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親子矛盾的表現

親子矛盾的表現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親子矛盾的表現,出現親子矛盾的時候,自己肯定是會先進行化解的,親子關係是屬於人際關係的一種,是父母與子女的心理關係的具體表現,比其他的人際關係,具有多了一層血緣關係的特殊性。下面看看親子矛盾的表現。

親子矛盾的表現1

(l)父母對子女的學業期望過高,而子女存在一定的學習困難,不能滿足父母的願望。

(2)父母存在着嚴重的攀比心理,總把自己孩子的缺點短處和別人孩子的優點長處進行比較:而子女維護自己的自尊心,不理睬父母。

(3)父母具有傳統的家長觀念,強調子女要聽話:而子女爲了爭取獨立自由,採取各種形式進行對抗。

(4)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情緒急躁與焦慮:而子女行動遲緩、不予配合。

(5)父母的生活習慣和言語不被子女理解,子女出現消極的情緒。

親子矛盾的表現

(6)父母哆嗦,子女難以與之相處。

(7)子女說了父母不愛聽的話,父母給予訓斥,雙方都不滿意。

(8)少年人開始關注兩性問題:父母採取躲避態度,不能滿足子女的好奇心。

(9)少年期的初中生的思想意識和家長的思想認識往往不一致,發生衝突就吵架。

(10)父母不理解或不尊重子女的隱私。

親子矛盾的表現2

導致親子矛盾的5種情形是哪些

欺騙孩子

古時候有,曾岑殺豬的故事。

曾岑的妻子,要外出,孩子吵着要一起去,爲了不帶孩子去,騙孩子說,乖乖在家,回來就給孩子殺豬吃,曾岑等妻子回來,就拿刀去殺豬,妻子不解,曾岑說,你是母親,對孩子說的話不算數,孩子都是跟大人學的,自然會學會欺騙人,將來更不會信任你說的話。這豬一定得殺,母親對孩子的教育要從贏得孩子的信任開始。

很多家長,容易欺騙孩子說乖乖聽話就給你買禮物什麼的。結果卻會忘記,撒謊欺騙孩子。

我的弟弟就對我爸爸很有意見,爸爸曾經說過給他買筆記本,但是一直沒有兌現,他對爸爸的信任就土崩瓦解了。

逼孩子吃大人喜歡吃的東西

很多媽媽習慣買菜買自己喜歡吃的.東西,當發現孩子拒絕吃某種菜的時候就很苦惱,抱怨孩子不吃,挑食。其實,孩子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他可以選擇,不喜歡吃的也能因爲正確的引導,而去嘗試吃。我的女兒,開始奶奶總說她不吃青菜,現在在我的努力下,她也很喜歡吃青菜了。逼迫她吃飯,反而影響她吃飯的興趣。

親子矛盾的表現 第2張

要求孩子“大的讓小的”

前幾天,正好跟我媽媽聊到這個話題,我說小時候我討厭弟弟,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媽媽太偏心,總是讓我讓着弟弟,吃東西都要留給弟弟大部分。搞的我很鬱悶。

我的媽媽感覺我的想法不可思議。。。

美國賓夕法尼亞兒童心理學家Douglas M. Teti說,父母對孩子不公平,總是一味的包庇疼愛小的那個,會讓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孩子,內心受傷。還影響孩子之間的關係。

總是在孩子面前提到“別人家孩子”,誇獎別人家孩子優秀

電視上一位小女孩跟媽媽說自己很不開心,因爲她的媽媽只喜歡她考試考的好的時候,她壓力好大。

媽媽說:“我是爲你好,希望你能更優秀。”

小女孩聽到媽媽的話不高興了,難過的說:“可是,媽媽, 我感覺不到你的愛,我多想你能誇誇我”

其他小朋友卻說,她很優秀,大家都羨慕她的好成績。可她自己卻感覺不幸福。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媽媽的誇獎,即使自己表現的不夠好,也希望媽媽是鼓勵欣賞自己的。不喜歡被比較。

親子矛盾的表現3

親子矛盾中的五大問題

第一類:孩子或者父母的心理精神問題。在這一類矛盾中主要表現在孩子一方,父母也有存在心理精神問題的,比較少見。這可能是因爲父母面對子女來說更願意包容退讓,所以他們自身有問題在關鍵時刻不會和子女較真,特別是面對一些未成年子女,如果他們的行爲明顯失當親友們也會自覺保護好未成年子女。但是在夫妻矛盾中,配偶的心理問題比較多見。

現實中,心理問題出現頻率最高的是抑鬱症和強迫症,精神問題則籠統歸爲精神分裂類。

第二類:責任感缺失。這類問題主要表現在子女一方,常見的有成年子女不孝,成年子女不撫養自己的孩子,成年子女不承擔丈夫或者妻子的責任。責任感的缺失集中表現在不承擔角色義務,以上三點分別是沒有承擔子女、父母、配偶該承擔的義務。

有人說父母也有缺責任感的,那種情況一般是對未成年子女而言,而且那種情況應該是配偶代替未成年子女追責。

第三類:危險行爲和消極習慣。危險行爲主要包括網癮、網貸、早戀、早孕、賭博、吸毒、結伴鬥毆。消極習慣主要指對待學習工作缺乏進取精神,比如愛睡懶覺,專注力缺乏,意志力薄弱,不夠自律等。

親子矛盾的表現 第3張

這些行爲如果不及時調整將會對當事人帶來一生的負面影響,不少人會因此三觀扭曲成爲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第四類:情感鏈接中斷帶來的叛逆敵對。導致情感鏈接中斷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小時候不在父母身邊撫養,有的是父母某一次言行不得當導致孩子產生心結未能及時解開,有的則是父母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漠視。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次負面言行傷害需要3-5次正面言行的補償才能平衡,但是很多人不願意這樣做,一些父母也不願意這樣做。他們會覺得,我道歉了,我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爲什麼他還不原諒我?

這其實是不懂心理學的規律造成的,這樣一來剛剛有好轉苗頭的關係會再次惡化,並且再次惡化之後恢復的可能性會變得更小。這個規律告訴我們,千萬不要隨意傷害一個人,特別是自己的孩子,否則,將會對他一生造成不可估量的負面後果。

第五類:觀念和個性的衝突。每個人的觀念和個性都不同,但並非是每個人之間都會產生矛盾。這裏就涉及到一個專業概念——侵略型人格。侵略型人格的人會對和他們持有不同觀念和個性的人造成傷害,他們不僅固守自己的觀念個性而且要求別人也和他們一樣。這就是他們和普通固執型人格的區別,普通固執型人格是我堅持我的觀念,我也不干預你的觀念。

觀念和個性衝突帶來的親子矛盾主要表現爲父母干預子女的婚戀和生活方式,一些父母看到子女30多歲了還沒結婚就天天騷擾自己的子女,還有些父母在子女家生活看不慣子女用的東西太貴,倒了吃不完的菜等。當觀念和個性產生衝突時,一般調整可塑性大的一方。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