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對待競爭對手的態度

對待競爭對手的態度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待競爭對手的態度,在職場上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其實每一個人都是有競爭對手的,而且不一樣的人對待對手的態度也是不一樣,小編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對待競爭對手的態度。

對待競爭對手的態度1

01、週末在朋友家玩,晚飯時候,朋友6歲的兒子濤濤開始“吐槽”自己在學校的煩惱。

新學期剛開始,按照慣例,老師要進行新一屆的班委選舉。濤濤長得很可愛,學習又很主動,上個學期他就是班長,這次他還想當就舉手報名了。

本來是沒有人和濤濤競爭的,結果就在老師要宣佈結果的時候,一位競選體育委員落選的男生提出也想競選班長。

這個男生長得比較高大,體育方面成績突出,由於力氣大,也經常幫同學們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活,所以在班裏人緣很不錯。

而相比之下,濤濤就顯得有些“文弱”了。

說來也巧,投票結果他們倆打了個平手,後來有同學提出,不如讓他們同時做班長,試用一個月,再進行最終投票。老師覺得這個方法不錯,就答應了。

轉眼已經過去半個月,濤濤說現在每次那個男同學找他說話,他都不想理他,小傢伙憤憤地抱怨道:“要不是他,我早就是班長了,我好討厭他。以前我們還一起玩呢,以後都不要和他玩了。”

聽到這,朋友趕緊糾正兒子不正確的想法:“傻瓜,有人和你競爭是正常的,說明班長是個值得爭取的職務,你要更努力才行,這個競爭對手的出現是好事。”

6歲的濤濤明顯還不能完全理解自己媽媽的這番說教,但也似乎懂了一些,表示雖然討厭競爭對手,但絕不會和他打架,那樣就當不了班長了。

看着小傢伙一臉愁苦的模樣,心疼又欣慰。

同別人競爭的確是一件略有壓力的事情,如果競爭失敗還可能失去自己想要的東西,但這個“同行夥伴”的加入也可能激發自己更大的能量,關鍵是如何處理好與這個特殊夥伴的關係。

當今社會,競爭真的是無處不在,連小孩子都開始爲它而煩惱了,大人們又何嘗不是呢?

大學組建的求職羣還沒有退,時不時就會有剛畢業工作的學弟學妹在羣裏請教各種問題。

聽的多了,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面對全新的工作和環境,有些緊張和焦慮是正常的,但大部分人會把精力放在和自己一同進公司的年輕人身上。

總覺得對方是自己的競爭對手,生怕被比下去。每天最關心的就是對方今天做了哪些事,如何擊敗對手,成功晉級。

但問題是,大家同樣是新手,那些被當作是對手的新人身上,也許是有些值得引起注意和危機感的地方。

但真正需要傾注大量時間精力去關注的專業知識,還有那些老員工裏值得學習的榜樣,卻無人問津。

這種忽視,往往要到入職一年以後纔會被大家慢慢拾起。可那時候,原先和自己同時起跑的人,可能已經遙遙領先,跑在前面了。

也許到那時你會發現,原來被自己一直當作是競爭對手的人,可能從來都沒和你競爭過。

競爭就像是賽跑,而人生說到底也就是由一場場間斷的賽跑組成。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生就是跑出來的,一個人如何競爭,將影響着他的未來。

02、究竟該如何跑好競爭這場比賽,取決於如何看待競爭這件事,以及如何對待你的競爭對手。

有人的地方就有競爭,從古至今,這都是一個無法逃避的問題。小時候,我們更多是被動地與其他同學、親戚家孩子比這比那;

長大了,我們學會了主動對比,不由自主地加入到社會的競爭大潮中,彷彿只有這樣,才能保持速度不掉隊。

當競爭滲透到每一個角落時,和競爭對手相處,也就自然成了每個人生活中必須面對的一部分,這種關係處理的好壞,意義重大。

記得上高中的時候,政治課本里就有關於“競爭”的論斷: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這是一句聽起來很和諧的話,卻少有人能真正領悟並做到。

比如每天將政治課本背得滾瓜爛熟的優等生之間,就少有合作,更多的還是互不相讓。明明會做的題目卻不願意教對方,自己做的筆記更不會拿出來分享。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曾說過:“I+We=Fully I,意爲競爭不忘合作”。

可見競爭是在合作之前的,首先要接下戰書,認清自己所處的競爭局面;但同時要找到能讓緊張關係成爲良性雙贏的辦法,那就是合作。

這也是大多數理智的人,所認爲正確的對待競爭對手的態度。

經濟學中的現代競爭理論認爲,競爭政策的目標是要保證競爭過程達到有效的市場成果。

過多的中小競爭者、生產能力過剩、毀滅性競爭等都是與期望的市場結果的偏離。雖然這是研究市場的經濟理論,但在社會人之間的競爭關係上,同樣適用。

如果一個人爲自己樹立了太多的競爭對手,那是無意義的競爭。衆所周知,想要成功,最起碼的條件是專注和高效。

過多的對手只會加重自己的焦慮,分散寶貴的注意力。在某個方面,一兩個競爭對手足矣。

爲了趕超他人,對自己實施高壓,所表現出來的大爆發同樣不可取。因爲我們要面對的競爭不是幾次,而是一生。可持續的競爭力纔是王道,才能讓你抵達真正的終點。

惡性競爭就更不應該了,毀滅他人的同時,也會毀滅自己。

而且這已經明顯違背了競爭的初衷,競爭不是爲了不讓對方成功,而是讓自己優於或先於他人成功。

03、總的來說,對待競爭對手的態度大致有三種。

1、把對方當對手

加多寶和王老吉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早在2012年之前,市面上冠以“王老吉”商標的涼茶有兩種。

一種是由加多寶集團生產的紅罐包裝,另一種是由廣藥集團生產的綠盒包裝。

兩者其實都是自有配方,各自經營,只是加多寶要向廣藥支付“王老吉”的品牌使用費。

嚴格來說,他們之間有合作,但終究是一對競爭者。那個時候的涼茶風頭無限。

但是後來,爲利益也好,爲名譽也罷,雙方在持續的互相攻擊中鬥了5年,涼茶沒有進步,所有的資源都用在了爭個對錯上。

這種態度類似於“競爭對手中心論”的思想,整天盯着對方的一舉一動,想要先發制人,其實已經受制於人。

不少消費者都感嘆,如果這些年來,加多寶和王老吉能放下隔閡,一起把涼茶概念做好,也許現在的涼茶已經成爲世界第一軟飲了。

沒有永遠的對手,只有永遠的競爭。太針鋒相對的競爭,其實是因小失大。

如何對待競爭對手,體現了一個企業的高度。

2、把對方當朋友

林肯曾說過,消滅敵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變成自己的朋友。

奔弛曾經對寶馬這樣說道:“一百年來,感謝你們一直在我們身後緊緊追趕,所以我們才能一直如此優秀。”

雖是競爭對手,但是百年的相伴,更似互相鞭策的朋友。英雄惜英雄,纔是巨頭之間該有的格局。

3、把對方當鏡子

雲報銷創始人張瀟雨曾說:“要謹慎選擇你的競爭對手,因爲最後很可能你們會變得很像。”

從對方這面鏡子裏,我們首先要看到的是競爭對手。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分析競爭對手,才能找到不同之處。

可取的方面吸收,不足的地方,則可以“以己之長攻敵之短”。

看清對方之後,我們更要看清自己。競爭是動態的,要力求從對方那一面折射出真實的自己。

所有外界的因素,最終歸結起來,都是爲了重塑更好的自己,調整更加適合的戰略。

始終保持自己的節奏,纔會有條不紊,把握競爭的主動權。

對待競爭對手的態度

04、我一直都是個跑步很差的人,速度慢,耐力也不行。

大學時候爲了體能測試能及格,專門請教過學院裏跑步最快的學長。

我問他跑得快的方法是什麼,學長告訴我:眼睛只管看着前方,不要關注身邊的人,你會越跑越快的。

競爭也是同樣的道理,很多人眼裏只有對手,彷彿狹窄的道路上容不下其他人。

電影《王牌特工》裏有這樣一句話:優於別人,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其實真正的競爭對手是自己,眼裏最該有的是前行的路,而不是路上的`行人。

對待競爭對手的態度2

OPPO創始人陳明永曾說過:"不說同行壞話,不要貶低對手。即便對方詆譭我們,我們也不詆譭對方,我們可以大膽的承認對方的優點,也大膽的堅持自己的優點,這樣至少讓消費者感覺我們值得信賴,因爲我們不以詆譭別人來擡高自己,這就是人格魅力。"

一個企業和公司格局大小,要看面對競爭對手時,會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到自我的發展上,而不是是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攻擊競爭對手,這是不成熟的人做出來的事。

在營銷中,總會碰上一些公司做各種"比較優勢",甚至是"惡意碰瓷"。對此,我們的做法是:以德報怨。不管別人如何,我們自己有個原則:做好自己。

其實,做人也一樣;品牌,就如同一個人的氣質,他呈現的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感染力。一個人的氣質呈現,"腹有詩書氣自華"還不夠,好馬還需要配好鞍,還需要諸如衣着、舉止、語言、氣度、知識等各方面來搭配。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人的境界也是內在文化表現,不是人人都能達到的,作爲普通人,面對競爭對手,我認爲有三種層次的心態:尊重、學習、合作。

第一層是:尊重

就尊重對手,我覺得世界級拳王泰森做的比較好,他曾說:"假如沒有昔日的競爭對手,也就不會有今天的拳王。所以,感謝對手。"

感謝,其實就是對對手的一種尊重。

像王勝那樣,不背後說對手的壞話,客觀認可對手也是一種尊重。

其實,對手本就是我們的一筆財富,因爲對手會像鏡子一樣,將我們的缺點和不足暴露出來,更有利於我們砥礪前行。

所以,尊重對手,某種程度上,也是尊重自己。

第二層是:學習

有一句話說得好:"一個好的朋友不如一個好的競爭對手。"

因爲有競爭纔有動力,有壓力纔有動力,一個好的競對手,可以逼迫我們銳意進取,否則,就只能等着被吞併、被替代、被淘汰。

這個層面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可口可樂公司與百事可樂這兩家公司了,多年以來,雙方都盯死了對方,只要對方一有新動作,另一方肯定也會有新花樣,結果是二者都有了長足的發展。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沒有了競爭對手會怎麼樣?極大的一個可能就是會退步。

因此,一個有着大格局的人,一定會懂得尊重、包容和善待競爭對手,與對手競爭的過程中相互學習,一起成長。

第三層是:合作

許多人都把競爭對手視爲心腹大患,是異己,是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馬上除之而後快。

其實,反過來仔細想一想,便會發現,很多競爭對手其實就可以成爲很好的合作者。

合作的前提就是找到雙方的共同利益。

當初,通用汽車和戴姆勒-克萊斯勒都分別覬覦着電氣混合動力型汽車這一快速增長的新市場。

但是這兩個汽車巨頭又同時面臨着與豐田和本田的一場硬仗,豐田和本田都在早期進入該市場並處於領先地位。

因此,它們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來加快產品開發的速度,以便在最短的時間內向市場推出具有競爭力的混合動力技術。

最後,它們找到的方法是:合作

這樣的案例有很多,像通用汽車和福特公司等,它們既是競爭對手,同時又是合作伙伴,一起肩並肩地開發新產品,分享新理念和新技術,合作開拓市場。

其實,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大格局者,都會用同樣的標準對待所有人,不論地位的高低,也不分勢力的強弱,不會像其他蠅營狗苟之輩,只爲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活着。

但是,當謀略用在詆譭競爭對手以傳播品牌時,往往是最不理智的, 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

譬如王老吉與加多寶的同行競爭。鄙人以爲他倆的本質根本不爲競爭而競爭,而是以"誰是正統?"之爭,把涼茶市場做大了(打一次官司省了多少廣告費啊)。加多寶最後雖然官司輸了,但是通過"打官司"這個經典事件營銷案例,品牌知名度提高了多少?而之前建立的全國銷售渠道,更是在全面撤王老吉上加多寶,迅速填補市場,甚至搶佔了王老吉的很多市場。他輸了嗎?

對待競爭對手的態度 第2張

可能還有人說康師傅與統一,這兩個曾經的方便麪巨頭之爭。我承認,這兩個直接競爭對手之間的競爭是本人所經歷過的最激烈的。康師傅之前更是推出"打統計劃",從後臺到終端的全面對標統一,從後臺產品的你有我優(互相抄)到前臺終端的搶貨架(你出300買貨架我就出400),統一甚至直接把新品上市海報貼到康師傅上海總部樓下,好吧,即使如此如火如荼,但是你看他們互相詆譭對方產品了嗎?沒有。他們的競爭,是產品品質之爭、是渠道滲透之爭、是品牌細節之爭(沒錯,就是做品牌細節),但不是要徹底摧毀對方。兩敗俱傷的事情誰都不會幹,倒下一個"統一",還會有另一個"統一"。

競爭的本質什麼?"康統",鬥來鬥去,把方便麪的市場做大了,把五穀道場這個"非油炸"概念方便麪的攪局者乾死了,把華龍白象等主要競爭壓制在中低價市場讓你做不了品牌升級。

"康統"這對市場老大老二,"聯手"控制了市場。

品牌的詆譭甚至蓄意攻擊,是最不可取的。打壓別人,真不一定會擡高自己!

曽在網絡上看過這樣一個段子,很有趣。

一姑娘把新買的iPhone 6s放在鋼琴上,她同學看到後說:"真能裝,不就買個蘋果嗎,放這麼顯眼的位置。"

女孩笑了笑說:"我彈着80萬的鋼琴,你卻只看到一個6000塊錢的手機。"

這個段子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你的注意力在哪裏,你就會get到什麼。

心理學上也有類似說法,就是你的注意力在哪裏,你的成就就在哪裏,因爲當人的注意力聚焦在一點上,其他信息就會被過濾掉。

一個大格局的人,面對競爭對手時,會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到自我的發展上,而不是是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攻擊和詆譭競爭對手。

百家爭鳴不僅讓市場整體爲消費者接受,共同將市場做大,做強;而且品牌之間的市場區隔,又能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形成一個互補空間。詆譭的最終結果是兩敗俱傷,消費者對此失去信心……

你詆譭別人時,在旁觀者的眼裏,不管別人做的好不好,就算人家技不如你,纔不如你,最起碼你少了幾分雅量。

有大格局的人,面對競爭對手,會時刻懷有敬畏之心,懂得尊重每一個傾盡全力的對手,而不是像格局小的人那樣,伺機就落井下石。

對待競爭對手的態度3

01、一年前,一個律師朋友跟我說,前陣子,她的直屬老闆帶着一大票人跳槽,她沒跟着走。

我挺驚訝的,她經常標榜自己一個愛財如命的人,每天加班到半夜,只要買個包,心情瞬間大好,可這次卻白白放過一個撈一筆的好機會。

據說,薪水翻倍,房補車補給了一大堆,她想也沒想就拒絕了。

朋友們都說,她腦子進水了,我卻覺得這是她最清醒的一次。

看看她的前老闆都幹了什麼事。

椅子還沒涼,他就是開始翻臉,暗地裏把公司客戶拜訪了一遍,說是要道別,其實就是去挖牆腳。

對待競爭對手的態度 第3張

帶走自己的鐵客戶也就算了,其他同事的客戶也要撬走實在有點說不過去。

朋友說,本來她打算跟着這個老闆走的,後來突然有客戶跑來問他是不是能幹的人都走了,如果是這樣,他們也考慮跟着走了。

她才決定不跳槽了。

有人勸她,反正老闆跟她是一夥的,肯定不會對她下黑手。

她苦笑着搖了搖頭:

世上哪有永遠的同夥,這樣的人還是有多遠躲多遠,他手裏的棒子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打在你身上,更何況這樣的人,以後也沒什麼前途。

有道理,一個人對待競爭對手的態度就是他的人生高度。

每個人身邊都有這樣的一些人,幹一行砸一行,看不出他哪裏有短板,可就是老鼠過街,人人不滿。

想來想去,無非是當初做了那麼幾件缺德事。

未必是人神共憤的惡性,有時候就是佔點小便宜,耍點小心機,可就是這些細節裏,藏着一個人的壞心眼。

這點小苗頭,足以擊垮一個人的格局。

所謂格局,不是對你喜歡的人怎麼誇怎麼愛,而是對那些你不喜歡的人能不能至少做到問心無愧。

02、美國社會學家庫利有個“鏡中我”理論。

他說,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和態度,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鏡子”,每個人都是通過這面“鏡子”認識自己。

從這個角度上看,站在你對面的那個人比與你並肩的人更能照出你真實的樣子。

安姐年輕的時候,特別受歡迎,從學校到職場,追求者不斷。

她更是一度陷入左先生和右先生的兩難。

右先生是個成熟的男人,雖然不愛說話,但對她體貼照顧。

左先生是個陽光大男孩,能言善道,但經常光說不練。

左先生和右先生都是安姐同事,兩個人誰也不肯放手,表面不說,暗中用盡渾身解數。

最終,她選擇了左先生。

原因與愛情無關。

過去,左先生和右先生在同一個團隊,經常一起合作,主管經常把項目主管的差事交給沉穩的右先生。

他總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把最苦最累的工作交給左先生,時不時還要冷嘲熱諷一番。

從不讓左先生在老闆面前露臉,連向老闆郵件回報工作也經常不抄送他。

老闆有一次問起,他才支支吾吾地說落下了。

同事們經常感嘆,這心裏的恨一定不淺,連大腦都自動遺忘了。

總之,右先生就是有意無意地給左先生穿小鞋。

左先生就這樣默默地努力着,直到有一天,老闆把他調配到董事會祕書處,他突然成了公司裏的紅人。

看着全公司的人都開始巴結左先生,他咬咬牙,去和左先生講和。

大概是想清楚了,爲了愛情丟掉事業,多麼得不償失。

左先生沒接受他的邀約,但也沒在別人面前說過他一句不是。

這些都被安姐看在眼裏,記在心上。

有時,她也會有意無意地在左先生面起那說起右先生的壞話,而這個沒有腦回路的左先生還不時幫別人找藉口,跟安姐說,其實他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安姐每次都很無語,甚至一度懷疑左先生說喜歡她是在逗她玩。

不過機智如她,還是果斷地選擇了這個看上去機靈,實際很遲鈍的男人。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嫁個一個層次高的人有多賺,安姐經常偷着樂。

03、這幾年,安姐老公步步高昇,從激烈競聘到民主選舉,他都是大大方方爭取,明明白白努力,即使有人羨慕嫉妒恨,也得不到任何呼應。

結婚之後,安姐享了不少福,兩個人很少吵架,因爲左先生開明豁達的心性,即使不贊同,也不干涉安姐的選擇。

不過,更讓安姐美滋滋的是她的寶貝兒子繼承了爸爸的好基因,小小年紀就坦蕩開闊。

和他聊天特別好玩,有一次,說起競選班長失敗,他像小大人一樣嘟着嘴說:“我真的不喜歡張小明,但他班長當得挺好的。

”說實話,這樣的孩子不成才,老天都會看不下去。

他未必爲活出社會標準下成功的人生,但他必然是個豁達通透的孩子。

你怎麼對待那個和你爭奪的人,其實就是你的底線。

而恰恰是底線決定着一個人的人生高度。

豐盛的時候,誰都願意給別人分一杯羹,於匱乏處,方見真知。

底線和眼界框定了一個人的格局,也決定了一個人一生可以走到哪裏,而這兩點都可以從你對待對手的態度裏看出來。

04、人們經常說,一個人的品性怎麼樣得用錢來考驗。

其實,未必是金錢,還有許多資源的爭奪與金錢無關,機會、時間、榮譽等等,這些利益的爭奪和混戰裏,才能看出人的本質。

有人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渴望的事,就要全力以赴。

想要沒錯,錯的是怎麼要。

或者應該這樣說,想要是態度問題,怎麼要卻是修養問題。

人們對待競爭對手的態度大致分三種。

第一類是輕蔑。

有一類人,無論對手是誰,實力如何,頭上只有赫然四個大字:惟我獨尊。

一提到競爭對手就是一臉瞧不上。

這樣的人活在自己的侷限裏,必然最先被社會淘汰,更不用說什麼人生高度。

第二種是仰視。

一個人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的時候,通常有兩個選擇。

要麼唯唯諾諾地躲在角落,要麼不擇手段無下限。

無論哪一種,成就必然有限。

最後一種人,站在對手的對面,帶着一顆敬畏之心,懂得尊重任何一個傾盡全力的對手。

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講真,一次升學、升職、比賽、競爭,都無法決定你的人生可以走到哪裏。

真正決定你的人生高度的是你的心境,而這種心境就藏在你對待對手的態度裏。

幾年前,工作上被齷齪卑鄙的小人害的時候,我也感嘆過,並不是每一個對手都值得尊重,畢竟這個世界上壞人太多。

閨蜜總能用一句話寬慰我:小人的贏法就是爲了把你拉低到和她一樣的層次,然後以豐富的經驗打敗你。

想來,你對待別人的態度決定的是你的人生,無論是鄙視還是尊重,都和別人沒多少關係。

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但至少在你自己的每一個選擇裏,你做出忠於內心的決定,輸了才能心服口服,贏了也才能揚眉吐氣。

不是嗎?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