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Interview中的高級錯誤

Interview中的高級錯誤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Interview中的高級錯誤,在求職面試中,沒有人能保證不犯錯誤。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錯在哪亦也不知道如何改正。Interview中的高級錯誤,讓你對錯誤說good bye

Interview中的高級錯誤1

一、不善於打破沉默

面試開始時,應試者不善"破冰"(英文直譯,即打破沉默),而等待面試官打開話匣。面試中,應試者又出於種種顧慮,不願主動說話,結果使面試出現冷場。即便能勉強打破沉默,語音語調亦極其生硬,使場面更顯尷尬。實際上,無論是面試前或面試中,面試者主動致意與交談,會留給面試官熱情和善於與人交談的良好印象。

二、與面試官"套近乎

" 具備一定專業素養的面試官是忌諱與應試者套近乎的,因爲面試中雙方關係過於隨便或過於緊張都會影響面試官的評判。過分"套近乎"亦會在客觀上妨礙應試者在短短的面試時間內,作好專業經驗與技能的陳述。聰明的應試者可以例舉一至兩件有根有據的事情來讚揚招聘單位,從而表現出您對這家公司的興趣。

三、爲偏見或成見所左右

有時候,參加面試前自己所瞭解的有關面試官,或該招聘單位的負面評價會左右自己面試中的思維。誤認爲貌似冷淡的面試官或是嚴厲或是對應試者不滿意,因此十分緊張。還有些時候,面試官是一位看上去比自己年輕許多的小姐,心中便開始嘀咕:"她怎麼能有資格面試我呢?"其實,在招聘面試這種特殊的採購關係中,應試者作爲供方,需要積極面對不同風格的面試官即客戶。一個真正的銷售員在面對客戶的時候,他的態度是無法選擇的。

四、慷慨陳詞,卻舉不出例子

應試者大談個人成就、特長、技能時,聰明的面試官一旦反問:"能舉一兩個例子嗎"?應試者便無言應對。而面試官恰恰認爲:事實勝於雄辯。在面試中,應試者要想以其所謂的溝通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領導能力等取信於人,唯有舉例。

五、缺乏積極態勢

面試官常常會提出或觸及一些讓應試者難爲情的事情。很多人對此面紅耳赤,或躲躲閃閃,或撒謊敷衍,而不是誠實的回答、正面的解釋。比方說面試官問:您爲什麼5年中換了3次工作?有人可能就會大談工作如何困難,上級不支持等,而不是告訴面試官:雖然工作很艱難,自己卻因此學到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

六、喪失專業風采

有些應試者面試時各方面表現良好,可一旦被問及現所在公司或

Interview中的高級錯誤

以前公司時,就會憤怒地抨擊其老闆或者公司,甚至大肆謾罵。在衆多國際化的大企業中,或是在具備專業素養的面試官面前,這種行爲是非常忌諱的。

七、不善於提問 有些人在不該提問時提問,如面試中打斷面試官談話而提問。也有些人面試前對提問沒有足夠準備,輪到有提問機會時不知說什麼好。而事實上,一個好的提問,勝過簡歷中的無數筆墨,會讓面試官刮目相看。

八、對個人職業發展計劃模糊

對個人職業發展計劃,很多人只有目標,沒有思路。比如當問及"您未來5年事業發展計劃如何?"時,很多人都會回答說"我希望5年之內做到全國銷售總監一職。"如果面試官接着問"爲什麼?"應試者常常會覺得莫名其妙。其實,任何一個具體的職業發展目標都離不開您對個人目前技能地評估以及您爲勝任職業目標所需擬定的粗線條的技能發展計劃。

九、假扮完美

面試官常常會問:您性格上有什麼弱點?您在事業上受過挫折嗎?有人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沒有。其實這種回答常常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沒有人沒有弱點,沒有人沒有受過挫折。只有充分地認識到自己的弱點,也只有正確的認識自己所受的挫折,才能造就真正成熟的人格。

十、被"引君入甕"

面試官有時會考覈應試者的商業判斷能力及商業道德方面的素養。比如:面試官在介紹公司誠實守信的企業文化之後或索性什麼也不介紹,問:"您作爲財務經理,如果我(總經理)要求您1年之內逃稅1,000萬元,那您會怎麼做?"如果您當場抓耳搔腮地思考逃稅計謀,或文思泉涌,立即列舉出一大堆方案,都證明您上了他們的圈套。實際上,在幾乎所有的國際化大企業中,遵紀守法是員工行爲的最基本要求。

十一、主動打探薪酬福利

有些應試者會在面試快要結束時主動向面試官打聽該職位的薪酬福利等情況,結果是欲速則不達。具備人力資源專業素養的面試者是忌諱這種行爲的。其實,如果招聘單位對某一位應試者感興趣的話,自然會問及其薪酬情況。

十二、不知如何收場

很多求職應試者面試結束時,因成功的興奮,或因失敗的恐懼,會語無倫次,手足無措。其實,面試結束時,作爲應試者,您不妨:表達您對應聘職位的理解;充滿熱情地告訴面試者您對此職位感興趣,並詢問下一步是什麼;面帶微笑和麪試官握手並謝謝面試官的接待及對您的考慮。酬福利 有些應試者會在面試快要結束時主動向面試官打聽該職位的薪酬福利等情況,結果是欲速則不達。具備人力資源專業素養的面試者是忌諱這種行爲的。其實,如果招聘單位對某一位應試者感興趣的話,自然會問及其薪酬情況。

Interview中的高級錯誤2

一、要會“問”

很多人對諮詢面試最大的一個誤解,

就是覺得關鍵在於“回答問題”,覺得關鍵是發揮好自己。

而其實真正的要害在於“會問問題”,在於調動好面官。問問題的過程,就是在借力的過程。

通過問出好的問題,讓面官給到你最重要的信息、甚至是最直接的引導,很多難題都迎刃而解。

具體而言包括這麼幾個技巧:

(1)要在面試一開始就提問

Case interview的流程一般是,開場互相自我介紹之後,面官會用幾句話介紹下客戶想讓你解決的問題。(Case interview就是一場角色扮演,面官扮演客戶提出需求、而你扮演諮詢顧問來解決問題)

舉個面試栗子:

“面官:我們的客戶A公司是一家醫療公司,銷售醫療產品和服務;最近收購了一家M公司,其產品是醫院行政管理系統。那麼A公司琢磨着該怎麼提升M公司的銷售收入。”(簡而言之就是:“如何幫M公司提升收入”)

聽完客戶的問題後,要馬上進行提問。

這就是諮詢常說的,clarify question。用“人話”來解釋就是,假如你是一名諮詢顧問,第一次和客戶開會溝通,對方只告訴你上面這些信息。那你接下來該幹嘛?

肯定是問更多具體情況嘛!

至少你先得了解用戶預期——客戶關心銷售收入增長,到底希望達到怎麼個增速呢?以及是否同時關心利潤率的提升呢?尤其是到底同時關注A和M公司共同的銷售收入,還是隻關心M公司的銷售收入呢?

然後你也得了解業務概念——A公司有哪些醫療產品和服務?到底啥是行政管理系統?誰是客戶?客戶怎麼使用的?怎麼付錢的?M公司是怎麼提供服務的?

最後你也得搞清楚一個比較奇怪的問題——A公司和M公司是啥關係?全資收購還是部分股權?

問清楚這麼幾個問題,往往就具備了沿着框架進行分析的基礎了。

總結一下,面官告訴你題目之後,往往要從下面幾個角度來提問:

首先,和麪官確認信息、Case的目標;(比如What - 客戶想實現具體怎樣的目標)

其次,瞭解公司基本面、業務基本模式(比如Who - 用戶是誰?What - 產品是啥?How - 如何銷售產品/如何生產產品?)

最後,針對一些比較奇怪或者異常的信息進行追問;(Why - 客戶爲什麼要追求這樣的目標、有什麼深層動機等)

此外,不同的case所問的問題也有不同的重點。比如同樣是就明確Case的目標而言,profitability剛開始的clarify question往往是從財務角度明確問題、明確目標;market entry更多是從customer和product的角度來籠統定義下公司希望進入的市場。

(2)要在面官說完話就追問

可以說,追問是Case interview的精髓。如果說只能學一個case interview的技巧,那我就會告訴你,只要學“追問”就好了。

而追問的基本心法其實很簡單,總結一下就是:

拿到定量的數據,你要問定性的問題。

拿到定性的信息,你要問定量的問題。

面官告訴你What時,你要問Why或How,

面官告訴你How時,你要問What或Why。

比如:

面官說:A公司全資收購了M公司。

- 你要問:爲什麼要進行收購?A公司有什麼考量?【拿到What要問Why】

面官答:A公司想實現業務多元化、因爲原有的醫療設備業務增速放緩了。

- 你要問:原有業務近幾年增速多少?M公司業務增速多少?【拿到定性問定量】

面官答:原有業務增速從5年前20%逐步放緩到今年的6%。而M公司的增速近幾年始終保持在15%以上。

- 你要問:原有業務放緩、M公司業務增速快背後的key drivers分別是什麼?【拿到定量問定性】

總之,追問有兩個好處:

第一,追問是思考的過程。追問可以幫你從更多維度理解一條信息,提升思考深度。說是追問,其實不一定是追問面官,也是在追問你自己。比如問及增速變化背後的因素,其實你自己也可以給出一些猜測:比如是不是客戶數量增速變化了?或者客單價變化了?或者競爭格局變化了?

第二,追問是獲取有效信息的過程。因爲面官手裏的信息都是相互關聯的,通過追問就可以由點及線、由線及網,快速拿到更多幫你做決策的信息。

很多面試者都能夠拿到同樣的信息、但是做出的結果卻有天壤之別。差就差在“追問”這一招上了。

當然,教你這個口訣不是說任何情況下都要做這種追問。

練得多了,你就知道什麼情況下追問可以拿到信息,什麼時候不可以。該出口時就出口。

(3)要會亂問

對,你沒聽錯。我就是說你有時候得會“亂問”。

當你沒有明確思路的時候,得根據自己的直覺判斷問一些猜測性的、試探性的問題。

雖然諮詢公司強調,講話要有邏輯。但其實有時候人的“直覺腦”比“理性腦”更好用。

所以諮詢面試中,也得發揮直覺的作用,在沒有思路的時候,根據經驗去做一些猜測和推斷。

只不過爲了“顯得”更有邏輯一些,你可以從表述上加一些:“第一.. 第二..” “從需求的角度來說... 從供給的角度來說”等框架。

當然,80%的情況下還是得遵循邏輯來思考,剩下20%靠靈感和直覺來輔助。這20%的靈感直覺,就很依賴於日常生活中business sense的積累了。

以上就是關於“問”的具體解釋。

總結一下就是想說,

其實,絕大多數case的答案不是你想出來的,而是你從面官嘴裏問出來的。

如果你學會了“問”,你已經成功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就要靠“說”和“想”。

(二)要會“說”。

(1)要先總後分着說 —— 自上而下、不重不漏

這就是諮詢常說的,issue tree和MECE。繼續以剛剛的面試題爲例:

前面講了clarify question,接下來就到了搭framework的環節了,這裏是“先總後分着說”技巧的集中體現。

你可以跟面官要一分鐘時間沉默思考下,然後說:

“既然客戶想提升M公司的銷售收入,我覺得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organic growth 與 acquisition。對於organic growth 而言,進一步可以分爲提升現有業務也就是醫院行政系統部分的收入,和進入新的業務市場,比如醫院使用的其他一些信息系統、甚至是醫療設備。對於現有業務而言... 對於進入新的業務而言... ”

總之,你的思路和草稿紙上其實是有這樣一張自上而下/從左到右的樹狀圖:

接下來,如果面官覺得你說的不錯,就可以沿着這個框架一個個分支展開來討論。

(2)要先分後總着說 —— 及時進行階段性總結

這就是諮詢常說的,synthesis。基於前面“先總後分”的框架,要展開具體的分支、一項項進行分析。

比如你已經分析完了“自然增長“中的“新業務”這個分支,得及時進行小結,既能幫助面官記憶、也能起到承前啓後作用:

比如你可以這麼做小結:

“根據剛纔的分析,我們發現就市場吸引力而言,IT品類中除了行政信息系統外還有醫生診斷系統也是個規模很大、增速不錯的市場。這個市場裏雖然有一些競爭者,但是藉助M公司與醫院積累的良好關係、可以向現有醫院客戶推廣這一新產品,因此可行性也比較高。所以M公司可以考慮開發這一新的產品。接下來我們進一步看一下非IT品類的新業務是否有增長機會...”

這樣小結的作用包括幾個方面:

自我梳理:這是個很好的機會、梳理一下剛纔亂七八糟的討論,看看當前得出來了哪些結論。否則討論了半天,你可能跑偏了都不知道。

完善框架:小結也是個好機會來幫你回到剛剛搭建的框架,來看看框架是不是合理完善;如果不完善,那就對一開始的大框架做一些補充調整好了。很多人認爲一開始闡述的框架是一成不變的,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也是很多人被框架束縛住的根本原因。整個做case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完善最開始那個框架的過程。

承前啓後:有時候你覺得這個分支討論差不多了,就可以藉着小結的機會、轉到下一個分支。

提醒面官:面官其實不大可能全程都全神貫注,所以小結也是個很好的機會跟面官重新說一下,你思考到了哪些點。否則可能你明明想到了結論,但是面官沒聽到,豈不是很虧。

(3)要照着框架來說 —— 練習初期追求思路全面

前面我講完“先總後分着說”後,你可能會問了:那我怎麼快速地把一個問題拆解成上面圖裏那種MECE的框架呢?一分鐘完全不夠用呀。

其實不光是你想不到,資深的諮詢顧問其實也做不到。這個時候你就得藉助經驗和套路了:

因爲Case類型也就那麼多,每種類型都有一定的常見套路:比如 Profitability、Market entry、Merger & Acquisition等題型各有各的框架。比如說:

但是學習框架其實就是習武之人所練的“劍招”,最開始要先積累劍的招式,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一定要打破原有的固定招式,融會貫通、做到無招勝有招。

(4)要脫離框架來說 —— 練習後期追求重點突出

脫離框架,就是“打破招式、融匯貫通”的過程。具體有這麼幾個要領:

要應用好“問”的技巧。這就是一開始跟大家強調的,通過針對客戶的實際情況進行準確的提問,可以幫你擺脫框架的束縛,還原案例自然的邏輯。

要突出重點、明確優先級。搭框架的過程中,一定要反覆提醒和質問自己:對這個案例而言,重點是什麼?不同框架分支的優先級是什麼?—— 一定要先聊你認爲重點的.方面,而不是遵循框架本身的順序來聊;剛開始你可能對重點判斷不準,但是沒關係,反覆練習你就能培養起敏感度。

在表達時,要避免直接用概念原詞,而是替換爲行業的具體描述;比如同樣是表述框架,我們對比下下面兩種說法:

說法一:“對於organic growth 而言,進一步可以分爲提升現有業務,和進入新的業務市場。對於現有業務而言,... 對於新業務而言,我們進一步看一下市場規模、市場增速和競爭情況... ”

說法二:“對於organic growth 而言,進一步可以分爲提升現有業務也就是醫院行政系統部分的收入,和進入新的業務市場,比如醫院使用的其他一些信息系統、甚至是醫療設備。對於現有業務而言,... 對於新業務而言,我們要調研下泛醫療市場有哪些其他的機會,這些新的市場機會的盤子大不大、增速相較於M的行政管理系統市場是不是更高等”

你會發現,第二種說法更像“人話”。而第一種說法則像是“萬金油”,好像能套在所有案例裏。

總之,先練招,再破招。多數練case的人都得經過這麼個過程。

(5)要先假後真地說 —— 先說假設、然後驗證

這就是諮詢常說的,hypothesis driven。其實我們說的框架裏面的每一個分支,都是一個假設。

還是回到剛剛的case(“幫M公司提升收入”),比如:

我們假設除了M公司當前在做的“醫院行政管理系統”,還有另一個醫院使用的“xxx”市場值得進入。

如果這個假設成立,前提是市場規模夠大、市場增速較快、同時M公司在這個市場上有足夠的競爭力。接下來就是逐一驗證這些前提。

可以說,一層層拆解框架的過程,就是把每一層大的假設、拆成幾個小前提假設、再拆成更具體的小前提假設的過程。

只有遵循“假設驅動”的原則,才能保證你的框架邏輯足夠嚴謹,環環緊扣。

(6)要自言自語地說 —— 把思考的過程說出來

這就是諮詢常說的,think aloud。諮詢面試很難,不僅僅難在解題本身,更難在你得一邊想、一遍說,不能把面官晾在一邊。

否則你沉默了半個小時、吭哧吭哧分析出來一個結論,然後告訴面官要如何如何做。哪怕你結論說是對的,但是面官也會懷疑你是不是蒙的?

就比如一家諮詢公司告訴客戶要收購另一個公司,但是根本不說爲啥。客戶肯定會想:我花了100W,然而連分析過程你都懶得跟我講,我肯定接受不了。

尤其是在做一些計算的時候,一定要一邊計算、一邊把自己計算的邏輯說出來、讓面官能夠跟得上。這樣萬一中間你有步驟計算錯了,面官也有機會來幫你糾正。

(三)當然,學會了說,如果你還不滿足,這時候你結合一些“想”。

(1)要先想後說

先想後說,意思是你好多時候得要一些時間思考一下,在給面官更系統的答案。很多初學者會覺得,停下來想一想會顯得自己比較笨,但是與其說一個不經思考的錯答案,不如深思熟慮後給出更加準確、系統的回答。

等你思考熟練度提升了之後,再慢慢縮減停頓的時間。

更具體而言,尤其是當遇到一些brainstorm類的問題時,比如當面官反問你:

“你覺得這款產品有哪些潛在用途?”

“能給我一些解決這個問題的潛在方案嗎?”

這類問題都最好問面官要一分鐘時間,把你想到的點子用一定的框架組織起來,會顯得不那麼凌亂隨意。

Interview中的高級錯誤 第2張

(2)要先說後想

對,你沒聽錯。很多時候你可以先說後想,比如遇到一個問題的時候:

“thats interesting.... emmmm... ”

“thats a good question/point.... emmmm... I think... ”

“What confuse me is that... ”

“I am not sure, but I am wondering that ... ”

你可能已經看明白了,先說後想,說白了就是拖延一些時間。有的時候一些小問題不需要專門停下來琢磨,那麼就可以通過一些自然的對話爲自己爭取更多的思考機會。

(3)要把所有問題都想成“公式”

有人也把它叫做“萬物公式化”的思想。拿到任何一個專業概念,都要從定量的角度思考這個概念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可以拆解成哪些要素。

比如:“如何幫客戶提升利潤?”

就要想到:利潤 = 收入 - 成本,收入= 銷量 x 價格,成本 = 固定成本 + 可變成本。

比如:“如何提升當地生育率”

就要想到:生育率是怎麼定義和計算的?分子是新生兒數量,那麼分母呢?分母到底是當地總人口還是適齡生育女性?你會發現,對於分母的定義不同、就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你給出的措施。

再比如:“估算某個市場的規模”,這類Market sizing的題目更是“萬物公式化”思想的集中體現。

這類題目的詳細思路可以參見:market size 估算的一類問題應該怎麼思考?

再比如:你拿到下面這個圖表(描述的是一家巡演馬戲團公司的業務數據),不要急着展開計算,因爲左側這一列概念裏面藏着一堆陷阱,

其中“total attendance”到底是全年的觀衆量、還是單場的觀衆量?到底是乘完了“Occupancy rate”的數字、還是乘之前的?“Fixed cost”到底是每次Stop的cost、還是每年的cost?

這些都會直接影響你計算的結果,所以一定要從“公式”的角度,來思考每個概念背後的邏輯,然後和麪官確認清楚再計算。

Interview中的高級錯誤3

1、不修邊幅

比如頭髮蓬亂,睡眼惺忪,或者男性未刮乾淨鬍鬚等。我會覺得應聘者做事隨意,不懂禮儀,甚至不尊重我。這樣的人一般我不會讓他通過面試。

2、遲到

遲到有各種客觀因素,雖然很多公司不介意,但是至少遲到不會給對方好印象。我作爲面試官特別守時,所以也會嚴格地要求應聘者能夠守時。如果應聘者無法對於遲到給出客觀合理的解釋,或者無法在面試中表現出色,等待他的結果基本上就是面試失敗。

3、穿着不合時宜

由於我之前一直在日企工作,日企的面試一般需要着正裝(黑色西裝+領帶皮鞋),不然面試必敗無疑。其他企業未必有如此特別的要求,但是應聘者的着裝還是要以樸素爲主,切忌穿着妖豔的裝扮。面試時的服裝不講求好看,而是講求嚴肅。

4、眼睛與面試官缺乏交流

我很不喜歡面試中低着頭或者東張西望等的人。這樣既是對我的不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不自信。

Interview中的高級錯誤 第3張

5、缺乏融洽的交談氛圍

面試是一次交談,不是考試,沒有必要緊張。應聘者不能做到把握好交流的分寸,或者聲音過輕或過響,都會破壞這種氛圍。

6、答非所問

我曾經遇到一些很“聰明”的應聘者,面試中回答問題十分精彩或者很有見地,但是他們的回答卻沒有針對我提出的問題,這是比較糟糕的。一般我遇到這樣的情況,第一感覺就是應聘者只是在背誦預先準備好的句子,從而給其扣分。

7、防禦心強

面試中涉及一些過去的事情無可厚非,有的私人問題可以不作回答。但是對於一些根本無需防衛的事情如果應聘者也遮遮掩掩,那麼就難免讓人懷疑事情的真實性了。我喜歡有團隊精神的人,既然不能坦誠相待,又談何合作呢?所以這樣的應聘者能通過我的面試可能性也很小。

8、缺乏對公司、工作及行業的瞭解

這是典型的應聘者參與面試過少造成的。一般面試經歷較多的應聘者都會事先熟悉一下即將去面試的公司的情況。這也是我對應聘者一貫的要求。其實應聘者只要做到對相關信息有最基本的瞭解就可以了,比如我們公司是做什麼的,等等。

9、欺詐

這裏說的欺詐指包括簡歷與實際情況有差異,以及面試中明顯欺騙,不能自圓其說被我拆穿等。欺詐體現的是應聘者的品德問題。一個品德有問題的應聘者無論是面對我還是別的面試官,都會被直接拒絕。

10、缺乏熱情和興趣

面試中比較慵懶,沒有精神,問一句答一句,最後也沒有什麼問題可問,這就是典型的缺乏熱情和興趣的表現。任何公司都不會要一個對公司無所謂的人。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