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巴國爲啥消失了

巴國爲啥消失了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巴國爲啥消失了,“巴”是一個古老的部族,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帝時代。《山海經》記載:“西南有巴國,太昊生鹹鳥,鹹鳥生乘釐,乘釐生後照,後照是始爲巴人”,看看巴國爲啥消失了。

巴國爲啥消失了1

巴國爲什麼消失了1

春秋戰國時期,西南長江流域的諸侯爭霸不比中原地區弱!巴國、蜀國、充國等國的“愛恨情仇”連續劇可是一直沒斷更過呀!其中巴國,是古代巴國人建立的,首都在今天重慶江北一帶,存在800多年的歷史!古代巴國人不但作戰勇猛頑強,世代以“神兵”著稱。直到,公元前316年,秦國來把苴、蜀、巴國給一鍋端了!給西南長江流域的愛恨劇畫上句號!巴國也就此滅亡!隨後,巴國人也慢慢消失了,這究竟又是發生了什麼呢?

自從巴國人國破之後,原巴國地區由於戰爭、瘟疫和天災等原因,歷史上曾出現過屍橫遍野、羣虎白日出遊、賨人幾乎滅絕的慘景,而導致古巴人銳減,幾乎消失。後來,爲了填補人口空缺,歷史上重慶和四川有五次移民遷入!現今,如果還想追尋古巴人的影子,可能也只有古巴人七姓之一賨人演變而來的庹姓子孫!所以,今天四川、重慶人並不一定都是古巴國人喲!

巴國爲什麼消失了2

對於巴國的文明,有人說是同黃河文明並列的長江文明的源頭。巴人在湖北的生活有個漫長髮展過程,獨自由原始氏族形成衆多部落,再到後來組成5個核心部落“巴、樊、覃、相、鄭”,他們在很長的時間裏平等相處、無君臣之分。當各部落不斷壯大,終於到了需要一個君主統領聯盟的時候——“乃共擲劍於石穴,約能中者,奉以爲君。”廩君勝出,成爲巴人領袖,由於團結,從此強盛起來。

而後在長期的發展中,遷入四川,在險山惡水中,獨自產生了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化。在迄今發現的巴人的許多文物上,都有着被專家們稱之爲“巴蜀圖語”的刻畫符號,動物的、植物的、人物的,造像奇特,這些古怪的印痕,這究竟是發源於巴人原始的藝術靈性,還是大自然神祕莫測的烙印?是裝飾品還是占星術?至今仍是一個難以破譯的懸念。

巴國爲啥消失了

不過可以肯定這是巴人的精神文化創造,是否是早期的文字呢?史學界一度曾認爲巴國只是個好鬥的邦國,但卻發掘出了“禮樂”用的編鐘,顯示了巴國具有完整的。禮樂制度,而且採用高超的飾金銀工藝。出土文物中還有造型奇異的隨葬兵器,柳葉型的青銅劍,荷包型的青銅鉞。巴國還有獨特的生活方式、風俗,如至今讓人迷惑不解的“船葬”和“懸棺”。巴人確實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文化,雖然最後被秦所滅,但早在滅亡的8個世紀前就與西周並流,共同匯入華夏文明的發展軌道。

四川省廣漢市出土,這件鉦是南方地區特別是巴國故地的一種軍樂器。由虎、星及圖飾組成的巴蜀符號是巴蜀兩國的文字,但直至今日,人們仍無法破譯。

但有人持不同意見,認爲巴人在廩君一統部落前就與中原黃帝關係緊密,巴人與中原華夏屬同一來源,甚至認爲是黃帝所統率衆多部落中的一支。而且,與巴人並稱的蜀國,據說和“夏”同出於黃帝之孫顓頊。巴國出土的大量精美青銅竟然與千里之遠,被“蜀道難,難以上青天”的高山深谷相隔絕的殷商青銅器有完全相同的樣式。因此巴國的文化並不是完全自生,而是與中原文明“本是同根生”。巴人與周代有關係比較明確,但是否與黃帝、夏、商有關係還是個謎。

巴人爲何突然失蹤?數十萬巴人都去哪兒了?

關於巴國的另一個未解之謎是巴人爲何突然失蹤了,在歷史中變得毫無音訊。十數萬巴人神奇失蹤之謎,千百年來無數人爲之苦苦追尋,試圖找出謎底,但都是難得其解。有人說,巴國被秦軍滅後,其人口也被全部坑殺,這種說法也許更多是基於秦軍的殘暴和坑殺趙軍20萬之說上的猜測。

也有人說,巴國人在滅國後,除死傷外都大規模遷移了。最近陝西商洛地區考古專家在探尋商洛900多個神祕洞窟起源時,又有了失蹤巴人的驚人發現。據瞭解,商洛發現的神祕洞窟均面山、臨水,故每每進洞,須越過湍急的河流。洞內呈長方形,四壁平整,人工開鑿痕跡明顯。

就目前已知的巴人習性而言,神祕洞窟的本身就與巴人在川生活有着許多相同之處。又發現了船棺葬的殘存物,而且還有一些巴人文物相繼出土。這些文物與三峽地區出土的巴人文物幾乎如出一轍,其器具上的符號也驚人的一致。於是有人產生了一個大膽的猜想:一度失蹤的巴人是否像陶淵明《桃花源》所描述的那樣,爲躲避戰亂而隱居起來?神祕洞窟莫非是已經消失了的古代巴人的桃花源?

有一種說法是巴人並沒有失蹤,也沒有離開本土,他們就是現在土家族的人祖先。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專家們利用DNA遺傳技術試圖分析古代巴人和今天土家族的關係,多次對三峽和清江流域一帶的土家族人的血液和懸崖峭壁上的骨骸進行了基因對比實驗。

後來史料上之所以不見巴人,是因爲巴國不存在了,也就沒有人稱呼巴人,而他們的後裔依然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形成土家族。考察土家族的生活方式、習俗與遙遠的巴人的確很相似。不過這種說法也沒有得到公認。

奇異的巴人王朝曾有過血與火的歷史,在史書記載上無一不是與戰爭相關聯,這是個偉大的王國,還存在太多的謎沒有解開,讓我們暫時無法進一步窺探他們的奮鬥歷程。

巴國爲啥消失了2

巴國,在先秦時期位處中原今西南地區、長江上游地區的一個國家,國都爲江州,即今重慶渝中區。始於先夏時期,於夏初加入夏王朝,成爲其中一個諸侯國,在周武王伐紂時有功,被封爲子國。因首領爲巴子,而叫巴子國,簡稱巴國。

鼎盛時期疆域“其地東至魚復,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及黔涪。”其疆域之遼闊,概括了今重慶全境、川東北、川北、湖南西北、湖北西南、陝西南、貴州北等地。[1]

公元前316年,巴國爲秦國所滅。秦惠文王南下伐蜀滅蜀國,同年,將巴國君臣擄往咸陽,巴地在無陣痛情況下實現政權的更迭。秦國在江州築城,設置巴都,把巴地納入了秦國的郡縣體制。[2]

巴國形成於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初期,滅亡於公元前316年的戰國中期,約有800年曆史。[2]

據考古發掘,巴國地區(包括今[3] 重慶地區、四川東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貴州北部地區)史前文化發端於2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其代表性古人類是“巫山人”。結束於距今4000多年前,即新石器時代末葉,其代表性文化是“巫山大溪文化”。約4000多年前,巴人先民們就世世代代在重慶地區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他們領受神旨來到此地,自強不息,創造了燦爛的巴文化。

建立

而後巴人建立巴國,據《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說:

“巴郡南郡蠻,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日覃氏、相氏、鄭氏。皆出於武落鍾離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於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長,俱事鬼神。乃共擲劍於石穴,約能中者奉以爲君。巴氏子務相乃獨中之,衆皆嘆。又令各乘土船,約能浮者當以爲君,餘姓悉沉,惟務相獨浮。因共立之,是爲廩君。乃乘土船,從夷水至鹽陽,鹽水有神女謂廩君曰:‘此地廣大,魚鹽所出,願留共居’。廩君不許,鹽神暮輒來取宿,旦即化小蟲,與諸蟲羣飛,蔽掩日光,天地晦冥,積十餘日。廩君伺其便因射殺之,天乃開明。廩君於是乎君於夷城,四姓皆臣之。”

即最早的巴國是由五個氏族部落聯合形成一個大型的部落集團,其中巴人以武力和船技上的優勢,獲得了集團的領導權,巴人首領巴務相成爲該集團的首任領袖,稱廩君,即以白虎爲圖騰的巴人首領。該部落集團溯流而上,同樣憑藉武力和船技戰勝了原住民載人,控制了清江流域及巫溪河流域的鹽業生產,在夷城(今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境內)建立了巴國第一個首都。

商周時期

據《辭源》:“巴國,古國名,位於今重慶市及四川省東部一帶地方”。夏朝時(距今4100年~3600年)稱爲“巴方”,商朝時(公元前16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中)稱爲“巴奠(甸)”。巴奠(甸)向商朝年年納貢,歲歲服役。後來巴人不甘商朝的壓迫,於公元前11世紀,參與周武王伐紂,由於巴人英勇善戰,迫使紂王軍隊陣前倒戈,終於打敗商紂王,西周建立。[2]

西周初期分封了71個諸侯國,巴氏被封爲子國,首領爲巴子,因而叫巴子國,通常簡稱巴國。巴國的地域大致在重慶全境,北到陝南的漢水上游,大巴山北緣,東至襄陽,春秋時有所擴展。戰國初期迫於楚的勢力,巴國舉國南遷至長江干流,先後在清江、川峽之間至川東立國。[2]

巴國爲啥消失了 第2張

春秋時期

楚武王三十八年(公元前703年)巴國和楚國聯軍打敗鄧國。後又聯合出兵攻打位於河南南陽一帶的申國。

楚文王十二年(公元前676年)巴與楚在出兵伐申國時,巴與楚關係的破裂。《左傳》與《華陽國志》都記載了此事,巴國轉而出兵伐楚,在津地(湖北省荊州市)將楚軍打得大敗。

楚莊王三年(公元前611年)巴與楚、秦國聯手滅掉了位於鄂西(湖北省竹山縣)的庸國。巴人從楚師滅庸國並分得庸國之魚邑(重慶奉節縣)後,便被楚國逼入長江三峽、川東地區(重慶)。

楚惠王十二年(公元前477年)巴人再次伐楚,包圍了楚國的鄾邑(湖北省襄陽市),[4] 同年三月,楚國派出了三位能幹的將領公孫寧、吳由於、薳固在鄾地擊敗了巴國軍隊。[5]

戰國時期

到戰國《華陽國志·巴志》說:“七國稱王,巴亦稱王。”“其地東至魚復,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及黔涪。”

巴國內亂(公元前377年以前)《華陽國志·巴志》記載:“周之季世,巴國有亂,將軍有巴蔓子請師於楚,許以三城。楚王救巴。巴國既寧,楚使請城。蔓子曰:‘藉楚之靈,克彌禍難。誠許楚王城,將吾頭往謝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頭授使。(楚)王嘆曰:‘使吾得臣若巴蔓子,用城何爲?’乃以上卿禮葬其頭;巴國葬其身,亦以上卿禮。”

據傳許割三域之中包括有魚邑(重慶奉節縣、重慶巫溪縣)、巫邑(今巫山),正是寶源山鹽泉所在之地,這是巴國經濟命脈之所在,故蔓子寧願捨棄自己的頭顱,也要力保這些地方不致丟失於楚,足見其忠於巴國熱愛巴國之心。但借兵這件事無疑暴露了巴國的虛弱,刺激了楚國的貪慾,於是楚國向西進兵,首先攻佔夷水——清江流域,奪取了巴國“鹽水”,從而佔據巴國第一道鹽泉。

楚肅王四年(公元前377年)蜀國、巴國聯軍伐楚取茲方(湖北省鬆滋市)。蜀國東,爲巴國之地,何能超越巴國伐楚國,實則,巴國不甘心鹽泉的丟失,聯絡蜀國,經烏江、鬱水、清江向楚發動襲擊,以奪回鹽水的控制權。但楚國很快發動反擊,在茲方擊敗巴蜀聯軍,楚國吸取了清江不設防而成爲伐楚通道的教訓,於是在清江築捍關以保衛楚國在清江的既得利益——鹽水泉鹽。巴國第二道鹽泉鹽水泉鹽產地丟失,巴國在經濟上遭受沉重打擊,國力更加不振,楚師便大舉西進。[6]

楚宣王九年(公元前361年)巴國南部江山——黔中之地(重慶涪陵區、重慶黔江區)被楚國攻佔。楚師進攻方向很明確,就是衝着巴國第二大鹽泉來的,因此,攻佔巴國黔中之地,也就意味着完全佔有伏牛山鹽泉。《史記·秦本紀》載:“(秦)孝公元年,楚自漢中,南有巴黔中。”

楚威王三十至四十年(公元前339年—329年)把兵鋒指向巴國最後一道鹽泉,很快攻佔今重慶巫溪縣、巫山、重慶奉節縣一帶,置爲巫郡。至此,巴國三大鹽泉已盡失於楚,巴國也失去主要的經濟來源。楚軍從枳邑出發西進,攻下江州東面唯一關呂——陽關,接着楚軍很快全線西進,攻陷巴國國都江州(重慶渝中區)及其北的陪都墊江(重慶合川區)。故《史記·秦本紀》正義曰:“楚南有巴渝,過江南有黔中、巫郡。”

楚威王(公元前330年左右)江州不守,巴國被迫將都城從墊江(重慶合川區)遷都閬中。巴國名義上存在,地盤僅今川北一塊。閬中緊接苴國(四川省廣元市),苴國本屬巴國,在昭化區寶輪院發掘的戰國墓葬與重慶冬筍壩巴族墓羣極爲相似,同屬巴文化,後來苴國地區被蜀國佔領。

滅亡

《華陽國志·巴志》:“秦惠文王與巴、蜀爲好。蜀王弟苴侯私親於巴。巴蜀世戰爭,周慎靚王五年,蜀王伐苴侯。苴侯奔巴。巴爲求救於秦。秦惠文王遣張儀、司馬錯救巴、苴。遂伐蜀,滅之。儀貪巴、苴之富,執王以歸,置巴、蜀及漢中郡。在江州築城(今重慶主城九區)[7] ,成爲秦始皇36郡之一。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