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開悟的人爲什麼要少接觸人

開悟的人爲什麼要少接觸人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開悟的人爲什麼要少接觸人,人類所有想法都是自己從虛無中建立的,都是從本無所有的心地上構建的,所以高層生命,那些開悟的人是不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來看開悟的人爲什麼要少接觸人。

開悟的人爲什麼要少接觸人1

第一、他的困惑會很少

當一個人開悟以後,他內在很少再會有困惑了,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一個曾經穿越過雲層,破除過迷障,見到過大光明的人,再回過頭來看原來那些想不通看不透的煩心事時,他會不自覺的上升一個高度。

然後,他就會很自然把很多原來看不透的事情看透,把很多原來想不通的事情想通,所以有時候很多事情之所以稱得上問題,是因爲你看問題的高度還不夠,那麼自然它就是個問題,讓你煩心讓你痛。

就比如,《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對於處在三十三重天上的玉皇大帝來說,這可能是個不得了的事,但是對於住在三十六重天上的元始天尊來說,這就不叫個事,壓根不需要解決,甚至它早就料到了,天庭註定有此一劫,他都懶得操心懶得管。

所以開悟的人,他不再排斥那麼多的事情,他看到所謂常人認爲好的,不好的,什麼戰爭、善惡、是非,在他眼裏認爲這都是能量不同的兩極的顯化。

開悟的人爲什麼要少接觸人

他是站在一個整體上來看很多事情,所以他沒有那麼多的困惑,也沒有那麼多的對立,更沒有那麼多的糾結。

第二、他學東西會很快

一個人在開悟之前,學東西就如莊子所說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在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中,皓首窮經終其一生,最終也不過渺滄海之一粟,最終白了頭,空悲切。

但是,對於開悟的人來說,他就有一個“神技能”,由我注六經,變成了六經注我,他就可以於書山瀚海中,玩索而有得,這時候的經典就是拿來印心的,看書中所寫與我心中所悟,是否一致,其中的精微玄妙在何處?

而且,對於其餘的大部分書籍,他只要一番目錄,甚至只看書名,大概就能明白書中在說什麼,值不值得看,書中不合理之處在哪,以及作者想要表達什麼,乃至於作者的困惑在哪,很容易就能得出結論。

但是,他也不會輕易地去評判什麼,世間萬事萬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尋章摘句、斷章取義,那是學者的行爲,而不是覺者的行爲,因爲覺者是包容一切的,他不需要通過批判什麼,來反證自己的高明。

第三、他可以超越恐懼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努力奮鬥終其一生,最終不過就是爲了尋求得到一種穩定的安全感,但是這種安全感實際上是華而不實的,你會發現它在死亡的面前,毫無反手之力。

因爲這種向外尋找的支撐,這種所謂的安全感,實際上是源於內心更深層次的恐懼,一種對未知的恐懼。

你害怕居無定所,你害怕風餐露宿,你害怕老而無依,你害怕別人的眼光,你更害怕直面死亡,等等。

同時,也正因爲你活在迷中,你不明真相,你不知道你接下來面對的會是什麼,所以你就會一直恐懼下去,然後你就會不斷向外在尋求,來掩飾這種恐懼,直到最終你不得不直面它,可是已爲時已晚。

但是,真正開悟的人,他會如《心經》中所說的:“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就是因爲他無在意不執著,也更因爲他明白終極真相,所以他可以超越恐懼。

開悟的人爲什麼要少接觸人 第2張

在《金剛經》中有:“財佈施,法佈施和無畏佈施。”你看,按照順序排列,無畏佈施比法佈施還要高級,因爲它是最難做到的,無畏佈施只有真正的覺者,真正開悟的人,才能做得到。

只有真正超越了恐懼的人,才能帶給你無限的力量,所以你看有的釋迦牟尼像,他會有一個推手的動作,就是告訴你不要害怕,直面恐懼,最終超越恐懼,任何打不死你的,都將使你變得更加強大。

因爲恐懼而去追求,你不容易得到,即使得到了,也會很容易失去;但是因爲愛去追求,你反而容易得到,開悟的人就是善於把恐懼的力量,轉化爲愛的.力量,古今中外皆是如此。前者,芸芸衆生;後者,廖若晨星。

開悟的人爲什麼要少接觸人2

特徵一:開悟的人,生命會由繁至簡。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開悟的人,並不會立馬成仙,或者立地成佛。所以他們在外表上,和普通人不會有多大區別。但在他們和一般人心境上,心境還是有很大區別。開悟後的人,放下了一切執念,從而不再受限制,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必須做,也沒有什麼不能做。

換句話說,世間的一切,如升職加薪、戀愛結婚、生娃養老等,對於開悟者來說,都是不必要選項,只要他們願意,他們就會去做,只要他們不願意,誰也逼迫不了他們。但無論他們願不願意,他們都不會真正的在意,隨時都可以放下這些普通人心中的“人生大事”。

這個特徵,是開悟者的基本特質。放下了執念的開悟者,他們的生命會變得簡單起來,因爲失去了慾望,什麼事都無法成爲他們的牽絆,所以他們會活成自己,而非被社會和別人塑造出的“我”。

他無需成爲“成功的人”,也不用做一個“好丈夫”“好妻子”“好子女”“好父母”,他不會在意別人的看法,一旦突破這根緊繃的弦,你就自然開悟了!

開悟的人爲什麼要少接觸人 第3張

特徵二:開悟的人,會身心合一。

沒有開悟的人,心中會被各種思緒煩擾。上班族會在下班的時候,着急着開闢副業賺錢;學生會在上課的時候,想着怎麼偷偷玩手機;妻子一個人在家時,想着晚歸的丈夫在外面有沒有花天酒地;年邁的老人,在深夜一遍一遍想着自己會如何離開這個世界。

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做着手上的東西,想其他的人或事,這就是沒開悟的人的日常。而開悟的人,他們會身心合一,身體做着什麼事,心裏也會想着一樣的事。無論是道家的打坐,還是佛家的入定,都是在讓人培養這種專注力。

開悟的人,往往吃飯時知菜味,走路時便專心看腳下和前方的路,靜修時便聽自己的呼吸聲。所以他們一般都說話不急不慢,遇事不嗔不癡,待人接物不分貴賤。他們是迴歸到萬事萬物本身的人,在他們身上,你能體會少有的樸質感。

特徵三:開悟的人,不搞個人崇拜。

開悟的人,會明白一個道理,即道是修不出來的,它本身就在那兒,你若心中起了執念,想去修道、得道,那恰恰是誤了歧途。

開悟的人爲什麼要少接觸人 第4張

所以真正開悟的人,他們斷不會自己稱自己爲“得道高人”,所以遇到自稱“得道”的人,八成是他們在裝神弄鬼。同時,開悟的人一般不會去求神拜佛,因爲他們懂人心自在,不必強求,以免產生執念。因爲想要升官發財是執念,想要菩薩保佑同樣也是執念。

這三個特徵,子曰覺得自己就是個俗人,竟然一個也沒有,因爲心中對金錢和愛,還有強烈執念。

開悟的人爲什麼要少接觸人3

很多時候,真正使我們勞累的並不是工作本身,而是“無效的社交”。什麼是“無效社交”?

下面這個場景也許算個代表:你跑到一個聚會上,跟一羣陌生的人噓寒問暖,全程笑臉相迎,滿屋子客套話,互相絮絮叨叨,敬酒、掃微信、留電話號碼,但是三天之後就記不清對方是誰……

仔細想一下,我們的時間和精力大部分都被這種“無效社交”佔用了。

所謂“人脈就是錢脈”,是當今最大的謊言。

真正的牛逼,是看你能吸引多少人、影響多少人。你自己不牛逼,認識再多牛逼的人也沒有用。現在每個人都是很現實的,都只想認識一個對自己有用的人,想想你在成功人士面前自我介紹時那種沒底氣的樣子,別人不會把你放心上的。

而這種社交只能讓你越來越沒底氣,越來越不自信,變得浮躁、焦慮。

開悟的人爲什麼要少接觸人 第5張

因此:你自己的層次,決定了你所處的層次。你永遠只能和同一個層次的人在一個圈子。與其花費大量時間去結交別人,不如努力的提升下自己。

我們正在從外求變成內求,外求就是求資源、求渠道、求關係、求人脈,到頭來卻發現就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內求就是將自己精力都放在應該做的事上,將你的特長髮揮到極致,自然就會把別人吸引過來,然後滿足自己的需求。

這就是“求人不如求己”的真正內涵。

有時候,我們爲了拓展所謂的人脈關係,在臺面上忍氣吞聲、一味的的去討好和順應,這樣下來的結果是,把最好的脾氣給了別人,把最壞的情緒給了家人和父母。

得罪別人,會讓自己失去利益,所以我們不敢;而得罪親人,他們卻不會傷害你,那麼成本卻近乎於零,所以我們恣意妄爲。

你的家人最懂你生活上的艱辛,所以纔去忍你、讓你,縱了你的蠻不講理和驕橫跋扈。人生有無數種失敗,這是最悲情最蒼涼的一種。

這個社會只會越來越現實,談感情太假了,不如直接談利益。既然每個人都是奔着目的而來,爲何不能打開天窗說亮話?直奔主題,合則來,不合則去。

況且,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成功、聰明的人都會和別人保持一定的距離,這種距離進可攻,退可守,可收可發、可隱可現。

因爲人性有這樣一個弱點:當你在別人面前敞開一切,他就會覺得你一覽無餘,然後就會拿捏你。因爲你的一切,已袒露在那裏。

開悟的人爲什麼要少接觸人 第6張

這的確是一種大忌。皇帝身邊的寵臣很多,結果要麼是被皇帝砍頭,要麼被別人砍頭;領導身邊的紅人經常換,要麼是給領導背黑鍋。

要麼得罪一羣同事;那些稱兄道弟的朋友很多,一旦涉及到利益關係就大打出手;深愛的戀人很多,大部分都各自奔天涯。

世上所有的美感,其實是一種陌生感和遙遠感。一覽無餘只會徒生厭倦。所以人間最美的距離,就在將夠着卻又還沒夠着的地方。

所以,未來的社會是不需要社交的。凡是存在的距離,都是合理的,我們不需要刻意走近或走開,只需做好自己,該走近的早晚都會走近。

未來最珍貴的東西是時間,切勿隨便耽誤別人的時間,也切勿隨便浪費自己的時間。

有點閒暇的時間,就不要去應酬了:多年不見忽然聯繫,肯定是用到你了纔想起你;事先沒有預約,忽然請你吃飯,說明你只是某一個飯局的湊數的人。切記啊:沒有任何人值得你去應酬!

有點時間多讀讀書,多陪陪家人,使自己身心愉悅,生活豐富多彩。修身養性,豈不快哉?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