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有關禮儀小故事通用15篇

有關禮儀小故事通用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5.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關禮儀小故事1

文明的禮儀,它伴隨着我們這座古都,從古至今,點點滴滴發生在我們身邊。

有關禮儀小故事通用15篇

放學了,天空烏雲密佈,一道慘白劃過天際,隨之而來的是一聲響雷驚天動地, “嘩啦……”雨點好似墜落的小石塊一樣打在地上,發出清脆的響聲,很快,形成一片水窪,漾起一道道漣漪……等了一會兒,雨卻沒有要“鳴金收兵”的意思,繼續肆無忌憚地落着。我只好撐起傘,背上書包,看見樓下已經成了“蘑菇”的世界:看那裏有一個五彩斑斕的大“蘑菇”,再看這裏有個印有卡通人物的“蘑菇”……我踏着水花繼續前行,突然,看見好友沒帶傘,正躲在過道下避雨,一對平日裏活潑的眼睛正呆愣愣地望着遠方。我輕輕地拍了他的後背, “我們一起走吧!”“這……”他猶豫了,“好吧。可是你只有一把傘呀!”“沒事,我書包裏還備有一次性雨披,”在路上,我們有說有笑地聊着,絲毫沒有感覺到外界的寒風刺骨,而更多的,則是拉近的距離和溫暖。

有關禮儀小故事2

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着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裏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在這裏,“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爲,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爲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後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程門立雪

楊時(1053-1135)是北宋時一位很有才華的才子,南劍州將樂人(今屬福建)。中了進士後,他放棄做官,繼續求學。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兄弟倆是當時很有名望的大學問家、哲學家、教育學,洛陽人,同是北宋理學的奠基人。他們的學說爲後來的南宋朱熹所繼承,世稱程朱學派。楊時仰慕二程的學識,投奔洛陽程顥門下,拜師求學,4年後程顥去世,又繼續拜程頤爲師。這時他年已40,仍尊師如故,刻苦學習。一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楊時碰到疑難問題,便冒着凜冽的寒風,約同學遊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師家求教。當他來到老師家,見老師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攪,怕影響老師休息,就靜靜地侍立門外等候。當老師一覺醒來時他們的腳下已積雪一尺深了,身上飄滿了雪。老師忙把楊時等兩人請進屋去,爲他們講學。後來,“程門立雪”成爲了廣爲流傳的尊師典範。

張良拜師

張良是西漢高祖劉邦的軍師,他的祖先是韓國人。在秦滅韓後,張良立志爲韓國報仇。有一次,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張良在下邳閒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然後回過頭來衝着張良說:“孩子!下橋去給我把鞋子拾上來!”張良聽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個老人,就強忍着怒氣,到橋下把鞋拾了上來。那老人竟又命令說:“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一想,既然已經給他拾來了鞋子,不如就給他穿上吧,於是就跪在地上給他穿鞋。那老人把腳伸着,讓張良給他穿好後,就笑嘻嘻地走了。張良一直用驚奇的目光注視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裏把路,又折回身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是能培養成才的。5天以後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這裏來同我會面!” 張良跪下來說:“是。”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到了下邳橋上。不料那老人已經等在那裏了,見了張良就生氣地說:“和老人約會,怎麼遲到了?以後的第五天早上再來相會!”說完就離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雞一叫,張良就趕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裏了,見了張良又生氣地說:“怎麼又掉在我後面了?過了五天再早點來!”說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張良沒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這樣纔好。” 然後他拿出一本書來,指着說道:“認真研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過十年,天下形勢有變,你就會發跡了。以後13 年,你就會在濟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兒有塊黃石就是我了。”老人說完就走了。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覆地學習、研究。10 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沛公劉邦率領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佔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於他,成爲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太公兵法》經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爲很好,常常採用他的計謀,後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后,封他爲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 年後,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見有塊黃石,並把它取回,稱之爲“黃石公”,作爲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張良死後,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一起。

千里送鵝毛

“千里送鵝毛”的故事發生在唐朝。當時,雲南一少數民族的首領爲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路過沔陽河時,好心的緬伯高把天鵝從籠子裏放出來,想給它洗個澡。不料,天鵝展翅飛向高空。緬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幾根鵝毛。緬伯高急得頓足捶胸,號啕大哭。隨從們勸他說:“已經飛走了,哭也沒有用,還是想想補救的方法吧。”緬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到了長安,緬伯高拜見唐太宗,並獻上禮物。唐太宗見是一個精緻的綢緞小包,便令人打開,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詩曰:“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上覆聖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唐太宗連聲說:“難能可貴! 難能可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這個故事體現着送禮之人誠信的可貴美德。今天,人們用“千里送鵝毛”比喻送出的禮物單薄,但情意卻異常濃厚。

孔子尊師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裏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拜後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爲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回到魯國後,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同時還打比方讚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遊;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遊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於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雲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漢明帝敬師

漢明帝劉莊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置几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後,往往拉着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牀下”。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 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爲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有關禮儀小故事3

故事1:

我有一位朋友,她個子矮小、就是我們俗稱的患侏儒症的殘疾人,她向我講起她的尷尬經歷:有一次,她去參加一個會議,但是發現洗手間燈的開關很高、因爲她個子太矮,夠不着也無法開燈,只能摸黑進去;後來她想喝水,又發現放暖瓶的櫃子也很高,她還是夠不着,但是周圍也沒人幫助她,所以只能自己忍着。象他們這樣的殘疾人走在路上、出現在公衆面前,有些人會用一種好奇、憐憫甚至是嘲笑的眼光看待他們,這讓他們很難受、也是一種壓力。

由此,我想到,北京殘奧會期間,將有4000名殘疾人運動員和相當數量的殘疾人觀衆來到北京,其中將有不少侏儒症的殘疾人。讓我們用接納、真誠和尊重的目光對待他們,爲他們提供恰當、到位的服務,比如說,蹲下來和他們對話,雙方目光平視,讓對方感受到溫暖和尊重,這才能凸現我們禮儀之邦的魅力和風範。

故事2:

徵求意見、適度幫助都是體現尊重的幫助殘疾人的原則。我有一位坐輪椅的朋友,有一次她去高校參加培訓,當時要上樓,而那個地方沒有電梯,五六位志願者不由分說一擁而上把她擡上樓,事後她對我說,我就像坐轎子讓人擡着,心裏很不是滋味。這些志願者們事先沒有徵求殘疾人的同意,隨後又過於熱情,這樣的服務是應該避免的。

一位專家,在美國亞特蘭大參加殘奧會時,看到一位外國運動員自己搖着輪椅上坡時顯得很吃力,這位專家跑上前要幫他推輪椅,卻‘遭遇’那位運動員的冷冷地迴應了一句“ no ,no”。那些坐在輪椅上的運動員他們用自己的特殊方式去搖輪椅、揀球、揀標槍等,志願者或賽場工作人員看到他們的困難舉動熱情地前去幫忙,反而遭到拒絕,請充分理解這些殘疾人運動員,他們不僅僅要展現自己在運動競技上的不同凡響、還要展示他們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他們希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讚揚,這對他們也是尊重。

故事3:

我們的好朋友高寶信是原北京輪椅籃球隊隊長,他因病一條腿截肢、架雙柺行走。吃自助餐對他來說就有一定的麻煩,他風趣地說:“取自助餐的食品對我來說,我只能‘自立’而不能‘自助’,也就是說我只能看着食品、卻拿不了”。他說,有一次比賽期間,他們在餐廳用自助餐,志願者非常熱情地前來幫忙,看到高隊長的不方便,馬上去爲他端來三大盤食物。高寶信說“我知道,自助餐的禮儀中最重要的一條是不能浪費,要多次取食物、每次拿少量的東西。她一下給我端來這麼多東西,讓我非常爲難。爲了避免浪費,我只好硬着頭皮吃下去,撐的我真難受。”再次用餐時,他就跟隨志願者一同取食物,吃什麼、吃多少告訴志願者,這樣不但避免浪費,對方的服務也非常得體。

失去上肢的殘疾人朋友,他們大都以腳代手自理生活。與他們一同就餐時,切忌喂他們吃飯。我有一位無上肢的朋友,他說:“在就餐時,我們會考慮到別人的感受,不用腳吃飯,採用‘小貓吃食’的方法自行吃飯。”此時,我們要照顧他們的特別需求,比如說,給他們準備一個平盤,把食品布在盤子上,方便他們自己吃;喝水時爲他們準備一支吸管,這些小的細節都是最爲體貼的幫助。

有關禮儀小故事4

一個旅遊團因訂不到火車臥鋪票而改乘輪船,遊客十分不滿,在情緒上與導遊構成了強烈的對立。導遊面帶微笑,一方面向遊客道歉,請大家諒解,由於旅遊旺季火車的緊張狀況導致了計劃的臨時改變;另一方面,耐心開導遊客,乘輪船雖然速度慢一些,但提前一天上船,並未影響整個的遊程,並且在船上能夠欣賞到兩岸的風光,相當於增加了一個旅遊項目……,遊客這才漸漸與導遊緩和了關係。

有關禮儀小故事5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

曾子就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與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就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着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裏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裏,“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爲,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就是爲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後人傳誦,非常多人都向他學習。

有關禮儀小故事6

一、目光與人品

有位企業經理講過這樣一件事情:“有一回,我同某銷售公司經理共進午餐。每當一位漂亮的女服務員走到我們桌子旁邊,他總是目送她走出餐廳。我對此感到很氣憤,我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心裏暗想,在他看來,女服務員的兩條腿比我要對他講的話更重要。他並沒有聽我講話,他簡直不把我放在眼裏。”

二、老太太與“配偶”

有位人口普查員填寫人口登記表時問一位沒有文化的老太太:“您有配偶嗎?”老太太愣了半天回答不上來。旁邊有人解釋說:“他是問您有老伴嗎?”老太太這才恍然大悟。

三、僅僅因爲一口痰嗎?

這是一場艱難的談判。

一天下來,美國約瑟先生對於對手——中國某醫療機械的範廠長,既惱火又欽佩。這個範廠長對即將引進的“大輸液管”生產線行情非常熟悉。不僅對設備的技術指數要求高,而且價格壓的很低。在中國,約瑟似乎沒有遇到過這樣難纏而有實力的談判對手。他斷定,今後和務實的範廠長合作,事業是能順利的。於是信服地接受了範廠長那個偏低的報價。“OK!”雙方約定第二天正式簽定協議。天色尚早,範廠長邀請約瑟到車間看一看。車間井然有序,約瑟邊看邊讚許的點頭。走着走着,突然,範廠長覺得嗓子裏有條小蟲在爬,不由得咳了一聲,便急急的向車間一角奔去。約瑟詫異地盯着範廠長,只見他在牆角吐了一口痰,然後用鞋底擦了擦,油漆的地面留下了一片痰漬。約瑟快步走出車間,不顧範廠長的竭力挽留,堅決要回賓館。

第二天一早,翻譯敲開範廠長的門,遞給他一封約瑟的信:“尊敬的範先生,我十分欽佩您的才智與精明,但車間裏你吐痰的一幕使我一夜難眠。恕我直言,一個廠長的衛生習慣,可以反映一個工廠的管理素質。況且,我們今後生產的是用來治病的輸液管。貴國有句諺語:“人命關天!請原諒我的不辭而別,否則,上帝會懲罰我的……”

範廠長覺得頭“轟”的一聲,像要炸了。

有關禮儀小故事7

(一)張良拜師

張良是西漢高祖劉邦的軍師,他的祖先是韓國人。在秦滅韓後,張良立志爲韓國報仇。有一次,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張良在下邳閒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然後回過頭來衝着張良說:“孩子!下橋去給我把鞋子拾上來!”張良聽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個老人,就強忍着怒氣,到橋下把鞋拾了上來。那老人竟又命令說:“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一想,既然已經給他拾來了鞋子,不如就給他穿上吧,於是就跪在地上給他穿鞋。那老人把腳伸着,讓張良給他穿好後,就笑嘻嘻地走了。張良一直用驚奇的目光注視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裏把路,又折回身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是能培養成才的。5天以後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這裏來同我會面!”張良跪下來說:“是。”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到了下邳橋上。不料那老人已經等在那裏了,見了張良就生氣地說:“和老人約會,怎麼遲到了?以後的第五天早上再來相會!”說完就離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雞一叫,張良就趕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裏了,見了張良又生氣地說:“怎麼又掉在我後面了?過了五天再早點來!”說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張良沒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這樣纔好。”然後他拿出一本書來,指着說道:“認真研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過十年,天下形勢有變,你就會發跡了。以後13年,你就會在濟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兒有塊黃石就是我了。”老人說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覆地學習、研究。

10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沛公劉邦率領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佔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於他,成爲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太公兵法》經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爲很好,常常採用他的計謀,後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后,封他爲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後,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見有塊黃石,並把它取回,稱之爲“黃石公”,作爲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張良死後,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一起。

(二)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爲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爲團結友愛的典範。

(三)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出自《宋史·楊時傳》:“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程門立雪”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遊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楊時、遊酢二人,原先以程顥爲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遊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着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遊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遊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人們常用“程門立雪”的成語表示求學者尊敬師長和求學心誠意堅。

(四)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着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裏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裏,“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爲,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爲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後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有關禮儀小故事8

有桌上的故事,草叢的故事,天上的故事,而我卻想寫個禮儀的故事!

“開飯啦!開飯啦!”媽媽叫了起來,今天爺爺要來,媽媽做得十分豐富。我三步並兩步地衝向了飯桌,看着這一桌誘人的美食,我的口水就像瀑布,可真是飛流直下三千尺啊!我的眼睛也閃着光芒,一屁股坐在了位子上,迫不及待地拿出了我的筷子開始夾菜,我的筷子像一架無情的戰鬥機,衝向了土豆絲的國土,就在這時一架音速戰機跟我的戰鬥機撞上了,我看了看原來是媽媽呀!我悻悻的說:“我要吃飯了!”我明顯不高興了,可媽媽對我說:“你瞧瞧爺爺沒吃,我和你爸也沒吃,你就吃了,是不是很不禮貌。”我低下了頭。

大家都吃了,我夾菜的速度幾乎是媽媽剛把食物放入嘴中的後一秒我就嚐到了食物,我不停的往嘴裏放菜,我的嘴像一個瘋狂的機器一刻不停的動着,這時我說話了,一邊吃一邊說,我嘴中的米粒像炸彈似得衝向了飯桌各地,媽媽又說:“你看,一邊吃飯一邊說話,把米粒濺在菜裏,桌上,還能讓別人吃嗎?”我臉紅了,十分慚愧。

禮儀對人類十分重要,沒了禮儀世界就亂套了,我們一定要做個懂禮儀講文明的好孩子。

有關禮儀小故事9

粗魯的小老鼠

從前有一隻小老鼠,總覺得自己了不起,對別人很不禮貌。

一次他去上學,一隻蝸牛迎面走了過來,擋住了他的去路。小老鼠兇巴巴地說:“小不點兒,滾開,別擋我的路!”小老鼠說着一腳踢了過去,把蝸牛踢得滾出去很遠。

有一次,小老鼠到河邊喝水,覺得河裏的一條小魚妨礙了他,於是,撿起一塊石頭就扔了過去。小魚受到襲擊,嚇了一跳,慌忙躲避。小老鼠哈哈大笑說:“知道我的厲害了吧”。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見一隻小豬躺在路邊,就趾高氣揚地說:“誰給你這麼大的膽子,竟敢擋住我的路”說着,一腳踢了過去。“嘭”地一聲,小老鼠正好踢到小豬的腳上,小豬倒沒什麼事,小老鼠卻“唉呦,唉呦”地叫了起來,原來他的腳腫起了一個大包。小豬站起來對小老鼠說:“你對別人傲慢無禮,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嚐到苦頭了吧!只有尊重別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小老鼠看着受傷的腳,羞愧地低下了頭。

想一想,你有過小老鼠這樣的舉動或心理嗎?

有關禮儀小故事10

天問來到了體育館,一位胖胖的老闆走了過來,狡猾地眨了眨眼睛,眼眯得像一條縫射出一條精細的光,仔細地打量着他們,從頭盯到腳下,忽然微笑凝固起來---天問的皮鞋尖已經破了。他挺了挺腰板,清了清嗓子,高傲地問道:“我們這裏健身有三個檔次,要哪一種?”天問想了想,可並沒有說出來,那老闆見狀,便又說了一遍。天問坦然地說:“那我先試試低檔的消費吧!”“哼,窮光蛋。”那老闆輕聲說道,臉上的色彩變得更加暗淡,顯得更加難看下脣垂到下巴。露出一種鄙夷的目光,生硬地說“跟我走!”,天問揮手擦了擦臉上的汗,手上的金表露了出來,那老闆吃了一驚,例立馬彎下身子,用稍帶恭維的話又說:“請跟我走。”天問點了點頭,向前走了兩步,又停了下來,對老闆說:“我可不可以明天給錢?”“噢,你知道本店向來是不賒賬的——”那老闆的臉色比上一次更難看,剛剛微笑的臉又垮了下來。“哦,不,不,先生,我並不是錢不夠,而是怕——?”“什麼,你難道還擔心本店的錢不夠補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那老闆立馬打斷了天問的話,斜眼地看着天問。“啊,既然是這樣,那好吧。”,天問聳了聳肩,從錢包裏掏出一張鈔票北遞給了那老闆。那老闆輕視的看着那鈔票,忽然,眼睛立刻亮出起來,就如一隻飢餓的老鼠看到一隻美味的奶酪一般,激動的語無倫次起來,立馬吩咐夥計去,然後帶着顫抖的語氣說:“真對不起,尊敬的先生,請這邊走,看來我真是不識擡舉,哦,我真是活該!”這老闆一邊搖頭晃腦的說道,一邊打開了房門,老闆深深的`給天問行了個禮說:“請准許我進去看一看?”這語氣如一個想出遊的孩子向父母求情般,天問點了點頭,那老闆便進去了,一會兒便直搖着頭走出來,對天問說:“對不起,先生,房間太差了,請跟我到高等房間來吧,請,請,哦,請吧。”天問不到房間裏,胖老闆便搶先撲了過去,用那充滿油脂的手使勁的擦拭差本已以乾淨的座位,變用一種的語言說:“請坐,不,請上坐。”天問便坐了下來,不一會,天問便汗流浹背了,那位胖老闆馬上對夥計嚷道:“快,快,給先生上,上,最好的香茶。”天問接過茶,輕輕的呷了了一小口,那位胖老闆又恭恭敬敬的站在他的面前,又用恭恭敬敬的口吻說:“先生您說的太對了,我真是該死,這錢小店補不起……

天問站了起來,理了理衣服,對胖老闆說:“那就不用找了。”“什麼,我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您說的什麼,我沒有聽錯吧,或許這是我的幻覺嗎?那麼先生貴姓?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嗎?先生以後儘管來,我可以給先生免費三個月,不三個月,還是太少了,乾脆五個月吧!什麼?先生說您要走了?那乾脆一起吃飯吧!哦,那好吧,夥計,快送客!先生辛苦了,先生小心呀,先生十點休息呀,先生慢走呀,先生再見呀!”

有關禮儀小故事11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裏,我和媽媽12路去愛特購物。上車的人真多,我和媽媽上車後趕緊找了兩個座位坐了下來,很快車上就沒座位了。不一會兒,汽車開到了電影院站頭。這時,上來一個大約七十多歲的老奶奶,不等老奶奶站穩,車子又啓動了,差點把那位老奶奶給摔倒了,大家都好像沒有看見似的。而我呢,坐在一旁想:如果我把座位讓給她,那我自己離到站還那麼遠……我真是又想讓座,又不想讓座。這時彷彿有一個聲音在對我說:“你是一名少先隊員,應該講文明,講禮儀,要樂於助人。”我想了想,就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

就在我準備讓座的時候,忽然有一位七八歲的小女孩站起來了,她聲音甜甜地對那位老奶奶說:“老奶奶,您坐我的座位吧!”“謝謝你,你真是個好孩子!”老奶奶感激地誇獎這位小女孩。

望着這位大眼睛、圓臉蛋的小女孩,我忽然有一陣愧疚感:我最初爲什麼猶猶豫豫,不想讓座呢?小女孩的一舉一動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讓我永遠難以忘記。

有關禮儀小故事12

有位護士剛從學校畢業,在一家醫院做實習生,在一個月內,如果能讓院方滿意,她就可以獲得這份工作,否則,就得離開。

一天,一位因車禍而生命垂危的病人需要手術,這位實習護士被安排作外科手術專家、院長亨利教授的助手。當手術將完,患者傷口即將縫合時,這位護士突然嚴肅地對院長說:“亨利教授,我們用了12塊紗布,可是您只取出了11塊。”院長不屑一顧地回答說:“我已經全部取出了,不要多說,立即縫合。”“不。”這位護士高聲抗議道,“我們確實用了12塊紗布。”院長對此不加理睬,命令道:“聽我的,準備縫合。”這位實習護士聽到後,幾乎大叫起來:“你是醫生,你不能這樣做!”直到這時,院長冷漠的臉上才浮出一絲微笑。

他舉起手心裏握着的第12塊紗布,高聲宣佈道:“她是我最合格的助手。”不用說,這位實習護士理所當然地獲得了這份工作。

有關禮儀小故事13

鐵杵磨針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唸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閒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麼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裏讀書多沒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着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擡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頭繼續磨着。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麼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爲什麼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麼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讀後: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恆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

有關禮儀小故事14

地域習俗

張某是江南人。確切地說,是富春江上游一戶漁民的兒子。他從小吃江鮮,包頭魚、鯉魚、鯿魚、鯽魚……凡是這富春江裏的魚,他幾乎都吃過。

但從德國回來後,他就不會吃魚了。吃一次,喉嚨卡一次,痛苦得不得了。一個漁民的兒子,因爲吃魚被魚刺卡牢,這就像一個游泳高手在浴池溺水那樣可笑。但他確確實實不會吃魚了。張某的母親慈眉善目,做魚的手藝一流。現在她老人家迷惑了,她從小爲兒子烹魚,兒子還抱在手上的時候,就會吃魚了,從來沒有發生過魚刺卡喉的事情。她一直相信漁民的兒子的口腔與其他孩子不一樣,有一種特殊的“抗魚刺基因”,是不是兒子在德國呆了幾年,把這“抗魚刺基因”給弄丟了。

結果還真被張某的母親給猜對了,在江邊長大的張某不會吃魚,就是因爲在德國的幾年養成的生活習慣引起的。在德國,市民以肉食爲主,那裏也有魚,烹食魚肉也很多。張某在德國求學過程中出過一次“大丑”,還差點和教授交惡

一次,張某參加一個宴會,自助餐上就有魚塊,張某就取了不少魚塊,美美地享用起來。但吃着吃着,旁邊的人全部端着盤子走開了,他們還用異樣的眼光看着他。張某莫名其妙,不知道自己哪裏不對。但他還是顧自吃着魚,終於將盤中魚塊吃完,桌上留下了一小堆魚骨和魚刺。這次宴會後,張某覺得一些德國朋友似乎對他冷淡了不少,但沒有發現其中的原因。第一學年結束,他去拜訪教授,教授請他在家中用餐,餐桌上又有魚,魚炸得又香又脆,讓他想起在中國老家母親也是這樣炸魚給他吃,他很感動。他和教授一家一邊喝着紅酒,一邊吃着魚,相談甚歡。但吃着吃着,教授和家人全都看着他,最後,教授的妻子站起身來,臉上有些不快地走開了。

張某不明白髮生了什麼,但還是把自己盤中魚吃完了。用完餐,教授看着他,用十分生氣的語氣對他說:“張某,你太不文雅了,希望你在德國多學一點禮儀。”

張某當時就懵了,不知教授何出此言。張某追問自己哪裏做錯了,教授說,你吃魚的時候,一邊吃,一邊吐骨頭,這非常不禮貌。張某說他在中國,就是這樣吃魚的,難道還有吃魚連骨頭和魚刺一起吞下去的?教授更加生氣了。教授說,在德國用餐時,你把吃進嘴裏的東西再吐出來,讓人覺得非常不衛生,也缺乏最基本的禮貌。張某這才恍然大悟。後來,張某瞭解到德國人用餐時,如果是肉食,很少吐骨頭、魚刺。因爲他們烹飪時,一般都會先行剔除骨頭、魚刺。如果用餐時吃到骨頭和刺,他們也不會吐出來,而是嚼碎了吞下去。他們認爲在餐桌上不從口腔中吐東西,是一種禮儀。而張某這樣的吃魚方法,把細如髮絲的魚刺不斷地從口腔中吐出來,這對德國人來說,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張某回國後也像在德國一樣吃魚,而他母親做魚,從來不會剔除魚刺,他的喉嚨因此被魚刺不斷卡住。

有關禮儀小故事15

1.程門立雪的典故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遊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兒。

二程是洛陽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學家。二程學說,後來爲朱熹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楊時、遊酢,向二程求學,非常恭敬。

楊遊二人,原先以程顥爲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遊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上這位老先生閉目養神,坐着假睡。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他欲不言不動,不予理睬。

楊、遊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蘿初醒,見了楊、遊,裝作一驚說道:“啊!啊!賢輩早在此呼!”意思是說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

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下起雪來。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

2.列寧同志禮讓女工

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

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3、面試

給大家講個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資企業招工,對學歷、外語、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但薪酬挺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質人才都來應聘。

這一些年輕人,過五關斬六將,到了最後一關:總經理面試。 這些年輕人想,這很簡單,只不過是走走過場罷了,準十拿九穩了。

沒想到,這一面試出問題了。一見面,總經理說:“很抱歉,年輕人,我有點急事,要出去10分鐘,你們能不能等我?”

年輕人說:“沒問題,您去吧,我們等您。”

老闆走了,年輕人一個個躊躇滿志,得意非凡,閒不着,圍着老闆的大寫字檯看,只見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資料一摞。年輕人你看這一摞,我看這一摞,看完了還交換:哎喲,這個好看。

10分鐘後,總經理回來了,說:“面試已經結束。”

“沒有啊?我們還在等您啊。”老闆說:“我不在的這一段時間,你們的表現就是面試。很遺憾,你們沒有一個人被錄取。因爲,本公司從來不錄取那些亂翻別人東西的人。”

哎呀,這些年輕人一聽啊,捶胸頓足。

他們爲什麼這麼感慨萬千呢?他們說:“我們長這麼大,就從來沒聽說過不能亂翻別人的東西。”

4.嬌嬌和媽媽去參加老同學聚會。

用餐時,大人們舉杯換盞盡情地聊着,嬌嬌伸着筷子,看哪盤菜好吃就一個勁兒地挑着吃,一副不管不顧的樣子。

有人開了個玩笑說:“這小丫頭真精啊!”

媽媽聽了簡直無地自容。是呀,在家裏吃飯這不算什麼事,姥姥每次做了好菜都緊着嬌嬌吃。像三鮮蝦仁這道菜,嬌嬌就專挑蝦仁吃,姥姥還幫着她挑,直到把盤子裏的蝦仁挑得一個不剩,留下一堆黃瓜片,她才住手。現在雖說到了外邊,可習慣已經成自然了,這丟臉的吃相一時那裏改得過來。

5.某小區7號樓劉家與李家住上下樓,是一對冤家對頭,經常爲一點兒小事吵得鄰里不安。

劉家的鼕鼕天生淘氣,一兩歲就調皮得很,整天在屋裏折騰,穿着小皮鞋跑來跑去,玩具往地上亂摔。

李家的兩口年紀大了,心臟又不好怕吵鬧,聽不得樓板叮咚叮咚地響,自然要去提意見。可劉家的孩子淘氣慣了,不但沒改,反而越大越鬧騰,在房間裏拍球,跳繩。吵得樓下整天不得安生。

李家人上門去說,劉家大人護着孩子,小冬冬在一旁做鬼臉,之後又蹦又跳鬧得更歡。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