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道教是如何形成的

道教是如何形成的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道教是如何形成的,道教是我國古老的傳統宗教,是如今五大宗教中唯一一個起源於我國的宗教,至今已有數千年曆史,而對於道教的歷史,很多人卻不是很瞭解,下面爲大家分享道教是如何形成的,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道教是如何形成的

道教是如何形成的1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爲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爲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曆史。

發端起源

道教教祖老子把“道”作爲宇宙本體、萬物規律,是超越時空的神祕存在,以“道”爲基點建立道教的神學理論體系;老莊的神祕主義和養生思想所形成的得道成仙思想爲道教的核心信仰。注重修煉養生,老子、莊子提出的清靜無爲、見素抱樸、坐忘守一等修道方法,被教徒所繼承發揚。

戰國中期的齊國興盛起了尊崇黃帝和老子的黃老道教,西漢前期的統治者推崇無爲而治的黃老之學,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漢武帝后,黃老學說走向民間,與方仙道合流成黃老道,由政治信仰轉變爲宗教團體。孔孟的儒家思想被道教所兼容,構成宗教倫理道德的主體;墨家尊天明鬼、兼愛互助和科技方術等思想與內容,被道教涵蓋;《易經》是道士的基本經典,易學理論滲透到神學哲學、符籙丹道和齋醮科儀各方面;先秦道士鄒衍的陰陽五行學說,也爲道教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兩漢黃老道教的《太平經》宣揚氣化天地、天人合一、天道承負、樂生好善,以“太平世道”爲目標。東漢丹鼎道派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將易學、黃老、火候三者參合,總結髮展了道教的養生煉丹術。

西漢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陝西咸陽道士茅盈及其弟茅固、茅衷於句曲山採藥煉丹,濟世救民,百姓感其功德,遂改山名爲“茅山”,茅氏三兄弟被稱爲茅山道教祖師。三茅真君得道於茅山,開茅山道派。早於五斗米道的創立近300年。漢末軍閥張魯僞稱其祖張陵於東漢順帝年間,在蜀地鶴鳴山自稱老君“授以正法,命爲天師”,炮製其祖孫三張立教說以惑衆。實際上是由被張魯殺害的張修建立五斗米道(天師道),尊老子爲教祖,奉《道德經》爲基本經典,修行符籙咒祝、三官手書。後篡教成功的張魯在漢中建立了地方割據的短暫政權。靈帝時期,黃老道教徒張角在中原地區創立太平道,以《太平經》爲主要經典,在疾疫流行時用符水咒說爲人治病,發展了幾十萬信徒並建立三十六方來管理。張角在184年領導發動了黃巾起義,遭受統治者的鎮壓而失敗,太平道銷聲匿跡。

發展成熟

魏晉時期,道教分化爲上層士族丹鼎道教和下層民間符水道教。茅山道人葛洪將道教神仙方術和儒家綱常名教相結合,構建了一套長生成仙體系,爲上層士族丹鼎道教奠定了理論基礎。老莊玄學盛行,促進了道教理論的發展。

364年,上清祖師楊羲得南嶽夫人魏華存授予《上清大洞真經》等天書玉冊,傳承上清派;同時期,葛巢甫傳承靈寶派,以傳授洞玄靈寶部經而得名。民間仍然傳播着通俗的道教,巴蜀地區五斗米道繼續發展,李特、李雄領導的流民起義得到天師道首領範長生的支持;江南地區流行帛家道、李家道和杜子恭的天師道。

北魏太武帝時期,封建史上第一位被皇帝承認的的天師——寇謙之,稱奉太上老君之命,以去除“三張僞法”(張陵、張衡、張魯)和禮教爲原則對北朝道教進行改造,道教成爲北魏國教,所以北朝歷代皇帝都得臨壇受道家法籙,老氏之教大行於天下;南朝宋文帝時期,上清派傳人陸修靜吸收儒家、佛教儀式對南天師道進行改造。寇謙之和陸靜修的改革,使道教教規教戒、齋醮儀範基本定型,各種規章制度全面系統。南朝梁時期,茅山大宗師陶弘景繼續充實道教的神仙學說和修煉理論,構建了道教神仙譜系,廣大了茅山上清派,使之成爲今後的道門正統。

佛教初來中土時有意和道家(道教)保持一致,而最早依傍道術而流行。佛教主要吸收道家義理與道教方術,而後在北魏僧人曇鸞亦曾從道教真人陶弘景學習“長生術”,唐代佛教禪宗思想的確立,也受到當時皇室推崇道教——老莊思想盛行的社會背景的影響。 南北朝時外來的佛教和本土的道教進行了激烈的交鋒,在北朝表現爲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滅佛運動,在南朝只是《夷夏論》、《三破論》等義理爭辯。同時佛道之間也相互交流,借鑑對方的教義理論。

道教是如何形成的2

道教四大名山

1、武當山

位於湖北省西部十堰市境內的武當山,方圓400公里,東鄰襄樊市,西接十堰市(汽車城,東風汽車公司),背靠神農架林區,面臨丹江口水庫,是國家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有七十二峯、二十四澗、十一洞、十石、十池、九泉、九井、三潭、九臺以及元、明建築羣等風景勝蹟,居於七十二峯之道的天柱峯,海拔1612米。北宋書畫家米芾曾贊武當爲"天下第一山"。這裏既是道教名山之一,又是武當拳的發源地,丹江口水庫之濱的玄武門(石雕牌坊),坊額刻有明代嘉靖皇帝御筆"治世玄嶽"四字。玄嶽門西一公里處,有明成祖永樂十五年(1417)敕建的`遇真宮,是紀念武當拳的創始者張三丰的。天柱峯頂端有建於1416年的金殿,是武當山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道教建築羣,也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銅建築羣。殿高5.54米,寬5.8米,深4.2米,重80 餘噸,英姿魁偉。還有銅鑄金童、玉女及水火二將侍立兩側,十分壯觀。

2、龍虎山

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貴溪縣漁塘鄉境,由酷似龍虎的二山組成,是我國典型的丹霞地貌區,原名雲綿山。相傳因第一代天師在此煉丹,丹成而龍虎見,故改名龍虎山。

張道陵第四代傳人--------張盛,由鶴鳴山轉到這裏,至民國末年已承襲63代, 歷1900年,爲道教"第三十二福地"和張天師子孫世居之地。貴溪縣上清鎮東面的上清宮,是歷代天師祀奉太上老君和朝會之處,也是我國最古老、最大的道宮之一。現存福地門、鐘樓、玉門殿、東隱院、九曲巷、下馬亭及明代石刻等古蹟。上清宮附近的天師府,佔地400公頃,房屋100餘間,是歷代天師的住處,也是我國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築之一,是現今保存較完好的封建時代大府第之一。龍虎山風景名勝區的主要風景點除龍虎山之外,還有象鼻山、張家山、塵湖山、馬祖巖、仙岩、排衙石、上清河等。

3、青城山

青城山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主峯老霄頂海拔1260米(2007年)。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峯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級,曲徑通幽,以幽潔取勝,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與劍門之險,峨眉之秀,夔門之雄齊名。素有“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之說。青城山上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自東漢以來歷經二千多年。東漢順帝漢安二年(公元143年),“天師”張陵來到青城山,選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結茅傳道,青城山遂成爲道教的發祥地,成爲天師道的祖山,全國各地歷代天師均來青城山朝拜祖庭。全山的道教宮觀以天師洞爲核心,包括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老君閣、玉清宮、朝陽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數十座道教宮觀。

4、齊雲山

齊雲山又名白嶽、雲嶽,距安徽省屯溪市33公里,在休寧縣城西15公里處,海拔1000餘米,面積60多平方公里,因最高峯齊雲巖得名,以幽深奇險著稱。有三十六奇峯、七十二怪巖、二十四澗及其他許多洞泉飛瀑,與黃山、九華山合稱"皖南三秀",素有"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之譽。早在唐代建寺、宋代寶慶二年(1226)建佑聖真武祠,成爲道 教中心。明朝嘉靖皇帝敕建殿,御賜山額,以後佛、道兩教繁盛,建有三清殿、玉虛殿、無量壽宮、文昌閣等著名道觀。以後遊人日盛,文人墨客多有題詠,至今尚存碑碣及摩崖石刻1400餘處。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