叫敵樓,站崗放哨人員就在那裏頭。當官的經常提着鞭子查哨,發現哪個敵樓的哨兵睡着了,就是一頓馬鞭。 他們更怕的是自己睡着了,敵人摸上來還不知道,要是那樣,不僅是捱打,還有殺頭之罪哩!因此,他們一到崗哨上來,就向老天哀告:“老天爺呀,保佑着,千萬別讓我睡着。敵人來了,跟我打聲招呼,讓我知道。”也別說,他們的哀告玉帝還真知道了。玉帝體會邊防人員的苦處,便想了一個辦法,派草神帶上西麻草籽,撒在長城外。草長起來了,到處都是。入侵的敵人一碰到這種草就蜇得“嗷嗷”叫,放哨人員聽見有人喊叫,機靈就醒了。從此,再也不會因站崗失誤而被殺頭了。西麻草成了哨兵的好友,他們對西麻草也更加保護。

白果樹

關溝四橋子村有棵白果樹。據說此樹植於唐代。這株千年古樹,現在仍很茂盛。過往遊客,無不駐足欣賞。已成爲關溝八達嶺七十二景之一。

傳說山西有戶人家,姓亢。他家的水缸裏倒映着一棵白果樹影。這家的日子越過越旺,不多年,就發展到良田千頃,騾馬成羣,成了山西的首戶。

有一天來了個風水先生,亢財主把他請到家裏看陽宅,他說要拆掉舊房,另造一處宅院。造在什麼地方最好,這風水先生倒揹着手,轉了一圈。回到屋裏休息時,偶然發現水缸裏有一棵白果樹的倒影,很驚訝。他對亢財主說:“員外,我看這舊宅不用拆了。”“爲啥?”“您所以發家,主要就在這舊宅上。”亢財主不明白,請風水先生指教。風水先生說:“不知員外發現沒有,您家這舊宅水缸裏有一棵白果樹影。難得呀!這就是您家的風水。若拆掉舊宅,也必然破了風水。”亢財主雖然早就發現了水缸裏有棵樹影,但他沒想到這是風水。經風水先生這麼一說,他才恍然大悟。但這棵樹是哪裏的,誰家的,他不知道。他想,今後如果有人砍伐了這棵樹,不就破壞了我家的風水了嗎?爲了保住這棵樹,他請人把樹影畫下來,派家人拿上畫的樹影去尋找,找不見不許回來。尋找的人們不知找了多少天,走了多少里路,最後終於在關溝四橋子村找到了。拿着畫的樹影,和這棵樹一對照,一點不錯。這纔回去稟報亢財主。亢財主又打發人帶上若干銀兩來到四橋子,找到樹主,硬是花大價錢買下來。從此這棵樹就歸亢家所有,不許任何人砍伐。

有一年亢財主從水缸裏忽然發現,白果樹少了一個樹杈,不知是什麼原因。急忙派人到四橋子調查。經過問訊,是風颳折的,這才又放心了。

現在這棵樹早已不屬於亢家,成了四橋子村的公共財產,同時也成了來往遊客欣賞的景物之一。

烏龜石

進了關溝,過三堡不遠,公路右側,有一巨石,形似烏龜,昂首注視着京張公路。 傳說李闖王進京,到了居庸關,關內的老百姓不瞭解闖王,對闖王懷有敵意。在明政府的統治下,他們拿起刀槍,奮力抵抗,不讓闖王過關,把闖王給氣壞了,他說:“此地百姓實在可惡,等我過了關,要殺他個雞犬不留……”正說着,就見從東邊的山上忽忽地滾下一塊巨石,石大如半壁城牆,掀起的煙塵遮住整個天空。這塊巨石若是堵在道上,幾十萬大軍就難以通過了。官兵望之,皆木然失色。闖王知道自己剛纔的話,違反了天意,便又趕忙糾正說:“如果讓我過了關,光殺雞犬慰勞三軍,決不殺害一個百姓。”話音剛落,那忽忽滾動着的巨石立時就不動了。闖王大喜,立刻對官兵申明紀律。大軍過了關,果然是一個百姓沒殺,那塊形似烏龜的巨石至今仍在那兒臥着,成了遊覽人們欣賞的一個勝景。 穆桂英點將臺

過了四橋子村,再往裏走一里多地,有一塊高三米,平面約有五、六十平方米的巨石獨臥溝中。石上刻有“仙枕”二字。名叫仙枕,當地人說,穆桂英曾站在這塊巨石上點過將,所以也叫穆桂英點將臺。

傳說,遼兵進犯中原。穆桂英掛帥大戰遼兵,殺得遼兵節節敗退。正當她率領大軍乘勝追擊時,突然分娩了。敗退到居庸關北的遼兵得知此訊,以爲有機可乘,立即停止敗退,準備捲土重來。

剛剛分娩不到三天的穆桂英,接到緊急戰報,心中很是惱火,立即要披掛上陣,去退敵兵。衆將官急了,忙上前勸道:“元帥,遼兵反攻,自有我們抵擋。你身體要緊,還是留在帳內,不出去的好。” 穆桂英說:“遼兵反攻,戰情緊急,我身爲元帥,怎能坐帳不出呢!”說着,把嬰兒交給丫鬟、侍女看管,馬上傳令大小三軍將領,帶領人馬速到邊關聽點。 衆將領見元帥月房中不顧身體虛弱,還要出征抗敵,都深受感動。不多時,就都帶領兵馬到點將臺前聽點了。

且說遼邦兵將,正準備撥馬回頭,反攻宋營時,忽見穆桂英披掛整齊,威武地站在點將臺上點將,都怔住了。看來說穆桂英分娩是謠傳,不能上當。於是趕忙又往北退去,一直到八達嶺外。至今那個點將臺上還留着穆桂英腳印和二十八個帳篷杆眼呢。

冰道運石

當初,修建嘉峪關城時,需要成千上萬塊長2米、寬0.5米、厚0.3米的石條,工匠們在黑山將石條鑿好後,卻人擡不起,車拉不動,且山高路遠,無法運輸。大夥兒邊鑿石條邊發愁,眼看隆冬季節就要到了,石條還沒有從山裏運出一塊,若要耽誤工期,沒有工錢是小,這腦袋可就難保了。

大家正在長噓短嘆,這時,忽然山頂一聲悶雷,從白雲中飄下一幅錦綢,衆工匠趕緊接住,只見上面若隱若現有幾行字,大家看後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來後,衆人從山上往關城修一條路,在路面上潑水,讓其結成一條冰道,然後把石條放在冰道上滑行運輸,結果非常順利的把石條運到了嘉峪關城下,不但沒有延誤工期,反而節省了不少工期。

衆工匠爲了感謝上蒼的護佑,在關城附近修建廟宇,供奉神位,併成爲工匠出師後必須參拜的地方。

長城的故事8

明朝初年,徵虜大將軍馮勝被派到河西一帶駐防。他看到龜蓋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個設防的好地方,不禁滿心歡喜,當即決定在龜蓋山上修建一座雄關。於是很快請來了有名的工匠進行設計,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測方位、放線,釘木樁等工作。然後,便大擺酒宴,犒勞三軍,準備第二天清早破土動工。

第二天一早,馮勝親自率領衆官兵和工匠們來到工地,誰知樁線卻不翼而飛。馮勝立即喝令看守施工現場的士兵來見。

那個士兵聞傳,早嚇得魂不附體,急忙哆哆嗦嗦來大一馮勝甲看守?”士兵回答:“正是小人。”說罷,嚇得叩頭如搗蒜一般。馮勝說:“不用害怕,只要把真情實況說出來就行了。”士兵這才敘述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昨天后半夜輪到這個士兵值勤,他深怕樁線被人移動,所以多半夜也不曾合一眼。不料,四更時分,一陣黑呼呼地風颳來,只颳得天昏地暗。等這股黑風過去,再看樁線,竟無影無蹤了。

聽到這裏,馮勝心中更加納悶,正要繼續詢問,只見一個主持修建關城的官員闖進帳來,連忙稟報說:“大將軍,找到了,找到了!樁線找到了!”馮勝問:“在哪兒?”那個官員回答說:“樁、線都被移到峽谷北面山坡上了。”

馮勝哪裏肯信,立刻隨着官員一道登上嘉峪關一看,樁線果然都整整齊齊地釘在山坡上,不禁心裏大吃一驚:“這是怎麼回事呢?”他仔細一觀察,這裏依山傍水,居高臨下、布此建關,攻可進,退可守,固若金湯。馮勝高興地說:“真是天助我也!”:當日便按新址破土動工,很快築成關城一座。

關城地址到底是誰移動的呢?據當地羣衆傳說,是關雲長顯靈給移動的。爲了紀念關雲長的這一功績,建關後,人們便在關城內修了關帝廟。

長城的故事9

1.長城的故事和傳說——望京樓

當年戚繼光任薊鎮總兵官,在譚綸的支持下,親自規劃和督造了金山嶺長城(位於河北省灤平縣境內)。

此段長城的結構獨特,城牆是用巨大的條石爲基礎,以磚包砌而成。金山嶺長城東端高入雲端的老虎山上,有一座望京樓,座落在一千米高的山頂上,樓的兩側是懸崖峭壁,人只能從石縫中攀登而上。據說當年修築時,爲了運條石死傷了許多人,但條石仍運不上去。此事感動了玉皇大帝,立即派他的外甥二郎神去運石。當晚,二郎神來到老虎山下,見到成堆的條石堆放在那裏,隨即將他的神刀一晃,立刻變成趕山鞭。他手揮趕山鞭向條石上抽打,同時喊聲變,那一塊塊條石,馬上變成一隻只大山羊,直奔山頂。到山頂後他數了數,不多也不少,正好夠用。恰逢此時,一個士兵臺帳小解,忽見二郎神趕羊,驚叫一聲往回跑。二郎神聽到有人喊叫,也吃了一驚,將幾十塊條石踢下山去,落在東面的山坳裏。二郎神隨即騰身上天。

就這樣,修望京樓的條石,就缺了幾十塊。現在登上望京樓時,會看到樓底十二層奠基條石中有五層是碎石塊壘砌的。而那些被二郎神踢下山去的條石,仍然堆放在山坳裏,當地人稱此山坳爲條石坳。

2長城的故事和傳說——“玉門關”

古時候,在甘肅小方城西面,有個驛站叫馬迷兔,又叫馬迷途。商隊從邊陲于闐運玉到中原都要經過此地。這裏的地形十分複雜:沼澤遍佈、溝壑縱橫、森林蔽日、雜草叢生。每當運玉石的商隊趕上酷熱天氣上路時,爲避免白天人、畜中暑,總是喜歡晚上涼涼快快趕路。因此,每當馬隊走到這裏,總是一片黑暗,辨不清方向,就連經常往返於此路的老馬也會暈頭轉向,難以識途,馬迷途的名字就是這樣叫起來的。

有一支專販玉石和絲綢的商隊,常年奔波於這條路上,也常常在馬迷途迷失方向。有一次商隊剛進入馬迷途就迷路了。人們正在焦急萬分之際,忽然不遠處落下一隻孤雁。商隊中一個小夥子悄悄地把大雁抓住,心地善良的他,把它抱在懷裏,準備帶出馬迷途後再放掉。不一會兒,只見大雁流着眼淚對小夥子咕嚕咕嚕地叫着說:咕嚕咕嚕,給我食咕嚕咕嚕,能臺迷途。小夥子聽後恍然大悟,知道大雁是因爲餓得飛不動才掉隊的,便立即拿臺自己的乾糧和水讓大雁吃個飽。大雁吃飽以後,呼的飛上天空,不斷盤旋,領着商隊走出了馬迷途,順利地到達了目的地小方盤城。過了一段時間,這支商隊又在馬迷途迷失了方向,那隻大雁又飛來在空中叫着:咕嚕咕嚕,商隊迷路。咕嚕咕嚕,方盤鑲玉。邊叫邊飛,又引着商隊走出了迷途。只有那隻救大雁的小夥子聽懂了大雁的話語,並轉告領隊的老闆說:大雁叫我們在小方盤城上鑲上一塊夜光墨綠玉的玉石,以後商隊有了目標,就再也不會迷路了。老闆聽後,心裏一盤算,一塊夜光墨綠玉要值幾千兩銀子,實在捨不得,就沒有答應。

沒想到下一次商隊又在馬迷途迷了路,數天找不到水源,駱駝乾渴得喘着粗氣,人人嘴幹舌燥,口渴得寸步難行,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此時,那隻大雁又飛來了,並在上空叫道:商隊迷路,方盤鑲玉,不捨墨玉絕不引路。小夥子聽罷急忙轉告給老闆,老闆慌了手腳,忙問小夥子到底應該怎麼辦纔好,小夥子說:你趕快跪下向大雁起誓:'一定鑲玉,絕不食言。'。老闆馬上照小夥子說的,跪着向大雁起誓,大雁聽後,在空中旋轉片刻,把商隊又一次引出了馬迷途,商隊得救了。到達小方盤城後,老闆再也不敢愛財了,立刻挑了一塊最大最好的夜光墨綠玉,鑲在關樓的頂端,每當夜幕降臨之際,這塊玉便發出耀眼的光芒,方圓數十里之外看得清清楚楚,過往商隊有了目標,再也不迷路了。從此,小方盤城就改名玉門關。其實玉門關是漢武帝時所建,因這裏是古代我國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要道,從西域輸入和闐玉石就從此入關,故名。

3.定城磚的傳說

定城磚指放置在嘉峪關西甕城門樓後檐臺上的一塊磚。

相傳明正德年間,有一位名叫易開佔的修關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築,只要經他計算,用工用料十分準確和節省。監督修關的監事管不信,要他計算嘉峪關用磚數量,易開佔經過詳細計算後說:需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監事管依言發磚,並說:如果多出一塊或少一塊,都要砍掉你的頭,罰衆工匠勞役三年。竣工後,只剩下一塊磚,放置在西甕城門樓後檐臺上。監事管發覺後大喜,正想借此剋扣易開佔和衆工匠的工錢,哪知易開佔不慌不忙的說:那塊磚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磚,如果搬動,城樓便會塌掉。監事管一聽,不敢再追究。從此,這塊磚就一直放在原地,誰也不敢搬動。現在,此磚仍保留在嘉峪關城樓之上。

4.冰道運石

當初,修建嘉峪關城時,需要成千上萬塊長2米、寬0.5米、厚0.3米的石條,工匠們在黑山將石條鑿好後,卻人擡不起,車拉不動,且山高路遠,無法運輸。大夥兒邊鑿石條邊發愁,眼看隆冬季節就要到了,石條還沒有從山裏運出一塊,若要耽誤工期,沒有工錢是小,這腦袋可就難保了。大家正在長噓短嘆,這時,忽然山頂一聲悶雷,從白雲中飄下一幅錦綢,衆工匠趕緊接住,只見上面若隱若現有幾行字,大家看後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來後,衆人從山上往關城修一條路,在路面上潑水,讓其結成一條冰道,然後把石條放在冰道上滑行運輸,結果非常順利的把石條運到了嘉峪關城下,不但沒有延誤工期,反而節省了不少工期。衆工匠爲了感謝上蒼的護佑,在關城附近修建廟宇,供奉神位,併成爲工匠出師後必須參拜的地方。

5.山羊馱磚

嘉峪關城,城牆高9米,還要在城牆之上修建數十座大小不同的樓閣和衆多的垛牆,用磚數量之大是非常驚人的,當時,施工條件很差,沒有吊運設備,全靠人工搬運。而當時修關城所用的磚,都是在40裏以外的地方燒製而成。磚燒好後,用牛車拉到關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於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難,儘管派了許多人往城牆上背磚,個個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磚卻仍然供不應求,工程進展受到了嚴重影響。一天,一個放羊的孩子來到這裏放羊玩耍,看到這個情景,靈機一動,解下腰帶,兩頭各捆上一塊磚,搭在山羊身上,然後,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輕巧的山羊,馱着磚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牆。人們看了又驚又喜,紛紛仿效,大量的磚頭很快就運上了城牆。

6.擊石燕鳴

相傳,古時有一對燕子築巢於嘉峪關柔遠門內。一日清早,兩燕飛出關,日暮時,雌燕先飛回來,等到雄燕飛回,關門已閉,不能入關,遂悲鳴觸牆而死,爲此雌燕悲痛欲絕,不時發出啾啾燕鳴聲,一直悲鳴到死。死後其靈不散,每到有人以石擊牆,就發出啾啾燕鳴聲,向人傾訴。古時,人們把在嘉峪關內能聽到燕鳴聲視爲吉祥之聲,將軍出關征戰時,夫人就擊牆祈祝,後來發展到將士出關前,帶着眷屬子女,一起到牆角擊牆祈祝,以至於形成一種風俗。

7.萬年灰與燕京城

人們都說,是秦始皇最早修的萬里長城。其實開始的長城並不是他修的。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有個燕王,他的國土小、兵馬少、力量弱,隨時都有被鄰國吃掉的危險。爲了保住國土,燕王就徵用了民夫,在他的國土邊界山頂上築起高高的城牆,以防外敵入侵。

因爲那時還沒有石灰,他築的城牆,石、磚都是用泥抹的。爲了搶時間,早日修好城牆,他下令冬天也不停工。天冷,和泥得用熱水,因此,民夫們就把大鐵鍋擡到工地上,用三塊石頭支起來,添柴燒開水。天長日久,鐵鍋被燒了個大窟窿,滿鍋的水全漏光了;把鍋下的火澆滅了。可民夫們也意外地發現,水灑在支鍋的石頭上,熱石頭遇到水就炸開了,炸出許多白麪面,民夫們瞅着、想着,好生奇怪。有個人把這白麪面用水和和,覺得比泥還滋潤,還有粘性,就把它抹在石條和磚縫裏。

第二天,民夫們發現,用這白麪面抹的石條和磚縫,要比用泥抹的結實的多。燕國人得到了啓發,從此,就燒石灰,來抹城牆縫。

後來,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爲了保住他的皇上寶座,也仿照燕王的辦法興工修起了萬里長城。動工時,他下了一道旨令,讓原來的燕國人包攬燒石灰的活兒。因此,那時修長城所用的百灰,全是燕國人燒的。長城修到哪兒,就在哪裏山坡上燒灰,而且燒的灰質量非常好,被後人稱爲萬年灰,意思是萬年不變質。

長城修完後,別的民夫各回各地。因燕國人燒灰有功,秦始皇又拔下金銀,建了個城鎮,專爲燕園人居住,這城鎮就是現在的北京。因此,那時北京叫燕京,燕國人燒灰用過石頭的山統稱爲燕山山脈。

長城的故事10

相傳,從前有一對燕子築巢於嘉峪關柔遠門內。一日清早,兩燕飛出關,日暮時,雌燕先飛回來,等到雄燕飛回,關門已閉,不能入關,遂悲鳴觸牆而死,爲此雌燕悲痛欲絕,不時發出"啾啾"燕鳴聲,一直悲鳴到死。死後其靈不散,每到有人以石擊牆,就發出"啾啾"燕鳴聲,向人傾訴。從前,人人把在嘉峪關內能聽到燕鳴聲視爲吉祥之聲,將軍出關征戰時,夫人就擊牆祈祝,後來發展到將士出關前,帶着眷屬子女,一起到牆角擊牆祈祝,以至於形成一種風俗。

長城的故事11

去年暑假,我很想去北京看看長城,於是爸爸給我報了一個北京遊夏令營。出發前我和爸爸在網上搜索了關於長城的一些資料和故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毛爺爺的"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題詞。這次我終於能親自體驗一下爬雄偉的萬里長城的感受了!

終於等到出發的這一天了,我懷着興奮的心情來到了火車南站,找到了我們的夏令營團隊,嘿!和我年齡差不多的同學有二十多個人。大家在等火車的過程中相互介紹認識,很快就彼此熟悉,大家都有着一個共同的目的,一定要爬一次中國的象徵和驕傲——萬里長城。

來到首都北京,讓我們感到興奮和快樂!第二天一大早,我們跟着導遊來到了長城的山腳下,我急切地找着毛主席題詞的石碑,並留下了我最珍惜的照片。站在長城的腳下放眼望去,只見到處都是一片片鬱鬱蔥蔥的叢林,遠處連綿起伏的山巒一層層,一座座讓人留戀往返。彎彎曲曲的長城像一條巨龍盤旋在崇山峻嶺之中。我心想:這麼高的山怎麼爬呀?但一想到毛爺爺的那句題詞,我給自己打氣一定要向毛爺爺那樣堅持到底,勇攀高峯!我頓時信心十足!來到八達嶺往遠處看,長城曲折蜿蜒,每隔一段就能看到一座烽火臺聳立在城牆之間,許許多多的烽火臺連成一條,置身其中,我興奮的張開雙臂大聲呼喊"我爬上來了"!

人們都說秦始皇是最早修建的萬里長城。其實最早的長城並不是他修的,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有個燕國,由於他的國小兵少力量弱,隨時都有被鄰國吃掉的危險。爲了能保住國土,燕王就徵用民夫,在他的國土邊界山頂上全築起了高高的城牆以防敵人入侵。

爬到長城的最頂端,微風拂面,爬長城時的疲勞感一下子就煙消雲散了置身於崇山峻嶺的萬里長城上我感覺涼爽舒服,自豪感油然而生。說起修築長城這樣的偉大貢獻,我不由自主的豎起大拇指爲古人點贊!這是一個多麼艱鉅的工程呀!就是給了現代機械化這麼發達的時代都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何況是在全憑人力的古代。想想古人是多麼得偉大呀!

站在最高峯,我不由自主的想起古人的一句詩"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長城的故事12

孟姜女哭長城是中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相傳秦始皇建長城時,勞役繁重,青年男女範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因飢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小葉爲你整理了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參考幫助。

春秋時齊國勇士杞梁之妻子,即是孟姜女,杞梁隨齊莊公攻打莒國而戰死,其屍運送回國時,其妻孟姜奉夫棺,將窆於城外,乃露宿三日,撫棺大慟,涕淚俱盡,繼之以血,齊城忽然崩陷數尺,由哀慟迫切,精誠之所感也。後世傳秦人範杞梁差築長城而死,其妻孟姜女送寒衣至城下,聞夫死痛哭,城爲之崩,蓋即齊將杞梁之事,而誤傳之耳。

忠勇千秋想杞梁,頹城悲慟亦非常。至今齊國成風俗,嫠婦哀哀學孟姜。爭羨赳赳五乘賓,形如熊虎力千鈞。誰知陷陣捐軀者,卻是單車殉義人。傳說很久以前江蘇松江府有個孟家莊,孟家莊有一老漢善種葫蘆。這一年他種的葫蘆長得非常繁盛,其中一棵竟伸到了鄰居姜家院裏。孟、姜兩家非常交好,於是便相約秋後結了葫蘆一家一半。到了秋天,果然結了一個大葫蘆,孟、姜兩家非常高興,把葫蘆摘下來準備分享。忽聽葫蘆裏傳出一陣陣小孩的哭聲,孟老漢非常奇怪,便用刀把葫蘆切開一看,呀!有個小女孩端坐在葫蘆中,紅紅的臉蛋,圓嘟嘟的小嘴,很是惹人喜愛。姜家老婆婆一看,喜歡的不得了,一把抱起來說:“這孩子就給我吧!”可是孟老漢無兒無女,非要不可,兩家爭執起來,一時間不可開交。到後來,只好請村裏的長者來斷。長者說:“你們兩家已約定葫蘆一家一半,那麼這葫蘆裏的孩子就算你們兩家合養吧。”於是小姑娘便成了姜孟兩家的掌上明珠,因孟老漢無兒無女,便住在了孟家,取名孟姜女。

斗轉星移,日月如梭,孟姜女一天天地長大了,她心靈手巧,聰明伶俐,美麗異常,織起布來比織女,唱起歌來賽黃鶯,孟老漢愛如珍寶。這一天,孟姜女完引針線,到後花園去散心。園中荷花盛開,池水如碧,忽然一對大蝴蝶落在池邊的荷葉上,吸引了她的視線,她便輕手輕腳地走過去,用扇一撲,不想用力過猛,扇子一下掉在水中。孟姜女很是氣惱,便挽起衣袖,探手去撈,忽聽背後有動靜,急忙回頭一看,原來是一個年輕公子立在樹下,滿面風塵,精神疲憊。孟姜女急忙找來父母。

孟老漢見年輕人私進後花園,非常生氣,問道:“你是什麼人,怎麼敢私進我的後花園?”年輕人急忙連連請罪,訴說了原委。原來這個年輕人名叫範喜良,本姑蘇人氏,自幼讀書,滿腹文章。不想秦始皇修築長城,到處抓壯丁,三丁抽一,五丁抽二,黎民百姓怨聲載道。範喜良急忙喬裝改扮逃了出來。剛纔是因飢渴難耐,故到園中歇息,不想驚動了孟姜女,邊說邊連連告罪。

孟姜女見範喜良知書秉禮,忠厚老實,便芳心暗許。孟老漢對範喜良也很同情,便留他住了下來,孟姜女向爹爹言明心意,孟老漢非常贊成,便急忙來到前廳,對範喜良道:“你現在到處流落,也無定處,我想招你爲婿,你意如何呀?”範喜良急忙離座辭道:“我乃逃亡之人,只怕日後連累小姐,婚姻之事萬不敢想。”無奈孟姜女心意已決,非喜良不嫁,最後範喜良終於答應。孟老漢樂得嘴都合不上了,急忙和姜家商議挑選吉日,給他們完婚。

孟家莊有一無賴,平時喜歡拈花惹草,無所事事,多次上門求親,孟老漢堅辭不允,他便懷恨在心,伺機報復。如今聽說了範喜良之事,便偷偷地到官府去告了密,帶着官兵來抓人。這時孟家還矇在鼓裏呢,他們剛剛新婚三天,仍沉浸在喜悅之中,忽然嘩啦啦一聲,大門被撞開了,一羣官兵衝進來,不由分說,把範喜良繩捆索綁就要帶走,孟姜女急忙撲上去,被官兵一把推開,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夫君被官兵帶走了。

自此孟姜女日夜思君,茶不思,飯不想,憂傷不已。轉眼冬天來了,大雪紛紛,姜女想丈夫修長城,天寒地凍,無衣禦寒,便日夜趕着縫製棉衣,邊做邊唱起了自編的小曲:“月兒彎彎分外明,孟姜女丈夫築長城,哪怕萬里迢迢路,送禦寒衣是濃情。”一夜之間,做好棉衣,孟姜女千里迢迢,踏上路程。一路上跋山涉水,風餐露宿,不知飢渴,不知勞累,晝夜不停地往前趕,這一日終於來到了長城腳下。

可長城下民夫數以萬計,到哪裏去找呢?她逢人便打聽,好心的民夫告訴她,範喜良早就勞累致死,被埋在長城裏築牆了。孟姜女一聽,心如刀絞,便求好心的民工引路來到了範喜良被埋葬的長城下。坐在城下,孟姜女悲憤交加:想自己千里尋夫送寒衣,盡歷千難萬險,到頭來連丈夫的屍骨都找不到,怎不令人痛斷柔腸。愈想愈悲,便向着長城晝夜痛哭,不飲不食,如啼血杜鵑,望月子規。這一哭感天動地,白雲爲之停步,百鳥爲之噤聲。直哭了是十天十夜,忽聽轟隆隆一陣山響,一時間地動山搖,飛沙走石,長城崩倒了八百里,這才露出範喜良的屍骨。長城傾倒八百里,驚動了官兵,官兵上報秦始皇。秦始皇大怒,下令把孟姜女抓來。等孟姜女被抓,秦始皇一見她生的貌美如花,便欲納她爲正宮娘娘。孟姜女說:“要我作你的娘娘,得先依我三件事:一要造長橋一座,十里長,十里闊;二要十里方山造墳墩;三要萬歲披麻戴孝到我丈夫墳前親自祭奠。”秦始皇想了想便答應了。

不幾日,長橋墳墩已全都造好,秦始皇身穿麻衣,排駕起行,過長城上長橋,過了長橋來到墳前祭奠。祭畢,秦始皇便要孟姜女隨他回宮。孟姜女冷笑一聲道:“你昏庸殘暴,害盡天下黎民,如今又害死我夫,我豈能作你的娘娘,休可妄想!”說完便懷抱丈夫遺骨,跳入了波濤洶涌的大海。一時間,浪潮滾滾,排空擊岸,好像在爲孟姜女悲嘆。

長城的故事13

烽火戲諸侯,指西周時周幽王,爲褒姒一笑,點燃了烽火臺,戲弄了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興,因而又多次點燃烽火。後來諸侯們都不相信了,也就漸漸不來了。

詳文:周幽王三年(前779),幽王姬宮涅驕奢淫逸,自從得到褒國進獻的美女褒姒後,封爲寵妃,整天沉溺於佳麗之中,朝政荒廢。褒姒生性不笑,面對宮中玉宇瓊樓,錦衣玉食,她毫無悅色。褒姒美豔無比,但整天愁雲密佈成爲一大憾事。幽王欲睹褒姒笑容,大臣們想盡千方百計始終不得效果。一天幽王出遊驪山,佞臣虢石父獻出烽火戲諸侯拙劣計策,幽王決意一試,遂命點燃烽火。

各路諸侯見烽火報警,以爲京城出現敵情。迅速整裝帶兵而至。見君臣安然無恙,且遊興正濃,感到莫名其妙。問其原因,對方笑而不答。“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史記·周本紀》)。看到這種場面,褒姒忍不住一笑。看到褒姒終於開了笑口,而且笑時姿態更美,昏君樂得忘乎所以。風塵僕僕的諸侯終於明白,烽火報警,調兵遣將,原本爲博寵妃歡心。

王命如山,無可奈何,只得怏怏離去。爲討褒姒再開笑顏,幽王故伎幾度重演。後來褒姒生了兒子,幽王十分高興,取名伯服。公元前774年,幽王廢了申王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爲王后,伯服爲太子。同時重用善諛好利的奸臣虢石父爲卿,國人怨聲載道。申王后和宜臼把這些情況告訴父親申侯,申侯非常憤概,毅然聯合兩個諸侯攻打西周。兵臨城下,宮涅慌忙命令點燃烽火報警。屢受戲謔的諸侯以爲又是昏君在討好美人,按兵不動,鎬京陷落,幽王被殺,西周300年曆史宣告結束。這就是“一笑失天下”典故的真像。

古人總結這一歷史教訓時認爲,“赫赫宗周,褒姒滅之”(《詩經·小雅》)。併發出女色禍害之大,足以亡國的哀嘆!他們還把“幽王烽火戲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搬上舞臺,以警示後來者引以爲戒。認真分析這一歷史事件不難看出,西周從強盛到滅亡,有其自身的歷史軌跡。它的滅亡與褒姒之笑無直接因果關係。美女褒姒笑的是昏君愚昧,佞臣醜陋。幽王荒淫昏庸,不愛江山愛美人;大臣阿諛好利,不爲百姓爲君主;舉國上下人心所背,危機四伏,這纔是西周滅亡的真正原因。

正如史學大師郭沫若所述:“奴隸主貴族對奴隸和平民的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促使社會矛盾不斷髮展,終於導致了宗周的滅亡”。這就是“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長城的故事14

遊客們,大家好!歡迎來到世界遺產——長城。我是你們的導遊孔睿滔,大家叫我什麼都可以。我非常高興成爲大家的導遊,接下來讓我們遊覽長城吧!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跟我走吧,大家看,城牆上有成排的垛子和眺望口,供眺望和射擊用。既能攻擊又能防禦,真是一舉兩得。

再看看四周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大家知道這麼重的條石是怎麼運來的嗎?不知道吧?其實,這還有一個傳說呢!

當初,修建嘉峪關城時,要成千上萬塊這樣的條石,工匠們將條石鑿好後,卻發現人擡不起、車拉不動。冬天就要到來了,條石還沒運出一塊。沒有工錢是小,可腦袋就難保了。這時,天上出現一行字,大家看後恍然大悟。冬季到來,工匠們往路上潑水,讓其結成一條冰道,然後把條石放在上面運輸,不但沒有延長工期,還節省了不少時間。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與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接下來的時間讓大家自由參觀,不要亂塗、亂寫、亂畫,要將果皮丟入垃圾桶。祝大家玩得開心,玩得愉快!

長城的故事15

定城磚的傳說

定城磚指放置在嘉峪關西甕城門樓後檐臺上的一塊磚。

相傳明正德年間,有一位名叫易開佔的修關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築,只要經他計算,用工用料十分準確和節省。監督修關的監事管不信,要他計算嘉峪關用磚數量,易開佔經過詳細計算後說:"需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監事管依言發磚,並說:"如果多出一塊或少一塊,都要砍掉你的頭,罰衆工匠勞役三年。"竣工後,只剩下一塊磚,放置在西甕城門樓後檐臺上。監事管發覺後大喜,正想借此剋扣易開佔和衆工匠的工錢,哪知易開佔不慌不忙的說:"那塊磚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磚,如果搬動,城樓便會塌掉。"監事管一聽,不敢再追究。從此,這塊磚就一直放在原地,誰也不敢搬動。現在,此磚仍保留在嘉峪關城樓之上。

關於長城的故事4.嘉峪山的傳說

在很久以前,從祁連山流下來的雪水,不斷匯合成北大河,它穿過河西走廊中段的荒原,澆灌著那一帶的良田,養育著那裏的各族人民。有一天,一個牧童正在荒原上放羊,迎頭碰上一個古怪老頭兒,身上背一袋子石沙,問他去北大河如何走,並說:"這北大河原是我的家,後來被一羣百姓搶去,我這次來要用石沙堵住北大河。"牧童聽後非常氣憤,立刻頂撞道:"別說你用一袋石沙,就是把北邊大山搬來,也妄想使北大河改道。"那老頭兒一聽氣炸了,立刻將這袋石沙向左右撤開,驟然間,荒原上突起許多丘陵和一座大山,這座大山就是現在的嘉峪山。原來這個怪老頭兒是龜精變的,只見他口唸咒語,企圖推倒嘉峪山來封堵北大河,正在此時,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玉皇大帝派雷神把老頭兒擊死了。在他死的地方,立即隆起了個山包,形狀如龜,這就是現在的"龜蓋山"。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