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女嬰爲什麼不能把尿

女嬰爲什麼不能把尿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7.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女嬰爲什麼不能把尿,很多家長都知道嬰兒的屎尿問題時最人頭疼的,但是過早的對嬰兒進行把尿會對嬰兒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整天使用紙尿褲又不利於嬰兒的健康。以下分享女嬰爲什麼不能把尿?

女嬰爲什麼不能把尿1

女嬰是不建議把尿的,寶寶出生以後,自主排尿的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善,尿道括約肌的功能也沒有發育完善,這個時候如果給孩子把尿,並不能幫助寶寶建立自主排尿功能,孩子還可能會出現肛脫、肛裂、尿頻等症狀,女寶可能嚴重的會出現處】女膜的損傷,所以寶寶在一歲之前是不能把尿的。

女嬰爲什麼不能把尿

隨着寶寶年齡的增長,控制排泄的肌肉在1-2歲的時候達到成熟,女寶成熟的時間可能會更早一些,所以在一歲以後,在白天可以訓練寶寶自己撒尿,這個時候孩子的排尿功能會逐漸成熟,在兩歲的時候可以訓練寶寶白天和晚上都進行自主排尿,在三歲之前能夠丟掉紙尿褲。所以,寶寶尤其是女嬰,是不能把尿的,要在一歲以後逐漸的訓練寶寶自主排尿。

女嬰爲什麼不能把尿2

傳了千年的把尿,危害太大了!

尿頻、尿急、還脫肛?不僅埋下痔瘡苗子,還使脊椎受損?這個傳了千年的育兒法——把尿,竟然有這麼多的危害!

你家孩子什麼開始把尿?不能遲也不能早?科學媽媽用全球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解釋到底什麼時候適合開始把尿。

對於把尿早遲,

全球不同地方有不同實踐

麥麥6個月大開始,奶奶買了個高級馬桶要開始給寶寶練習把尿了。但麥麥每次被強行按下都會反抗,咿咿呀呀地挺肚子。奶奶還給我“科普”了好多如何識別寶寶想尿尿的信號,比如:

小臉憋得通紅;

玩得好好的,突然不動了;

不配合媽媽的動作,小肚子硬硬的,兩腿挺得直直的;

突然開始哭鬧;

一些寶寶自己獨特的信號,比如持續搖頭,睡覺時踢腿或者翻身等等;

我對此次的探討非常有疑慮,於是集合了我們的研究團隊對“把尿”進行徹底研究,發現這個課題在全球都存在很大爭議,不同文化中對於把尿早遲有着非常不同的實踐。

在許多非洲和亞洲地區,把尿普遍比較早,中國的育兒專家建議利用這些信號來指導什麼時候該給寶寶把尿,然後慢慢形成規律。一般寶寶會在剛睡醒、吃完奶或飲水後15分鐘左右時,最有尿意。怕寶寶稍微大了,適應了尿布和尿不溼,就很難再訓練他們用尿盆了,而且,不戴尿布,寶寶很少會長尿布疹。

美國這邊的兒科醫生,引導孩子自主上廁所,就是俗話說的“把尿”,最早是孩子寶寶18個月之後,甚至有的家庭在小孩5歲去上學纔開始。像我曾經就看到了一條CNBC報道,說當地一個爸爸在寶寶多次不乖乖用尿盆之後沒控制好脾氣,因過度懲罰了寶寶而鋃鐺入獄。報道中還指出,大小便訓練居然成爲美國兒童虐待主要起因之一。

澳洲媽媽們認爲自由大小便是嬰兒成長階段也只有這一階段才擁有的一種人生快樂,實在不該剝奪。並且孩子被強行把尿,違反了“自然”,看上去很痛苦。孩子總是大哭大鬧地反抗。

日本保育員在孩子2歲以後纔會訓練孩子如廁,保育員認爲強制孩子如廁會讓孩子緊張,導致以後心理隱患。如果孩子尿在地板上(是席子,非常不好擦),媽媽也不責罵孩子,而是擦給孩子看,讓寶寶知道這樣會給媽媽增添許多麻煩。

日本商家更是推出全套的訓練品:一個可以放音樂的便盆、20條傳感尿片、卡通畫冊和給父母的指導小冊子。

女嬰爲什麼不能把尿 第2張

如此之大的差異到底是如何造的呢?

1)首先是文化差異問題。

在中國父母的眼中,自己家的寶貝什麼都要比人家早,坐要早,爬要早,說要早,當然,把尿也要早,尿褲子首先是一種非常沒面子的事情

2)其次是經濟考慮。

爲了節省消耗量大又昂貴的尿片,最早的家庭甚至從三個多月就開始了。受制於生活條件,這些地區的大人沒有富餘的時間和精力來照顧小孩兒,所以需要儘早讓孩子的作息規律化,方便照顧,並且儘早獨立。

那麼提早把尿有問題嗎?

從生理學上講嬰兒的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要在3歲左右才能完全發育成熟。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礎。在此之前,孩子是沒有能力完全控制排便排尿的。

如果過早進行強行把尿,可能會導致小兒排尿功能紊亂,常見的臨牀表現有尿頻、尿急、尿痛、尿失禁、排尿困難和遺尿等。

其次,不把尿的寶寶更早學會自主便尿。因爲不把尿的寶寶一直以來都是依據自己的便意來排尿的,所以對便意的掌握比較好;而過多把尿的孩子,始終在根據便意排尿和根據把尿動作排尿之間混淆,對便意的掌握很差。

說到對便意的掌握這一點,已經開始把尿的媽媽們可能會有體會。孩子即便一開始很配合把尿,也遲早會開始反抗把尿,很多孩子在10個月左右開始,很多孩子更早。這不是孩子“學壞了”,而是孩子對便意的掌握髮展了。

他們開始在被把尿的`時候意識到,自己還沒有尿,還不想尿。另一個原因是自主意識的增強,開始討厭被強迫做事情。於是很多孩子即便有尿,也不肯被把尿。“把就不尿,一放下就尿”,這是很多喜歡強迫把尿的媽媽的抱怨。這對於一開始就奔着“方便”而強行把尿的媽媽來說,就有些適得其反了。(爸媽營微信號:bamaying)

中國傳統的“把尿”或“把便”方式,容易造成寶寶脫肛現象,埋下長痔瘡的苗子。中國人的高痔瘡發病率與幼時接受“把尿”“把便”有一定的關係。而且太小的寶寶脊椎和頸部都還沒發育完全,坐在便器上,會支撐不好自己,反而容易傷到脆弱的脊椎和頸部。

寶寶沒有尿意,但是爲了配合家長的訓練,被強行把尿,這會阻礙寶寶的心理健康發展,影響寶寶的自信心建立。而且把尿太早,寶寶生理髮展沒到位,要訓練起來所花時間相對比較長,而多次嘗試失敗也會給父母造成焦慮、暴躁等負面情緒。

把尿,到底從何時開始?

加拿大兒科協會和美國兒科學會給出的建議開始把尿的時間爲18個月大,可以稍微早於這個時間,但是必須等寶寶展示出她/他準備好了,才能正式開始把尿訓練。不出意外,寶寶都能在3歲左右開始,絕大部分集中在2.5歲,很多在2歲的時候就可以開始訓練了。

最早時間我們知道了,

那麼是不是越晚越好呢?

1)理論一

有好些科學家均做過相關實驗,研究發現,如果訓練時間比較遲,遲於42個月,寶寶更容易發生尿路感染和失禁。

2)理論二

而在另一個研究裏卻發現,在18-26個月大開始訓練的寶寶所需要的訓練時間較長,但是較少發生感染、排尿系統紊亂等問題。一項病例對照研究,顯示遲於32個月開始訓練的寶寶更容易發生急迫性尿失禁。

3)理論三

遲於24個月大開始把尿訓練的寶寶更容易發生日間遺尿。

這些研究結論因爲研究重點、方法等等不同,得出的結論也是五花八門, 整體來說,把尿理論研究開創以來的100年來,整體趨勢是從被動——到強制——再到由寶寶主導。其中一大經典理論就是新生兒行爲評價量表創始人——美國著名兒科醫生Berry Brazelton在1962年提出的“寶寶預備(Child Readiness)”原則。

只有在寶寶生理上發育得當的前提下(有一些對膀胱的控制力,而且能夠能和父母有一定的交流,能夠活動自己的大肌肉羣,包括手臂、大腿和軀幹),同時父母和寶寶在心理上也做好準備的時候,纔可開始把尿訓練。研究中被調查的1,170名寶寶,如果在18個月大時開始訓練,平均可在28.5個月大的時候能做到白天不遺尿。

美國兒科研究專家,Spock B、Foxx RM和Azrin NH的理論均強調了寶寶生理和心理上都要預備好,才能開始訓練把尿。

有了矩陣式的研究結果,如果你家寶寶已經到了18個月,並且也觀察到有自主上廁所的需求,媽媽們可以捲袖子一試。寶寶有哪些表現能告訴我們她/他準備好了呢?

除了上面提到的要能夠活動自己的大腿、手臂等等大肌肉羣,能夠跟父母進行交流,知道父母的要求是什麼也能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還有就是寶寶要表現出對上廁所的好奇心,比如說,爲什麼爸爸媽媽要進衛生間呀,他們在幹什麼呢?

我怎麼覺得小寶寶有點像貓咪呢,都喜歡“偷窺”主人上廁所。

如何正確地開始把尿呢?

寶寶開始好奇爸爸媽媽進衛生間,那麼這個就可以變成很好的訓練方式,就是大人上廁所的時候讓孩子進來“觀摩”。

小孩子都是從模仿中學習的,尤其喜歡模仿大人的做法,做起來覺得自己很厲害的感覺,就像很多小女孩喜歡偷穿媽媽的鞋子、衣服什麼的。

在衛生間的時候,要告訴寶寶:“媽媽想尿尿了,要去廁所,坐在馬桶上,然後噓噓,然後起來提褲子,然後沖水。”多多重複,加強寶寶的記憶,幫助建設反射弧。

另外,寶寶還有個比較奇怪的點,就是有很多寶寶僅僅是因爲喜歡沖水而喜歡上用馬桶。

媽媽們可以準備一個可愛的尿盆,要在硬件上討寶寶歡心!這樣寶寶會更願意在有尿意的時候主動去找尿盆,或者告訴父母,她/他想用尿盆。

市面上賣的尿盆有很多種類,有跨坐的、靠背式的。媽媽可以根據寶寶的愛好來選擇,一種不喜歡就換一種試試。很多媽媽發現,領寶寶到衛生間,讓寶寶學習蹲下尿尿也是一個很有效的辦法。

另外,還要讓寶寶自己慢慢學會脫褲子和提褲子,學會控制自己在尿盆上的動作,不斷練習不尿到外面的技巧,同時父母要給予積極的反饋,幫助增強寶寶的自信心。試想想,寶寶如果被強行把尿,搞不清楚的情況下不尿還會被罵,這對於寶寶脆弱的小心靈是多麼大的打擊!

我的一個朋友說,她用了三天時間,循循善誘地讓她家小孩自己放棄尿布,心甘情願坐上馬桶。她先通過溝通,讓女兒自己意識到自己大了,可以不用尿布了,然後還陪着她女兒把家裏剩下的尿布都蒐集起來,捐給有需要的小朋友。

尿布“捐”了之後,又給女兒介紹了尿布的替代品——內褲。有了新東西,再慢慢地哄女兒,說要保持新內褲的乾淨,咱們就得學會用馬桶啦,然後她女兒就順理成章地開始學習使用馬桶。

當然,如果有爸爸媽媽堅持要過早開始把尿,那就別怪小孩子不給情面了。

有爸媽教小孩自己上廁所非常逗】比,往尿盆裏扔了一個洋蔥圈,讓男寶寶朝着這個洋蔥圈開炮,然後還在一旁吶喊助威,寶寶對尿盆的愛好程度一下子就提上去了。

個人覺得這樣創意的思路可以借鑑,讓把尿這個過程變得趣味橫生,不僅寶寶學得更快,也讓爸媽更少折騰。

有的媽媽爸爸會問了,這麼遲才把尿,那是要一直用尿不溼嗎,這個經濟成本就大了!

麥麥6個月之前用的基本全是尿布,因爲麥麥姥姥在國內聽人說尿不溼裏熒光劑對孩子不好(這個在以後會出詳細的調查報告),堅持必須用尿布。

如果怕寶寶不穿尿布而尿了牀鋪和沙發,可以在寶寶坐着玩耍的時候,在上面鋪上大的隔尿墊。現在國內媽媽們購買隔尿墊很方便,一平方米見方的,兩面細絨的隔尿墊只要幾十元錢而已。孕嬰店買不到,可以到某寶上找找,樣式圖案都有很多選擇。

女嬰爲什麼不能把尿3

嬰兒什麼時候開始把尿比較合適

一、15個月開始把尿比較合適

很多媽媽急着要訓練嬰兒大小便的習慣,其實最好在嬰兒15個月後再進行把尿,太早的刻意訓練會影響嬰兒性格的發育。當然啦,如果嬰兒在尿尿方面比較有規律,也可以早些試試。

而西方兒科醫學界主流觀點則是:嬰兒2歲,再開始大小便訓練比較好。

西方專家認爲,孩子獨立進行大小便是一種相當複雜的行爲。孩子需要感到來自腸道或膀胱的刺激,理解刺激的含義,理解保持褲子乾淨和上廁所之間的關係,告訴括約肌"要控制住",走到衛生間,脫下褲子,然後排泄。因此,西方專家建議父母:等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準備好後再開始訓練,否則會給孩子帶來過多壓力,給親子關係帶來緊張,也會延遲完成訓練的時間。

但是,西方的"不着急"也帶來了代價。美國孩子差不多要花掉2000美元的紙尿片費用。最關鍵的是由於美國孩子非常適應舒適的尿片,因此,許多孩子在排便訓練過程中出現了很大的牴觸情緒,同時,也加劇了父母的急躁情緒。有統計說大小便訓練居兒童虐待起因的第二位。因此,一些西方父母開始對這種狀況感到不滿。於是"嬰兒大小便訓練"法悄然流行,其實就是中式的把尿法。

女嬰爲什麼不能把尿 第3張

二、嬰兒要尿尿的信號

仔細觀察嬰兒的話,會發現,嬰兒想尿尿,還是有跡可尋的。

每個嬰兒都有屬於自己的表情,當嬰兒有了尿意時,常常會表現得跟一般時不一樣,比如打激靈,也就是俗話說的"打尿顫",嬰兒忽然身體有輕微的顫抖,或者雙腿不自覺地擺動,一般就有尿意。

比如在睡夢中突然扭動身體,或嘰嘰咕咕時,肯定是要小便了,這時把他抱起來把一下,肯定有收穫。還有的嬰兒在玩的時候,突然雙眼凝視發起呆來,肯定是在醞釀小便,趕緊給按在尿盆上,準確率超過80%。

另外,一般的嬰兒會在剛睡醒時和喝完奶15-20分鐘時,最有尿意。

把尿貴在持之以恆

有經驗的媽媽說,不管是把尿還是訓練嬰兒坐尿盆,最重點的一點是堅持,要持之以恆。每天可以固定地給嬰兒把幾次尿,或者坐上幾分鐘尿盆。能不能成功不是目的,目的是讓嬰兒先接受這種尿尿的方式。

然後慢慢形成條件反射,以後一擺好把尿姿式或者坐上尿盆就有了尿意。另外,一定要讓嬰兒輕鬆愉快。每次嬰兒順利"完成任務",就要表揚他。而如果尿溼褲子,也不可以責罵。

照顧嬰兒是很有學問的一件事情,在照顧嬰兒的過程中值得注意的事情有有很多,通過對嬰兒多大開始把尿比較好呢瞭解之後,希望家長在照顧嬰兒的過行程中不要過早的對嬰兒進行把尿,這樣對嬰兒身體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甚至會影響到嬰兒的身心健康。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