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重陽節又稱爲

重陽節又稱爲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重陽節又稱爲?說到重陽節的意味,人們首先想到那些傳誦千古的詩詞,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下面和小編一起學習重陽節又稱爲什麼節?

重陽節又稱爲1

重陽節也叫老人節。農曆九月九日,爲傳統的重陽節。因爲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爲陰數,把“九”定爲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爲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九九重陽,因爲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 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爲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爲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裏;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着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爲老人準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重陽節又稱爲

重陽節的起源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遊》裏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裏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爲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爲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說:“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裏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爲民間的節日。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重陽節又稱爲2

一、 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節形成於戰國時期,在《呂氏春秋》中就有記載,那時已經存在以慶祝豐收爲名的祭祀天地神靈、祖宗的活動,用來感謝天地、祖先的饋贈。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遊》裏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裏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

到了漢朝,《西京雜記》記載,古人在重陽節這天有佩戴茱萸、飲菊花酒,以求長壽的習俗。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爲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爲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說:“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裏同時提到菊花和酒。

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爲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成爲中國的傳統節日。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

二、重陽節還有哪些別稱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與此同時,還舉辦各種大型的宴會,這些習俗都是於先秦時期,慶祝豐收的祭祀活動演變發展而來的,這便是早期重陽節的雛形。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節”,九月九重陽節爲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日,中國古人以九爲陽數,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稱重陽,又稱九日、重九。

因“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所以古人認爲,重陽節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諧音“久久”,寓意生命長久、健康長壽。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人們會通過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來慶祝重陽。因此,重陽節也叫“登高節”、“茱萸節”、“菊花節”。

三、重陽節敬老文化

重陽節又稱爲 第2張

重陽節還寄託着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因此,重陽節寓意深遠,自古以來,人們就對重陽節懷有特殊的感情。

重陽節應和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中國傳統節日一樣一視同仁放假至少3天,在我國當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之際更應該弘揚尊老敬老的優秀傳統,引發網絡熱議。

有網友表示,“國慶節剛放假七天,重陽節接着放假三天,這應該會成爲春節之後的另一個大長假,對於許多在外求學和務工的遊子而言,又多了一次回家陪伴父母家人的機會。”

也有網友認爲“重陽節這天至少放一天假,和家人一起秋遊,在山上喝菊花酒,是多麼美好的享受。”還有網友表示,“重陽節早就該成爲國家法定假日

這不但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視,更是對節日文化的傳承,讓現在的年輕人明白重陽節的許多民俗活動比戴着鬼臉的西方萬聖節更值得紀念。”

重陽節又稱爲3

重陽節還有登高節、重九節、菊花節等說法。按照漢代中葉以後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所以叫重陽節。

資料圖:民衆依秦禮,仿古制,行中華傳統禮儀來表達重陽節的祝福。 本文圖片 中新網

戰國末年,《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便提到“(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

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祀的活動,感恩上天、祖先。

漢代,重陽節的內涵進一步發生變化。《西京雜記》中說:“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祈求長壽也成了重陽節的重要習俗。

南北朝,《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文中提及的“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祝豐收的宴席發展而來的。到了這個時候,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唐代,它被定爲正式節日。此後,重陽節的習俗內容不斷擴充、豐富,流傳至今。

重陽節由來的另一種可能

有意思的是,重陽節的由來還有其他說法。在《重陽節民俗漫話》一文中,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民俗專家蕭放曾提到,九月節俗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祭祀“大火”的`儀式。

這裏,“大火”指的是大火星。《夏小正》稱“九月內火”,作爲古代季節星宿標誌,“大火”在季秋九月隱退,令將其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嚴寒、漫長的冬季,就要來了。

古代的生產水平相對落後,嚴冬往往意味着寒冷和食物的匱乏。當大火星隱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祀儀式。

此類祭儀的具體流程,如今已經幾乎不可考。但仍可尋覓到蛛絲馬跡。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竈的習俗:“是日,宣晴。人家用赤豆飯祀竈”,“竈神”即是家居的“火神”。

蕭放表示,古人常將重陽與上已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爲對應的春秋大節。葛洪《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已,九月重陽,士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爲依據的。

秋冬交接的“界標”

歲月流逝,由於曆法變化等原因,九月祭火的儀式逐漸衰亡,登高等習俗卻依舊保留下來。以時間來說,重陽在生活中成爲秋冬交接的界標之一,節俗就圍繞着人們這一時季的感受展開。

“登高”是重陽習俗的中心內容,大概萌芽於漢代。晉代重陽節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陶淵明在《九日閒居》序文中寫到,“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可見此時,酒、菊花均已齊備了。

重陽節又稱爲 第3張

佩茱萸、登高和飲菊花酒一樣,都是爲了消災遠禍。茱萸香味濃郁,本身有驅蟲祛溼、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人們便選擇佩戴茱萸辟邪求吉,所以重陽節又稱“茱萸節”。

若論“舌尖上的重陽”,那必有重陽糕一席之地。“糕”和高諧音,作爲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後纔有了登高吃糕的習俗,取步步登高的吉祥含義。

蕭放說,重陽還是出嫁的女兒回家的日子,接出嫁女兒回家吃重陽糕,是重陽的另一節俗,俗諺說“九月九,搬回閨女息息手”。所以重陽如端午一樣,被稱爲“女兒節”。這猶如社飯,都體現着生命的意義。

在現代社會,重陽節也仍有積極意義。

在幾乎人人忙碌的現代社會,重陽節呼喚人們去親近自然。這正是秋高氣爽的秋遊時節,人們可以離開喧鬧的都市,體會古人“登高望山海”的胸懷。

蕭放認爲,重陽又是傳統的祈壽之節,它爲眷戀生活的人們開闢了一片晴朗的天空,以其特定的人文價值在現代社會生活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重陽節有尊老、敬老的內涵,可以藉此機會組織一些活動,表示對老人的關愛。”蕭放建議,在敬老活動上,可以請老人講一講傳統文化的故事,年輕人也能從中得到道德上、精神上的有益影響。

在《重陽節民俗漫話》結尾,蕭放則總結道,“籍野飲宴”的嘯詠高歌遠勝於吧廳的淺斟低唱,祈壽的菊花酒香過美味咖啡,杜牧九日登高所賦:“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雖然情調有些低沉,“但未嘗不可以作爲我們秋節登高的勉勵”。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