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時尚熱點 > 我國消費品“漲價潮”還要維持多久

我國消費品“漲價潮”還要維持多久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消費品“漲價潮”還要維持多久,“漲價”,是2021年消費品行業的“高頻詞”。對於漲價的原因,主要是受大宗商品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我國消費品“漲價潮”還要維持多久。

我國消費品“漲價潮”還要維持多久1

國家統計局公佈2021年12月物價指數。

2021年12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1.5%,全年CPI較上漲0.9%。2021年12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10.3%,全年PPI較上年上漲8.1%。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這是2003年有PPI數據以來,PPI與CPI年度增速剪刀差的最大值,兩者相差7.2個百分點。由於供給受限、需求較旺、流動性寬鬆等原因,2021年全球上游初級產品漲勢喜人、利潤大增。與此同時,國內終端消費相對疲弱、供給充足,下游消費品難以相應漲價、利潤承壓。

當然,PPI和CPI的走勢不會持續背離。2021年下半年以來,紙製品、調味品、食用油、零食、奶茶等終端消費品陸續提價,背後原因多是原材料、能源、運輸、人工等成本上漲侵蝕利潤,需要適當漲價。

展望2022年,疫情帶來的不確定因素仍然存在,但全球貨幣政策開始轉向,大宗商品可能難見2021年瘋狂上漲的行情,2022年PPI漲幅有望回調。與此同時,隨着國內消費的逐漸恢復,以及豬肉價格見底回調,CPI在2022年可能會溫和上漲。

我國消費品“漲價潮”還要維持多久

2021年服務消費走出谷底

12月CPI同比上漲1.5%,較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國內散發疫情、鮮菜供應增加、豬肉價格難以持續上漲等因素,是12月CPI溫和回調的主要因素。

受降雨天氣、局部散發疫情、生產運輸成本增加等原因影響,鮮菜成爲四季度CPI上漲的重要因素,隨着鮮菜上市量的持續增加,12月鮮菜價格環比下降8.3%。豬肉在年內經歷“九連降”之後,11月份以來隨着需求回升及供給偏緊等影響價格有所回調,不過12月豬肉價格環比僅上漲0.4%,豬肉價格仍在底部徘徊。國際原油價格波動下行,也帶動12月交通出行價格的下降,12月汽油和柴油價格環比下降5.4%和5.8%。

2021年CPI較上年僅溫和上漲0.9%,在於豬肉價格的週期下行,以及疫情對國內消費的拖累。

以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服務業爲例,2010-2019年服務價格同比漲幅基本在1.4%以上,2020年疫情以來服務價格同比漲幅大體鎖定在1.4%以下。2021年服務價格逐漸從V字型谷底走出,7月之後大致迴歸到同比1.5%的漲幅,2021年服務價格全年上漲0.9%。

豬肉價格在經歷2019、2020年持續上行的週期之後,2021年迎來回調週期。2021年2月-10月間,豬肉價格持續下跌,2021年豬肉價格較上年下降30.3%。

與此同時,2021年PPI漲幅不斷刷新歷史記錄,市場高度關注上游工業品價格走勢。不過,PPI年底回調的態勢很明顯。12月PPI同比上漲10.3%,較上月回落2.6個百分點,延續了上月的下行趨勢。其中,煤炭、鋼鐵、石油、有色等行業價格均出現回落。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表示,保供穩價政策落實力度不斷加大,12月份煤炭價格繼續回落。冬季鋼材、水泥等建築材料需求偏弱,12月份價格有所下降。國際原油、有色金屬價格走低,帶動國內相關行業價格下降。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範若瀅指出,保供穩價政策顯效,疊加國際原油價格下行,推動12月份PPI同比漲幅收窄。我國保供穩價政策持續推進,煤炭產量和市場供應量穩定增加,煤炭價格進一步回落。12月份動力煤期貨結算價平均爲866元/噸,環比下降17.1%。隨着OPEC+持續推進增產計劃,國際原油供給約束有所緩解,原油價格走低,像12月份布倫特原油期貨結算價平均爲75美元/桶,環比下降7.48%。

縱觀2021年全年,PPI同比大漲8.1%,上半年主要是鐵礦石、有色、農產品等大宗商品持續漲價帶來的輸入型通脹,下半年則主要是國內煤炭和電力供應不足帶來。煤炭、石油、鐵礦石、鋼鐵、有色等行業漲幅居前,全年漲幅超過20%。其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2021年大幅上漲45.1%,在工業行業漲價幅度居第一位。

我國消費品“漲價潮”還要維持多久 第2張

2022年物價走勢會如何

由於疫情仍有反覆可能,2022年大宗商品價格走勢仍存在變數。

12月下旬以來,國際原油價格有觸底回升的趨勢。1月4日以來,布倫特原油期貨結算價重新回到80美元/桶以上。中信證券宏觀團隊指出,是近期厄瓜多爾、利比亞、哈薩克斯坦等多個國家的原油生產能力和供應量受到時點性事件影響,短期內供應偏緊;同時,奧密克戎對需求衝擊弱於預期,爲原油價格上漲提供支撐。

不過,市場機構普遍預計,2022年PPI漲幅將回落。

國家信息中心總經濟師祝寶良表示,世界各國以經濟恢復和充分就業作爲首要任務,對物價的容忍度有所提高。與此同時,疫情帶來的供應失序問題難以得到根本緩解,部分發達國家存在物價和工資輪番上漲的現象。因此,全球通脹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應該是階段性的,不是全面、長期、持續的。回到國內,由於國內需求低迷,如果不發生供給端停產、減產或輸入型價格衝擊,我國的能源、原材料價格遲早會回落。

“考慮到2021年物價翹尾對2022年影響較大,煤炭、芯片供給缺口仍會持續一段時間,糧食、豬肉等價格已經處於低位,預計2022年CPI上漲2.5%左右,PPI上漲4.5%左右”,祝寶良指出。

範若瀅表示,預計2022年PPI漲幅將高位回落,全年呈前高後低走勢。受全球經濟復甦放緩、能源供給約束逐漸緩解、美聯儲貨幣政策方向調整等因素影響,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動力趨弱。進一步考慮翹尾因素,預計2022年PPI漲幅將逐季走低,四季度可能轉爲負增長,全年漲幅爲4%左右。

2021年PPI和CPI間的剪刀差,造成了對下游消費品利潤的擠壓。比如,由於大豆、油籽、水稻等原材料大幅上漲,金龍魚披露其在2021年3-4月上調了部分食用油價格,整體漲幅在10%-15%,但這個漲幅不能完全覆蓋原料漲幅,2021年前三季度金龍魚淨利潤同比下降了約28%。

2022年這種利潤的背離有望得到極大緩解。2022年以來,多家上市公司宣佈將漲價,包括醬油、瓜子、牛奶、奶茶等。部分機構研判,2022年CPI漲幅有望上升,全年漲幅高於2021年。

範若瀅指出,2022年CPI漲幅將溫和回升,全年呈前低後高走勢。新一輪“豬週期”將於2022年年中開啓,未來豬肉供求關係將發生變化。同時,上游價格上漲逐漸向下遊傳導,疊加電價改革後企業用電成本上升,成本推動型通脹壓力將有所上升。預計2022年上半年CPI仍將低位運行,下半年漲幅將擴大,全年漲幅爲2.2%左右。

中信證券宏觀團隊指出,豬肉價格有望在年中觸底回升,將由2021年對CPI的拖累因素轉爲2022年的帶動因素。隨着國內疫情得到進一步有效控制,線下商品和服務價格有上行的可能,比如交通通信、餐飲住宿、衣着等,預計2022年CPI將逐季上行。

我國消費品“漲價潮”還要維持多久2

“漲價”,是2021年消費品行業的“高頻詞”。

縱觀全年,首先是“每年集體漲價”已成定律的美妝品牌,2021年2月,法國嬌蘭在官方旗艦店公示調價通知,對部分商品的官方零售價進行調整,此後,香奈兒、祖瑪瓏和海藍之謎等高端美妝品牌也相繼宣佈漲價。相比之下,食品行業的“漲價潮”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由調味品最先打頭陣,食品飲料緊隨其後。

對於漲價的原因,根據業內人士的說法,主要是受大宗商品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使得企業成本承壓,業績下滑甚至虧損,漲價或能有效幫助消費品企業緩解成本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伊始,雅詩蘭黛、迪奧等中高端國際美妝品牌們的提價已落地,部分主力產品漲幅近百元。此外,香飄飄也於月初宣佈將主要產品提價2%-8%不等;網紅新式茶飲茶顏悅色亦對外表示上提大部分奶茶產品的價格。

那麼,新一輪“漲價潮”還將持續多久?

我國消費品“漲價潮”還要維持多久 第3張

跟進者

食品行業也來提價

緊跟化妝品行業,2021年下半年,調味品行業也開啓了食品領域的“漲價潮”。

最早開始漲價的是調味品龍頭企業海天味業。2021年10月12日,海天味業率先宣佈將旗下醬油、蠔油、醬料等部分產品的出廠價格提高3%-7%;不久,李錦記於11月1日宣佈將部分產品出廠價格提高6%-10%;11月3日,號稱“食醋第一股”的恆順醋業也發佈提價公告,其漲價幅度爲5%-15%;此後加加食品、雪天鹽業、雲南能投和蘇鹽井神等調味品企業也紛紛加入漲價大軍。

不僅調味品企業,此輪漲價也同時蔓延到了更爲廣泛的食品領域。2021年11月2日和11月3日,安井食品和海欣食品相繼發佈提價公告,將其價格上調3%-10%。11月14日,涪陵榨菜宣佈對部分產品出廠價格進行調整,各品類上調幅度爲3%-19%不等。11月18日,三全食品發佈公告,對部分速凍米麪製品及速凍魚糜製品的促銷政策進行縮減或對經銷價進行上調,調價幅度爲3%-10%不等。12月1日,千味央廚也宣佈提價2%-10%不等。

與化妝品行業相似,衆多食品企業在公告中提及的漲價原因也均以成本價格上漲爲主。

“受全球疫情及極端天氣影響,全球農產品價格持續上升。由於我國大豆較爲依賴進口,受全球市場價格影響較大,而大豆是醬油等調味品的主要原材料。此外,調味品和食品飲料產品的漲價也同樣和包材價格、物流運輸成本上漲等因素相關,企業爲了保持經營的穩定,只能通過對產品進行漲價來緩解成本上漲的壓力。”朱悅如是對記者表示。

不可否認的是,近兩年原材料價格的持續高企給一衆食品企業帶來了不小的成本壓力。

東莞證券此前研報顯示,自2020年以來,大豆、豆粕、包材等原材料價格持續走高,與2020年初相比,大豆、豆粕、玻璃的價格分別增長34.32%、30.69%與64.66%。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大豆(黃豆)的價格從2021年1月上旬5112元/噸上升到12月下旬5504.2元/噸,年內漲幅7.67%。

成本上揚抑制了業績增長。以調味品行業爲例,根據中國調味品協會大數據信息中心的統計,16家調味品上市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合計爲605.06億元,淨利潤合計88.37億元。營業收入正增長的有12家,佔16家上市公司的75%,淨利潤淨增長的有6家,佔16家上市公司的37.5%。與2020年同期比較,收入和利潤增長速度明顯放緩。

其中,海天味業的利潤收窄僅保持個位數增長,2021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爲179.94億元,同比上漲5.32%,淨利潤47.08億元,同比上升2.98%;其中,第三季度營收56.62億元,同比上漲3.11%,淨利潤13.55億元,同比上漲2.75%。

恆順醋業雖無虧損,但淨利潤已出現大幅下滑,其2021年前三季度營收13.59億元,同比下降6.37%,淨利潤同比下降41.73%至1.35億元。其中,第三季度營收3.24億元,同比下降34.97%;淨利潤同比下降91.19%至720.69萬元。

“2021年中國食品產業應該算是‘多事之秋’,疫情的反覆、成本的疊加、競爭的加劇、新品牌的進入,都給這個行業帶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隨着疫情的影響,消費慾望受到進一步抑制,“整體來說,中國食品在2021年遭遇到了較大的挑戰,頭部企業相對還好,中小型企業應該是舉步維艱。而在內卷化加重的情況之下,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馬太效應會體現的更加淋漓盡致”。

我國消費品“漲價潮”還要維持多久 第4張

排頭兵

化妝品繼續“漲漲漲”

在消費品行業的“漲價潮”中,化妝品行業率先提價。

根據公開資料,2021年2月1日,LV集團旗下高端美妝品牌法國嬌蘭宣佈統一上調境內產品售價,其中,熱門產品“復原蜜”30ML裝的規格,由此前售價690元,上調至720元,漲幅爲4.35%。香奈兒護膚品於2月19日漲價,其中,原本售價爲435元的山茶花洗面奶漲至460元,此後祖瑪瓏和海藍之謎等高端美妝品牌也相繼宣佈漲價。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國產護膚品也加入漲價大軍,在珀萊雅、丸美、上海家化發佈的2021年第一季度主要經營數據公告中,三大化妝品集團均提到主要產品的售價有所提高,其中,珀萊雅的護膚類主要產品平均售價同比提高21.91%;丸美同比提高35.41%;上海家化同比提高15.97%。

事實上,自疫情暴發以來,化妝品行業就已有多家企業接連漲價。

據紅星新聞報道,早在2020年7月、8月,國際高端美妝品牌海藍之謎、雅詩蘭黛、倩碧、WHOO、悅木之源、MAC、芭比波朗、TF等衆多美妝品牌就已上調價格,除了WHOO的漲幅達9.5%,其餘品牌的漲幅大都在1.7%-6.3%,此外,2020年10月,蘭蔻的123款彩妝單品也提價5-30元不等,漲幅達5.5%。

原材料漲價帶來的成本壓力或爲化妝品企業屢屢提價的原因之一。

CIC灼識諮詢合夥人朱悅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化妝品價格上漲與化學原料及包材價格的普遍上漲脫不開關係,在疫情影響下,各國央行均施行了寬鬆的貨幣政策,由此推動諸如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而石油正是化妝品的基礎原材料,“幾乎所有與石化相關的化妝品原料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價格上調,如二丙二醇,丙二醇、各類二甲基硅油等。目前漲幅最大的就是丙二醇,其價格已經翻倍,售價超過20元/公斤,而丙二醇作爲保溼劑、軟化劑、溶劑等,在化妝品生產中應用十分廣泛,膏、霜、乳液等產品都需要用到這個原料”。

“此外,受原紙等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影響,化妝品紙類包裝盒價格也出現了明顯的上浮,漲幅爲15%-20%左右,另外,多種化工原料價格的提升也直接將塑料包材價格推向了新的`高峯,如PS、ABS、PVC、PP、PE等塑料價格暴漲,有些材料每噸上漲了數千元。”朱悅表示。

除了上述原材料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化妝品行業還面臨着與防疫用品共用核心原材料的處境。

根據化妝品行業產業鏈觀察人士的說法,新冠疫情暴發後,口罩、洗手液、消毒液等防疫用品需求激增,然而這些防疫用品的部分重要原料也是部分化妝品的核心原料。例如,廣泛應用於乳液、膏霜、洗髮水等產品的卡波姆,也是免洗消毒啫喱的原料;作爲化妝品塑料包材主要用料和麪膜基布材料的聚丙烯和無紡布,同時也是口罩生產的重要原料。

疫情後,防疫物品的需求劇增帶動了上述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據藍鯨財經報道,與2019年相比,卡波姆的價格已超過100%的漲幅,以其中一個類別爲例,2020年2月初,卡波姆940僅需105-140元/kg,不到一個月就漲到了380元/kg;而S2040聚丙烯纖維料,2020年初價格爲7950元/噸,4月初價格開始上行,截至當年4月13日中石油出臺限價,價格已達11500元/噸,超五成的漲幅只用了兩週時間。

在著名頂層設計專家、清華大學品牌營銷高級研究員孫巍看來,除了上游成本增加,化妝品行業的市場端也存在一定的壓力。一方面,線下銷售本身下滑導致化妝品企業利潤和毛利率下降,另一方面則是營銷端費用的增長,“儘管頭部主播帶貨量看起來很高,但通常都會把價格壓到市場最低,在本身利潤率就很低的情況下,(企業)還需要支付主播、天貓、阿里以及騰訊和抖音等平臺的流量費用,兩端成本的增加,就會出現有銷量沒利潤的情況”。

此外,在談到相比於其他消費品行業,化妝品行業漲價爲什麼更早、更頻繁且漲幅更高時,孫巍認爲,這主要是成本和銷售比例不同所致,“化妝品企業的成本和銷售之間的比重要遠遠高於食品類企業,即使是同樣的成本上漲數額,化妝品企業也需要更高的零售價格才能實現盈利,所以化妝品行業對成本的敏感性要高於食品行業,其反饋就會更強一些”。

我國消費品“漲價潮”還要維持多久 第5張

漲價潮

難以長期延續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的漲價浪潮還未退去,2022年年初,已有消費品企業開啓了新一波“漲價潮”。

1月4日,一份落款爲“雅詩蘭黛(上海)商貿有限公司”的文件在行業流傳。根據該文件,自2022年1月28日零時起,雅詩蘭黛、海藍之謎、祖瑪瓏、倩碧、芭比波朗、魅可、TF等部分商品及相關套裝的建議零售價將進行上調。其中,雅詩蘭黛單個產品零售價的上調幅度爲5-50元;海藍之謎和TF單品價格上調幅度爲10-50元。

同日,迪奧官方旗艦店也宣佈對部分商品進行價格微調。《國際金融報》記者從迪奧官方旗艦店客服方面獲悉,其提價方案從今年1月4日起已開始執行,目前在其線上商鋪展示的已經是漲後價格。記者注意到,其主要調整了花祕瑰萃系列產品,其中,該系列一款精萃露已從990元上漲爲1090元,另一款眼部精華則由1700元漲至1850元。

除此之外,1月初,香飄飄宣佈將主要產品提價2%-8%不等,不久,網紅新式茶飲茶顏悅色也宣佈漲價,將其大部分奶茶產品上漲1元,梔曉漲價2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一年的一片“漲聲”中,茶飲行業知名品牌喜茶卻悄然降價。

近日,多名消費者在網上發佈消息稱發現喜茶部分茶飲價格下調,記者在瀏覽喜茶“喜茶GO”微信小程序中發現,其新增的“要平價”一欄中有多個飲品價格下調,比如其“純牛乳茶”從22元降低至15元,“芝芝綠妍茶後”由19元降至14元,“純綠妍茶後”低至9元。

對此,喜茶方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喜茶有能力在產品配方、用料和品質都不改變的前提下對部分產品的售價進行調整,此次調價也是喜茶在自身主流價格帶中的正常調整動作。

我國消費品“漲價潮”還要維持多久 第6張

在朱丹蓬看來,喜茶的降價一方面依託其品牌效應和規模效應,另一方面則得益於該公司供應鏈較爲完整,議價能力相對較強的優勢,“從行業角度來看,如果喜茶想擠壓其他同行品牌的市場,這種降價的戰略是非常明智的”。

儘管喜茶能夠依靠自身優勢消化可能的成本壓力。不過,從目前的漲價態勢來看,提價或仍是消費品企業緩解上游成本壓力的方式之一。

朱悅指出,因爲調味品屬於剛需,企業還是可以通過漲價的方式將成本壓力轉嫁給消費者,維持行業的整體健康發展。此外,對於化妝品行業而言,國際高端美妝護膚品牌對應的消費者價格敏感度不高,而且本身也存在漲價以強化品牌高端定位的需求,而大衆品牌的消費者收入普遍降低,消費決策更爲理性,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表示會傾向選擇高性價比的產品,所以漲價還是會影響品牌的銷售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多位業內人士的推測,漲價效益存在一定的傳導時間,就食品行業而言,其漲價效益或在3至6個月後才能顯現,而化妝品行業的傳導週期或更長,將在6-9個月後纔會顯現。

對於2022年消費品行業“漲價潮”會否延續,朱悅推測稱,消費品領域此輪漲價潮預計在2022年會出現一定好轉,“一方面,供給端價格的提升主要由上游驅動所致,而上游已呈現回落態勢。此外,受疫情等因素的影響,消費者的購買需求始終較爲疲軟,伴隨着經濟下行的壓力,漲價潮不太可能長期延續”。

我國消費品“漲價潮”還要維持多久3

新年伊始,多個品牌發佈調價通知,涉及調味品、速凍食品、零食、白酒等衆多消費品。這一輪漲價引發市場對物價上漲的擔憂。

從近期部分上市公司發佈的價格調整公告看,主要呈現以下幾方面特徵:一是以生活消費品爲主。2021年四季度以來,產品調價主要集中在食用鹽、食用油、醬油等調味品行業以及零食、白酒等行業。二是調價的主要是行業龍頭或靠前的企業,企業產品市場佔有率較高。三是調價公司佔比不高。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10月以來,發佈調價公告的上市公司23家,佔A股上市公司家數不到5%。

部分企業上調產品價格,主要受生產成本漲價、國內需求復甦與市場議價能力強3個因素驅動。從生產成本漲價來看,由於全球疫情蔓延衝擊供應鏈以及歐美實施空前規模刺激政策,國際能源、工業原材料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導致部分公司能源、原材料、人工、物流倉儲等方面成本持續上漲,利潤承壓。從國內需求看,消費類公司業務穩健增長,反映出國內需求持續回暖,帶動消費需求增長。

我國消費品“漲價潮”還要維持多久 第7張

部分企業調價,一定程度反映了國內部分上游生產投入成本壓力正在向終端消費品價格傳導。未來是否會出現消費品集體漲價,並引發國內物價全面上漲?

由於全球疫情尚未完全受控,供應鏈修復與航運物流暢通需要一個過程,部分原材料價格迴歸常態需要一定時間,不排除後續仍有部分公司繼續漲價,國內需要對輸入型通脹保持警惕,但無需過度擔憂物價全面上漲,這種可能性不大。

首先,國內消費品供應充裕。國內防疫形勢整體向好,供應體系完備,產業鏈完整,產能配套能力強,基礎設施完善。同時,相關部門重視農副食品等民生必需消費品供應保障,並根據市場供需情況,在重要節假日前後投放儲備,平穩市場價格。

其次,國內紓困政策精準有效。針對上游能源、原材料過度漲價、物流成本高企等問題,相關部門採取了有針對性的政策組合拳,通過財稅、金融與產業等一攬子政策舉措,有效降低企業綜合成本。數據顯示,製造業PMI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由2021年5月72.8的高位降至2021年12月的48.1,原材料投入成本壓力有所緩解。

再次,從趨勢看支撐本輪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的因素在逐步弱化。一方面,全球經濟增長將逐步迴歸中長期趨勢水平;另一方面,美聯儲啓動政策正常化,回購過剩流動性,全球金融環境將邊際收緊,削弱大宗商品投機炒作基礎。

此外,產品調價還與企業自身議價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有關。一般而言,企業調價比較謹慎,除了考慮短期成本、利潤因素外,還得考慮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在行業競爭激烈,尤其是同質化較多的消費品市場,企業會盡力避免因爲上調產品價格而丟失市場份額。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