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混得不好最好不要回老家

混得不好最好不要回老家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混得不好最好不要回老家,有很多畢業生都會選擇先去大城市奮鬥,但是在大城市工作是很累的,很容易就混不好,但是很多人就算混不好也不回老家,混得不好最好不要回老家是什麼原因。

混得不好最好不要回老家1

第一、小城市工作機會少,不好找。

小城市,因爲各種物質條件的限制,能提供的崗位和工作機會,比較少。特別是現在大城市的熱門行業,如高端製造、軟件類在小城市幾乎沒有任何用武之地。

有人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大城市能找到的工作,小城市基本也有需求。可是小城市那點可憐的需求,早就有很多人惦記着,很難輪到你。

第二、小城市的工作競爭更復雜,關係網更錯綜複雜。

與大城市工作壓力不同的是小城市,很多工作,背後都隱藏着或深或淺的關係網。評判工作好壞的標準,不但要看你工作做得好不好,還要看背後的複雜人際關係處理得妙不妙。

走進辦公室的第一天,就要面對整個關係網。或許一件很小的事,就能在辦公室,引起軒然大波,身後沒背景、沒關係,單靠工作努力可能混得比大城市還差。只有體會過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複雜。

混得不好最好不要回老家

第三、鄰里的之間的閒言碎語。

首先,家人辛辛苦苦付出,供你上大學,讀研讀博,在你上學的時候可能你是家人的驕傲,鄰里羨慕的對象,小輩們的榜樣,本想着你能衣錦還鄉。可你卻灰溜溜地回來家人怎麼想,怎麼看。

其次,之前鄰里之間的榜樣,現在回去做着和他們孩子一樣的工作,甚至更差的工作,他們會認爲之前你家人都在吹牛,會否定你之前取得的所有成績,還要踩上一踩。越來越多的閒言碎語會要你和你的家人倍感煎熬。

第四、希望和不甘心

人不能沒有希望,哪怕已到中年,仍不甘放棄自己的理想,奮鬥這麼多年,或許再堅持一下,下一次的好運就是我們的。

接下來的安排,永遠是最好的安排。回到老家就代表我們無條件的投降,無條件的放棄之前所有的努力和付出,不願回老家,就是我們自己還抱有希望,對過往的不甘心。

混得不好最好不要回老家2

一線城市混得不好,爲什麼還不回老家?

【行業氛圍】

畢業以後,因爲自己專業的關係,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行業,走上崗位之初,或許你會瞻仰周邊有工齡的同事,爲什麼還有這個東西,我不懂啊;爲什麼這個東西是這樣做的;這個活兒爲什麼可以乾的這麼漂亮?...... 千百個疑問,時時刻刻提醒你要去學習,去掌握。就是在你進行主動學習,獲取新知識的同時,不知不覺,一個“行業氛圍”形成了,同事間會對本行業的新聞,技術進行雜談,交流想法做法,改進過去做的不妥的地方,調整對未來的一些規劃,進而實踐心中的想法,每個人的進取心看起來都那麼強,偶爾還開着業內人士才懂的玩笑,大家對行業發展的關注度很高。有時會想,或許這纔是你所暢遊的天地,喜歡的模樣。

【便利性】

現在一線城市的生活實在太便利了:

出門地鐵、公交、滴滴打車、優步;

商場購物刷卡、優惠券、支付寶、微信支付;

吃飯餓了麼、美團外賣、百度外賣;

團購優惠大衆點評,美團.......

互聯網說白了,就是一個服務業,服務着大衆。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誕生,我們的.生活就會越便利,而這些企業的推廣運營,往往首選一線城市。

混得不好最好不要回老家 第2張

【薪資】

記得以前任職的一家公司的人力專員叮囑我說,請不要把你的薪資告訴給別人。這確實是一個敏感話題,但這人力的希望,終究不太可能。一線城市的薪資水平固然要高於二三線城市。在一線城市拿着感覺還不錯的月薪,每逢週末約約同學聚餐,定時爲自己增添衣物,研究着這個保養皮膚的方式是不是正確...... 在目前一線城市的薪資水平看來,這些事兒做起來不在話下,生活還可以過的很小資。回到老家呢?薪資還有一半吧?還可以多吃幾頓大餐嗎?還可以多去KTV唱歌麼?不不不,你得悠着點了,要不然手機話費都沒能充值了。

確實,如果對比這幾個點,回到老家,確實稍遜一籌。行業氛圍的落後導致了討論交流不是很順暢,而且夾雜着更多的因素,比如人情世故,有可能不再很單純關注這個行業的發展。互聯網的便利雖然已經開始融入二三線城市,但是要趕上一線城市的步伐,這還有相當一段距離,至少現在看來,這種便利性還不夠普及。薪資這個問題,大多人的心理肯定是越高越好,選擇了迴歸故鄉,這個折扣可是不小,你能接受麼?

混得不好最好不要回老家3

湖北一個小夥子,因爲自己覺得“混得不好”,整整15年沒和家裏聯繫,更別提回家看看了。這個小夥子也因此被註銷戶口。感人的故事,常常有一個大圓滿的結局。近日,因爲辦理一張臨時身份證,重慶民警得悉這一情況,最終通知了小夥子家人。時隔15年後,一家人終於團聚。相見時,父子倆激動地抱在一起,久久不願鬆開。

類似這種恐歸的新聞,幾乎年年都有發生,而且不是個別現象。一招聘網站發佈的《春節基層打工領域調查報告》稱,37%的受訪者2014年過年不回老家,“混得不好,不好意思回家”的原因佔到其中的47%。前段時間,《人民日報》也關注了這一現象。一時間恐歸者成了“新聞人物”,“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也成了一句流行語。

對於恐歸者的勸慰,基本上都是基於人性、人情而來的。現實中雖然有不少父母對孩子有着很高期望,但“可憐天下父母心”,即便孩子一無所有,父母還是希望孩子能夠回來。在春節這樣的節點上,團團圓圓是最大的幸福,望斷天涯是最大的痛苦。遊子們應該放下包袱,儘量選擇回家過年。即便你混得很差,最起碼還有家,還有家中暖暖的愛;即使你身無分文,起碼帶回了親情,給父母帶回了希望和幸福。

這種心靈雞湯式的勸慰當然有道理,值得恐歸者用心體會。但恐歸這不只是個人問題,也還是社會問題,真正走進恐歸者的心靈,去傾聽他們的憂和他們的盼,會有着更深刻的認識。對於多數恐歸者來說,“恐”的不是家人而是親戚朋友和鄉里鄉親。他們考慮的不僅是自己的面子,還有父母的面子。

混得不好最好不要回老家 第3張

現代社會在帶來大量機會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無機會主義者。正如歌中所唱,“都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精彩中也有許多無奈”。精彩屬於一部分人,無奈也屬於一部分人。一起背上離家的行囊,幾年後有人很風光,有人很落寞。在平時可能還看不出來,但春節是把刀,一下子裁出了人生的不同。

有人講,平時感覺還好,一次春節回家突然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什麼都沒用。特別是兩個一起長大的小夥伴,努力讀書上大學的,沒賺到錢回家備受冷落;沒考上大學的,卻不知通過什麼渠道發財了,開着豪車回來了,於是就成爲全村的焦點。而且常被拿來對比,在指指點點中備受打擊,甚至連累父母臉上無光。

這種情況也是客觀存在的,這種社會認識問題,不是簡單的“有錢沒錢回家過年”能夠化解的。在一些人眼中,財富、權力成了成功的唯一標籤。在城裏有沒有房,有沒有一官半職,有沒有自己的車,這都是成功的標尺。現在有些農村,每到過年就會成爲豪車的“展示廳”,有些人不管千山萬水,都要開車甚至借車回家過年,也體現了這種“面子文化”。

由此不難看出,春節恐歸不只是個人原因,回家過年也是一道社會考題。這種社會問題,特別是成功觀問題,同樣甚至更值得現代人思考。在這樣的文化心理背景下,那些聽起來很是動人的心靈雞湯,未必能夠真正走進恐歸者的心靈。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