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高山流水的故事

高山流水的故事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高山流水的故事1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於彈奏琴絃,鍾子期擅長於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遊覽時,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滯留在岩石之下,心裏寂寞憂傷,便拿出隨身帶的古琴彈了起來。

高山流水的故事

剛開始,他彈奏了反映連綿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樂音。恰在此時,樵夫鍾子期忍不住在臨近的一叢野菊後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來,在山上砍柴的鐘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聽到伯牙彈琴,不覺心曠神怡,在一旁早已聆聽多時了,聽到高潮時便情不自禁地發出了由衷的讚賞。

俞伯牙聽到讚語,趕緊起身和鍾子期打過招呼,便又繼續彈了起來。伯牙凝神於高山,賦意在曲調之中,鍾子期在一旁聽後頻頻點頭:“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無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於流水,隱情在旋律之外,鍾子期聽後,又在一旁擊掌稱絕:“妙啊,浩浩蕩蕩,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樣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鍾子期就能完全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

他放下了琴,嘆息着說:“好呵!好呵!您的聽音、辨向、明義的功夫實在是太高明瞭,您所說的跟我心裏想的真是完全一樣,我的琴聲怎能逃過您的耳朵呢?”

二人於是結爲知音,並約好第二年再相會論琴。可是第二年伯牙來會鍾子期時,得知鍾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傷感,難以用語言表達,於是就摔破了自己從不離身的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高山流水百科資料

高山流水 (中國十大古曲之一) “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見於《列子·湯問》。在人們的用典實踐中,這一典故逐漸發展出七十餘個典形和樂曲高妙、相知可貴、知音難遇、痛失知音、閒適情趣等典義,還存在典故反用現象。 《高山流水》,漢族古琴曲,屬於中國十大古曲之一。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 描繪“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鍾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彈,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後世分爲《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箏曲《高山流水》,與古琴曲無傳承關係。

高山流水的出處

《高山流水油畫》黃泰華油畫《高山流水》,爲中國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有同名電視劇《高山流水》。此曲爲古琴曲,唐代分爲《高山》、《流水》二曲。[2]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湯問》,傳說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後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高山流水》原爲一曲,自唐代以後,《高山》與《流水》分爲兩首獨立的琴曲。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發展,曲譜初見於明代《神奇祕譜》(朱權成書於1425年)。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錄入美國太空探測器“旅行者一號”的金唱片,並於1977年8月22日發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尋找人類的“知音”。

高山流水的歷史典故

《列子·湯問》版,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⑴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⑴之。伯牙遊於泰山之陰,卒⑵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爲霖雨⑶之操⑷,更(gèng)⑹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⑺窮其趣⑻。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⑼!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高山流水的故事2

哦,原來可以是這樣滴——《高山流水》背後的故事

在十大古琴曲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高山流水》,不僅僅是因爲這個曲子悠揚動聽,主要是其背後有一個關於彈琴覓知音的感人故事。

據《呂氏春秋》記載:“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時而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爲世無足復爲鼓琴者。”於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傳開來,到了明代,馮夢龍把這一百來字的典故改編成了人物、地點、情節樣樣俱全的話本小說。在小說中他把伯牙改成了樂官俞伯牙,把鍾子期寫成了漢陽的樵夫。這篇小說就是《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還要感謝互聯網。最近我看見網上的一篇文章——《被善意無限誇大了的友誼》,瞭解了一些歷史知識:《呂氏春秋》的故事來源於《列子》,而在《列子》中並無伯牙因鍾子期離世而不再鼓琴的內容。“鍾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很可能是《呂氏春秋》編出來的故事。於是網文作者做了大膽的設想:子期死後,伯牙並沒有“摔琴絕弦”,而是周遊列國到處演奏,使欣賞他的聽衆越來越多。他還開辦音樂學校廣招門生,跟他學琴的人越來越多,他和他的學生開創了春秋時代音樂的新紀元。作者還調侃道:如果放在現在,伯牙一定是哪家著名樂團的總指揮,終日忙於演奏、忙於寫書、忙於上CCTV的《藝術人生》,也許還要拍廣告、拍專題片……不但粉絲多多,人民幣一定也多多了.....這樣編故事當然符合市場經濟條件下讀者的口味了。

我在小時候多次聽別人講過“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每當聽到“鍾子期死後,伯牙摔琴絕弦,發誓終身不再鼓琴。”的時候,都爲俞伯牙難過一番,亦有世間知音難覓的同感。其實 “知音難覓”是一種中國特色的“士大夫情結”。因爲在專制制度下,人與人的關係是人身依附關係,讀書人只有得到朝廷和權貴的欣賞、啓用,才能施展抱負。因此,他們朝思暮想企盼着有朝一日遇見明主一飛沖天。然而真正能巧遇明主的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的讀書人一生懷才不遇而汲汲無名,有的隱身市肆,有的終老山林。“高山流水覓知音”正好講出了人生遇合的美妙和人生不遇的缺憾,打動了讀書人心靈深處那根敏感的神經,所以幾千年來一直能引起強烈的社會共鳴。

現代社會人身依附關係基本解除了,社會的主流趨勢是追求自由,渴望平等,自我意識、獨立意識覺醒,“知音”在很多人心裏沒有那麼重要了。在情感交流上,他們相信天涯何處無芳草。在實踐中,因爲社會多元化更容易找到“知音”,在人際交往時,社會的開放“知音”往往會主動找上門來。在人們不再渴望知音、知音不再難覓的情況下,再講“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恐怕就不那麼能打動人心了。有時候給小朋友講這個故事,小朋友會弱弱地說上一句:俞伯牙並不是真的喜歡彈琴。

高山流水的故事3

成語解釋: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成語出處: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湯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成語簡拼:GSLS

成語注音:ㄍㄠ ㄕ 一ㄡˊ ㄕㄨㄟ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高山流水聯合式;作賓語;比喻樂曲高妙。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知音難覓

成語例子:孔聖人尚學琴於師襄,一操便知其爲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六回)

英語翻譯:lifty character as towering mountain and rushing water

成語謎語:飛泉掛碧峯

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爲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

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鬱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一夜伯牙乘船遊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爲他演奏。伯牙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 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高山流水的故事4

高山流水的故事: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於彈奏琴絃,鍾子期擅長於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遊覽時,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滯留在岩石之下,心裏寂寞憂傷,便拿出隨身帶的古琴彈了起來。剛開始,他彈奏了反映連綿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樂音。恰在此時,樵夫鍾子期忍不住在臨近的一叢野菊後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來,在山上砍柴的鐘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聽到伯牙彈琴,不覺心曠神怡,在一旁早已聆聽多時了,聽到高潮時便情不自禁地發出了由衷的讚賞。

俞伯牙聽到讚語,趕緊起身和鍾子期打過招呼,便又繼續彈了起來。伯牙凝神於高山,賦意在曲調之中,鍾子期在一旁聽後頻頻點頭:"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無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於流水,隱情在旋律之外,鍾子期聽後,又在一旁擊掌稱絕:"妙啊,浩浩蕩蕩,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樣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鍾子期就能完全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他放下了琴,嘆息着說:"好呵!好呵!您的聽音、辨向、明義的功夫實在是太高明瞭,您所說的跟我心裏想的真是完全一樣,我的琴聲怎能逃過您的耳朵呢?"

二人於是結爲知音,並約好第二年再相會論琴。可是第二年伯牙來會鍾子期時,得知鍾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傷感,難以用語言表達,於是就摔破了自己從不離身的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高山流水的解釋:

[釋義]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語出]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近義]知音難覓

[用法]聯合式;作賓語;比喻樂曲高妙

[例句]:孔聖人尚學琴於師襄,一操便知其爲文王。~,得遇知音。(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六回)

【拓展延伸】

《高山流水》,爲中國十大古曲之一。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 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鍾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有同名電視劇《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湯問》,傳說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有古文說:“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放古琴而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爲世無足復爲鼓琴者。”後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伯牙

全名:俞伯牙,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經考證,伯牙原本就姓伯,說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在小說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書》與《荀子》、《琴操》、《列子》等書中均爲“伯牙”。東漢高誘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現代的《辭源》也注曰:“伯姓牙名”。伯在古代是個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時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時擅長相馬的伯樂等。伯牙是當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絃琴,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爲“琴仙”。《荀子·勸學篇》中曾講“伯牙鼓琴而六馬仰斜”,可見他彈琴技術之高超。《琴操》記載:伯牙學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師成連把他帶到東海蓬萊山去聽海水澎湃、羣鳥悲鳴之音,於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歷代文獻關於伯牙的記載頗多,最早見於荀況的《勸學》篇:“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用誇張的手法極言其音樂演奏的生動美妙。在《呂氏春秋》和《列子》中,記載有伯牙與鍾

子期的故事,一直爲後世所傳誦。《琴操》、《樂府解題》記載有伯牙學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連先生是伯牙的老師,伯牙跟成連學了三年琴卻沒有太大的長進。成連說自已只能教彈琴技藝,而其師萬子春善移情,便帶伯牙去東海找萬子春請教移情之法。可伯牙到了東海,並未見到方子春,只看見洶涌的波濤,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羣鳥,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說:“先生移我情矣!”於是創作了《水仙操》。

鍾子期

鍾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國(今湖北漢陽)人。相傳鍾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衝擔、拿板斧的樵夫。

高山流水的故事5

當時的楚國有個讀書人,姓伯,名牙。他很喜歡彈琴,從小跟一位名叫連城的先生學琴。伯牙天資聰穎,琴藝大進,但卻很難捕捉到樂曲的神韻。

一日,老師對伯牙說:“我帶你去尋一個仙師點化點化,好嗎?

伯牙一口答應,高高興興地揹着琴隨老師乘船來到東海蓬萊山,老師讓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師去了。

伯牙在這巍峨蒼鬱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見老師歸來,便沿一條山路尋去。繞過一個山頭之後,不想卻有一幅奇景掛在眼前:真是雲中飛瀑,霧中清泉,水花四濺如珍珠,激音迴盪如仙樂。伯牙頓感天眼大開,靈感涌起,便席地而坐,撫琴而成妙曲。突然,他的身後傳來老師的聲音:“哈哈,哈哈……仙師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來老師所說的仙師就是大自然啊。相傳《水仙操》和《高山流水》這兩首古琴曲都是伯牙當時成就的。從此,他的琴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但卻始終沒能找到一個知音。

後來,伯牙到晉國做了大夫。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國。因遇大風,只好在漢陽江口停留。待風平之後,一輪仲秋之月便從浮雲中漫步而出。伯牙站立船頭,仰視明月,俯視江面水波,琴興大發,便撫琴而彈。一曲即終,忽從草叢中跳出一個樵夫來,此人對伯牙的琴藝讚歎不已。

伯牙大驚,便問道:“你會聽琴,你能識琴之優劣嗎?”

樵夫接琴觀之,答道:“此琴叫瑤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樹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其樹必高三丈三尺,截爲三段,上段聲音太清,下段聲音太濁,只有中段,清濁相濟,輕重相兼。後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擇吉日良時,鑿成樂器。最初,此琴有五條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內按宮、商、角、徵、羽。後來,周文王添弦一根,稱爲文弦,周武王又添弦一根,稱爲武弦。因此,這琴又稱文武七絃琴。”

伯牙聽罷,心悅誠服,便又調絃撫琴,時而雄壯、高亢,時而舒暢、流利。樵夫時而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時而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使禮而問道:“天下賢士,請教高名雅姓?”樵夫還禮,說:“在下姓鍾,賤字子期。”伯牙嘆曰:“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即命童子焚香,燃燭,與子期結爲兄弟。並相約來年中秋再在此地相會。

第二年中秋時節,伯牙如期而至,誰料想此時已是與好友陰陽相隔,子期已離他而去。伯牙在子期的墳前,撫琴而哭,彈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終,以刀斷絃。並仰天而嘆:“知己不在,我鼓琴爲誰?”說畢,琴擊祭臺,琴破弦絕。 後人感其事,就在漢陽龜山尾部,月湖側畔築一琴臺,以資紀念。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