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早期教育 > 孩子禮貌培養 怎樣讓孩子習慣打招呼

孩子禮貌培養 怎樣讓孩子習慣打招呼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禮貌,遇到人能打招呼,可是孩子有時無論你怎麼提示,就是沒有任何反應,看到別人家主動有禮貌的孩子羨慕不已,如何讓孩子形成和別人打招呼的習慣呢?

孩子禮貌培養 怎樣讓孩子習慣打招呼

1) 父母先做到。

這裏又包含兩個方面:首先要和孩子打招呼;例如,每天早上起牀後、孩子放學後等,父母都可以主動和孩子打招呼,這時也是訓練孩子和別人打招呼的時機。其次,父母要和別人打招呼。爸爸和媽媽見面後打個招呼,家裏有老人的,出於晚輩對長輩的尊重,父母也要和自己的長輩打個招呼。很難想象,父母平時都沒有和別人打招呼的習慣,如何要求自己的孩子呢?父母能做到這點,孩子不一定能主動和他人打招呼(特別是不熟悉的人),但是,如果父母做不到,孩子做到的可能性就會變得更小。

孩子禮貌培養 怎樣讓孩子習慣打招呼 第2張

2) 向生人介紹孩子。

我們華人的父母很少能做到這一點,在新西蘭生活了多年,發現這裏當地人的很多做法值得我們借鑑。我經常可以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個剛剛認識的當地人,如果旁邊跟着一個孩子,哪怕這個孩子剛會說話,他們也不忘向你介紹一下這個孩子的名字。我個人認爲這樣做,不僅是對孩子個體的尊重,還有助於訓練孩子和別人打招呼的習慣。因爲,一般情況下,當對方向我們介紹人家自己的孩子時,我們一般都會有禮貌地向人家的孩子打個招呼、甚至誇孩子幾句,我想這時孩子感受的都是打招呼所傳遞的正面信息。

孩子禮貌培養 怎樣讓孩子習慣打招呼 第3張

3) 潤物細無聲。

有的父母雖然能做到與他人打招呼,但發現自己的孩子就是不和他人打招呼,我家二娃,就是這麼一個孩子。二娃三歲半左右進幼兒園,新西蘭的公立幼兒園老師的職業素養都很高,即使面對犯錯的孩子說話也很輕柔、舉止也很得體,一舉手、一投足讓人有一種高貴的感覺。幼兒園每天安排一個老師站在幼兒園門口,和每位小朋友及其接送的家長打招呼,這個老師打招呼的時候還能叫出孩子和家長的名字。相比之下,剛開始進幼兒園的二娃,每次當老師和我們熱情地打招呼時,二娃總是默默看着,然後徑直地從老師旁邊走過。剛開始,弄得我們夫妻感覺特別不好,我有時爲此還和老師道個歉,這件事弄得我那時甚至還有些惱火,我想我和媽媽每次都和老師打招呼,爲什麼我們的行爲就影響不了這個小傢伙呢?但是我們還發現,有時他媽媽帶他出去散步,見到生人時,只要他媽媽一打招呼(在新西蘭,當你走在便道上時,經常會有不認識的人和我們主動打招呼,久而久之,我們也養成了這個見到不認識的人打招呼的習慣),他也跟着打招呼,這件事讓我和他媽百思不得其解,我們想:幼兒園的老師怎麼也比陌生人熟悉吧!怎麼都和陌生人打招呼,卻不願意和幼兒園的老師打招呼呢?這裏幼兒園的老師很職業化,沒有罵孩子、罰孩子的情況,所以應該不是不喜歡老師這個原因。我和他媽也經常討論這個現象,後來我們認爲可能是我們太在意二娃不和老師打招呼這件事了,因爲有時我們會因此和二娃談話、有時在去幼兒園之前,我們還提醒他要和老師打招呼,這樣可能造成孩子有些緊張,孩子一緊張反倒忘記和老師打招呼了。我們決定要從自己做起,將這件事情淡化,當我們淡化了這件事之後,二娃打招呼的情況反而有了好轉。所以當孩子不打招呼的時候,做父母的沒有必要指責、埋怨、甚至懲罰孩子,這時需要一點一點地用我們的行動來影響孩子。

孩子禮貌培養 怎樣讓孩子習慣打招呼 第4張

4) 承認孩子的不同。

我們經常聽人說: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在這個問題上,也不例外。孩子不與他人打招呼,可能是他不喜歡或者不擅長用語言的方式來表達對他人的親近、感激、尊重甚至是愛。記得孩子的姥姥、姥爺在2012年底來新西蘭看望孩子,那時的二娃快三歲半了,在二位老人離開新西蘭的前一天晚上,二娃將一隻布絨企鵝悄悄地放到了姥姥的行李旁,說是要送給姥姥的。我知道那隻企鵝是他當時最喜歡的玩具,每天晚上都要放到枕頭旁伴他入睡,當他媽向姥姥解釋這隻企鵝對二娃的意義時,姥姥感動地哭了出來,在國內的姥姥至今還保留着這隻企鵝。二娃表達的方式不是語言,而是通過將自己心愛的玩具送給他喜歡的人的方式來表達。所以當孩子不喜歡打招呼時,父母可以問問孩子要不要用其他方式來表達,如:畫一幅畫、與其他孩子共享一個玩具等。

孩子禮貌培養 怎樣讓孩子習慣打招呼 第5張

5) 正向激勵。

在父母的鼓勵下,孩子如果與他人打招呼了,父母就應及時鼓勵,如:“我看到你剛纔和老師打招呼了,這樣做多有禮貌啊!”甚至可以給孩子貼正面標籤,如:“我就知道你是個有禮貌的孩子…”

當孩子不喜歡和別人打招呼時,有心的父母不妨用一下以上方法,相信,一定會有一種方式適合您的孩子。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