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抗美援朝犧牲十大名將

抗美援朝犧牲十大名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抗美援朝犧牲十大名將。抗美援朝是抗擊美國侵略的一場戰爭,我們中國的將領在這場戰爭拋頭顱灑熱血,這場戰爭最後是勝利了。接下來就由小編帶大家瞭解抗美援朝犧牲十大名將的相關內容。

抗美援朝犧牲十大名將1

首先說說比較出名的,六十七軍軍長李湘。

要問志願軍單日殲敵最多是哪支部隊?大家都非常熟悉,那就是六十七軍,在1951年秋季戰術防禦反擊戰中三天殲敵一萬七。軍長李湘,江西永新人,1929年參加紅軍,從司號員幹起,升到紅一軍團騎兵團黨總支書記。抗戰時期來到晉察冀,曾在懷柔沙峪指揮一個營殲滅日軍一箇中隊,極大震動了北平日軍。解放戰爭時期任冀晉縱隊第一旅旅長、六十四軍一九一師師長等職,率部參加了石家莊、清風店、正太清倉、平津等戰役。

全國解放後,任六十七軍軍長。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率部入朝,在1951年9月打出了模範防守戰例。不幸的是,1952年春,美軍在金化方向發動春季攻勢時使用了臭名昭著的細菌武器,李湘在前線視察陣地時不幸被細菌感染,病情迅速惡化,壯烈犧牲。如不犧牲,作爲志願軍表現優異的軍長,很可能授予中將軍銜。

抗美援朝犧牲十大名將

第二個說說另一個較爲出名的將領——50軍代軍長蔡正國。

蔡正國和李湘一樣,也是江西永新人,1929年參加紅軍,參加了湘贛蘇區三年游擊戰爭,抗戰時調往膠東,立下赫赫戰功,升任山東八路軍第六師副師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野三縱副司令員、40軍副軍長,和大名鼎鼎的韓先楚是最佳搭檔。

抗美援朝一次戰役時指揮部隊首戰溫井、鏖戰龍頭洞,四次戰役前夕,50軍軍長曾澤生因病回國休養,爲了加強50軍領導,蔡正國被調到由於滇軍起義部隊改編的50軍任代理軍長,指揮部隊參加了漢江南岸阻擊戰,將六十熊帶成了模範五十軍。可惜的是,1953年2月,蔡正國在結束軍事會議後留下來收拾會場,沒多久會場遭到美軍飛機轟炸,蔡正國壯烈犧牲。如不犧牲,55授銜時至少是少將,有很大利率能衝擊中將。

第三個說說最年輕的軍級幹部——39軍副軍長吳國璋。

吳國璋,安徽金寨人。早年參加商城起義,1934年隨紅二十五軍長征,曾任75師青年幹事。抗戰爆發後後任一一五師344旅政治部幹事、冀魯豫軍區團長,是冀魯豫根據地赫赫有名的戰鬥模範。解放戰爭時期前往東北,接替鍾偉任二縱五師師長,在遼瀋戰役中率部主攻義縣和錦州。1949年被派往越南任軍事顧問團顧問,協助陳賡團長指揮了邊界戰役。

1950年隨部隊入朝,任39軍副參謀長,二次戰役後被提拔爲副軍長,五次戰役後被任命爲第一副軍長兼代軍長。1951年10月6日,吳國璋去平壤志願軍總部開會,乘一輛吉普車返回軍部,途中突然遭到美軍飛機的空襲,不幸犧牲,年僅32歲。如果吳國璋不犧牲,有很大機率能轉爲軍長,那麼他將是55授銜時最年輕的正軍職少將。

第四個說說24軍參謀長饒惠譚。

饒惠譚,湖南大冶縣人,13歲參加紅軍,湘鄂贛蘇區的紅十六師奉命轉移後,饒惠譚率師部特務連堅持鬥爭。抗戰時期任新四軍第一支隊一團偵察參謀,抓到了新四軍第一個俘虜。解放戰爭時期任淞滬警備司令部公安十六師師長,承擔上海一帶治安和剿匪任務。

本來饒惠譚可以不用參加抗美援朝,但是聽說駐紮上海的部隊準備入朝後,找到了陳毅,要求隨部隊入朝參戰,被任命爲23軍參謀長。不幸的是,1953年3月21日,第二十三軍指揮所遭到了敵機輪番轟炸,饒惠譚壯烈犧牲。如不犧牲,很可能以副軍職身份在1955年獲得少將軍銜。

第五個說說67軍200師師長李雪瑞

李雪瑞,湖南茶陵人,18歲參加了湘鄂贛蘇區赤衛隊,20歲時成爲紅十七師班長,後隨紅六軍團長征,到陝北後任連長。抗戰爆發後隨肖克到平西開闢根據地,任懷柔支隊參謀長、冀東第4軍分區第5團副團長、第13軍分區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率部俘獲國軍交警總隊中將司令湯毅生,解放昌黎,後率部攻佔秦皇島、奪取唐山。

1951年,李雪瑞參加入朝作戰,任67軍200師師長,參加了1951年夏季陣地防禦作戰,1951年7月18日,李雪瑞在召開師黨委和團級幹部會議部署戰鬥任務時,遭美機襲擊中彈犧牲,時年37歲。如不犧牲,李雪瑞估計將會授大校軍銜,到61年或64年晉升爲少將。

第六個說說炮兵第8師師長王珩。

王珩,河北任丘人,早年長期在國軍任職,抗戰前夕日軍蓄意製造華北事變,將冀東地區劃爲半佔領區性質自治地區,時任冀東道保安隊長的王珩非常憤慨。1937年日軍主力南下作戰,冀東空虛,王珩率保安隊發動起義,集體參加了八路軍。歷任八路軍營長、作戰參謀,八路軍第3縱隊兼冀中軍區29團參謀長、晉察冀軍區13軍分區12團參謀長等職。抗戰勝利後任熱遼縱隊混成旅旅長、炮兵8師師長等職。

1950年,王珩率部入朝,參加了第一至五次戰役和陣地防禦作戰。在戰鬥間隙利用地圖射擊和山地射擊的方式提高夜間射擊精度。並嚴格僞裝,用火炮分散和火力集中的辦法,以突然性的急速射擊,打擊敵人的突擊集團,炮八師也是志願軍炮兵中戰果最大的師。

可惜的師,1951年7月,美軍在發動夏季進攻作戰時投放大量細菌彈,王珩在前線患上了傷寒症,不幸逝世,時年39歲。如不犧牲,很大可能在55年授予大校軍銜,並在61年或者64年晉升爲少將。

第七個說說空二師師長張慶和。

張慶和,河北省寧晉縣人。1938年初參加冀豫抗日遊擊支隊,先後任連長、營長、參謀長、副團長、團長等職,參加了百團大戰、多次反掃蕩和挺進大別山、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解放大西南等戰役戰鬥,屢立戰功。抗戰時期他帶的連曾榮獲太行軍區“包圍圈模範連”,他本人被授予“殺敵英雄”稱號。建國後,張慶和調入空軍航校學習,1952年被任命爲空二師師長兼中朝空軍司令部指揮助手,率部入朝作戰,首創了擊落敵B—26轟炸機的先例。1953年因飛機失事不幸犧牲,年僅32歲。如不犧牲,作爲精通飛行技術和空戰指揮技術的高級幹部,張慶和五五年很可能授予大校軍銜,61年或64年晉升爲少將。

第八個說說20軍58師參謀長胡乾秀。

胡乾秀,湖北陽新縣人,1929年參加紅軍,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胡乾秀奉命留守,任鄂東南道委機關警衛員。抗戰爆發後調新四軍一支隊一團任排長。皖南事變後,先後任新四軍六師十八旅五十二團連長、營長、參謀長。1945年4月率一個團於江蘇高郵縣三垛河兩岸設伏,一舉殲滅日軍日僞軍2000餘人,俘獲僞軍少將及其日本軍事顧問。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一縱隊四團團長,率部參加了蘇北、魯南、萊蕪、孟良崮等戰役;率部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他的老首長譚震林及戰友們一直稱他是“老虎”。

1950年,胡乾秀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20軍58師參謀長,一個月後即入朝作戰。長津湖戰鬥中,20軍58師以黃草嶺爲核心,阻截美軍的南撤。戰至15時,58師將173團和174團所有還能作戰的人員編成四個連,由參謀長胡乾秀親自率領。第二天早上,美軍飛機轟炸了58師指揮所,包括胡乾秀和174團政委郝亮在內的指揮所人員全部犧牲。如不犧牲,長津湖戰役後很可能被任命爲師長,1955年授予大校軍銜。

第九個說說40軍第118師師長羅春生

羅春生,江西吉水人,1930年參加紅軍,長征勝利後任紅二師五團特派員,抗戰爆發後歷任陝甘寧邊區留守兵團關中獨立第一營副營長、營長、獨立第三團副團長、警備第一旅教導大隊大隊長。解放戰爭時期前往東北,任遼東軍區警衛團團長、第四十軍第一五三師副師長、第一一八師副師長、第一二○師師長等職。

1950年10月19日率部入朝參戰。參加了1——5次戰役,一次戰役在龍頭洞指揮部隊首創一個師殲滅韓軍一個團的光輝戰例。1951年8月調任118師師長。1952年5月16日拂曉,在漣川前線新寺洞突遭敵機空襲而光榮犧牲。如不犧牲,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前很可能調任40軍副軍長,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

最後一個說說唯一的後勤幹部羅永祥。

羅永祥,江西興國人,1916年生,1931年參加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任第一軍團1師3團3連指導員、指導員。抗戰爆發後參加平型關戰役、百團大戰,平型關戰役中曾帶領一個排單獨打援,表現出很強的作戰指揮才能。1941年8月任教導第2旅5團政治處主任。1946年5月,羅永祥隨部隊開進東北,先後任東北軍政學校3大隊政委、遼西軍區警衛團政委等職。1951年6月,志願軍後方勤務司令部正式成立,下轄6個分部,羅永祥被抽調到第1分部任政委,入朝組織人員進行漕渡倒運、搶修鐵軌,保障了前線部隊的物資供應。

1952年9月,志願軍發起了秋季反擊作戰。羅永祥帶領分部人員隨部隊進行伴隨保障,在陽德郡馬莊裏戰鬥中不幸遭敵機掃射,中彈犧牲。如不犧牲,五五授銜時很可能定爲大校,61年或64年晉升爲少將。

抗美援朝犧牲十大名將2

抗美援朝中中國將領

元帥: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大將:粟裕 、徐海東、 黃克誠 、陳庚 、譚政 、肖勁光、 張雲逸 、羅瑞卿 、王樹聲、 許光達;

上將:王平 、王震 、王宏坤 、王建安 、王新亭、 韋國清 、烏蘭夫 、鄧華、 葉飛 、甘泗淇 、呂正操 、朱良才、 劉震 、劉亞樓 、許世友、 蘇振華 、李達 、李濤 、李天佑、 李志民 、李 克農、 李聚奎 、楊勇 、楊至成、 楊成武、 楊得志、 肖華 、肖克、 宋任窮、 宋時輪 、張宗遜、 張愛萍 、陳士榘 、陳再道 、陳伯鈞、 陳明仁 、陳奇涵 、陳錫聯 、周桓 、周士第、 周純全 、趙爾陸 、洪學智 、鍾期光、 賀炳炎 、郭天民、 唐亮 、陶峙嶽 、閻紅彥 、董其武 、彭紹輝 、韓先楚、 傅鍾 、傅秋濤、 賴傳珠、 黃永勝 、謝富治。

抗美援朝犧牲十大名將 第2張

抗美援朝戰爭中雙方死傷多少人

中國首次官方權威統計如下:一是1953年8月15日誌願軍作戰處統計作戰減員,陣亡115786人,戰傷221264人,失蹤、被俘和投降29095人,共計366145人。二是1953年9月8日軍委作戰部關於志願軍非作戰減員統計,非作戰減員共556146人。

其中病亡4204人,事故亡10808人,自殺786人,處決64人,逃跑17715人,轉業53135人,回鄉生產20554人,清洗2473人,解僱450人,犯人3089人,其他228133人,病和非戰傷入院214735人。

在非作戰減員556146人中有173405人歸隊,實際非作戰減員爲382741人。志願軍還有2.1萬人被俘,其中7100餘人返回大陸(其中有440人是在中立國部隊監管下,經我方解釋工作後返回的),14000餘人去了臺灣或其它中立國。被俘人員數字不存在爭議。中朝軍隊傷亡總人數約爲63萬人。部分來自美韓及其他渠道的資料稱志願軍傷亡人數在一百萬以上甚至三百萬以上,這根本是不可能的。

因爲據中國官方近十幾年來公佈的數字,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國以輪戰方式先後入朝參戰的各種部隊共計190萬,補充兵源近50萬,共計240萬。另外,還有東北軍區60萬支前民工入朝出戰勤。所以根本不可能有三百萬的傷亡數字。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全國掀起了4次參軍高潮,全國青年有207萬人參加了志願軍,保證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兵員的補充,爲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聯合國軍”方面傷亡約1474269人,美軍傷亡約39萬人次。韓國方面數字並未有結論,許多早前公開數字包括平民傷亡,但無論如何,以韓國人力,不可能有多達百萬軍隊傷亡。近年根據當年人口普查資料推斷,所謂傷亡失蹤百萬應該是軍民合計數字。韓軍的傷亡約在30萬—40萬之間。

根據中國的資料統計,中朝軍隊共斃、傷及俘虜“聯合國軍”共1093839人(其中志願軍斃傷敵671954人,俘敵約46088人,勸降約435人,共計約718477人)。

抗美援朝犧牲十大名將3

抗美援朝五大戰役

抗美援朝的五大戰役是指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期間經歷的五次大的戰役。這五次戰役從1950年開始到1951年結束。這五次戰役鍛鍊了志願軍的意志同時也給美帝主義沉重的打擊。

第一次戰役

從1950年10月25日開始,至11月5日結束,共12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敵我雙方在運動中由遭受進入交兵。我之基本意圖爲穩定局勢,站住腳根,掩護朝鮮人民軍北撤整理,爲爾後作戰創造條件。志願軍參戰部隊共6個軍18個師,敵方參戰部隊爲4個軍10個師另1個旅1個團。敵我兵力爲1∶1.2(敵海空軍未計在內)。10月19日,志願軍在緊急情況下入朝,原準備搶佔龜城、泰川、球場洞、德川、寧遠、五老裏一線,組織防禦。後因敵人已超出志願軍預定組織防禦的地區,並繼續分兵冒進,志願軍即採取了在運動中殲敵的作戰方針,利用敵未估計到志願軍參戰這一戰略上的突然性和敵分兵冒進的弱點,以一部兵力(第42軍之第125師)於東線黃草嶺地區進行防禦,阻敵前進。同時集中主力(第38、第39、第40軍、第50、第66軍和第42軍之第125師)於西線之宣川、龜城、博川、雲山、溫井、熙川等地區,在運動中將敵各個消滅。此役於10月25日打響,志願軍實行大膽的戰役迂迴,配合正面主力堅決英勇地進攻,獲得了戰場上的主動權,贏得了初戰成功,殲敵1.55萬餘人。把敵人從鴨綠江邊趕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敵企圖於“感恩節”(11月23日)之前吞併朝鮮、結束戰爭的計劃。

抗美援朝犧牲十大名將 第3張

第二次戰役

從1950年11月6日開始,至12月24日結束,共49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誘敵深入、正面突擊與戰役迂迴相結合。第一次戰役後,敵雖遭志願軍沉重打擊,仍毛病地判斷志願軍兵力不大,輕視志願軍氣力,發動了所謂“聖誕節”(12月25日)攻勢,企圖佔據全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對此,志願軍決定採取故意示弱、誘敵深入和集中兵力各個殲敵的.方針,爭取將陣線推動到平壤、元山地區。在戰役佈勢上,志願軍以剛入朝之第9兵團(轄第20、第26、第27軍)於東線長津湖地區爭取在運動中殲敵一部;同時,集中主力於西線博川、價川、德川、寧遠地區,向敵實行反突擊。根據第一次戰役的教訓,西線採取雙層戰役迂迴,以兩個軍(第38、第42軍)從敵翼側薄弱部(德川、寧遠地區)突破,向敵縱深猛插,斷敵退路,主力四個軍(第39、第40、第50、第66軍)由正面配合,實行戰術上的分割合圍,各個消滅敵人。東線採取分割包圍的戰法。西線和東線參戰部隊在缺少冬裝的情況下,冒着零下40度的酷寒氣溫,艱苦戰役,克服了敵人,殲敵3.6萬餘人,光復了三八線以北除襄陽之外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全部領土,迫敵於“三八線”以南轉入防禦,基本上改變了戰局。

第三次戰役

從1950年12月31日開始至1951年1月8日結束,共8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主要從政治上斟酌必須打過三八線,中朝部隊向預有防禦準備之敵發起進攻。戰役企圖爲粉碎敵人利用三八線既設陣地進行的防禦,不給敵以喘息機會。中朝兩軍以5個軍(第38、第39、第40、第50軍和人民第1軍團)於西線向東豆川、漢城實行主要突擊;以4個軍(第42軍、第66軍和人民軍第2、第5軍團)分別向濟寧裏、加平、春川方向和自隱裏、洪川方向實行突擊。作戰中,經急促炮火準備後即全線發起進攻,突破敵防禦後,迅速投入第二梯隊,向敵縱深實行穿插迂迴,切斷敵人退路。全線進至“三七線”附近時,即停止了追擊,轉入積極防禦作戰。此役,是志願軍入朝後首次大範圍向預有防禦準備之敵的進攻。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並肩連續作戰7晝夜,殲敵1.9萬餘人,向前推動80至110千米

第四次戰役

從1951年1月25日開始,至4月21日結束,用時87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一翼進行堅守防禦,從側翼實行反突擊和作頑強的機動防禦作戰。在三次戰役中,敵遭中朝部隊連續打擊,損失慘痛,被迫退至“三七線”,將兵力集中後稍事整理,即趁志願軍轉入休整之際,向北發起進攻。志願軍因連續進行了3次戰役,減員甚大,極度疲勞,部隊未得到休整和必要補充,又值酷寒季節,工事構築不容易,食糧缺少,且運輸線延長,補給十分困難,在戰役第一階段,以3個軍(第38、第50軍和人民軍第1軍團)在西線漢江南北地區進行堅守防禦,箝制敵主要進攻團體;在東線橫城地區誘敵深入,集中主力6個軍(第39、第40、第42、第66軍和人民軍第3、第5軍團)實行反突擊。東線反突擊獲得了成功,但進攻砥平裏受挫,未能打破敵全線進攻。戰役第二階段,志願軍全線轉爲機動防禦,節節阻擊敵人。經過艱苦奮戰,制止了敵人的進攻,將陣線穩定在“三八線”南北地區。此役共殲敵7.8萬餘人,敵每天前進不到1.5千米,志願軍贏得了掩護戰略豫備隊集結的時間。

第五次戰役

從1951年4月22日開始,至6月10日結束,共50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爲粉碎敵軍登陸計劃,提早發起進攻戰役。參戰部隊共15個軍,即除使用原本的志願軍第9兵團和第39、第40軍,人民軍第1、第2、第3、第5軍團外,還投入了剛入朝的2個兵團6個軍(即第3兵團的第12、第15、第60軍,第19兵團的第63、第64、第65軍)。戰役的基本指點思想是,以一部份兵力突破敵防禦後,直向戰役縱深發展進攻,割裂敵全部防禦體系,集中主力對預期消滅之敵實行兩翼迂迴,配合正面突擊,分割包圍,各個消滅敵人。戰役共分3個階段:第一階段,解放軍集中3個兵團12個軍(內人民軍一個軍團)於西線實行主要突擊,經7天激戰,推動50餘千米,殲敵2.3萬餘人,造成東線之敵翼側暴露,迫敵主力退至春川、漢城地區組織防禦。第二階段,敵爲破壞志願軍的進攻,繼續北犯,志願軍迅速調劑部署,轉移主力,以第3、第9兵團和人民軍金雄團體向東線之敵實行主要突擊。首先集中主力一部割裂美軍和南朝鮮軍的聯繫,消滅縣裏地區之敵,爾後向縱深發展。以第19兵團在西線箝制美軍主力,積極配合行動。此階段消滅南朝鮮軍第3師、第9師大部,將第5師、第7師擊潰。第三階段,實行戰略轉移。敵及時以戰役豫備隊梗塞了缺口,構成東西相連的防禦體系。志願軍經連續作戰,糧彈基本用完,繼續進攻亦有困難,決定停止進攻,以一部兵力進行機動防禦,掩護主力轉移休整。轉移中,志願軍第180師遭受了嚴重損失。此役共殲敵8.2萬餘人,消耗與緝獲了敵大量物質設備,鍛鍊了剛入朝參戰的部隊。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