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小孩跟奶奶親只是暫時的

小孩跟奶奶親只是暫時的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孩跟奶奶親只是暫時的,很多上班的媽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孩子出生之後媽媽要工作,帶娃的任務只能轉交給奶奶(或者是姥姥),下面來看看小孩跟奶奶親只是暫時的。

小孩跟奶奶親只是暫時的1

孩子3歲之後,就會跟媽媽親近了嗎?

有人說,寶寶小時候跟奶奶親近,不跟媽媽親近沒關係,長大之後,孩子會自然跟媽媽親近起來,媽媽們大可不必擔心。

不知道這種說法的根據是什麼。

朋友小夏一直相信,只要自己好好工作,攢夠了錢,送孩子去上學,孩子未來會跟自己親近的,可是一直到孩子上小學,依然是跟奶奶親近,不管在任何場合都會喊出:“不要媽媽,要奶奶。”

這讓小夏非常難堪。

那個時候小夏才認識到:不要指望着孩子長大之後跟媽媽親近,孩子跟誰就會跟誰親近。

想明白之後,她果斷把孩子接回家,孩子也大哭大鬧了一場,處處跟她作對,她甚至動手打了孩子。

現在她的女兒14歲了,最親近的人是她,每次奶奶叫她過去住一個晚上,她都不情願,被奶奶罵“白眼狼”。

小孩跟奶奶親只是暫時的

孩子誰帶,就跟誰親近,媽媽要調整好心態

孩子從出生以後開始,就是誰帶跟誰親近,不要妄想,孩子只是暫時跟奶奶親近,如果孩子一直跟着奶奶,那麼他最在乎的人就是奶奶。

對於新生兒同樣如此。

有人說,寶寶是能夠分辨出媽媽的心跳頻率的,所以寶寶最想要的那個人還是媽媽。

如果不是母乳餵養,小寶寶同樣是跟誰的時間多就會跟誰親近。

如果產後三個月,媽媽重新回到了職場工作,晚上回家喂寶寶吃奶,最初寶寶白天會哭鬧,時間長了,寶寶習慣喝奶粉之後,媽媽晚上回來寶寶會拒絕喝母乳。

小傢伙們就是這麼現實

寶寶不管是跟媽媽親近,還是跟奶奶親近,都是自己家的人,如果媽媽可以調整好心態,樂觀地去面對,家人的最終目的都是培養好孩子,而不是爭着成爲孩子最親的人,那麼孩子跟誰親,其實並沒有什麼關係,媽媽們也能保持一種好的心態。

最怕的一種情況是,婆媳之間有矛盾,孩子在婆婆的教唆下,只跟奶奶親,不跟媽媽親,媽媽們怨氣難平,寢食難安,如果真的是遇到這樣的情況,媽媽不如辭掉工作,先把孩子帶好。

小孩跟奶奶親只是暫時的2

職場爸媽親近小孩方法:(針對6歲以內寶寶,均適用)

一、 上班前和下班後的時間用好

儀式感:上班前,和寶寶擁抱、再見。口頭說愛他,告知上班中會想念他,下班會陪她。

下班回到家,給孩子一個擁抱,轉圈圈、親親等,表達愛的動作。

孩子慢慢會接受這種方式,知道和爸爸媽媽只是暫時分開,下班還會見面。他對於父母的鏈接會更深,安全感也會更好。

陪伴:高質量的陪伴,情感上要有鏈接,全身心的投入,關注孩子。

玩遊戲:根據年齡不同,各種互動的遊戲。

聊天:聽聽她的想法,站在他的角度去聊

講故事:可以講繪本,把孩子抱在懷裏講,邊講邊引導她思考,講完引導複述。

週末假期遊玩:公園、博物館、體育館、圖書館、科技館、遊樂場等

10分鐘的高質量陪伴,勝過1個小時的,人在心不在的陪伴。

二、孩子喜歡親近奶奶,可能是奶奶會滿足孩子的很多要求。

我們要意識到,孩子的有些要求是否需要滿足。如果奶奶是無條件滿足孩子的要求,那孩子和奶奶親近並不是一件好事,我們需要和奶奶積極溝通,儘量在對孩子的要求和約束等方面達成一致,避免奶奶鬆、爸媽緊的情況。

小孩跟奶奶親只是暫時的 第2張

三、可以準備一些小禮物,賦予這個禮物一些意義。

比如“今天媽媽上班的時候,特別想念寶寶,下班看到這個禮物,就買了兩個,一個給寶寶,一個媽媽自己留着,這樣媽媽看到它的時候就會想到寶寶,寶寶看到它也會想起媽媽,對不對?”通過特定的具有“紀念”“思念”意義的物品來加深和孩子的連接。

也可以在有些錄音功能的玩具裏,錄下爸爸、媽媽的聲音。爸爸媽媽可以錄一些表達愛和思念的話語,並期待晚上和孩子見面的事情。寶寶在家想爸爸媽媽的時候,可以放着聽一聽,這個在幼兒比較小的時候,非常適用。

四、和孩子分享一些你上班的事情。

一般3歲以上,孩子開始對他人感興趣,3-6歲期間,如果發現幼兒對於你的工作,或者職業、角色等比較感興趣的時候。可以週末,帶着幼兒去你的公司,你的辦公座位參觀一下,甚至你常去的吃工作餐的地方。這些也是利於加強親子關係的很好方式。小孩對於父母的`工作地點、環境等有了一些初步認知,加深了他對於父母去工作的這個事情的理解,親子關係也會進一步加強。

注意:不要隨便和幼童傾訴你工作的煩惱和焦慮,甚至有時候,讓他給你建議。這些只會加強孩子內心的恐慌,你是孩子的避風港和安全島,他太小,心理還比較脆弱。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溝通,積極、正向的事情。

小孩跟奶奶親只是暫時的3

小時候只和奶奶親的孩子,長大以後會變成這幾種人

變成不相信有父愛和母愛的人

能夠滋養孩子最長久的一種愛,就是來自父母的無私的愛。如果孩子只和奶奶親,不和爸媽親,就等於孩子主動放棄了接受父母的愛,長大以後也會覺得父愛和母愛是美好的。

不相信有父愛和母愛的人,生活是沒有溫度的,這樣的人無疑是很可憐的。從小既享受父母的愛,又享受到來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愛,這樣長大的孩子才更加幸福,更加有愛,也更加會愛別人。如果孩子從小隻和奶奶親,孩子就失去了獲得很多愛的機會,非常令人惋惜。

變成恐懼婚姻的人

孩子長大會不會跟父母親,影響着他對婚姻和家庭的看法。只和奶奶親的孩子,就不能有一種家的感覺,以後婚姻對他的吸引力也是非常小的,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可能會變得恐懼婚姻,更加喜歡獨自一個人生活。

雖然,一個人不經歷婚姻,不等於人生的不幸。但是,如果孩子是因爲從小缺失父母的愛,缺失家的關愛,才主動放棄婚姻和家庭,並決定過上離羣索居的生活。對他來說其實是不幸的,因爲他更少地獲得了來自親情的關懷。

小孩跟奶奶親只是暫時的 第3張

變成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

如果孩子從小隻和奶奶親,主要由奶奶來帶,很少跟自己的爸爸媽媽親近,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樣有爸媽在身邊噓寒問暖。孩子可能會因爲自己和別人不一樣,而覺得自己是異類,可能會變得極度的敏感和沒有安全感,因爲作爲一個人孩子是希望和其他人一樣的,如果當他覺得自己和周圍人都不一樣的話,就會自我懷疑、不停的問自己這樣做是不是正常,長大以後也可能非常的沒有安全感。

當孩子只和奶奶親,卻看見其他人和爸媽親,這種區別可能會讓孩子有些忐忑、沒有安全感。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