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時尚熱點 > 我國已進入人口“零增長”時代

我國已進入人口“零增長”時代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9.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已進入人口“零增長”時代,2021年中國經濟復甦速度快於大多數主要經濟體,出生人口減少問題,是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我國已進入人口“零增長”時代。

我國已進入人口“零增長”時代1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最新的人口數據,2021年我國出生人口1062萬人,死亡人口1014萬人,我國人口年自然增長率逼近零增長時代。

國家統計局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出生人口爲1200萬人,2019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2018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2017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

近5年的出生人口來看,我國出生人口下降趨勢明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表明,2020年我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爲1.3,已經處於較低水平。專家計算2021年我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將創下新低,達到1.15左右。

如何看待我國新生人口數量下降趨勢?未來我國人口數量會出現負增長嗎?發錢補貼能提高我國生育率嗎?

我國已進入人口“零增長”時代

我國人口進入零增長區間,比預期提前5年左右

人口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也是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變量。近年來,人口數據發佈都會引發關注,出生人口下降趨勢明顯。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陳衛指出,過去的多數人口預測中國出現人口零增長甚至負增長預計是在2027年以後,但根據目前的人口變化和新出生人口數據,中國人口零增長會比預期提前將近5年。

對於我國生育水平的下降,許多專家都已經有心理預期。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一個研究團隊提出了一個零增長區間的概念。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解釋,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相差100萬的時候,就處在人口零增長區間,“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口會進入零增長區間。零增長區間的時間可能延續5年甚至更長時間,等人口變化穩定之後,才能確定是否進入負增長階段。

七普數據表明,2020年我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爲1.3。陳衛預計,2021年的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將降至1.15左右。這一數據低於1.5的國際警戒線,掉落這一水平以下通常被認爲可能陷入“低生育率陷阱”。

但在陳衛看來,沒有必要過分糾結於短期內生育水平的高和低。即使夫婦的終身生育水平不變,比如平均都是1.8,那麼在某個時期上仍然有可能是1.2,或者也有可能是1.8。因爲生育指標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

“雖然現在的生育率很低,但並不意味着未來長期下跌,生育率是波動的,變化也有規律。”陳衛告訴澎湃新聞。

建國以來,我國的出生人口經歷了三個高峯,呈現出週期變化的特點。

陳衛解釋,人口的變化有周期性,出生高峯或低谷每20餘年會不同程度地重現,上世紀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我國生育率大幅度下降,降到了1.5以下。

“那時候出生的人也就是90後和00後這些人,現在正是生育的主力。他們本身人數就大幅減少,所以現在的出生人數肯定會下降,生育率會很低。”陳衛解釋,但是七普數據顯示2010年後我國出生人口又有一個高峯,這個高峯帶來的出生人數和生育率的上升將在2030年以後逐漸出現。雖然週期性的波動會不斷出現,但未來波動的高峯不會完全達到以往的高度,會分散和降低。

陳衛預計,未來中國10到20年人口的自然增長不會一直持續下降,會在零增長附近波動,也可能會出現負增長但不會有快速負增長。

我國已進入人口“零增長”時代 第2張

多因素疊加致新出生人口下降迅速

賀丹總結了我國出生人口快速下降的原因爲四大效應疊加,包括經濟社會發展長期效應、育齡婦女規模下降效應、生育主體代際更替效應、新冠疫情下的延後效應。

“經濟社會發展成爲生育率下降的主導因素,比如受教育水平、人口流動與城鎮化水平、社會保障福利水平提升。”賀丹告訴澎湃新聞,加上“十四五”時期生育旺盛期婦女規模加速下降,從2020年的1.41億將降至2025年的1.11億,年均減少620萬人。

這兩年發生的新冠疫情對於生育的影響十分明顯。賀丹表示,新冠疫情發生以後,許多人都面臨工作不穩定,收入減少,有調查顯示約30%原有婚育計劃人羣推遲安排。

什麼是生育主體代際更替效應?賀丹解釋,目前90後成爲生育主體,90後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出生的,他們的婚姻觀念,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和對自我發展的要求,跟前面幾代人相差較大。他們初婚初育年齡延後,不婚不育比例上升。

陳衛認爲,儘管中國的婚姻推遲一直在發生,但是最近10年來出現加速推遲,他稱爲中國的“婚姻革命”,因爲這是在婚育政策不斷放鬆、沒有限制背景下發生的。

“生育率走低,除了婦女生育意願低這個內在因素,還有一個重要的外在因素就是婚姻推遲。”陳衛告訴澎湃新聞,目前他正在做婚姻推遲方面的系統研究,希望探討中國婚姻推遲的特徵和決定因素,提供政策建議。

如何看待我國的人口形勢

“90後婚育突然變化,與社會變遷有很大關係。”陳衛表示,需要把短暫的人口變化放在更長遠的時間來考察,不要覺得目前的低生育率就非常可怕。

面對我國當前的人口形勢,賀丹對澎湃新聞總結了四點:不要恐慌、高度重視、冷靜分析、精準應對。

去年中央發佈《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並取消社會撫養費等制約措施、清理和廢止相關處罰規定,配套實施積極生育支持措施。

賀丹表示,《決定》是中央在深入研判人口變動態勢的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決策,在配套措施中都有針對性安排,所以面對目前生育率下降的趨勢不要恐慌,但也要高度重視。

我國已進入人口“零增長”時代 第3張

“生育率下降有長期的`必然因素,規律性因素,也有一些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賀丹表示,生育水平如果變動太大,出生人口規模大幅減少,對經濟社會帶來重大沖擊,不利於我國調整相關的經濟社會政策以積極應對人口變動。

賀丹指出,如果應對得當我國的生育率還是有增長空間,關鍵是要找準政策的着力點,精準施策。

“發達國家比我們早四五十年應對老齡化和低生育的問題,他們有許多經驗都值得借鑑。”賀丹表示,並不是說他們所有的經驗都可以用,但是發達國家踩過的坑我們可以避免。

從國際經驗來看,許多低生育率的發達國家都採取過各種辦法來鼓勵生育,其中經濟補貼最爲直接。

近期任澤平團隊提出儘快建立鼓勵生育基金,央行多印2萬億,用10年社會多生5000萬孩子,解決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問題。此言論一出引發了廣泛關注。

我國的人口形勢需要靠“印錢生娃”來應對了嗎?

在陳衛看來,經濟補貼對於鼓勵生育是可以起到部分作用的,但各種配套政策需要深入論證、精準施策。

“關鍵是給多少、怎麼給,補太多了國家負擔不起,而且會違反經濟規律,給少了也沒有刺激作用。”陳衛表示。

我國已進入人口“零增長”時代2

據Quartz新聞報道,2021年中國經濟復甦速度快於大多數主要經濟體,但由於下半年消費疲軟以及疫情復發,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有經濟學家曾預計12月零售額爲3.7%,但事實是1.7%。

儘管如此,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仍然取得突破。1月17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21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我國GDP突破110萬億元,經濟增速達8.1%,高於6%以上的預期目標,這是中國經濟正逐漸從疫情中緩慢恢復的有力證明。

澳新銀行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Raymond Yeung)對Quartz表示,在新冠肺炎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他預計中國消費將繼續疲軟。不過爲了解決經濟,有關部門已經在採取措施放寬政策。雖然中國經濟面臨挑戰,但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9%,達到35128元。

我國已進入人口“零增長”時代 第4張

但是目前還有一個難以通過貨幣政策解決的難題,那就是迅速下降的出生率。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2021年年末全國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臺居民和外籍人員)14126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8萬人。2021年人口出生率爲7.18‰,連續兩年跌破10‰。

經過數據對比發現,2021年淨增人口數量創下了近60年來的新低。2016年全面放開二孩淨增人口達906萬人,但是自2017年淨增人口逐漸下降,直到2021年已經降到了48萬人。有專家預測中國人口可能將要進入零增長階段。

18日,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王萍萍表示,“人口增長放緩主要有兩個原因:育齡婦女人數持續減少以及生育水平繼續下降”。當然,疫情對出生率或多或少也會有影響,比如隔離或是爲了注射疫苗延遲生育計劃。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到深度老齡化社會,勞動力下降也將對經濟增長構成挑戰。

我國已進入人口“零增長”時代3

2022年1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2021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針對人口問題,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當前我國人口總量還在繼續增長。2021年,出生人口1062萬人,死亡人口首次達到千萬級,人口淨增長48萬,自然增長率是0.34‰。

寧吉喆認爲,出生人口減少問題,是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人口增速放緩是我國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化、城鎮化到一定階段的客觀結果。未來一段時期,我國人口總量將保持在14億人以上。

對於此次發佈會的重點,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表示,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年齡結構和人戶分離人口的變動不可忽視。

他認爲在少子化和老齡化的大趨勢下,應該積極轉變心態,從數量型的人口紅利走向質量型人口紅利,這是挑戰也是機遇。

我國已進入人口“零增長”時代 第5張

進入“零增長”區間

中國新聞週刊:按照最新公佈的數據,全年出生人口自然增長率僅爲0.34‰,這個數據說明了什麼?

陸傑華:2021年的自然增長率比2020年更低,出生人口再創新低,人口進入了零增長的區間。雖然是0.34‰,但是數據一般不會是正正好好的0,所以從區間來講,2022年是不是進入負增長,要看進一步的發展,看三孩政策會不會促進生育率有所回升。

從人口增長的變化來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零增長比預期來得要快一些,原本的預計是十四五末期,但是2021年是十四五的第一年,我們就面臨了人口出生的新困難。

中國新聞週刊:另外從數據來看,年齡結構也是這次數據的重點,對此你怎麼看?

陸傑華:年齡結構的變化主要是“兩升一降”。在通常情況下來說,人們大多認爲數的增長是好事,但是“兩升”預示了很多風險,“一升”是老年人口規模和比例的增加,特別是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佔全國人口的14.2%的65歲以上老年人口預示着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我們就進入了中度老齡化社會。“二升”是少兒人口比重的上升,但是這次沒有明確說明少兒人口比重。不過,從測算來看,少兒人口比重比2020年有所回升。

“一降”是勞動力人口的下降,從數據來看,無論是勞動力人口規模還是比例都在下降。“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88222萬人,佔全國人口的比重爲62.5%”,這說明我們的人口紅利走向下行的趨勢更爲明顯。

其中,我們應該特別關注老年人口的增長和勞動力規模、比例的下降,這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將是長期和深遠的。

我國已進入人口“零增長”時代 第6張

中國新聞週刊:應該如何應對?

陸傑華:“兩升一降”特別是勞動力人口下降,要求我們要樹立新的人口發展觀,無論是老齡化社會還是勞動人口下降的趨勢都是不可逆轉的。

過去,我們的經濟發展依靠人力資源、勞動人口數量,現在下降了,我們要做出積極迴應,也就是提高勞動力素質,從數量型的人口紅利走向質量型人口紅利,畢竟我們受教育程度本來就在不斷提高,這是個挑戰,也是個機遇。我們要利用機遇,推動從人口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本強國的根本轉型。

人口高流動性特徵明顯

中國新聞週刊:現在一些人口問題的論調比較悲觀,你怎麼看?

陸傑華:我覺得我們在面臨人口發展的新格局,這種趨勢是客觀的,是中國或者其他國家都不可避免要遇到的。改革開放之前我們是個“年輕型社會”,後面幾十年是“成年型社會”,現在我們進入“老齡型社會”,我們需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人口的變化,正視出生率可能長期處於一個比較低的水平。

這是我們需要面對的新問題,也需要用前瞻性的方式來化解,降低零增長乃至負增長的潛在風險,我們需要超前做好準備。

中國新聞週刊:這次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中,全國人戶分離人口的變動引起了很多關注。

陸傑華:這次數據無論是人戶分離,還是流動人口增長都非常明顯,應該說高流動性在中國的特徵更加顯著,更加鮮明。尤其在疫情期間,過去我們一般認爲疫情會降低人口流動性,但是我們國家無論人戶分離還是流動人口規模都比2020年有所增長,這是沒有預料到的。從積極的方面,這說明了我們國家的經濟潛力和新的發展格局。

中國新聞週刊:全國人戶分離人口(即居住地和戶口登記地不在同一個鄉鎮街道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50429萬人,比上年增加1153萬人。你怎麼看待人戶分離帶來的城市戶籍改革和鄉村空心化問題?

我國已進入人口“零增長”時代 第7張

陸傑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如何適應這種高流動性,比如城市戶籍制度改革和市場要素的配置,我覺得這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

從城鄉構成看,城鎮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增加1205萬人;鄉村常住人口減少1157萬人;城鎮人口占全國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爲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個百分點。按照當下的人口流動性來說,說明我們現有的戶籍制度已經不太適應我們現在的人口流動新格局。

2020年3月,國務院曾下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其中就提到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動超大、特大城市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探索推動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羣率先實現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2021年底,國務院印發《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預示着戶籍改革將要深化。

這都是我們未來改革的突破口,能夠保證和促進人口的有序流動,以及流動人口基本公共服務的權益,這個改革迫在眉睫,否則就會不利於人口流動和市場要素的配置。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