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採訪中的幾種提問方式

採訪中的幾種提問方式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採訪中的幾種提問方式,記者是作爲新聞工作者的前線其中一位,每天都在給我們報道形形色色的新聞,記者在採訪的時候需要準備多種提問方式,小編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採訪中的幾種提問方式的相關資料。

採訪中的幾種提問方式1

正面提問(直接了當地講明採訪目的,開門見山地提出問題)、迂迴提問(從側面入手,逐步自然地把話題引上正題)、引導性提問(有針對性地把被採訪者心裏的話引導出來)、追問(沿着對方談話的線索、思路,緊緊追蹤)、假設性提問(提出一些假設性的問題)、錯問法(故意提出錯誤的問題)。

採訪中的幾種提問方式

正面提問:這是一種基本的提問類型,直接了當地講明採訪目的,開門見山地提出問題,不拐彎抹角。記者能較快的得到自己所想要的信息。

迂迴提問:指從側面入手,採用聊天攀談的形式,經過迂迴繞圈,然後再逐步自然地把話題引上正題的提問方法。側問法適合採訪不善談話的或者對記者感到緊張拘束的人。

引導性提問:指採用啓發引導的方式,有針對性地把被採訪者心裏的話引導出來的提問方法。適用於採訪性格內向的人。一定要注意“誘問”不是“強問”。

追問:指沿着對方談話的線索、思路,緊緊追蹤,問到“水落石出”的提問方法。

假設性提問:這是一種創造性的提問方法。指記者通過假設的方式,提出一些假設性的問題,是一種“試探而進”的提問方法。

錯問法:指故意提出錯誤的問題(一般指邏輯上的錯誤),來考察、求證、試探、激發採訪對象,以便了解真實材料,探求事實真相的提問方法。

採訪中的幾種提問方式2

一、正提法

所謂"正提法",即從正面直接提問,是直截了當地講明採訪目的,開門見山地提出問題。

採訪中的幾種提問方式 第2張

這種提問開誠佈公,乾脆利落,無須拐彎抹角。採訪對象一般也會暢所欲言。這樣,記者的訪問就會進行得迅速而順利。這是記者運用頻率最高的提問方法。一般來說,記者訪問領導幹部或者健談的公衆人物,諸如企業家、教師、學者、專家、演員、外賓等等,或者是自己熟悉的對象,限定時間或某個特定場合的現場訪問以及廣播、電視的演播室採訪、記者招待會等等,都可以直接正面提問。

運用正面提問法,應當把握這樣幾點:

1、注意情感的鋪墊。正面提問的開門見山,並非直接生硬地發問。如果在提問前有所鋪墊,對方心理上會舒緩一些,也能合作一些。

2、防止提問過於直白。過於直白的提問,往往顯得十分生硬,容易造成採訪對象的心理排拒,難以獲得有價值的信息和材料,而且還會給人一種笨嘴拙舌的感覺。北京遠郊區有個山村的羣衆吃水很困難。後來,在當地政府的關懷下,村民都用上了自來水。記者採訪一位老大娘時問道:"大娘,您吃上自來水了,高興吧?"大娘回答說:"高興!高興!"這次採訪,記者就提了這一個問題,大娘也就連着說了兩個"高興",心裏有話卻因記者的直白而沒能說出來。如果問:"大娘,原先您想到過吃自來水嗎?"或者"大娘,聽說你們過去吃水好睏難?"大娘心裏的話就能痛快地說出來。

3、善於處理談話跑題。如果對方談話跑了題,談的又是一般性的內容,記者仍要耐心傾聽。不可隨意打斷對方的話,或表現出煩躁情緒,以免損傷對方的自尊心和感情,引起對方的不滿。這也是記者缺乏修養和無能的表現。此時,記者可以採取多種方式,自然而又有禮貌地把談話引到正題上來。如果採訪對象一再跑題,而且表現出對另一個話題更有興趣,記者就要考慮自己的採訪提綱是否妥當。

二、迂迴法

所謂"迂迴法",就是指這種提問是從側面入手的,採用聊天攀談的形式稍作迂迴,然後逐步將談話引上正題。這種訪問一般時間性不太強,談話也不受特定場合與報道方式的限制。

當採訪對象感到緊張拘束,或者思想有所顧慮不大願意交談,或者雖然願意談,卻又一時不知該怎麼談的情況下,記者都可以採取側面迂迴的提問方式,逐漸將談話引上正題。有些時候,記者不大摸底,想先試探一番,也可以側面提問。側面提問的內容,應該是採訪對象熟悉的、感興趣的,甚至是最簡單、最平常的,對方几乎無需思考,張口即答。這樣,雙方就能搭建起進一步交談的基礎。應當明確的`是,記者旁敲側擊,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聊天的內容應當是有目的,有選擇的,表面上似乎和採訪無關,實質上應該是有關聯的。如果有的採訪對象確實不瞭解情況,沒有什麼話可說,那也不要勉強,不要強人所難。記者可以說上幾句得體的話,讓對方帶着笑臉離開。要是再從中總結一下,也會積累一點經驗。

三、誘導法

所謂"誘導法",是指採用啓發誘導的方式,具有針對性地把採訪對象掌握的信息引導出來。這種誘導,既可以引導對方的思路,又可以誘發對方的情感。

當記者遇到採訪對象瞭解許多信息,卻因謙虛不大願意說,或者由於性格內向不會說,或者要談的事情需要一番回憶,或者對方想說又不便自己主動說等情況時,都可以採取誘導提問方法。這種提問,可以進一步引導對方明確訪問的範圍和內容,漸漸打開對方的"話匣子",也可以激活對方的思路,引起對方的聯想。由於這種提問的針對性較強,對方會感到無處退讓。

記者在採訪前的準備充分,提問就是由已知求未知,提問就能準確恰當。同時,記者還能講出一些具體事例,讓對方回憶當時的情景或心理活動。這樣,談話的時間可能不長,卻能夠得到很有價值的材料。另外,由於記者事先做了準備,採訪對象不願意說時,記者可以根據已經掌握的事實進行提問,促使對方不得不開口。

有的訪問對象本身材料很多,只是每天的生產、工作已經成了習慣,覺得沒有什麼值得談的,或者一時也不容易想起來。這時候,記者只要講出一點類似的事例,或者有意識地朝某個方面引發一下,便可以引起對方的聯想,從而談出更多、更有價值的材料。

運用這種方法,記者特別要把握"啓發誘導"與"強加於人"之間的界限。國外一些新聞學者主張避免誘導性提問,因爲它"好像是在拐彎抹角地引出一個特定的回答,而不是客觀地探問被採訪者內心的想法",這個觀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如果把"誘問"變成了"強問",結果就是這樣。

另外,在運用誘導法中,有的採訪對象會投記者所好。對於這種採訪對象提供的材料,記者要多問幾個爲什麼,特別注意它的真實性。

四、追問法

所謂"追問法",即指記者把握事物的矛盾法則,抓住重點,循着某種思路、某種邏輯,連珠炮式的提問。

這種提問既要按照事物的內在聯繫,把基本情況和事實真相瞭解清楚,又要抓住重點,深入挖掘,達到應有的深度。因此,也是記者常用的提問方法。一般來說,記者對於骨幹事實及其來龍去脈,對於觸及事物本質的關鍵性材料,對於典型事例和典型細節,對於對方談話中的疑點以及記者從對方談話中發現的有價值的新情況、新線索,往往會抓住不放,打破沙鍋問到底,直至水落石出。

追問,既要問得對方開動腦筋,又要讓對方越談越有興趣。即使是批評性報道,也要讓對方感到追得合情合理。因此,記者態度、語氣都要與談話的氣氛協調一致,不要把追問搞成追逼,更不要變成變相"審問"。

西方記者在採訪中是比較善於採用追問方法的,並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值得借鑑。

五、設問法

即指記者通過假設的方式提出一些假設性的問題,是一種"試探而進"的提問方法。

設問法往往用來啓發採訪對象的思路,引導對方談出對某個問題、某種事情的真實想法,或者設身處地地爲對方着想,積極幫助對方回憶某種情景,或者用來調節對方的情緒,促使對方談出一些不大想說、不大好說的事情或想法,或者記者對人物或事物進行合乎規律的推斷、預測,促使對方產生聯想和想象,或者記者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再提出一些假設性問題,同採訪對象開展討論,促使自己認識的深化。

運用這種方法,記者不僅需要豐富的社會知識和生活閱歷,也需要較強的應變能力。

採用"如果"、"假如"一類的設問法,不但可以瞭解採訪對象的觀點、看法和見解,而且還能深入瞭解對方的內心世界。

運用這種方法時注意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或者暗示採訪對象按照自己主觀劃定的框框去談。

另外,採用設問法提問,要多提開放式的問題,一般不要提閉合式的問題。

六、激將法

指的是一種激發式的提問,是提出比較尖銳的問題,適當地刺激對方一下,促使對方的心態由"要我說"變爲"我要說",從而不能不說,甚至欲罷不能

原山西電視臺記者高麗萍,1987年在採製專題片《重訪大寨錄》時,她先和郭鳳蓮聊天。郭鳳蓮一聽說要採訪當年大寨的模範人物,就急切地說:"採訪別人我沒意見,我是不願意接受採訪,我再也不想上電視上報紙了。"記者問她爲什麼,她說:"前幾次有的記者找我,我正好有急事要辦不在家,就說我拒絕採訪,躲着不見,還有人說我對三中全會的政策不滿。我根本沒意見,大寨人現在不就是靠三中全會的富民政策富起來的嗎?一聽他們那樣說我,我就生氣。"高麗萍看到對方說到這裏,還是一副氣鼓鼓的樣子,就對她說:"我理解你的心情。可我覺得要讓人們真正瞭解你和大寨人今天的情況,就得你們自己出面說話,大家纔信。現在你又不接受我的電視採訪,觀衆怎麼能知道你是如何看待三中全會的政策,更不知道你的近況如何了,你說呢?"果然,這入情入理的一激很有效,郭鳳蓮馬上就說:"那好,你就採吧。可我從哪說起呢?"當下,記者就給她出了主意,對方也爽快地接受了採訪。

運用激將法時,記者要考慮自己的身份是否得當,刺激的強度是否適中,還要考慮談話的氣氛怎樣。這種提問要讓採訪對象既受到激發,又感到合乎情理。西方記者大都熱衷於採用激發式的方式提問,使得采訪對象不能不提供記者所需要的信息。他們提問往往問得尖銳、刁鑽、奇特,甚至古怪。某些資產階級政治家,也愛接待這樣的記者。他們通過巧妙地回答記者的刁鑽刻薄的提問,能夠在公衆面前顯示自己的才能。意大利女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就是以在訪問中敢於提出尖銳的問題而著名的。我們可以從他們的實踐和經驗中吸取一些有益的東西。

七、錯問法

所謂"錯問法",即指記者故意提出錯誤的問題,以考察、試探、激發採訪對象,以便了解真實的材料,探求事實真相。臺灣學者稱之爲"以誤求正法"。

需要注意的是,運用錯問法,可能會造成採訪對象的某些誤解。因此,在採訪結束時,記者應當說明原委,消除誤解,以免留下後遺症。

八、插問法

所謂"插問法",即指在談話過程中,記者及時地抓住對方談話的某個疑問提問。

有些採訪對象在交談時並不知道哪些材料有價值,哪些材料的價值不大,很可能在談到有價值的地方會一帶而過。這時候,記者只有及時地插問,才能把這種有價值的材料抓到。

另外,記者在訪問中要善於做必要而適當的插話。特別是話筒前、鏡頭前採訪,這種插話很有必要。比如重複、強調採訪對象說的某個重要問題或某句關鍵性的話;糾正對方的口誤;對方沒有講全,需要及時補充的內容;對方沒有談到,需要及時提醒的內容;尚未聽清、聽懂的話等等。

九、借問法

所謂"借問法",即指記者借他人之口提出自己想提的問題。

這種提問,不但可以藉助第三者提出一些不宜於面對面提出的問題,而且可以顯示出問題的客觀性,增強提問的力度。採訪對象爲了澄清事實,以正視聽,也往往會表明自己的態度或提供相關的事實。料的價值不大,很可能在談到有價值的地方會一帶而過。這時候,記者只有及時地插問,才能把這種有價值的材料抓到。

十、偏問法

所謂"偏問法",即指記者出其不意地從一個較偏的角度去發問,以引起採訪對象對採訪的重視和對問題的關注,或者促使對方心理上的高度集中,從而認真地回答問題。西方記者將這種方法稱作"嚴格提問法"。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