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健康社區規劃

健康社區規劃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健康社區規劃,健康社區規劃工作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制定規劃工作能夠讓工作開展得更加順利。有很多人都不太瞭解這是什麼,跟着小編來看看健康社區規劃是什麼。

健康社區規劃1

1、健康社區的規劃設計原則

城市規劃與設計可通過公共設施佈局、街道設計等途徑改善社區的物質空間環境,促進健康社區建設。最近的研究證明,混合的土地使用方式、完整舒適的街道系統和良好的公共交通系統將促進社區居民進行體能活動;公共開放空間如公園、廣場的合理佈局可以讓社區居民有機會進行更多的休閒和運動活動。本文提出健康社區的規劃設計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1)提升社區的土地混合使用。混合的原則在於相互促進活動和交往,但應避免負面影響,例如噪音和空氣污染等。研究表明,社區內如果有更多的學校、雜貨店、報刊亭以及其他出行目的地,將促進居民步行。土地混合利用可以鼓勵步行和騎行,並減少機動車污染,提升社區健康水平。

(2)提高社區公共交通的使用率。完善公共交通網絡、保證公交站點在騎行和步行可接受的距離內以及提高公共交通服務水平,能促進更多的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進而增加相應的步行和騎行等體能活動。同時,公共交通的推廣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小汽車的使用,從而相應地減少車輛尾氣、車輛噪聲和車輛相關事故,改善社區居民的健康狀況。

(3)增加社區公共空間的可達性。社區公共開放空間包括街道和通過街道聯繫的廣場、集市和公園。社區公共開放空間及其可達性的增強,將提高體能活動和社會交往,從而改善健康水平。另外創造社區公共空間使鄰居和同社區的居民可以在相同的時間運動,研究表明,社會網絡和互動可以增加壽命,改善心理健康,減少犯罪。

(4)堅持彈性發展。彈性發展強調城市在轉變爲新的結構前,所能吸收和化解變化的程度;也包含城市同時容納生態系統和人類活動的程度。

除了以上原則,健康社區建設還應保護和增強社區特色。識別性與歸屬感是人對居住環境的社會心理需要,它反映出人對居住環境所體現的自身的社會地位、價值觀念的需求。

2、實踐應用

(1)提升土地混合使用

在中和舊城的更新改造中,提升土地混合使用不是盲目增加土地使用性質的種類,而是結合缺失的公共服務,在不同街區內設置“鄰里中心”,納入文化、體育、衛生、教育、商業的綜合性服務中心,爲10 min步行範圍內的居民服務。

本案例在4個街區規劃了“鄰里中心”,以形成多種功能相對集聚的街區中心。這些鄰里中心之間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互補性和差異性,主要採用了3種混合使用模式。

“鄰里中心”土地混合利用模式

商業功能與生態功能的混合模式:兩處“社區中心”採用了該模式:一處鄰里中心以柳蔭路商業步行街爲主體,結合社區中心綠地,改善商業街環境;另一處鄰里中心以府河生態公園爲主體,配套商業和文化功能,提升公園活力。

文化休閒與體育鍛煉 功能的混合模式:規劃設計了一處以文化休閒與鍛鍊爲主體功能的鄰里中心,該中心將彌補中和舊城現狀體育設施和文化設施的不足,豐富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相對集中的佈局可以提高設施的利用率;並且設施是利用搬遷後的職業中學建築羣體改造而成,節約資源,符合健康社區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居住、公共服務與生態功能的混合模式:規劃了“新種子社區中心”,在商業、公共綠地和生活服務等設施的基礎上,增加LOFT公寓的居住模型,豐富居住形式,激發社區活力,促進健康社區的發展。

健康社區規劃

(2)梳理城市空間,解決擁堵問題,優化公共交通

整理道路系統,將城市空間進行梳理。快速道路和主幹道佈局在社區周圍,避免大量交通穿越;在社區內設置疏解交通的次幹道,適當加密社區內道路網密度,緩解擁堵狀況,將車流引導出社區,減少社區內部的機動車污染。對路邊停車位數量進行控制;與公共配套(如公園)的開發相結合,在社區中開發集中停車設施。在社區周邊道路上設置幾處較大的公交站點。規劃遠期增設一條小型電動公交環線,穿行於基地內各鄰里,實現靈活多變的輕型社區級公交服務。

(3)營造公共開放空間,在街區內部發展網絡化的慢行系統

社區中的公共開放空間包括社區內部的慢行系統網絡、口袋公園等。規劃設計中,考慮人性尺度,即人的步行距離、出行習慣、使用舒適性和安全性,形成人、自行車和自然有機結合的開放空間。

在社區內部發展網絡化的慢行系統,一是梳理原有街巷空間,激活街區內的“毛細血管”;二是對機動車道路進行生態化改造,拓展步行和騎行空間,增設步行和騎行專用道。

社區慢行系統網絡

同時,口袋公園作爲本案例重點營造的社區公共開放空間,是城市公園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微觀生態單元,也是最貼近市民生活的休閒活動場所。結合特定使用需求,多以日常、高頻率的活動爲主,促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健康的休憩出行習慣,環境優美的小型綠地也爲居民提供空氣相對清新且有益身心健康的開放空間場所。

(4)推行“微綠網、微滲透、微體驗”,提升社區的彈性

規劃以鍼灸式有機更新推行“微綠網、微滲透、微體驗”新理念,增強社區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干擾和災害的應對能力,以提升社區彈性。

社區生態系統規劃模式圖

微綠網主要是綠地系統網絡規劃。綜合考慮市民休閒、雨洪吸納、熱島緩解、緊急避險等功能,形成“城市公園—口袋公園—綠色廊道”相交織的多層次城市綠色基礎設施網絡。

健康社區規劃2

、工作目標

1、全面啓動新一輪健康社區建設工作,緊密結合創建國家衛生鎮這項重點工作,進一步推進本鎮健康社區工作的深入開展。

2、按照市、區的總體要求,結合本鎮實際情況,發揮社區的資源優勢,繼續深入開展建設“六個一”宣傳活動,認真落實計劃中“五項重點工作”,使社區居民從中受益,確保我鎮年健康社區建設工作任務的全面完成。

、工作任務

1、抓好社區環境的不斷改善。

結合我鎮創建國家衛生鎮工作和社區實際,積極開展“清潔家園”活動,組織村(居)委、社區單位和專業隊伍,開展居民區內環境衛生整治保潔活動,發動廣大市民從身邊的事做起,參加社區公共場所環境衛生公益勞動,倡導社區居民樹立關心和愛護公共環境的意識,提高羣衆對社區環境的認同度和滿意率,逐步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健康社區規劃 第2張

2、抓好居民健康意識的逐步增強。

以倡導35歲以上居民每年至少測量1次血壓活動爲突破口,培養居民對慢性病自我控制管理的意識,逐步引導居民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要藉助社區衛生服務現有的組織網絡,全面做好血壓測量活動的組織發動工作;要按照市、區疾控中心的具體要求,充分發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專業技術、設施資源和人才資源上的優勢,做好此項活動的方案制定、宣傳動員、志願者培訓和質控評估工作;要利用社區衛生服務點、紅十字站、村(居)委及小區的活動室等場所,定期設置血壓測量點,以提供足夠的條件保證社區內35歲以上的居民能夠參加社區組織的免費血壓測量活動,居民對定期測量血壓知識的掌握率基本達到全覆蓋。

3、抓好“人人運動”活動的持續開展。

繼續全面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進一步加強社區內各類體育健身團隊的建設,保持體育設施完好,做好社區居(村)委會、主要單位和各類團隊的發動工作,利用社區體育設施,發揮體育指導員和居民體鍛積極分子的作用,組織各種項目的體育鍛煉活動,吸引和鼓勵更多的居民參加一項固定的體育...

健康社區規劃3

1、健康社區的定義

Boothroyd和Eberle(1990)從健康主體的角度,將健康概念由個體拓展到社區整體,提出健康社區是所有組織都能有效合作、進而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的社區。目前對健康社區的共識是其規劃建設並不侷限於公共衛生領域,而是涉及環境保護、規劃建設和社會管理等多方面。本文將健康社區理解爲將城市規劃、建設到管理都圍繞以人的`健康爲中心的理念在社區層面上進行實踐,健康社區是社區內所有組織和個人共同努力形成的健康發展的整體。

2、健康社區的理念

健康社區的理念應建立在對“健康”概念的全面理解上,包括兩個層次:個體和社區整體。一方面要保障個體的健康,另一方面要營造健康的社區環境,包括社會環境、文化環境和經濟環境。個體在與這些健康的活動的良性互動中,獲得健康的提升,從而形成健康社區。本文基於文獻,總結提出健康社區理念的4大方面。

健康社區規劃 第3張

(1)社區中的個體獲得追求健康的激勵:社區需要建立良好的健康文化、正確的健康價值取向,從而引導和鼓勵居民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推進公衆參與,促進居民參與健康社區建設,形成健康社區建設與居民個體健康的良性互動。

(2)社區應採取保護地方特色的措施,並保障適當的多樣性服務:社區的地方特色是居民歸屬感和認同感的重要來源,而多樣性可以保證社區的活力。社區的政策制定和規劃設計應儘可能對社區全體居民有利,而不是專爲某一類特殊人羣服務。

(3)建立社區中的個體與公共資源的緊密聯繫:保證公共資源(公共設施、開放空間和公園等)的可達性、便捷性和均好性;社區的公共資源應向公衆開放;通過合理的規劃佈局保證資源在居民步行或騎行可接受的距離之內。

(4)社區應堅持彈性和可持續的健康發展:社區既要保持自身的相對穩定,又應留有一定的彈性空間,考慮長遠的發展。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