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美食 > 匹夫不可奪志也的匹夫是什麼意思

匹夫不可奪志也的匹夫是什麼意思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匹夫不可奪志也的匹夫是什麼意思,生活中有很多的成語對我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成語的主要意思對我們來說是有很大的差異的,以下分享匹夫不可奪志也的匹夫是什麼意思。

匹夫不可奪志也的匹夫是什麼意思1

解釋

匹夫:普通人;男子漢。不可強迫首領歸降。

出處

《論語·子罕》:子曰:“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

清《三俠五義》第30回: 顏生道:“書雲:“匹夫不可奪志也”,況愚兄乎?”白玉堂見顏生毫無迴轉之心,他便另有個算計了。

讀解

關雲長溫酒斬華雄,於萬馬軍中奪敵帥首級如探囊取物。

這是“三軍可奪帥也。”

嚴顏寧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

這是“匹夫不可奪志也”。

帥可奪而志不可奪,將可殺而不可辱。這是因爲,軍隊雖然人多勢衆,但如果人心不齊,其主帥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帥一旦被人抓去,整個軍隊失去了領導人,也就會全面崩潰了。匹夫(領導人)雖然只有一個人,但只要他真有氣節,志向堅定,那就任誰也沒有辦法使他改變了。這種寧死不屈的烈士事蹟,可歌可泣,在歷史上不勝枚舉。

所以,志向的確立和堅守是非常重要的,是儒家修身的基本內容之一。

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出自:戰國孔子《論語·子罕》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原文譯文:孔子說:“一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是不能強迫改變的。”

匹夫不可奪志也的匹夫是什麼意思
  

註釋:在這裏的三軍在古代12500人爲一軍,三軍包括大國所有的軍隊。此處表示人數非常其多。匹夫指平民百姓,主要指男子。

匹夫不可奪志的例子

司馬遷立志著史書,入獄受宮刑不改初衷。公元前99年,漢朝大將李陵在一次戰鬥中慘敗,投降了匈奴。司馬遷在談到處理此事意見時,只因說了幾句客觀的公道話,便觸怒了漢武帝,被關進牢獄,並被處以宮刑。

這對司馬遷是一次極大的侮辱和打擊。他曾痛不欲生,但想到父親留給他的事業,又頑強地堅持活下來了。他在給友人的.信中說道:我受了這樣可恥的腐刑,所以要隱忍苟活,是因爲我多年來收集了大量史料,要撰寫一個闡述從古至今發展的歷史書,建立一家之言,不讓國家的歷史斷絕。

假如書已寫完,並傳佈於世,即使要我立刻死去,也是絕不後悔的。司馬遷寫《史記》不是爲了阿世,所以敢於秉筆直書。

他是爲了“成一家之言”,與經傳比高低,所以竭盡他的才力與心血,以高度嚴肅鄭重的態度和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經過了十幾年的努力,終於用生命和血汗完成了一部劃時代的光輝鉅著——《史記》。

匹夫不可奪志也的匹夫是什麼意思2

自古以來,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揹負着“國家”兩個字,有宋代文天祥的“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代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志告乃翁”;以及現代魯迅的“橫眉冷對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可是21世紀的今天,一個科技發達的國家,有多少人可以理解“天下興亡”這四個字。文天祥在《正氣歌》中寫到:“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大概意思就是:國難當頭見氣節,永垂青史留英明,這樣的氣魄在今天恐怕是難以存在吧。如今,人們的觀念是自己吃飽喝足穿暖肚子餓不着就皆大歡喜了。拿最近韓國發生的棒子這件事來說吧。韓國明星在我們國家大紅大紫,但因爲中韓的原因,我們國家一些腦殘粉絲竟然站在韓國明星的立場。沒錯,喜歡誰是自己的自由,但是國家要放在第一位,首先考慮的是國家的利益,其次再考慮個人利益,不是應該這樣嗎?

也許,有人真正理解“天下興亡”的內涵,那誰做到“匹夫有責”呢?或許有人會說我只是中國的14億分之一,不是什麼領導,我的一舉一動不能給國家帶來什麼影響,這樣就錯了,正是因爲你是這14億分之一,你就有維護和保衛國家的權利,因爲不經意之間的舉手之勞,你就可能使得我們國家形象前進一步,就像最近新聞報道中國遊客在外國讓自己的孩子隨地大小便,這樣的.行爲就是給我們國家抹黑。無論走在異國他鄉,還是街邊小巷,你都是一名中國人,身上掛着的是中國人的標籤,所作所爲要有中國人的氣魄和品質,要時刻記住“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

匹夫不可奪志也的匹夫是什麼意思 第2張
  

雖然現在不可能讓我們成爲文天祥、陸游那樣崇高的人,但我們也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爲中華民族崛起而奮鬥,無論做什麼事放在第一位的應該是國家利益,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大道理。

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總有一些我們無法與之抗衡的事物,當面對這些無法抗拒的困難時,是勇於與它抗爭,還是退縮呢?

20xx年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一羣大學生在長江邊遊玩,忽然有人聽到一陣求救聲,大家向江中望去,只見兩個十五六歲的孩子正在大聲呼救,不知所措。大學生們當即決定到江中救人。隨後,便組成人鏈對江中遇險的孩子施救。最終,在衆人的努力下,孩子被就了上來,但卻有三名大學生因爲體力不支導致人鏈斷裂而被江水沖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個消息一時間轟動全國,人們在對這一悲劇感到惋惜的同時也進行了反思:到底該不該去救落水的孩子?大街小巷衆說紛紜,爲兩個孩子而失去三個國家棟梁之纔是否值得?

關於是否應該救人的問題,這個答案是肯定的!該救!但不一定要用生命去冒險。生活中爲救溺水者而導致施救者死亡的事情早已屢見不鮮了,甚至還有施救者搭上性命也未能成功營救的事例。或許,我們是時候該反思了,要是救人的時候不逞能,而是冷靜下來想想辦法,向他人求助或是找到合適的方式、方法去救人,而不是以身犯險,此類悲劇應該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是腦子一熱就毫不猶豫地衝上去,這種“勇敢”顯然是不可取的。真正的勇敢不是蠻幹,而是審時度勢,找準最佳時機,這纔是真正的智慧!

縱觀古今,中國從來就不乏雄才大略的謀略家和一些深諳行軍用兵之道的將軍。當他們面對正面不可戰勝的強敵時,往往不是不假思索地衝上去蠻幹,而是等待戰機,而後一擊制敵,逆轉戰局,所謂“不動如山,動如雷震”。反之,喜歡逞匹夫之勇的將軍的結局往往是一去不回,落得慘死。

“知進退,方能明得失”。我們不但要勇敢,還要勇於“不敢”,該勇敢時就不退縮,該退時就不要逞能。勇於不敢不代表你膽怯,知進知退,更能體現你的智慧。智者行事,必三思而後行,不拘泥於一成不變的狀態,看清自己,知曉自己的能力,讓自己的勇氣用對地方,方爲大智!

一隻優秀的獵豹不會冒然攻擊自己不能戰勝的對手,一個擁有大智的人不會逞匹夫之勇。善用你的勇氣,做一個深謀遠慮的智者吧!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