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時尚熱點 > 中國單人家庭或是更強消費力量

中國單人家庭或是更強消費力量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單人家庭或是更強消費力量,人們的財務知識日益豐富,根據中國女性的消費規律,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女性一般會將更多個人收入分配在投資上,中國單人家庭或是更強消費力量。

中國單人家庭或是更強消費力量1

北京報道瑞銀最新Q-Series報告研究表示,中國女性賦權將拉動5.3萬億美元消費增長。“在樂觀的情景下,中國未來十年消費最高增幅可達5.3萬億美元,我們認爲,日益增強的女性賦權及中國家庭結構的相關調整或會對此種消費增長格局產生顯著影響。”《中國女性賦權將拉動5.3萬億美元消費增長: 如何投資佈局?》如此表述。

直面“單人家庭的佔比提升可能將對整體消費帶來負面影響”的市場論調,報告將結果擺出:與其他主要國家相比,在中國,單人家庭佔比是一個更強的居民消費影響因素。“經由數據,瑞銀由此提供了一個與普遍認知相異的結論”,瑞銀大中華區消費研究主管彭燕燕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國單人家庭的比例提升對消費是一個正作用,不是負作用。

報告測算,女性收入未來十年年複合增速料爲6%。中國單人家庭佔比將從2020年的19%升至2030年的25%,或貢獻消費增幅的約25%。

中國女性與單人家庭是更強的消費拉動力量

瑞銀預計未來十年中國將在全球消費中佔更大份額,2030年中國消費佔比將達至美國目前逾17萬億美元的消費水平,意味着未來十年前者居民消費將有約6萬億美元的增長。

經迴歸分析和情景分析,到2030年,女性賦權及中國家庭結構的相關調整將會帶來3.3萬億-5.3萬億美元的居民消費增長。報告由此指出,市場低估了中國消費驅動因素髮生改變對各行業和企業的潛在影響。

中國單人家庭或是更強消費力量

圖表來源:瑞銀報告

在最樂觀的女性賦權情景下,2030年中國居民消費預計將增長5.3萬億美元,其中,80%由中國女性收入增長驅動(年複合增速6%),25%由單人家庭數量的上升態勢驅動(2020年爲19%)。“有意思的是,受教育的年輕女性佔比高於男性,將對未來十年的消費增長產生較小的負面影響(幅度約爲5%),可能令傳統消費品行業受損,但有利於投資。”

“年輕女性受教育比例更高或削弱中國的消費增長、提振資產管理/保險需求”,報告同時認爲,在中國的GDP增長、受教育程度提高、可能還有家庭規模縮小的支持下,中國女性收入呈增長態勢,意味着人均消費預算更高,也或助推對奢侈品/健康食品/啤酒/房產經紀的需求。

“更多女性會選擇用的儲蓄支持自己的支出,這是瑞銀此次調查發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彭燕燕解釋說,它同時意味着,與以往更多以家庭爲單位的支出分配不同,未來女性會體現出更多的獨立意志,促使她們消費考量因素與行爲方式發生改變。“當女性的資金更多的是來源於自身時,她在消費時會更加自我。”

上述結論昭示的更進一步的趨勢是,相較於其國內男性同伴,中國女性賦權將爲居民潛在消費增長做出更大貢獻,後者或在拉動中國消費增長方面起着更爲關鍵的作用。“鑑於中國女性的就業參與率全球領先(2019年約爲60%)及女性在家庭支出方面的決策權較大,中國女性賦權意味着未來女性或爲中國居民消費增長做出更大貢獻。”

據UBS Evidence Lab 調查數據,中國女性一般在家庭支出決策/付款方面佔支配地位,而與男性相比,前者往往將更大一部分收入用於支出,此差距於過去三年間有所擴大。約70%的受訪女性贊同與其家庭消費和投資相關的決策大多由她們做出;約60%的受訪女性贊同她們支付了大部分家庭支出。此外,UBS Evidence Lab 中國高淨值人羣消費調查結果凸顯出女性對信用卡和家庭成員保險相關的決策參與度高於男性受訪者。

中國單人家庭或是更強消費力量 第2張

圖表來源:瑞銀報告

若“中國女性今後將比男性更拉動國內消費”這一論點不夠出奇,那麼,在彭燕燕看來,報告另一個“中國的單人家庭更能拉促消費”結論有力挑戰了“單人家庭佔比提升下的消費將萎縮”的既定論調。

“與其他主要國家相比,中國單身家庭佔比是居民消費一個更強的拉動因素(關聯繫數更高)”,報告言說,儘管缺乏明確數據來將此項發現的邏輯合理化,但我們認爲,這或許是因與全球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年輕人更可能獨居的結果。

鑑於中韓兩國文化有相似之處且爲鄰國,瑞銀以經合組織的韓國數據爲代表,得出該結論。2019年,15-29歲的韓國人獨居比例約爲16%,高於成員國內部約10%的平均水平。

同時,UBS Evidence Lab調查數據顯示,與其他年齡羣體相比,中國的年輕羣體將收入的更大一部分用於支出。

在被問及是否考慮與對比其他家庭結構下的消費行爲與水平時,彭燕燕指出,瑞銀本份報告考慮的是結婚年齡推遲,生育意願下降的情景。“通過對17個國家研究,我們看到的一個趨勢是單人家庭 比例的局部上升對消費是一個重要的正向刺激因素。單人家庭會衍生出如寵物、服務、持續教育等其他消費需求,由此是消費的一個加分項,不是減分項。 ”

女性驅動的消費行爲和家庭結構演變下,瑞銀預計投資(資管/保險)和人均支出更高的個人消費(奢侈品、寵物、健康食品和啤酒)將藉以獲得更多的紅利。

“預計女性收入的增長趨勢以及對投資的更高配置有利於資產管理/保險行業”,報告補充稱,在單人家庭佔比不斷增長、家庭規模變小的背景下,人均支出升高,應會爲奢侈品、健康食品、啤酒、房地產經紀、寵物和汽車的長期需求提供支撐。

“它實際上培育了一個更加理性、更爲長遠的消費行爲,即並非將所有資金用來直接消費,而是將其一部分用於投資及購買保險。”彭燕燕對此總結。

更“中性”的行業

基於對酒精飲料行業、資管、汽車業、化妝業、教育、家電業、保險業等16個行業中女性賦權影響的分析,報告洞察到,女性未來強力的消費還將引導行業更加中性化。“中性化”不僅被動的表現爲女性消費羣體佔比的提高,更能積極推動行業多元化與創新發展。

調查數據顯示,過去五年間,來自女性購車者的貢獻持續增大,2020年銷量佔比達32%(2014年爲29%)。“中國女性收入、受教育程度和社會地位持續提升可望在未來十年進一步提振其汽車需求。此外,女性消費者一直是中國高端汽車品牌的重要消費利率,新冠疫情之後從進口品牌向國產品牌的轉換(以追求更高性價比)贏回繼續有利於國產汽車品牌。”

報告進一步指出,幾家電動車初創企業一直在加大對女性消費者偏好的關注。例如,長城汽車的歐拉電動車轉爲滿足城市女性通勤需求設計,目前爲止月銷售量已超8000輛。“我們認爲,在女性汽車/電動車消費不斷增長的背景下,女性友好性能升級和車型發佈可望成爲未來十年汽車製造商一項重要的差異化戰略。”

除了對汽車,傳統認知中更偏男性的酒精飲料消費領域也將更趨中性。而女性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應會支持女性在飲酒量和種類方面嘗試更多。

中國單人家庭或是更強消費力量 第3張

當然有酒商捕捉到了契機。主要白酒企業定位女性飲酒者推出了新新產品,如山西汾酒推出了由白酒、玫瑰和糖製成的玫瑰汾酒; 頭部啤酒企業推出了不同價位的啤酒;國內規模較小的果味酒也在不斷擴展,百威中國爲迎合女性消費者需求將其Hoegaarden產品多元化,近年來推出了更多水果口味和低度/無酒精產品。

“根據中國女性的消費規律,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女性一般會將更多個人收入分配在投資上”,瑞銀報告點明,這反過來可望促使財富管理服務需求增長和行業在管資產的穩健增長。與美國相比,中國居民的`可投資資產仍嚴重偏向於存款和固定收益率銀行理財產品,改變空間因此較大。

瑞銀由此預計,受女性和年輕人教育程度持續提升推動,人們的財務知識會日益豐富,家庭可投資資產配置將發生結構性變化,逐步轉向更復雜、利潤率更高的投資產品,如股票公募基金和銀行理財產品。

“當女性變得更加獨立且更加自我時,她的消費行爲有點類似於男性”, 彭燕燕補充,如女性可能會變得更喜歡開車,女性購車者去年佔比已升至32%。而當女性行爲方式發生變化後,對很多原本男性佔主導作用的行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作用,促使後者越來越多的考慮女性的需求點,展開創新與研發。此外,研究發現,女性擔任高管的企業,其財務表現更加穩健。

瑞銀研究表明,過去30年,中國女性的受教育程度顯著提高,但中國公司董事會中女性佔比(2019年約爲10%)仍低於全球均值(約20%)。“考慮到千禧一代在消費決策方面更不以家庭爲中心,我們認爲,中國在女性教育上取得的進展影響或許需要時間以完全體現在女性領導地位上,預計長期看局面將有顯著改善。”

中國單人家庭或是更強消費力量2

不久以前,人們還習慣於在年輕時結婚,而老年喪偶的人們則搬去與家人同住,或是家人選擇搬來陪伴他們。但如今,人們選擇晚婚。

佩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報告指出,如今男性與女性的初婚年齡都已經達到世上最高紀錄,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男性與女性的初婚都推遲了大約五年,而離婚後十多年保持着單身。

人們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之間輪迴流轉:獨居生活,與他人一起生活,共同生活,又再回歸獨居。

之前,獨居還被視爲一種過渡——通向其他更爲長久的生活方式,例如與他人結爲伴侶共同生活,或搬入療養院。而如今此想法已經不再適用,幾個世紀以來,美國社會第一次面對佔據人口絕大多數的單身人羣。

這一社會現象的數據則令人觸目驚心。1950年,僅有22%的美國成年人是單身,獨居者佔美國住戶的9%。今天,超過50%的美國成年人正處於單身,其中3100萬人獨自一人生活,這意味着差不多每七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選擇了獨居。

獨居人口占到美國戶籍總數的28%,這意味着獨居者已經成爲了僅次於無子女的夫妻家庭,成爲了美國第二大戶籍形式,遠遠超越了核心家庭。令人吃驚的是,獨居生活同時也是最爲穩定的居住及生活方式。

女性構成了當代獨居人口的主體:大約1700萬女性選擇了獨居,相比之下,男性中獨居人口僅爲1400萬。單身人口中的多數,是1500萬35至64歲之間的中年男女。

18至34歲之間的獨居年輕人約爲500萬,而1950年時獨居年輕人口僅爲50萬,因此,毫無疑問,年輕羣體將成爲獨居人口中增長最快的一個羣體。與以往不同,如今獨居人士聚集在現代化城市中。僅僅在紐約市,就有100萬獨居人口,而在曼哈頓區,一半以上的居住人口選擇了獨自生活。

年輕人都渴望獨立生活,一段時間的獨居之後,即便很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他們又很擔心繼續保持獨居是否合適。儘管單身人士堅稱自己的生活很愉快,而且也終會找到自己的伴侶,人們依然忍不住爲單身的親友們操心擔憂。

獨居生活的興起本身也已成爲一種具有革新力量的社會現象:它改變了人們對自身,以及人類最親密的關係的理解;它影響着城市的建造和經濟的變革。它甚至改變了人們成長與成年的方式,也同樣改變了人類老去甚至去世的方式。無論今時今日我們是否與他人一起居住,獨居幾乎與每個社會羣體、每個家庭都密切相關。

中國單人家庭或是更強消費力量 第4張

是什麼造成了大範圍獨居人口的增長

美國第一個公衆知識分子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搬進了瓦爾登湖畔一間他自己搭建的小木屋裏。他寫道:“我就像住在大草原上一樣遺世獨立,我擁有屬於自己的太陽、月亮與星辰,一個屬於我一個人的小小世界。”

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也堅持那樣的生活方式,他並不孤獨:“我從未感到過寂寞,哪怕一絲一毫來自孤獨的壓迫感;有一次,我花了大約一個小時,思考着我是否真的需要與人毗鄰而居而維持健康平靜的生活?然而一瞬間,我感受到了周遭自然環境帶來的甜美與益處,人類鄰里的種種虛無的益處也就因而變得一點也不重要了,此後,我再也沒有興起過需要人類鄰居來陪伴的念頭。”

愛默生與梭羅的睿智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美國人,繪製出自己逃離人類社會的路線圖:孤膽騎俠們獨自遊蕩在西部邊疆,披着斗篷的偵探們出沒於昏暗的都市街道,探險家們“深入荒野”去尋找自我......

所有這些都是美國廣爲人知的文化標誌,代表了我們對於無拘無束的自我的浪漫想象。

但今時今日,相比其他許多國家,美國人獨自生活的機率其實更小。獨居人口比例最高的前四位國家分別是:瑞典、挪威、芬蘭以及丹麥,在那裏,幾乎40%到45%的住戶是獨居者。

北歐諸國還有一個好夥伴——日本。在日本,社交生活有史以來一直是圍繞着家庭來組織的,但如今實際上卻有30%的住戶獨自居住,而且在城市中,這個比例還要高得多。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獨居人口比例都要遠高於美國,澳大利亞與加拿大也是如此。

中國單人家庭或是更強消費力量 第5張

至於獨居人口增長最快的國家則是中國、印度和巴西。歐睿信息諮詢公司的市場調查報告顯示,在全球範圍內獨居人口都在急劇增長,這個數字已經從1996年的1.53億增長到了2006年的2.02億,在短短十年間增長了33%。

那究竟是什麼造成了大範圍的獨居人口的增長?毫無疑問,經濟發展創造的財富,以及現代國家福利提供的社會保障,兩者共同使這種新興之勢成爲可能。

除了經濟繁榮以及社會福利,獨居人口異軍突起的激增,來源於世界性的歷史文化轉變——社會學的創始人物愛彌爾 · 涂爾干(07mile Durkheim)稱之爲“對個體的宗教崇拜”。涂爾干提出,所有個人主義者都擁有清晰的利己主義,並聚集起來以達成公共利益。

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 · 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在他1942年的著作《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一書中,說資本主義促進了“對於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進行理性化”,並預言了一個冷酷、錙銖必較的文化:

人們都變得功利和實際,他們學會了在自己的個人利益及其他行動可能造成的不利之間權衡得失時,當人們必將認識到家庭尤其是親子關係所帶來的巨大個人犧牲時,熊彼特預言了“資產階級家庭的解體”將逐漸到來。

因爲獨立思考的男女們將會選擇另外一種生活——“舒適、自由、不爲關愛所牽絆的生活,以及越來越多的享受其他有趣、新鮮事物的機會”。

中國單人家庭或是更強消費力量3

距離2021年中國統計年鑑發佈已有些時日,衆多數據還需慢慢品味,不過近日其中一組數據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2020年全國家庭數量總數約爲5億戶,其中一人戶的家庭數量超過1.25億,佔比約25%。其中二人戶佔比也相當高,約1.47億戶。這也再度提醒了中國社會,關於人口的問題已經到了必須嚴肅對待的地步。

中國單人家庭或是更強消費力量 第6張

“再添一筆”

顯然,大量的一人戶,二人戶又爲近十多年來逐漸出現的低生育率,人口老齡化,離婚率上升等等社會問題再添上了一筆,在這衆多數據支持的支持下,如何面對人口問題已經逐漸成爲現今中國社會的一大難題。其中,較爲嚴重便是低生育率問題與人口老齡化問題,低生育率會長期影響人口結構,導致勞動力不足,而人口老齡化則是人口結構出現問題的直接表現,目前世界範圍內都尚未有比較好的面對人口老齡化的經驗,這也是爲什麼人口老齡化被稱爲世界性難題。

數據上來說,2020年總和生育率,以及人口出生率雙雙跌破1%,一般來說總和生育率應該爲2.1才能保持人口結構不變,而人口出生率的大幅下滑則揭示了,中國人口負增長的年代恐怕要提前到來了。

需要注意生育率是指一定時期內 (通常爲一年) 出生活嬰數與同期平均育齡婦女人數之比,而非人口出生率,二者有時會被公衆混淆,出生率則指的是一定時期內(通常指1年內)平均每千人中出生人數的比率。二者都能從不同角度反應人口數量,人口結構上的問題,也因此都是比較受關注的人口數據。

中國單人家庭或是更強消費力量 第7張

人口問題對中國的影響更大

放眼世界範圍內,人口數量長期停滯,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可以發現這個問題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但似乎大部分發達國家並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經濟衰退,除開美國,其餘發達國家的經濟更多的是停滯。但就目前看來中國顯然不能走歐美,以及東亞發達國家的老路。

人口老齡化,以及出生率不足等等問題最終指向一個結果,就是社會勞動力的不足,而勞動力數量是與經濟發展直接掛鉤的,在中國這一點則體現得更明顯,中國經濟在過去幾十年內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蹟,但是奇蹟當中還是夾雜了一些小問題,現在看來其中較爲棘手的便是產業結構問題,從GDP(國內市場總值)的角度來說,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較爲依賴第二,第三產業,而這二者中政府購買下的各類基礎建設,以及低端製造業等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房地產又佔據了半壁江山,尤其是前二者明顯的勞動密集特徵,使得它們最容易受到勞動力短缺的打擊。

所以說人口問題在中國要更嚴肅一些,也要認識到目前政府也開始出臺政策嘗試進行改善,不過,中國的人口問題,尤其是人口結構問題,註定是一場持久戰。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