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李四光小時候的故事

李四光小時候的故事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四光小時候的故事1

小時候的李四光,喜歡和小夥伴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每次他都愛藏在一塊大石頭的後面。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聽到小夥伴的腳步聲,他就悄悄地圍着大石頭躲閃。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小夥伴圍着大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時間長了,他對這塊大石頭產生了興趣:這麼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

李四光小時候的故事

這個問題李四光想了很多年,直到他長大以後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裏甚至上千裏。後來,李四光回到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他終於明白了,這塊石頭是片麻岩,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裏來的,因爲那時候只有秦嶺有片麻岩。

在北大地質系任教時,李四光主講岩石學和高等岩石學兩門課程,他經常帶學生到野外進行實地教學,邊看邊講。一個山頭、一個溝谷、一堆石子、一排裂縫,他都不放過。

在教學的同時,他對研究工作也不放鬆,如古生物蜒科的鑑定方法、中國第四紀冰川的發現和地質力學的創立,都是在這期間開始的。李四光在太行山東麓發現了一些很像冰川條痕石的石頭,在大同盆地進行考察後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斷,於是他在中國地質學會第三次全體會員大會上大膽地提出了中國存在第四紀冰川的看法。但被很多人否定。因爲從19世紀以來,德國、美國、法國、瑞典等國的地質學家陸續到中國來勘探礦產、考察地質,都沒有在中國發現過冰川現象,在地質學界“中國不存在第四紀冰川”已經成爲一個定論。

爲了讓人們能接受這一事實,李四光繼續尋找更多的冰川遺蹟。10年以後,他不僅得出廬山有大量冰川遺蹟的結論,而且認爲中國第四紀冰川主要是山谷冰川,並且可劃爲三次冰期。1936年,李四光又到黃山考察,寫了“安徽黃山之第四紀冰川現象”的論文,此文和幾幅冰川現象的照片,引起了一些中外學者的注意,德國地質學教授費斯曼到黃山看罷回來讚歎道:“這是一個翻天覆地的發現。”李四光十多年的艱苦努力,第一次得到外國科學家的公開承認。

作爲是我國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大地構造學家、第四紀冰川學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始人,化石新分類標準的提出、中國南方震旦紀與北方石炭紀地層系統的建立、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發現與研究是李四光對地質科學的重大貢獻。其中,李四光的最大貢獻是創立了地質力學,並以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分析了中國的地質條件,說明中國的陸地一定有石油。從理論上推翻了中國貧油的結論,肯定中國具有良好的儲油條件。1956年,他親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時間裏先後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油田,在國家建設急需能源的時候,使滾滾石油冒了出來。不僅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獨創的地質力學理論得到了最有力的證明。

李四光先後擔任了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科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20世紀60年代以後因過度勞累身體越來越差,但他還是以巨大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地x預測、預報以及地熱的利用等工作中去。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歲。

李四光還成功預測了的四大地震帶,分別是唐山、四川、邢臺、臨沂。目前四個中有三個已經地震過了,分別是唐山(1976年)、四川(2008年)、邢臺(1966年)。

據說,李四光前輩去世前,念念不忘的就是郯-廬地震帶。他曾經預測,一旦發生地震,其毀滅性可能是唐山大地震的好幾倍。

郯-廬斷裂帶是東亞大陸上的一系列北東向巨型斷裂系中的一條主幹斷裂帶,泛指北起黑龍江,南止長江邊,總體上呈北東走向,縱貫中國大陸東部的巨型渠斷裂。在我國境內延伸2400多公里,切穿中國東部不同大地構造單元,規模宏偉,結構複雜,是地球物理場平常帶和深源岩漿活動帶。在山東與江蘇交界的郯城麥坡地震遺址上,1668年7月25日發生在這裏的8.5級大地震,目前現場地層“倒轉”的遺蹟仍然清晰可見。

李四光小時候的故事2

剛剛過完一個熱熱鬧鬧的元宵節,睡到半夜,突然聽到隔壁鄰居的驚呼聲:

“起火了,起火了!快來救火啊!”

小仲揆全家趕緊起牀救火。原來是隔壁河南太婆家裏的火衝破了房頂--她的 孫子白天玩鞭炮,一個炮仗落到了柴草垛裏,當時沒有在意,半夜裏卻着起火來了。

濃煙大火就發生在隔壁,農村裏誰家不是木頭架子草棚的頂,怎麼不驚慌啊! 大家急急忙忙,有的往外搬東西,有的趕緊挑水救火。

慌亂中,突然不見了小仲揆,媽媽的心裏驚疑不定:“這孩子,他跑到哪兒去 啦? 經過七手八腳的搶救,火熄滅了,人們也漸漸散去,情緒逐漸穩定下來,媽媽 這纔看到,小仲揆也走出來了。只見他臉上左一塊、右一塊黑灰,鞋子全溼了,衣 服上也是連上帶泥,手裏提着一隻小提桶,桶裏放着一隻瓢。 “孩子,你上哪兒--你也去救火了嗎?”母親驚呼着。 小仲揆不聲不響地點點頭。

母親趕緊把他拉到自己身邊,撫摸着額頭上被火焰燎焦了的頭髮,心疼地說: “孩子,你還不到10歲,人比桶也高不多少,怎麼能去救火啊!

“我從塘裏提半桶水,順着搭在房後的梯子爬到房頂上去,用瓢一瓢一瓢地往上面潑水。潑完了,我再去提一桶水。

“嗨!真難爲這個孩子了,他怎麼提得動這麼一桶水啊!

“他怎麼爬得上那麼高的梯子啊!

當鄰居的大人們正在七嘴八舌誇獎小仲揆的時候,他卻溜走了--去看看遭到 不幸的河南太婆的一家怎麼樣了。

他看到,河南太婆從大火裏被匆匆忙忙搶救出來的時候,沒有來得及穿棉衣, 此時正圍着一牀燒破了的舊棉被坐在那裏,凍得瑟瑟發抖。

小仲揆走到自己的奶奶跟前,輕輕地對奶奶說:“婆婆,河南太婆沒穿棉衣, 您給她幾件衣服吧!”

奶奶看了看這個懂事的孩子,走到自己剛剛搶救出來的包袱跟前,從不多的衣服當中,找了幾件可以禦寒的衣服遞給小仲揆。他抱着這幾件衣服,趕緊跑到河南太婆那兒去了。

這是在學館裏。一天晚上,入睡以後,仲揆在朦朧中彷彿感到有人在拉他枕着的衣服,並沒有在意。可是睡在他身旁的同學被驚醒了,原來有小偷來偷蓋在他們被子上的衣服。

手腳快的同學趕緊爬了起來去捉這個小偷,不一會兒,小偷果然被抓回來了, 他衣衫襤褸,被反扭着雙手,並且顯然已經捱了打,鼻青臉腫。很快,大家七千八腳地把小偷吊到了樹上。有人還在叫着:“非得打他一頓不可!”

李仲揆在吵吵嚷嚷中卻返身走進了課堂,只見他端出來了一張凳子。

“他這是想幹什麼?”有的同學在悄俏議論。

李仲揆不聲不響地將凳子放在被反吊在樹上的小偷的腳下,使他不致於懸空晃 蕩着。

這下子使得那些叫綁叫打的人泄了氣,人羣漸漸散開了。

李仲揆把綁着小偷的繩子解了開來,讓他自由,然後又誠懇又認真地對他說:

“你莫要做壞事,做了壞事,人家就要打你;你要多做好事,別人纔會對你好。”

小偷的.眼眶裏淚如泉涌,向李仲揆鞠了個躬,就跑了。

那些愛打鬧的學生感到十分掃興,他們抱怨李仲揆說:

“他偷人家的東西,而且還想偷你的東西,你還去幫他。”

仲揆沒有申辯。

也有人好奇地問李仲揆說:“那時你爲什麼要這樣做呢?”

“我看見他穿得那麼破,又那麼瘦弱,他被反吊着,還捱打,太可憐了,心裏不忍。”小仲揆天真地回答。

“你放了他,他到別處去還會繼續偷的,不教訓他一頓,再也改不好。

“我想,”李仲揆和善地回答說,“人總是希望能夠像人一樣的生活。要不是生活逼迫,也許不會走這條路。我希望他以後會做一個好人。

李四光小時候的故事3

14歲那年,因他學業優秀,被保送去日本學習。在填寫出國護照時,他把年齡“十四”誤填入姓名欄裏。怎麼辦?李仲揆靈機一動,把“十”加幾筆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氣了;又在後面加了一個“光”字。從此,他開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時候,家裏很窮,兄弟姐妹7人,爺爺又臥牀不起。父親是教書先生,收入微薄,媽媽一人種田,日子很艱難。李四光排行老二,年歲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時看到媽媽一人幹活,心裏難過,就千方百計幫助媽媽幹活。天剛亮,他就起牀,把水缸裝得滿滿的;上山砍柴,總要挑得滿滿的纔回家。

李四光從小愛動腦。他幫媽媽舂米,用腳踩踏板,人小踩不動,他動腦筋用繩子綁在石杵那一頭的踏板上,當腳往下踩時,同時用手使勁拉繩子,這樣石杵就動起來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採藕,小夥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鬧取樂,半天只能採幾節斷藕帶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幹,他先順葉踩到藕,再用腳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後依着它生長的方向一點點把泥踩去,收穫一根根完整的鮮藕。

後來,李四光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官辦小學堂。考試發榜,李四光名列第一,在小學堂,他勤奮攻讀,刻苦鑽研,成爲小學堂一位優等生。14歲那年,他被學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上大學期間,他對地質學發生了興趣,立志探索地質構造的奧祕。

幾十年來,他在地質構造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質力學的構造理論,並用這個理論去尋找石油天然氣資源、礦產,預測地震,開發地熱,在中國地質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李四光小時候的故事4

李四光(1889-1971),中國地質學家,地質力學的創始人。在20年代,他首先發現了我國存在的第四紀冰川遺蹟,提出了地質力學的構造理論。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李四光是湖北黃岡人,原名李仲揆。14歲那年,因他學業優秀,被保送去日本學習。在填寫出國護照時,他把年齡“十四”誤填入姓名欄裏。怎麼辦?李仲揆靈機一動,把“十”加幾筆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氣了;又在後面加了一個“光”字。從此,他開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時候,家裏很窮,兄弟姐妹7人,爺爺又臥牀不起。父親是教書先生,收入微薄,媽媽一人種田,日子很艱難。李四光排行老二,年歲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時看到媽媽一人幹活,心裏難過,就千方百計幫助媽媽幹活。天剛亮,他就起牀,把水缸裝得滿滿的;上山砍柴,總要挑得滿滿的纔回家。

李四光從小愛動腦。他幫媽媽舂米,用腳踩踏板,人小踩不動,他動腦筋用繩子綁在石杵那一頭的踏板上,當腳往下踩時,同時用手使勁拉繩子,這樣石杵就動起來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採藕,小夥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鬧取樂,半天只能採幾節斷藕帶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幹,他先順葉踩到藕,再用腳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後依着它生長。

李四光小時候的故事5

小仲揆一共有7個兄弟姊妹,還有一個年老臥病在牀的爺爺,都指靠着他的父親教館的那點收入過活。在農村,家裏沒有一個男勞力,收入又不寬裕,那日子可是很難過的。吃飯誰去春谷?淘米誰去挑水?燒鍋誰去砍柴?

這一切,都靠小仲揆的媽媽。

小仲揆漸漸長大了,他成了媽媽的好幫手。他用小提桶幫媽媽提水,讓水缸裏的水總是滿滿的;他帶着扒子上山去摟樹葉,讓竈堂底下的柴禾總是堆得高高的……

還有一件費力的活是舂米。那是用腳踩着踏板,一杵一杵朝着石碓裏杵下去, 使稻穀的亮一點點退光而成爲白米。

小仲揆看到媽媽舂米很累,就說:“媽媽,我來幫你舂。”

還不到10歲的他,體重輕,力氣小,怎麼踩得動那又厚又笨、還綁着一個大石杵的踏板呢?

小仲揆並不泄氣,他找到一根繩子,用繩子綁在石杵那一頭的踏板上,腳往下踩動踏板的時候,同時用手使勁拉一下那根繩子,這樣就能把石杵踩起來了。

媽媽看見孩子這麼費勁,很心疼,就說:“仲揆,你別舂了,這個活兒不是像你這麼小的孩子乾的。

小仲揆卻悅:“媽媽,我要吃飯,也要幫助你舂米。

就這樣,小仲揆連踩帶拉,手腳一齊使勁,雖然速度不快,卻是一杵一杵地, 堅持不懈地幫助媽媽把稻穀舂成了白米。吃菜也是困難的。有時媽媽說:“哎,今天又沒菜吃了。

小仲揍就會不聲不響地提上一隻小提籃,帶上一個小鐵盒,從菜地裏挖出幾條蚯蚓裝在裏面,再拿起一根釣竿,走到屋前的池塘邊,放下釣竿,靜靜地等候着上鉤的魚。

小仲揆的手很靈巧,那根釣竿就是自己從竹園裏砍的一根竹子做的,大蒜頭的稈兒做的浮子,縫衣針砸上一個彎鉤兒就是釣鉤。

在這小小的池塘旁邊,也有左鄰右舍的孩子,手裏拿着釣竿站在塘邊釣魚。可是隻見小仲揆一會兒提起釣竿,一會兒放下釣竿,不大功夫,他就能給媽媽提去小半桶作把長的鯽魚爪子,而別的孩子還都沒有什麼收穫。

當孩子們看見小仲揆提着裝了不少魚的小桶往家走的時候,忍不住帶着羨慕的 神情問他:

“咦,李仲揆,你怎麼能釣那麼多的魚呢?

小仲樓反倒覺得問得奇怪,反問他們:

“釣魚的時候,你們都看着哪兒來着?你得盯着那個‘浮子’,它一動你就要趕快提竿兒,不能等到它都沉到水裏去了好半天才提,這時魚把食都吃光了,跑啦!

圍在小仲揆跟前的孩子們嘻嘻地笑了,因爲他們在釣魚的時候,東張西望,左顧右盼,並沒有認真去把它當作一件事情來做,更沒有去動腦筋琢磨琢磨,想想怎樣才能釣得又快又多--誰還爲了釣魚這麼一件小事去費那麼多的腦子呢?

秋後,幾個孩子一打夥,小仲揆跟着大家一同到離家比較遠的一口公塘裏去踩藕。

枯萎的荷葉底下,埋藏在深深的爛泥裏面的,是又白又嫩的藕。說也奇怪,這 樣又白又嫩的藕,總是一節一節連得很完整地被小仲揆從爛泥裏踩了出來;而別的孩子,卻往往濺了一身泥漿,嘻嘻哈哈地在塘裏鬧騰半天,只能提着一節半節的斷藕茬子回家。

“真怪,李仲揆,怎麼塘裏的藕也全都被你碰上了,你怎麼踩得這麼好呢?” 回家的路上,小夥伴忍不住又羨慕地問他。

小仲揆又奇怪地反問他們說:“你們是怎麼踩的呢?我是順着荷葉先踩到藕, 再用腳細心地分出藕路,順着它生長的方向,一腳一腳,一點一點地把泥踩去,讓藕露出來,小心別在藕節的地方把藕踩斷,這樣再想找到就費事了。”

孩子們又嘻嘻地笑開了:“誰知道藕都怎麼長在泥裏面?又看不見,又摸不着。 我們就用腳在爛泥裏踩呀,端呀,東一腳,西一腳,有時好像踩着了,再踩一腳, 又找不到了……”

鄰居的大人們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裏,誰家的孩子勤快,誰家的孩子手巧心靈,他們都清清楚楚。怪不得四周的鄰居都向小仲揆的媽媽誇獎說:

“卓侯先生娘子,別看仲揆這個孩子年齡小,他的心思是多麼細密啊!”

孩子們有誰不盼着過年的呢?只不過有錢人家的孩子過年盼着大人給買這買那,給壓歲錢;而窮苦人家的孩子過年,就得靠自己想着辦法玩就是了。

小仲揆就是這樣,冬天,野外的活兒少了,他就忙着給自己的弟弟妹妹準備過年的禮物。

有人送給他兩個大香椽,那是一種像廣柑那樣的果實,放在屋子裏滿屋清香。 平常人們就把它放在房間裏留着聞個清香味兒。李仲揆卻細心地用小刀將它剖成兩半,剝下皮來,把它們分別扣在小小的碗上風乾,又用小刀在皮上刻了美麗的花紋,再剝下來,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對又漂亮又芳香的小罈子,送給自己的小妹妹裝點小零碎。

他又上竹園裏砍了兩根毛竹,剖成細篾,七彎八繞地,紮了一盞花樣翻新的花燈--孫悟空打鞦韆。夜晚在燈裏點上一支蠟燭,裏外透明,那大鬧天宮的猴子翻在鞦韆上,待上不下,那副滑稽而又調皮的樣兒,人們見了沒有不樂的。這是小仲揆送給弟弟的禮物。

他還幫着媽媽做米花糖--先用晾乾的糯米飯炒成炒米,再用小火熱點糖稀, 就熱將炒米拌在裏面捏成炒米團,晾涼以後切成薄片,就是又香又脆的米花糖。

小仲揆不聲不響地把這一切都做好了,媽媽在一旁看着,忍不住自己也覺得驚奇,這一切,他都是跟誰學的呢?她問:

“孩子,誰教你刻字刻花的呀? ”

“我在集上,看刻字的匠人刻的。”

“誰教你扎的花燈呢? ”

“我看見集上賣花燈的人扎過。 ”

“那,炒米花糖你又是從哪裏學來的啊?”

“我看見賣米花糖的老婆婆,她是這樣做出來的啊!”

媽媽不再問了,原來他真是一個心眼細密的好孩子。

我也要造一艘鐵船

山窪窪裏的孩子是難得有機會進城去玩的。一天,小仲揆跟着爸爸,出了回龍山,來到團風鎮。

那是一座不大的鎮子,不繁華,也沒有特別的吸引力,可是從鎮邊流過的洶涌澎湃的長江,使小仲揆驚訝不已。

長江滔滔不絕地流着,各種各樣的船隻在長江裏行駛。有用人搖着櫓慢吞吞前 進的小木船,有張着帆走得比較快的大木船,最令人仰慕的就是那又高又大又長的 大輪船了,它簡直像一幢樓房在江面上航行,跑得快,裝得多,上面還掛着五顏六色的旗子,漂亮極了。

“爸爸,那是什麼船呀?”小仲揆拉了拉爸爸的衣襟問。

“孩子,那是輪船。 ”

“它是什麼做的呀?那麼大。”

“鋼鐵做的。 ”

“鋼鐵?”小仲揆問, ”

“鋼鐵那麼重,怎麼能夠浮在水上呢?”

“因爲船艙裏面是空心的,”爸爸回答,“船就不會沉了。”

“它不用人搖櫓,又沒有帆,怎麼還跑得那麼快呢?”

“它是輪船,靠機器開動。”

“機器怎麼有力氣去開動這麼大的輪船呢?”

“看見那根大*囪了嗎?瞧,它正冒着黑煙,那底下燒着煤,煤把機器裏的水燒開,水變成蒸汽,就能推動機器前進。”

“燒煤就能推動機器?”小仲揆又睜大了好奇的眼睛,出神地看着向遠方駛去的大輪船,覺得這一切都太新鮮了。

“嗚--!”輪船鳴了一聲長長的汽笛,嚇得小仲揆趕緊用雙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同時又興奮地大聲對爸爸說:“爸爸,我聽見它的叫聲了,它的力氣真大啊! 叫聲都那麼嚇人!”

說得爸爸也笑了。

回來的路上,小仲揆一直興奮地和爸爸談論着這種大輪船,這樣的船真是太有意思了。

突然,小仲揆說:“爸爸,我也要做一隻鐵船。”

“你會嗎?孩子。”

“我去試試。”

回到家裏,小仲揆果然忙開了,他從街上向修壺的爹爹要了一點“冰”鐵皮 (就是“馬口鐵”)回來,先在紙上畫好圖樣,再比在鐵皮上用剪子把它剪下來, 又用小錘敲敲打打,一艘兩頭翹起,中間有船艙,上面掛着小旗,還豎着一個大* 囪的小鐵皮船就做出來了。

小仲揆把它拿到池塘邊,小心地將它放到水裏。

“它真的漂在水面上啦!” 小仲揆高興地呼喊着,用手划動幾下水,船還能順着水流前進一段距離。

“它是我做的小輪船!”小仲揆高興地叫道,“嗚--它叫了。”

那個時代,孩子們中根本還沒有什麼船模、艦模等活動,小仲揆做的這件新玩意,吸引了隔壁左右鄰居都來看熱鬧。

還是小仲揆的老師陳二爹見多識廣,他一面誇獎小仲揆做的這艘“輪船”真“像”在長江裏航行的那種大輪船,一面鼓勵說:“仲揆這孩子有志氣,現在造小船,將來造大船!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