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心寬路自寬心好福自來經典美文

心寬路自寬心好福自來經典美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8.3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心寬路自寬心好福自來經典美文,我們都知道人生有着非常多的選擇和方向,每一種選擇都會導致不同的人生結果,因此爲了我們的人生更完美更精彩,我們應該以樂觀的心態面對下面,一起來閱讀心寬路自寬心好福自來經典美文。

心寬路自寬心好福自來經典美文

心寬路自寬心好福自來經典美文1

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寬,心有多遠,路就有多遠。

曾經聽過一句話:“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寬,而鄙者自隘。”

意思是:人的一生本來很長,忙碌的人總是嫌棄短促,連睡覺都覺得浪費時間;天地原本很寬敞,但狹隘的人總是自尋煩惱。

人生在世,沒有人能一帆風順的過一輩子。

短暫又坎坷、榮幸又無奈、輝煌又落魄、堅強又脆弱、開心又難過,它們總是相輔相成的糾纏着我們。

若把心中的種種凡塵雜念拋開,就會感覺到天地無比的遼闊,從而心氣暢通。

心寬一寸,路寬一丈

作家三毛曾經說過一句話:

“快樂的源泉來自每個人的內心,如果你心中不快樂,他人是無法使你擺脫困境的。”

深以爲然。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如果自己給自己心裏添堵,那對自己實在太不公平了。

人生不僅要學會承受,也要學會釋懷。承受是一種擔當,而釋懷則是一種心態。

承受需要堅強的意志和寬廣的胸懷;而釋懷卻需要淡然的心態和勇於放下的態度。

內心的強大使我們學會了承受,內心的空靈使我們懂得了釋懷。承受使我們強大,釋懷使我們無敵。

做人越簡單,生活就越寧靜。心有多寬,人生的路就有多寬。

想得開便自我解脫,想不開必然自尋煩惱,甚至到老仍耿耿於懷,真是何苦來。

美國一個喜劇演員講述了自己父親的一件往事,十分值得人深思:

父親是一個印度人,他帶着孩子和孩子的母親,舉家搬遷,來到美國生活。

沒有一個親戚,也沒有一個朋友,甚至連語言都不相通。

父親是一個出色的醫生,但是因爲父親是亞裔少數羣體的身份,一直被院長排斥、處處刁難。

但是有一天,院長患上了結腸感染,而父親正好是全院唯一一個結腸感染的專業醫師。

母親勸說父親:“他平時那樣對你,你別幫他,讓他出城去找別的醫生。”

父親再三思考後,卻說道:“我覺得我應該幫助他,因爲我不想做一個心胸狹窄的人。”

就這樣,幾年之後,老院長退休後,寫了一個舉薦信,推薦父親成爲了新院長。

心寬路就寬,心窄路就窄。

一個心胸狹窄的人,考慮自己的太多,計較太多,謀劃太多。

慢慢地,圈子小了,朋友少了,名聲壞了,形象倒塌了,無形中,把人生越走越窄。

而相反,一個心胸開闊的人,替別人想的多,還不計較算計,不蠅營狗苟,不爭先恐後。

慢慢地,圈子大了,朋友多了,名聲響了,形象光輝了,自然地,人生的場景也就開闊了。

心若計較,處處都有怨言;心若放寬,時時都是春天。

命好不如心態好

要改變你的世界,先改變你的心態。

調整心態,把痛苦轉化爲能量,懂得平衡心態,煩惱就比別人少。

選擇人生最積極的一面,就有怎樣的未來,控制心態,別讓心態控制了自己。

生活在天堂還是地獄,取決於你的態度,無法改變過去,但可改變現在。

只有把心騰出來,纔有富餘的地方盛放幸福。走在人生道上,享受從容時光。

家喻戶曉周潤發不僅是影帝,更有着一個優秀的品格。

前段時間,周潤發簽署了慈善協議,打算把自己56億的家產全部捐出。

在這個人人一心只求暴富的年代,他卻散盡家財,只求心安。

有人問他爲什麼,他說:“這個錢你不可能永遠擁有,死了之後錢帶不走,捐給外界有需要的人,挺好的。”

佛家有一句詩:“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懂得放下的人,自然七竅玲瓏,心寬似海,好心情從自我放鬆開始。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如果你活得陽光,那麼世界也會對你報以微笑。

如果你用陰霾的心態對待生活,那麼看到的便是晦暗不明。

調整好自己內心,用善良、愛心感染生活,感染人生。內心充滿了溫暖,愛自然溢出,福氣也隨之而來。

心寬路自寬心好福自來經典美文2

盧梭說:生活得最有意義的人,並不就是年歲活得最長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深以爲然。

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經歷:經歷開心與失落,經歷愜意與難過,經歷挫敗與成長。

只有學會了淚中含笑,順從內心,才能活出一份恬淡和坦然的生活,才能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

心寬似海,百福皆來

雨果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

心寬似海,是一種禍兮福之所倚,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積極人生態度。

正如一句諺語:心寬境自闊,憂少快樂多。

有一個年輕人,從小出生在富裕之家,生活無憂無慮。然好景不長,在他18歲的時候,一場意外,家道中落了。

自那以後,他遭受了各種白眼,嚐遍了人生疾苦。人也因此變得暴躁、悲觀。

後來有一天,他路過一塊農田。這裏剛被一場洪水淹沒,莊稼一片狼藉,慘不忍睹。

此情此景,讓他想起了自己的命運。但更讓他震驚的是,田裏竟然還有個農夫非常賣力地在補種莊稼,臉上看不到一絲沮喪。

年輕人問:“莊稼都這樣了,你不生氣?還有必要忙活麼?”

農夫聽了哈哈大笑:“生氣又解決不了問題。這都是老天安排好的,你看,洪水雖然毀了我的莊稼,但也給這片地帶來了豐富的養料,我敢保證今年一定是個豐收年!”

年輕人聽完,心頓時敞亮了不少。

生活就是這樣,不管你願不願意、接不接受,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如果你非陷在無法改變的事裏,無非是跟自己過不去。那些不甘與困苦,你越琢磨,心越難過;越咀嚼,人越難以承受。

不如學學那位農夫,把心放寬。

契訶夫曾說:如果你手上紮了一根刺,那你應該高興纔對,幸虧不是紮在眼晴裏。

生活從來都是兩面的,有喜也有憂。

心窄的人,路越走越窄;而心寬的人,即使滿目瘡痍,也能把日子過成“美麗的故事”。

事已至此,木已成舟,再懊悔、再生氣全都是徒勞。如果生活戲弄了你,那不如調整好情緒,平和麪對,好好生活。

心淨,比身淨重要

魯迅曾說:“社會是一個大染缸,千奇百怪,無所不有。”

對此,有人說,在這個染缸裏,沒人是乾淨的。

但其實不然,內心乾淨的人,即便是再污濁的染缸,也污染不了他們的內心。

心淨的人,更能放下誘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日,小和尚隨老和尚下山化緣。

下山前,老和尚叮囑小和尚,下山後不可近女色,小和尚點頭答應了。

兩人走到了河邊,正巧看到有個姑娘在河邊徘徊,似要過河。

老和尚就過去問她:“姑娘你要過河呀,那你過來我揹你過去吧。”

小和尚看在眼裏,心中很是費解。

走了20裏地,終於憋不住去問老和尚:“師父,爲什麼你囑咐我下山不可近女色,自己卻主動去背那姑娘呢?”

老和尚淡淡地告訴他:“你看,我把她背過河就放下了,而你過了20裏地,卻還沒放下。”

很多時候,不是世事太紛擾,而是你不懂得放下。

要知道,唯有放下,方能輕裝前行;唯有心淨,方能從容自在。

身髒了,易去污;心臟了,難清洗。

心淨,比身淨更重要。

韓寒說:一塵不染的乾淨不過是最膚淺的做作的乾淨,從最骯髒不堪裏擦出乾淨給人看,才更容易讓人閉嘴。

蓮之所以被歷屆文人墨客所看重,就是因爲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乾淨。

人也如此,裝出來的“乾淨”終有一天會被拆穿。只有修煉一顆大道至簡,歷經人事蕪雜,世事浮沉後,依舊簡單的心,纔是“心淨”的正解。

正如林清玄所說:在複雜的世界裏,做一個簡單的人。

人只有心簡單,才能對周圍所有的嘈雜坦然處之。

因爲,心淨才能心靜,心靜才能舒心。

做人貴在簡單、乾淨,內心越乾淨的人,越高貴。

心安,便是歸處

網上有一個問題:人該活成什麼樣子,才能讓自己滿意?

有個回答特別令人贊同:活得心安理得,纔是我們最滿意的樣子。

正所謂:“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安一切安。”

塵世紛擾,充滿着未知與不確定。只有到了一定年齡,經過生活的洗禮,才懂得心安是福,心安纔是歸處。

蘇軾的好友王鞏,曾因他的烏臺詩案受牽連,被貶於嶺南之地,他的歌妓寓娘也毅然隨行。

蘇軾覺得很愧疚,王鞏卻反過來安慰他,聊養生之道,還說這是在修行。

幾年後,王鞏回來。蘇軾請他們喝酒,談起嶺南風土人情時,寓娘卻答道:“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得失,不過是人生之常態。人有追求是好的,但若得失心太重,患得患失,心不快樂,何來安穩?

正如錢鍾書所說: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並非全因爲澡洗得乾淨,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爲你心上沒有掛礙。

心中無掛礙,人乃有所安。心安方從容,人安方自在。

人生沒有任何標準參考,活得心安理得、逍遙自在,便足矣。

正所謂:“人生沒有圓滿的幸福,但有知足的快樂。”

很多時候,你想要的越多,就越不快樂。

面對得失,隨緣便會心安;面對誘惑,知足纔會心安。

做一個坦蕩之人,不怕猜疑、不懼流言,才能過得更愉悅。

世間之事,紛紛擾擾,如若將所有對錯得失放在心中,心就會累。

多點釋懷,讓心寬一點;多點淡然,讓心淨一些;多點知足,讓心更安穩。

自古,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但無論世事如何變化,擁有一份樂觀豁達的心態,懷揣一份內心的安寧,便足以坦然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