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怎樣對待孩子打人與被打

怎樣對待孩子打人與被打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8.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怎樣對待孩子打人與被打,父母在工作之餘應該多多關心孩子,孩子在幼兒園打人或者被打,都是要拉響警報的重大問題。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是有很大影響的,培養孩子如何正確的應對是非常關鍵的,下面小編分享怎樣對待孩子打人與被打方法。

怎樣對待孩子打人與被打

怎樣對待孩子打人與被打1

妮妮上幼兒園了,有時回家跟媽媽講“幼兒園小朋友打她了”,媽媽覺得小孩子之間難免磕磕碰碰,沒有在意。但這次,妮妮又跟媽媽講“小朋友打她了”,媽媽還看見妮妮的小臉上有幾道紅印,媽媽很心疼,爸爸說:“這樣不行,得教孩子學會自衛。”可媽媽說:“總不能我們也教孩子打別人呀。”

妮妮的情況具有代表性,許多孩子都在幼兒園遇到相似的情況。分析幼兒愛打人的原因,可能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爲什麼有的孩子愛打人?

在這裏我們拋開孩子無意識打人的情況不提,而是分析3-4歲的孩子爲什麼會養成打人的習慣,父母的態度究竟會對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教育家認爲:父母對待孩子打人的不同態度,會導致不同的結果。例如:

1、用商量的口吻制止:當孩子打了別人,媽媽用商量的口氣說:寶寶,咱別再打小朋友了好嗎?這樣的問句不能使孩子明辨是非。

2、顯而易見的明貶暗褒:“我家陽陽總被告狀,整個幼兒園誰也打不過他,真拿他沒辦法。”

3、不恰當的玩笑:“冉冉,打這個臭哥哥。”

4、口頭制止沒有行動:看到孩子打別人,家長只是呵斥孩子一句“不要打人。”但沒有用行動去拉開孩子。

5、有制止的'行動沒有批評:只是拉開了打人的孩子,但沒有告訴孩子他的錯誤所在。

6、過激的反應強化了孩子打人的意識:面對其他家長的告狀,火冒三丈的爸爸一巴掌下去,“看你下次再打人!”。孩子也會學着把打人視作發泄情緒的手段。

以上這些方法對孩子“打人”的行爲沒有十分明確的善惡觀念,起不到教育的作用。這時家長的態度應十分明確,首先要及時制止,鄭重告之“不許打人。”然後允許孩子申訴打人的原因,父母要明確地表示對此事的態度,並給孩子講清道理。如是其他小朋友引起的,應告訴孩子有很多方法可以解決問題,打人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如果孩子情緒激動,聽不進道理,可以暫時“冷處理”,待孩子平靜以後,進一步講清。

怎樣對待孩子打人與被打2

孩子喜歡打人怎麼辦?或者孩子被人打了怎麼辦?這個問題真的是很難回答,每個孩子性格不同,每次打人/被打的情況也不同,要給出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解決方案真的是難於上青天。

早晨送孩子進幼兒園後那一轉身,你是什麼樣的感覺?是輕鬆投入自己今天的計劃,還是忐忑地攥着手機等待老師的告狀電話?或是一整天爲ta今天會不會又受到誰的欺負而心煩意亂?

的確,離開了爸媽的庇護,如何與老師同學相處一天,對於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還很弱的低齡孩子是一個巨大挑戰。尤其在玩耍中發生衝突時,大聲尖叫、哭泣甚至打人咬人的狀況都可能發生。對於家長來說,遇上自家孩子在幼兒園經常有打人行爲或被欺負的經歷,都是件頭疼事。

湯圓的一個發小,伊莫珍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當時兩週歲的伊莫珍在幼兒園被四歲男孩麥克斯推到門框上,右前額起了個大包。

  老師怎麼反應?

第一,處理傷口安撫受害者,給受害者家長打電話,家長可以自己酌情要不要馬上趕到或要求老師安撫。

第二,安撫肇事者情緒,適當時間要求他向受害人道歉。

第三,詢問其他老師有沒有目擊事情發生經過。

第四,寫一份特殊事件的報告,儘可能的說明原委(有老師目擊最好,沒的話只能做個推斷,可以是當事或其他目擊小朋友的陳述),等受害人家長過目簽字,然後存檔。

最後,會和肇事者家長口頭溝通,如果該小朋友經常有暴力行爲,幼兒園會希望家庭一起配合改善這種情況。

後來我們問起伊莫珍的媽媽到底怎麼回事?她說,有老師看到他倆爭一個玩具都不撒手,想要阻止已經晚了,麥克斯的確是幼兒園的麻煩大王,通常老師們都把他看得很緊,不過百密一疏,負責老師還向她道了歉。“伊莫珍沉默而倔強,”她媽媽說:“跟其他孩子起衝突我完全可以理解,小朋友之間發生這些事很正常,只是不幸受傷了。”

  那麼究竟有什麼好辦法可以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

在湯圓的幼兒園裏,有兩個特殊角色肩負了這一使命,他們是——手先生和腳先生。

什麼好玩東西?都沒聽湯圓說起過呀!於是,我請教了幼兒園的園長克里斯汀。

原來是兩張做成手和腳形狀的演示卡,爲了便於小朋友們理解,克里斯汀把他們擬人化爲“先生”。

手先生的任務是教導大家的行爲規範。

MrHandsays(手先生說):

Wearekindtoourfriends(我們對夥伴們很友好)

Wedogoodlookingandlistening([與老師夥伴溝通時]我們認真看和聽)

Weshareandtaketurns([和夥伴相處時]我們分享和輪流)

Wehelptotidyaway([遊戲、點心等結束時]我們幫忙整理和打掃)

Behappy([對人對事對自己的狀態]要高興)

腳先生的任務是教導大家講禮貌。

MrFootsays(腳先生說):

PleaseandThankyouweshouldsay(我們應該常說“請”和“謝謝”)

Thatisbeingkind!(這就是講禮貌!)

唔,這些道理簡單易懂,直接教小朋友不就得了嘛,費那麼大勁請兩位“先生”來,難道他們比老師的話還有威信?

還別說,這裏頭真有技術含量。

克里斯汀說:“學齡前(英國較早,5週歲)孩子對空穴來風的大道理不理解,更沒法加深印象。但是這些“道理”如果有了載體,即誰誰誰說了,他們的小腦袋就會第一時間作出反應,首先能把注意力集中起來,然後纔有傾聽、理解和記憶。”

這個說法立刻引起了我的共鳴,我們很多中國家庭喜歡用“誰唱紅臉誰唱白臉”來教育小孩子,通常讓有威嚴形象的爺爺爸爸等男性成員唱白臉,奶奶媽媽當紅臉。當孩子不聽管教的時候,奶奶和媽媽就會說了:“爺爺說了!”“爸爸來了!”小孩子們通常就會乖乖就範。

前些日子我家奶奶來小住,也把“爸爸說”掛在嘴上試圖收服湯圓湯包這兩個淘氣包。誰知,早被“香蕉化”了的爸爸並不接招,反而露餡說:“我沒這麼說過!”以至於奶奶的老套路沒有成功。

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效果上講,這種傳統的做法是符合了幼兒的心理和智力水平的,但顯而易見,靠嚇唬小孩子使其就範容易給他們造成心理陰影,破壞親子關係祖孫關係,被“白臉”的爺爺爸爸們可能也一肚子委屈,不是家庭教育應取的方法。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