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幼兒中班教學實錄

幼兒中班教學實錄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7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幼兒中班教學實錄1

實錄:

幼兒中班教學實錄

在溫馨的“三隻熊”的家,有三隻大小不同憨態可掬的毛絨熊;有大小不同的碗、杯子、勺子;有大小不同的鏡子、梳子;有大小不同的水果、點心;還有彩色廣告紙、油畫棒、麪糰等……欣欣和珈寶來到“小熊”的家,會和熊的一家做遊戲———“請客”、“辦家家”、“梳妝打扮”……每次他們都會將各種物品按大小對應地分發給“三隻熊”,還會爲他們排隊。隨後,教師引導孩子自己帶禮物送給三隻熊。於是,三把不同大小的牙刷來到了小熊的家,三本不同大小的書出現在小熊的家……孩子們越玩越得心應手。物品的擺放只是暫時的,孩子已不滿足。於是,他們打起了麪糰的主意爲小熊的一家做點心。大小不一香噴噴的餅乾做出來了,大小不一圓圓的湯糰端出來了……小熊的家裏天天熱鬧而快樂。

分析:

教師創設了一個孩子喜歡的“小熊的家”這樣的環境———在這個家裏有孩子熟悉的角色:熊爸爸、熊媽媽和小熊,這不正出自寶寶自己的家嗎?有爸爸、有媽媽、還有寶寶。在這個家裏有孩子們熟悉的物品……創設一種交流的環境,創設一種“能說話”的環境,讓孩子們在這種環境中能夠以各種方式充分體驗與表達。這些環境的創設是針對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設計的,將角色遊戲與主題背景下的區角活動相融合,使孩子更容易置身於其中,接納這樣的氛圍。在環境中,教師提供了各種供孩子操作擺弄的材料,這些物品的擺放是無序的,目的是讓孩子把這些物品按大小對應地分給熊的一家,讓問題呈現在環境中,讓孩子在擺弄中認知,在擺弄中探究。當環境的刺激減弱時教師適時地引導幼兒主動參與環境的創設和材料的豐富,使環境出現了新的變化,更富有彈性,新的刺激讓孩子進行了新的探索。同樣是低結構的材料——麪糰的提供促進了孩子的生成性行爲,更能觸發幼兒自主探索和充分表徵。孩子是學習者和研究者,是一個社會人,不斷與周圍環境發生互動。

幼兒中班教學實錄2

案例:

一天,在玩桌面遊戲的時候,小朋友在專心致致地拼搭玩具,佳酪卻拿別人搭好的汽車模型在教室裏亂跑。我提醒他把玩具還給別人,他非但不給,且把玩具摔在地上,用腳去踩,把小朋友急得哇哇大叫。又一次在上課時,小朋友都在畫畫,佳酪東張西望,用蠟筆在別人的紙上亂劃,還得意得大笑。

分析:

佳潞是個相當聰明的孩子,平時上課思維活躍,語言表達能力強,但他總是和同伴相處不好,經常有小朋友來告狀,一會兒把別人玩具搶走了,一會兒把女孩子手帕扔了。所以小朋友都不喜歡和他一起玩。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個性是每個人心理面貌的總和,沒有兩個人是完全相同的。心理學家指出:個性是人類不重複的財富。分析了佳潞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情感交流,佳潞兩週歲是就被父母送到寄宿制幼兒園生活。由於父母工作繁忙,沒有更多時間照顧孩子。佳酪遇到不愉快的事無法傾述,只能躲在角落哭泣。家教也過於嚴厲,父母對於孩子的要求過高,一旦犯了錯誤,父母總以棍棒的教育萬式來教育孩子,因而孩子的性格變得倔強,蠻橫。

首先,我通過個別交流,激勵的萬式,便之能,控制自己的不良行爲,逐漸與同伴建立友好的關係,能夠和睦相處。通過老師的耐心講理,佳潞是個相當聰明的孩子,老師所講的道理他都懂,因此要耐心和他講道理。如他看到小朋友的圖書非常精彩,就不聲不響的拿來看。我看到後就耐心地對他講:"小朋友找不到圖書會怎麼樣?如果你的圖書不見了又會怎樣?"佳潞明白我的意思,回過頭把書給了同伴並向他借這本書來看,避免了一場衝突的發生。另外,及時鼓勵,增其信心。佳潞對學習很感興趣,畫的畫往往比別人細緻,摺紙時反應也很快,敘述故事也比別人完整。我抓住這些閃光點,及時的給予鼓勵,使孩子的自信心增強,知道自己其實並不比別人差。如當他講完故事後,我試着鼓勵他:"瞧,佳潞講的故事真棒,小朋友都很愛聽,還要向你學習,你會教小朋友講故事嗎?"佳酪回答說:"會的。""那小朋友一定會和你成爲好朋友的。"佳潞與同伴的關係越來越好,相處也融洽了。

由此,我悟出了一個道理:教師要做個有心人。教育應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要根據兒童的興趣愛好、心理需求和發展水平,採用不同的耐心的教育萬法和形式,纔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充分發揮他們在活動中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幼兒中班教學實錄3

實錄:

角色遊戲時,平時並不怎麼熱鬧的肯德基今天人滿爲患,店堂裏吵吵嚷嚷,情況有點異常。再看看兩位營業員小臉漲得紅紅的,情緒高漲,忙得不亦樂乎。我注意到肯德基門口樹起了一塊小黑板,上面畫着的圖案,邊上還寫了一個“8”字,覺得疑惑不解。爲了不干擾孩子們遊戲,我沒有直接介入,而是在一邊進行觀察……

哦,我明白了,原來今天肯德基搞特價活動—可樂優惠。咦,原來5元一杯的可樂,現價8元怎麼還算優惠價呢?我又糊塗了。繼續觀察了一會兒後,我才弄明白,中班上學期的孩子雖然遊戲中能想出“優惠”等點子,但對數的概念還比較模糊,更不會將數的概念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纔會出這樣的差錯。看孩子們玩得那麼投入、那麼帶勁兒,我決定暫時不干擾他們的遊戲。

遊戲結束,我請肯德基營業員興興來介紹遊戲情況,興興興奮地說:“今天我們肯德基生意特別好,可樂便宜了,很多客人都來買。”對於肯德基今天出現的情況,我首先表揚了兩位營業員肯動腦筋想辦法使肯德基生意這麼好,然後再請小朋友仔細分辨“8”和“5”誰大,8元和5元到底哪個貴?可樂是否真的優惠了?

能力強的孩子一聽就明白了:“8比5大,原來5元,現在8元,怎麼越來越貴了?”

“是啊,是越來越貴了耶!”其他孩子這時也醒悟過來。

“那麼,現在賣多少錢纔是優惠價呢?”我問,

“1元。”“3元。”“4元。”“2元。”小朋友七嘴八舌說道,

“爲什麼?”我又問,

“因爲1、2、3、4、比5小。”小朋友們答道……

隔天,肯德基又推出了優惠活動—可樂3元,看來昨天的交流分享起作用了。

分析:

今天遊戲中,當我發現肯德基出現錯誤的數概念,而顧客們渾然不知,仍愉快遊戲時,得出結論:錯誤概念的出現不是個別現象,而是全班的普遍現象。決定暫時不干擾孩子們的遊戲,在交流分享時,與孩子們共同討論、共同修正,共同構建正確的數概念。這樣考慮基於兩點:

1、我首先分析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從孩子的反映中,我得出結論:這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普遍現象。既然是普遍現象,集體討論、共同修正會起到更理想的效果。

2、遊戲進行中,孩子們正爲自己的“金點子”而興奮不已時,教師的直接介入或間接介入都會或多或少地影響肯德基營業員工作的積極性,即而影響顧客的情緒,最終影響遊戲的情節發展。教師必須在首先肯定孩子們“金點子”的基礎上,再共同討論、修正、建構,這樣才能扶持孩子們在遊戲中剛剛萌芽的創造意識。

從結果來看,我的做法還是比較成功的:肯德基營業員得到了肯定,非常得意;集體討論中幫助孩子們修正了錯誤,起到了理想的效果。

給我的啓示:

特級教師徐苗郎在“數活動在探索型主題活動中的整合”中提出了數活動整合的理念,實踐中我體會到,其實數活動不僅僅在探索型主題活動中、在遊戲等一日活動當中都可以加以整合。但要將長期以來習慣於分科進行的數教育整合在一日活動當中,需要一個逐步適應、探索的過程,最重要的是我們教師要確立整合教育觀,利用各種契機將數、量、形、時空等方面的內容較自然地融入其中,促進孩子的發展。幼兒在自然、愉快的活動中不知不覺、潛移默化的學習數概念,效果會出乎意料。其實,數教育就在我們身邊,關鍵在於我們教師要善於發現、善於把握。

隨着課改的深入,對教師半日活動中隨機性要求更強了,也就對教師各方面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程理念倡導“有效教學”,如何把握每個活動契機,抓住每個有價值的活動內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駕輕就熟的,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反思、再探索。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