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抗美援朝戰爭

抗美援朝戰爭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3.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抗美援朝戰爭嗎,它分爲五次戰役,是中國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期間經歷的五次戰役,從這五次戰役中,抗美援朝戰爭英雄畢竟給中國帶來了熱心助人、善良、熱愛和平的形象,還鍛鍊了中國志願軍的心智。

抗美援朝戰爭

抗美援朝戰爭1

抗美援朝五大戰役

抗美援朝的五大戰役是指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期間經歷的五次大的戰役。這五次戰役從1950年開始到1951年結束。這五次戰役鍛鍊了志願軍的意志同時也給美帝主義沉重的打擊。

第一次戰役

從1950年10月25日開始,至11月5日結束,共12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敵我雙方在運動中由遭受進入交兵。我之基本意圖爲穩定局勢,站住腳根,掩護朝鮮人民軍北撤整理,爲爾後作戰創造條件。志願軍參戰部隊共6個軍18個師,敵方參戰部隊爲4個軍10個師另1個旅1個團。敵我兵力爲1∶1.2(敵海空軍未計在內)。10月19日,志願軍在緊急情況下入朝,原準備搶佔龜城、泰川、球場洞、德川、寧遠、五老裏一線,組織防禦。後因敵人已超出志願軍預定組織防禦的地區,並繼續分兵冒進,志願軍即採取了在運動中殲敵的作戰方針,利用敵未估計到志願軍參戰這一戰略上的突然性和敵分兵冒進的弱點,以一部兵力(第42軍之第125師)於東線黃草嶺地區進行防禦,阻敵前進。同時集中主力(第38、第39、第40軍、第50、第66軍和第42軍之第125師)於西線之宣川、龜城、博川、雲山、溫井、熙川等地區,在運動中將敵各個消滅。此役於10月25日打響,志願軍實行大膽的戰役迂迴,配合正面主力堅決英勇地進攻,獲得了戰場上的主動權,贏得了初戰成功,殲敵1.55萬餘人。把敵人從鴨綠江邊趕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敵企圖於“感恩節”(11月23日)之前吞併朝鮮、結束戰爭的計劃。

第二次戰役

從1950年11月6日開始,至12月24日結束,共49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誘敵深入、正面突擊與戰役迂迴相結合。第一次戰役後,敵雖遭志願軍沉重打擊,仍毛病地判斷志願軍兵力不大,輕視志願軍氣力,發動了所謂“聖誕節”(12月25日)攻勢,企圖佔據全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對此,志願軍決定採取故意示弱、誘敵深入和集中兵力各個殲敵的方針,爭取將陣線推動到平壤、元山地區。在戰役佈勢上,志願軍以剛入朝之第9兵團(轄第20、第26、第27軍)於東線長津湖地區爭取在運動中殲敵一部;同時,集中主力於西線博川、價川、德川、寧遠地區,向敵實行反突擊。根據第一次戰役的教訓,西線採取雙層戰役迂迴,以兩個軍(第38、第42軍)從敵翼側薄弱部(德川、寧遠地區)突破,向敵縱深猛插,斷敵退路,主力四個軍(第39、第40、第50、第66軍)由正面配合,實行戰術上的分割合圍,各個消滅敵人。東線採取分割包圍的戰法。西線和東線參戰部隊在缺少冬裝的情況下,冒着零下40度的酷寒氣溫,艱苦戰役,克服了敵人,殲敵3.6萬餘人,光復了三八線以北除襄陽之外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全部領土,迫敵於“三八線”以南轉入防禦,基本上改變了戰局。

第三次戰役

從1950年12月31日開始至1951年1月8日結束,共8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主要從政治上斟酌必須打過三八線,中朝部隊向預有防禦準備之敵發起進攻。戰役企圖爲粉碎敵人利用三八線既設陣地進行的防禦,不給敵以喘息機會。中朝兩軍以5個軍(第38、第39、第40、第50軍和人民第1軍團)於西線向東豆川、漢城實行主要突擊;以4個軍(第42軍、第66軍和人民軍第2、第5軍團)分別向濟寧裏、加平、春川方向和自隱裏、洪川方向實行突擊。作戰中,經急促炮火準備後即全線發起進攻,突破敵防禦後,迅速投入第二梯隊,向敵縱深實行穿插迂迴,切斷敵人退路。全線進至“三七線”附近時,即停止了追擊,轉入積極防禦作戰。此役,是志願軍入朝後首次大範圍向預有防禦準備之敵的進攻。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並肩連續作戰7晝夜,殲敵1.9萬餘人,向前推動80至110千米

第四次戰役

從1951年1月25日開始,至4月21日結束,用時87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一翼進行堅守防禦,從側翼實行反突擊和作頑強的機動防禦作戰。在三次戰役中,敵遭中朝部隊連續打擊,損失慘痛,被迫退至“三七線”,將兵力集中後稍事整理,即趁志願軍轉入休整之際,向北發起進攻。志願軍因連續進行了3次戰役,減員甚大,極度疲勞,部隊未得到休整和必要補充,又值酷寒季節,工事構築不容易,食糧缺少,且運輸線延長,補給十分困難,在戰役第一階段,以3個軍(第38、第50軍和人民軍第1軍團)在西線漢江南北地區進行堅守防禦,箝制敵主要進攻團體;在東線橫城地區誘敵深入,集中主力6個軍(第39、第40、第42、第66軍和人民軍第3、第5軍團)實行反突擊。東線反突擊獲得了成功,但進攻砥平裏受挫,未能打破敵全線進攻。戰役第二階段,志願軍全線轉爲機動防禦,節節阻擊敵人。經過艱苦奮戰,制止了敵人的進攻,將陣線穩定在“三八線”南北地區。此役共殲敵7.8萬餘人,敵每天前進不到1.5千米,志願軍贏得了掩護戰略豫備隊集結的.時間。

第五次戰役

從1951年4月22日開始,至6月10日結束,共50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爲粉碎敵軍登陸計劃,提早發起進攻戰役。參戰部隊共15個軍,即除使用原本的志願軍第9兵團和第39、第40軍,人民軍第1、第2、第3、第5軍團外,還投入了剛入朝的2個兵團6個軍(即第3兵團的第12、第15、第60軍,第19兵團的第63、第64、第65軍)。戰役的基本指點思想是,以一部份兵力突破敵防禦後,直向戰役縱深發展進攻,割裂敵全部防禦體系,集中主力對預期消滅之敵實行兩翼迂迴,配合正面突擊,分割包圍,各個消滅敵人。戰役共分3個階段:第一階段,解放軍集中3個兵團12個軍(內人民軍一個軍團)於西線實行主要突擊,經7天激戰,推動50餘千米,殲敵2.3萬餘人,造成東線之敵翼側暴露,迫敵主力退至春川、漢城地區組織防禦。第二階段,敵爲破壞志願軍的進攻,繼續北犯,志願軍迅速調劑部署,轉移主力,以第3、第9兵團和人民軍金雄團體向東線之敵實行主要突擊。首先集中主力一部割裂美軍和南朝鮮軍的聯繫,消滅縣裏地區之敵,爾後向縱深發展。以第19兵團在西線箝制美軍主力,積極配合行動。此階段消滅南朝鮮軍第3師、第9師大部,將第5師、第7師擊潰。第三階段,實行戰略轉移。敵及時以戰役豫備隊梗塞了缺口,構成東西相連的防禦體系。志願軍經連續作戰,糧彈基本用完,繼續進攻亦有困難,決定停止進攻,以一部兵力進行機動防禦,掩護主力轉移休整。轉移中,志願軍第180師遭受了嚴重損失。此役共殲敵8.2萬餘人,消耗與緝獲了敵大量物質設備,鍛鍊了剛入朝參戰的部隊。

抗美援朝戰爭2

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後在7個多月的時間內,連續進行五次戰役,和朝鮮人民軍一起將“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擊退到“三八線”,並將戰線穩定在“三八線”南北地區,共殲“聯合國軍”23萬餘人,迫使其接受停戰談判,爲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實行戰略防禦,邊打邊談,勝利結束戰爭(陣地戰階段)

1951年6月11日~1953年7月27日,爲抗美援朝戰爭第二階段。這個階段,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執行“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達到結束戰爭”的戰略方針,在軍事上採取“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作戰方針,以陣地戰爲主要作戰形式。其特點是:軍事鬥爭與停戰談判密切配合,邊打邊談,以打促談,鬥爭尖銳複雜;戰線相對穩定,局部性攻防作戰頻繁;戰爭雙方都力圖爭取主動,打破僵局,謀求對自己更有利的地位。

  實行戰略轉變和朝鮮停戰談判開始

1951年5~6月,“聯合國軍”的總兵力增至69萬餘人,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總兵力增至112萬餘人,其中志願軍爲77萬餘人,但在技術裝備上,志願軍和人民軍仍處於劣勢,並且沒有制空權和制海權,交戰雙方總體軍事力量基本上趨於均衡,戰場形勢已處於相持狀態。戰爭雙方經過7個多月的軍事較量,美國已認識到面對源源不斷得到補充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的強大兵力,單純依靠軍事手段解決朝鮮問題已無取勝希望,如將主要力量長期陷於朝鮮戰場,則對其以歐洲爲重點的全球戰略極爲不利,加上美國國內和國際反戰情緒日益高漲,因此決定在戰場上轉入戰略防禦,準備以實力爲基礎,同中朝方面舉行談判,謀求“光榮的停戰”。6月初,美國政府通過外交途徑向中朝方面作出了通過停戰談判結束敵對行動的表示。中朝方面經過五次戰役的實踐,也深感在現有武器裝備條件下,要在短時間內殲滅美軍重兵集團是困難的。鑑於美國已表示願意談判,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於1951年6月中旬確定了“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達到結束戰爭”的戰爭指導方針和在軍事上採取“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作戰方針,要求志願軍作戰應與談判相配合、相適應。據此,志願軍適時進行戰略轉變,由以運動戰爲主轉變爲以陣地戰爲主,由軍事鬥爭爲主轉變爲軍事、政治鬥爭“雙管齊下”。人民委員會和毛澤東在作戰指導上,還提出了“零敲牛皮糖”,由打小殲滅戰逐步過渡到打大殲滅戰的方針。1951年7月10日,戰爭雙方開始舉行朝鮮停戰談判。從此,朝鮮戰爭進入了長達兩年多邊打邊談的局面。

  粉碎“聯合國軍”局部攻勢和“絞殺戰”、細菌戰

1951年7月26日,停戰談判討論軍事分界線問題時,“聯合國軍”方面以補償其海、空軍優勢爲藉口,無理要求將軍事分界線劃在志願軍和人民軍戰線後方,企圖不戰而攫取1.2萬平方千米土地。遭到朝中方面堅決拒絕後,竟企圖以軍事進攻迫使朝中方面就範。8月中旬~10月下旬,“聯合國軍”採取“逐段進攻,逐步推進”的戰法,連續發動了夏、秋季局部攻勢,並從8月開始,實施了長達10個月的以切斷志願軍和人民軍後方供應爲目的的“空中封鎖交通線戰役”,即“絞殺戰”。1952年初,美軍對中朝軍民還祕密進行了細菌戰。對此,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予以有力的回擊,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反“絞殺戰”和反細菌戰的勝利,並在反“絞殺戰”鬥爭中建成“鋼鐵運輸線”,基本解決了運輸補給問題。在此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爲配合停戰談判,還進行了局部戰術反擊作戰,收復許多前沿陣地和沿海10餘個島嶼。在這種形勢下,“聯合國軍”方面被迫放棄無理要求,於1951年11月27日同朝中方面達成以實際接觸線爲軍事分界線的協議。

  攻守均處主動,進行全線戰術反擊和上甘嶺戰役

1951年12月,關於戰俘問題的談判開始後,“聯合國軍”方面爲強迫扣留朝中戰俘,提出並頑固堅持所謂“自願遣返”的原則,反對朝中方面全部遣返戰俘的主張,使停戰談判陷入僵局。在此期間,“聯合國軍”接受了發動夏、秋季局部攻勢失敗的教訓,採取小規模的進攻行動和空軍的破壞活動,以維持其防線和配合其談判。

志願軍爲堅持持久作戰,鞏固和加強已有陣地,於1952年春、夏季創造性地建成了以坑道工事爲骨幹、同野戰工事相結合的支撐點式的堅固防禦體系,使防禦作戰得到進一步發展,由帶機動性質的積極防禦轉爲帶堅守性質的積極防禦,由主要用於堅守戰線、消耗敵人的陣地防禦逐漸轉向以殲滅敵人爲主的陣地進攻,攻防作戰均處於更加主動地位。志願軍和人民軍在打小殲滅戰的思想指導下,依託陣地廣泛開展小部隊戰鬥活動,襲擊和伏擊“聯合國軍”,搶佔中間地帶,奪取其突出的前沿陣地和支撐點,並逐漸擴大作戰規模。同時,在第一線陣地廣泛展開了以消滅“聯合國軍”零散目標爲目的的“冷槍冷炮”狙擊活動,極大地限制了其活動。隨着陣地鞏固、運輸補給問題的解決和武器裝備的加強改善,志願軍和人民軍於9月18日~10月31日,有組織、有計劃地在全線進行了具有戰役規模的戰術反擊作戰,對“聯合國軍”營以下兵力防守的60個陣地攻擊77次,鞏固佔領17個陣地。10月14日~11月25日,又取得上甘嶺戰役的勝利,粉碎了“聯合國軍”爲扭轉被動局面,配合談判而發動的規模較大、持續時間較長的“金化攻勢”。

  進行反登陸作戰準備

1952年冬,朝鮮停戰談判仍無進展。新當選的美國總統D.D.艾森豪威爾表示,如果談判還不成功,就要不顧一切危險全力發動一場進攻。已於5月接替李奇微任“聯合國軍”總司令的克拉克,組織專門小組制定了在志願軍和人民軍側後實施登陸的計劃。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爲粉碎“聯合國軍”這一企圖,從1952年底起,進行了大規模的反登陸作戰準備,加強了朝鮮東西海岸的防守兵力和防禦陣地,囤積了大量作戰物資,正面戰場也作了充分準備,至1953年4月全部完成反登陸作戰準備工作。“聯合國軍”被迫放棄了進行軍事冒險計劃,於4月26日同朝中方面恢復被其中斷6個月之久的停戰談判。

  發起夏季反擊戰役,促進停戰實現

爲促進停戰實現,志願軍根據毛澤東關於“爭取停、準備拖”的指示,與人民軍一起,發起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5月13日~6月15日,先後對“聯合國軍”進行兩次不同規模的進攻,有力地促進了停戰談判的進程。6月8日,關於戰俘遣返問題達成協議;6月15日,按照協議重新校訂調整軍事分界線的工作也基本完成。就在停戰協定即將簽署之際,南朝鮮當局於6月17日深夜以“就地釋放”爲名,強迫扣留戰俘,破壞剛剛達成的關於戰俘遣返的協議,並公然聲稱要“單獨幹”“北進”,企圖破壞停戰實現。志願軍和人民軍爲實現有效的停戰和停戰後處於更有利地位,以南朝鮮軍爲主要打擊對象,於7月13日發起以金城戰役爲主的第三次進攻作戰,殲滅“聯合國軍”7.8萬餘人,迫使“聯合國軍”方面向朝中方面作出實施停戰協定的保證,有力地促進了停戰的實現。

7月27日,戰爭雙方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至此,歷時兩年零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以中朝軍民的勝利和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的失敗而告結束。在戰爭第二階段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共殲“聯合國軍”72.3萬餘人。

  抗美援朝戰爭的特點及其勝利的重大意義

在這場戰爭中,美國將其陸軍1/3、空軍1/5、海軍近半數的兵力投入到朝鮮戰場,使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現代化武器,然而卻遭到失敗。志願軍斃傷俘“聯合國軍”71萬餘人。美軍在朝鮮戰爭中消耗各種作戰物資7300餘萬噸,用於戰爭的經費達400億美元。志願軍作戰減員36.6萬餘人,消耗各種作戰物資560餘萬噸,用於戰爭的經費爲62.5億元人民幣。

這場戰爭的突出特點是:①它是一場規模較大的國際性局部戰爭,政治鬥爭、軍事鬥爭交織進行,複雜尖銳,雙方軍事較量異常激烈。在一個幅員狹小的戰場上,戰爭雙方投入大量兵力、兵器,到戰爭結束時,雙方兵力總共達300多萬人。噴氣式飛機首次廣泛使用於戰場。戰場上的兵力密度、某些戰役戰鬥的炮火密度、美國空軍轟炸密度都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②戰爭雙方武器裝備優劣懸殊。美國是資本主義世界最大的工業強國,美軍具有第一流的現代化技術裝備,掌握着制空權和制海權,實行的是現代化諸軍種、兵種聯合作戰,但進行的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失道寡助,內部矛盾重重。中國經濟落後,志願軍武器裝備處於明顯劣勢,基本上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坦克部隊作戰。後期雖有少量空軍,也只能掩護主要交通運輸線。但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所進行的是正義的反侵略戰爭,得到了中、朝兩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和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支持,有巨大的政治優勢。③戰爭的主要戰場是在東西瀕海、地幅狹長、山高林密的朝鮮半島北半部,便於實施登陸作戰和利用山地隱蔽軍隊、組織防禦,但不便於發揮機械化技術裝備的效能和大兵團實施廣泛機動。④志願軍出國作戰,就地補給或取之於敵都較困難,一切作戰物資基本上靠國內供應,由於交通工具落後,運輸手段有限,加之美國空軍的封鎖破壞,供應困難,作戰行動受到很大影響。“聯合國軍”依賴其現代化裝備,能迅速完成補給,保障作戰。這些特點,都制約着戰爭雙方的戰爭指導,影響着戰爭的進程和結局。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以毛澤東爲主席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按照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指導戰爭,以高度的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以頑強的意志、無比的勇敢和智慧,戰勝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