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時尚熱點 > 貪和貧之間的微妙關係

貪和貧之間的微妙關係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貪和貧之間的微妙關係,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可以接觸到的詞語文字也是有很多的,而且每一個字也都是有蘊含意義的,以下整理了貪和貧之間的微妙關係。

貪和貧之間的微妙關係1

先說“貪”這個字!

貪:tān ㄊㄢˉ。偏旁“貝”簡化爲“貝”。依據古人書法省筆簡化。

《說文解字》:“貪,欲物也。從貝、今聲。 ”。今:“從亼、乀。會意。乀,逮也。”。三合所亼之逮是今之範式。貝、今兩範式疊加。亼逮於貝是貪之範式。

本義:欲求多、不知足。

貪和貧之間的微妙關係

再來說“貧”這個字!

貧:pín ㄆㄧㄣˊ。偏旁“貝”簡化爲“貝”。依據古人書法省筆簡化。

《說文解字》:“貧,財分少也。從貝從分,分亦聲。 ”。分財而少是貧之範式。

本義:不備、不厚。與“富”相對。

衍義:引申指“缺乏,不足”。

兩個字是不是很像?

貪字是今貝組合,貝在古時就是錢的意思!那麼這個字可以解釋爲:今天通過不正當手段得到了錢,那就是貪!

貧字是分貝組合,分貝是不是分錢/花錢的意思?那麼這個字是不是也可以這樣理解,如果您不懂得節制,不懂得合理的規劃自己的金錢消費,就會貧窮!

兩個字放在一起來理解,那就是即便今天您通過種種手段得到了金錢,貪到了財富,最後的結果也會散盡,迴歸赤貧!

貧 貪 賦

爲人莫貪一時財,歷經磨難始得金!

生活即便一時難,精神富足慰平生。

貪和貧之間的微妙關係2

淺談“貪”與“貧”

“貪”與“貧”是一念之間,亦是一線之隔。因爲兩個字有因果關係,所以是一念之間;而且文字結構又相近,所以是一線之隔。

從字面上觀之,“貪”字拆解開來是“今”與“貝”,今者今日,貝者財富,所謂今日之財,所謂短利,亦即只見短期利益而擴大其貪婪部位,使其所能承受之風險無限擴大,最後則以“貧”收場。

“貧”者何也?是“分”與“貝”之合體,亦即與財分離,無財是謂“貧”。

筆者從事金融操作行業十年,常常就在周遭見識到了許多因“貪”而“貧”的鮮明例子。幾年前,當臺灣股市在萬點之際,有個好友,在碩士畢業後短短兩年之內,在資本市場累積了兩千多萬的財富。

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就賺取了許多中產階級二、三十年的積蓄,何等風光!本想收手,出國深造,但卻因心起“貪”念,於是擴大信用將資金投入股市,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前番資金化爲烏有,反而因信用擴張而負債。短短兩年內經歷了這麼一場財富的繁華春夢,其心情之波動,感觸之深,從此不再涉足股市,迴歸平淡。

貪和貧之間的微妙關係 第2張

我也曾經歷過那種日子,因爲“貪”念起,想快速致富,一天輸贏幾十萬元,甚至覺得工作的薪水微不足道。現在回想起來,就是對世間的“利”看不透,想一夕致富,甚而扭曲了工作的價值觀及人生的態度。

後來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的命是天定的,甚至其財富也是天定的,其不定的也就是“貪”財這麼一個心。

一個人只要盡其在我,努力做好本分,這天定的財富是誰也拿不走的,反而會“多勞多得”。其實到這個時候,嚮往財富的心,已經看淡了,日子反而踏實,財富也自然會在穩定中聚積。

快速致富,只是一個“貪”唸作祟,與“賭”無異,其過程是心驚膽戰、患得患失、情緒波動;其結果常是血本無歸、一貧如洗、性格大變。

自古修道之人皆“安貧樂道”。孔子的得意門生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風不再,現今物慾橫流的時代,“財富”成爲衡量其社會價值的標的,甚至七、八十歲還想“貪”得大錢,殊不知這錢賺來給誰花?這種物質價值觀,助長了年輕一代的“貪”念。

人皆知“貧”之爲苦,而不查“貪”唸作祟;人皆以“富”爲榮,而忘卻以修“德”爲尚,去古人遠矣。

貪和貧之間的微妙關係3

說“貧”與“貪”

“貧”與“貪”若不細看,弄不準會把“貧”字當成“貪”,或把“貪”字當作“貧”。

二字都是上下結構,下邊均爲“貝”,“貝”者富也。《說文解字》謂之“貧”字上邊的“分”爲“少”也,財富少謂之“貧”。“貪”字的上邊爲“令”,“令”者“指令”也,或“命令”,意謂“仗恃一定權勢強行佔有財富謂之貪”,“愛財無度謂之貪”。由“貪”組成的詞語有:貪污、貪髒、貪便宜等。

《新華大字典》裏從三方面對“貪”字進行了解釋:一曰,愛財,不當佔有;二曰,求多,不知足;三曰,貪污,利用職權非法獲取。由此可知,“貪”講的是人們的道德行爲,而“貧”講的是人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這又是“貧”與“貪”在使用上的不同與區別。在詞性上,“貧”爲名詞,而“貪”爲動詞,詞性也不相同。

既然“貧”說明了人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貪”反映了人的某種道德品質,故歷代的當政者在國家的治理上有着相應的措施和政策,防貧致患,杜貪生變。

貧者,處於社會最底層,無論什麼朝代,什麼社會,他們擁有的生活物質極度匱乏,其他財富更無從談起。這部分人在社會上佔絕大多數,他們的生活若無保障,以至於生活不下去,社會就會極度不安,甚至動亂。

歷史上的.農民大起義,就是在這種情形下爆發的。故明智的爲政者,應當視百姓的衣食保障爲第一政務,民以食爲天,這是執政者首先要考慮和解決的大文題,這也是爲政者最其碼具有的民本思想。民安則社稷安,民荒則社稷亡。他們應該懂得這個道理。

貪者,貪心不足,貪得無厭,佔有無度,這是身居高位的貪官們的極端私慾所膨脹。爲官清廉,爲民謀福,百姓則無怨言,無怨言,則可安居,國家社會則穩定無虞。若爲官者私慾過重,無所節制,侵吞國家和社會大量財富,吸食百姓血汗,百姓勢必怨聲載道,引發社會不安和變亂,所以爲政者對貪腐也應毫不手軟,嚴肅綱紀,痛加 懲戒。

“貧“是一種社會現象,“貪”是是一種官場腐敗和社會風氣的敗壞。腐敗人人深惡痛絕,政府懲治也警鐘長鳴,歷朝如此。貪腐不絕,反貪亦應不止。貪者,古而有之,後來更甚,比和珅者流過之大有人在!

貪和貧之間的微妙關係 第3張

“貧”者,不足憂,而憂其無德;德之不建則愈富禍愈大焉!

當今社會之詬病,“貧” 姑不可怕,可怕者一些人爲貪其富有,於道德人格而不顧念,坑蒙拐騙、欺詐作假、巧取豪奪、貪佔搶掠、良心喪盡、壞事做絕。其人的社會道德修養與人生價值理念及社會信仰丟失殆盡。這些人不思守“貧”爲安,合法經營,最終因“貪”貨致禍,遭法律制裁,一些大貪官終成不恥於人類狗屎堆。豈不悲哉!

貧者,不爲患,而患其德之不建 。德之不建,禍將不遠矣!此語並不驚駭,史例有證:

史藉《國語-晉語八》載有《書向賀貧》一文,其意大致爲:

晉之卿士韓宣子爲貧憂,大夫書向聞而趨之作賀,宣子疑而問之:何賀之有?面對宣子的疑問,書向不作正面回答,而把話題引到晉時的欒武子和郤昭子兩大家族的興衰史上。先以與韓宣子地位相同的欒武子作例子,欒武子“無一卒之田,其宮不備宗器”與韓宣子的經濟狀況相似,卻因欒武子的德行廣樹而能夠免罹禍難。

欒武子的兒子欒桓子不修武之德,犯有諸多惡行,本應罹禍,但由於武子的餘德庇佑而能壽終正寢。而武子的孫子桓子之子懷子雖改桓子惡行,修武子之德,行武子之善,卻由於桓子的不修不樹仁德的惡行而罹患其害。書向緊接着又將郤昭子與欒武子作比較,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卻富而無德,以致於獲罪“其身屍於野,其宗滅於絳”的悲慘結局。

欒、郤二家的興衰形成鮮明對比,暗示韓宣子,讓其明白“勿以貧而憂,而應建德,德之不建,禍亦大焉”的道理。至此,書向賀貧的道理水到渠成,不言自明。“今吾子有欒武子之貧,吾以爲能其德矣,是以賀。”一語警醒夢中人!

當下,那些爲富不仁,爲富無德,“憂貧而不患無德,貪財而不患失德”者流,是否應以此爲戒,從中汲取教益,修仁樹德,廣施善行呢?

禍由無德斂財生,福從樹德信中來!

貪財無德者鄙,守貧建德者榮!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