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真正聰明的人遠離3種精神窮人經典美文

真正聰明的人遠離3種精神窮人經典美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真正聰明的人遠離3種精神窮人經典美文,閱讀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多閱讀美文不僅能提升我們的文學素養,對我們的知識豐富也有很多好處,下面爲大家分享真正聰明的人遠離3種精神窮人經典美文,一起來閱讀一下吧。

真正聰明的人遠離3種精神窮人經典美文

真正聰明的人遠離3種精神窮人經典美文1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過去的時候,有一個人家中已經有了三頭驢。

這三頭驢,一頭勤快,一頭懶惰,一頭脾氣好,主人對此瞭解得一清二楚。

後來他打算再買一頭驢,在市場上相中了一頭,但是不知這驢的品性,就先牽來試用兩天。

他把驢牽到自家牲口棚,和早先的三頭驢拴在一起。

新買的驢子進了牲口棚,不和別的驢子站在一起,走到那頭好吃懶做的驢子旁邊,不動了。

買驢的人見狀,二話沒說,馬上又牽着這頭驢回到市場上去。

賣驢的人說:“你還沒有好好試試呢。”

買驢的人回答說:“不用再試了,我已經知道它是什麼樣的驢了。”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身邊人的秉性和行爲,或多或少地會對我們造成一定影響。

我們在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些人可以莫逆於心,有些人只能是泛泛之交,還有些人,與其產生交集,不如及早遠離。

交朋友當然不能是勢利眼,攀龍附鳳,但是選擇朋友還是要在精神上進行區分,精神富有的朋友好像一座聖潔的圖書館,讓你受益無窮,而精神上貧窮的人會使你得不償失。

接近什麼樣的人,就會走什麼樣的路,窮人只會教你如何節衣縮食,牌友只會催你打牌,酒友只會催你乾杯,而靠譜的人卻會感染你如何取得進步!

真正聰明的人,一定要遠離三種精神上的“窮人”。

格局狹小:無見之庸人

俗話說:“心眼小的人,天地大不了。”

格局狹小的人,庸俗而無見識,總是專注眼前的利益,凡事從自己出發,辦事沒有原則,以爲處處佔盡便宜,而其實因小失大,限制了自身的發展格局。

戰國時期,秦惠文王想吞併物產豐富的蜀國,但是道路艱難,不利於出兵,於是有人獻計,造了石牛放在高山上,並在石牛的屁股後面放了金子。

蜀國人發現後,報告蜀侯。蜀侯中計,以爲那是能拉出金子的石牛,下令民工開山填谷,鋪築道路迎接石牛,結果秦惠文王讓大軍跟在運送石牛的隊伍後滅了蜀國。

格局狹小的人就像那蜀侯一樣,看到的只是自己的能力和慾望,不知道自己在別人的眼裏已經是透明的了。

一個人,不僅要活在自我之中,更要活在自我之上,這纔是有格局,然而與格局狹小的人交往,會慢慢地迷失自我,變得平庸。

理性缺乏:偏見之君子

虔誠,如果缺失知識,就是愚昧;虔誠,如果缺失理智,就是迷信。

當一個人內心充滿某種情緒的時候,心裏就會帶上強烈的個人偏好和心理暗示,從而變得非常固執。

人有死不認賬的根性,必定會去找出各種理論、證據來佐證自己的觀點,其實這些只是強化他的情緒罷了。

人很容易被情緒和偏見綁架。

善良,如果缺少智慧,就會助紂爲虐。

一個人,就算是心地善良,如果理性缺乏,也會充滿偏見而不知道反省,因而不足取。

人是活在七情六慾之中的,每天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反應,而理性恰好是情緒的平衡棒。

但是情緒的力量遠遠大於理性的力量,如果理性不能去掌控情緒,那麼情緒就會來掌控你。

理性缺乏的人,不但自己被氾濫的情緒主宰,分不清對錯的念頭,一事難成,而且也會把不良的情緒傳給身邊的人。

人格缺陷:邪見之小人

這世上,總有一種人,看見別人好了,就憤憤不平,一心琢磨着,怎麼給對方使點壞,怎麼把人家從高處拽下,讓他跌落塵埃,看他落魄潦倒,就覺得心情舒暢

其實把別人踩下去了,不代表你就上去了。

生活中,身邊不乏有這樣一種人存在,與別人說話時,似乎完全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溝通姿態和禮貌的說話方式,並不以“把話說明白”爲目的,而是以“讓自己出氣、使別人不爽”爲終極目標和極大享受。

這些人,古人喜歡稱之爲“小人”,今天看來,其實就是“人格缺陷”。

人格缺陷中,最常見,最普遍,對人影響最大的就是“自以爲是”。

他們唯我獨尊,一旦遇到不順,往往遷怒於他人和外界,而不會從自身找原因。

在他們眼裏,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那麼自然將報復和發泄的目標轉向別人。

他們做事不考慮後果,先遮蓋住眼前的麻煩再說,一旦事情弄砸了,他們推卸責任,想辦法轉嫁給別人。

在生活中,遇到這種人,要敬而遠之,不要親近,也別招惹,對他再好也沒有用,他在利益面前根本不管別人的死活。

真正聰明的人遠離3種精神窮人經典美文2

《話說謙讓》

謙讓彷彿是一種美德,若想在眼前的實際生活裏尋一個具體的例證,卻也不容易。類似謙讓的事情近來似乎很難得發生一次。就我個人的經驗說,在一般宴會裏,客人入席之際,我們最容易看見類似謙讓的事情。

一羣客人擠在客廳裏,誰也不肯先坐,誰也不肯坐首座,好像“常常登上座,漸漸入祠堂”的'道理是人人所不能忘的。於是你推我讓,人聲鼎沸。輩分小的、官職低的,垂着手遠遠地立在屋角,聽候調遣。自以爲有佔首座或次座資格的人,無不攘臂而前,拉拉扯扯,不肯放過他們表現謙讓的美德的機會。有的說:“我們敘齒,你年長!”有的說:“我常來,你是稀客!”有的說:“今天非你上座不可!”事實固然是爲讓座,但是當時的聲浪和唾沫星子卻都表示像在爭座。主人擺一張笑臉,偶然插一兩句嘴,作鷺鷥笑。這場紛擾,要直到大家的興致均已低落,該說的話差不多都已說完,然後急轉直下,突然平息,本就該坐上座的人便去就了上座,並無苦惱之相,而往往是顯得躊躇滿志、顧盼自雄。

每次遇到這樣謙讓的場合,我便首先想起《聊齋》上的一個故事:一夥人在熱烈地讓座,有一位扯着另一位的袖子,硬往上拉,被拉的人硬往後躲,雙方勢均力敵,突然間拉着袖子的手一鬆,被拉的那隻胳臂猛然向後一縮,胳臂肘尖正撞在後面站着的一位駝背朋友的兩隻特別凸出的大門牙上,咔嚓一聲,雙牙落地!我每憶起這個樂極生悲的故事,爲明哲保身起見,在讓座時我總躲得遠遠的。等風波過後,剩下的位置是我的,首座也可以,坐上去並不頭暈;末座亦無妨,我也並不因此少吃一口。我不謙讓。

考讓座之風之所以如此盛行,其故有二。第一,讓來讓去,每人總有一個位置,所以一面謙讓,一面穩有把握。假如主人宣佈,位置只有十二個,客人卻有十四位,那便沒有讓座之事了。第二,所讓者是個虛榮,本來無關宏旨,凡是半徑都是一般長,所以坐在任何位置(假如是圓桌)都可以享受同樣的利益。假如明文規定,凡坐過首席若干次者,在銓敘上特別有利,我想讓座的事情也就少了。我從不曾看見,在長途汽車車站售票的地方,如果沒有木製的長柵欄,而還能夠保留一點謙讓之風!因此我發現了一般人處世的一條道理,那便是:無需讓的時候,則無妨謙讓一番,於人無利,於己無損;在該讓的時候,則不謙讓,以免損己;在應該不讓的時候,則必定謙讓,於己有利,於人無損。

小時候讀到孔融讓梨的故事,覺得實在難能可貴,自愧弗如。一隻梨的大小,雖然是微不足道,但對於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其重要或許並不下於一個公務員之盤算簡、薦、委。有人猜想,孔融那幾天也許肚皮不好,怕吃生冷,樂得謙讓一番。我不敢這樣妄加揣測,不過我們要承認,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謙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謙讓作爲一種儀式,並不是壞事,像天主教會選任主教時所舉行的儀式就蠻有趣。就職的主教照例地當衆謙遜三回,口說“nolocpiscopari”,意即“我不要當主教”,然後照例地敦促三回,終於勉爲其難了。我覺得這樣的儀式比宣誓就職之後再打通電聲明固辭不獲要好得多。謙讓的儀式行久了之後,也許對於人心有潛移默化之功,使人在爭權奪利、奮不顧身之際,不知不覺地也舉行起謙讓的儀式。可惜我們人類的文明史尚短,潛移默化尚未能奏大效,露出原始人的猙獰面目的時候要比雍雍穆穆地舉行謙讓儀式的時候多些。我每次從長途汽車的售票處殺進殺出時,心裏就想先王以禮治天下,實在有理。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