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清明節來歷簡短介紹50字

清明節來歷簡短介紹50字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明節來歷簡短介紹50字,清明節即是一個自然節氣,也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自古傳承清明節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兩大禮俗主題,來看看清明節來歷簡短介紹50字。

清明節來歷簡短介紹1

《淮南子·天文訓》記載:“春分後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則清明風至”。“清明”節氣由此得名。清明爲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古人根據天象物候、四季循環確定出的節氣。

清明節的由來故事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爲清明節。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地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爲寒食節,前二天爲小寒食。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爲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

清明節來歷簡短介紹50字

清明節的傳說故事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公子重耳,爲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爲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

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爲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

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着老母躲進了綿山。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

第二年,晉文公領着羣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爲“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爲清明節。

清明節來歷簡短介紹2

清明節的介紹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和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時間。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開始於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清明節是國曆4月5日或6日,因爲它是定在24節氣中,春分後的15天,所以不是固定在4月5日,也不是以農曆來決定的。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的節日,是民國廿四年由政府明定的國定假日

中國祭祀祖先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上古時代的時候就有帝王、諸侯祭祀宗廟的儀式,到春秋時代孔子的墓祭,這些都屬於貴族所特有的。到了秦漢以後的時候,貴族制度末落,纔有一般民衆到祖先墳墓去祭祀的習俗。

清明節來歷簡短介紹50字 第2張

清明節的傳統習俗

1、盪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的傳統習俗習俗,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爲宴樂。

帝呼爲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爲 “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鞦韆,這就意味着揪着皮繩而遷移。

它的歷史很古老的,最早的時候叫千秋,後爲了避忌諱,改之爲鞦韆。古時的鞦韆大多數都是用樹椏枝爲架,再拴上彩帶做成。

後來逐步發展成爲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身體的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到現在都是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的一項娛樂方式。

2、踏青

又叫春遊,古代的時候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都會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3、植樹

清明的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到了現在的社會。

清明節植樹的習俗,起源於清明戴柳插柳的風俗。關於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種傳說。最古老的傳說,是說爲了紀念教民稼穡耕作的祖師—神農氏,後來由此發展出祈求長壽的意蘊。

再晚點的`傳說就是與介子推有關,據說晉文公率衆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時,發現介子推死前曾經靠過的老柳樹死而復活,於是就賜老柳樹爲“清明柳”。更晚點的傳說就是唐太宗給大臣柳圈,以示賜福驅疫 。

清明節來歷簡短介紹3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爲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

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下的時候,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做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

很多人爲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點好行裝,同老母親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着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裏發現一片衣襟,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爲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衆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爲“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爲清明節。

清明節來歷簡短介紹50字 第3張

清明節的風俗

1、盪鞦韆

盪鞦韆是在清明節的時候一個傳統的風俗,盪鞦韆的歷史古老,最早期的時候盪鞦韆的名字是叫做千秋的,後來是爲了避忌諱才變成了鞦韆。

2、踏青

清明之時,正是春回大地,人們乃因利乘便,掃墓之餘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遊樂一番,回家時順手摺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其樂融融。

也有的人特意於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遠足,一抒在嚴冬以來的鬱結心胸,這種踏青也叫春遊,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

3、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4、放風箏

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爲“神燈”。

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5、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

北京白雲觀前也有羣衆騎馬擊球之典。清代天壇一帶也還有馬球運動,直至清中葉之後,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現了仿古馬球運動,使這一古老的體育運動在絕跡多年後重又出現在中華大地上。

6、掃墓

掃墓是清明節最重要的習俗,清明掃墓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時才時開始盛行,一直流傳至今。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是我國最大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掃墓時,人們通常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併爲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等。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