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新生兒怎麼做口腔護理

新生兒怎麼做口腔護理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新生兒怎麼做口腔護理,家長們對於孩子的培養總是非常慎重,新生兒的口腔護理是需要爸爸媽媽多多注意的,同時,很多家長認爲孩子的能力越出衆越好,教育孩子是一份值得投資的事業。看完新生兒怎麼做口腔護理孩子,學着啓蒙家裏的小天使吧!

新生兒怎麼做口腔護理

新生兒怎麼做口腔護理1

1、新生兒期的口腔護理

(1)整個新生兒期(初生至28天),應喂寶寶喝少量溫開水,以清洗口腔。

(2)無論母乳或人工餵養,每次吃完奶,要養成喝少量白開水的習慣,尤其是寶寶發燒、感冒時,更應勤喂溫開水。

(3)人工餵養的寶寶,如果吸奶速度較慢或者吃吃停停時,媽媽不能用橡皮奶頭去頂寶寶的口腔黏膜,催促寶寶吸吮,這樣頻繁操作,容易損傷寶寶的口腔黏膜。

(4)嚴格保持奶頭、奶具的衛生。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保持奶頭的清潔很重要,每次哺乳前,應用肥皂清洗雙手和奶頭,擦試奶頭的毛巾要先用熱水消毒。人工餵養的寶寶,奶瓶及奶嘴均要用清水徹底沖洗乾淨後再使用。

(5)衝調的奶粉溫度要適當,喂之前先在手臂上試一下溫度。如果奶溫較高,很容易燙傷寶寶的口腔黏膜。

2、長乳牙前的口腔護理

一般情況下,寶寶出生6個月就會開始長牙(也有更早的),並會伴隨一些不適症狀,如牙齦腫脹、發燒、疼痛等,媽媽就要學會判斷寶寶長牙的不適症狀,並正確護理。

給寶寶做口腔護理前,要做好準備工作。先讓寶寶側臥位,用小毛巾或圍嘴袋圍在他的頜下,以防止護理時沾溼衣服;同時準備好消毒過的筷子、棉籤、淡鹽水和溫開水,媽媽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淨雙手。待準備好一切再開始護理。

護理時,先用棉籤蘸上淡鹽水或溫開水,擦寶寶口腔內的兩頰部、齒齦外面,再擦齒齦內面及舌部。張口不合作的寶寶,爸媽可用左手的拇指、食指捏小兒的兩頰,使其張口,必要時也可用勺子柄或筷子幫助撐開口腔,但一定不能用力過猛,會傷着孩子。擦洗時應注意使用的物品要保持清潔衛生,已消毒的物品不被弄髒污染。擦洗一個部位要更換一個棉籤,同時棉籤上不要蘸過多的液體,以防止寶寶將液體吸入呼吸道造成危險。

口腔護理後,用小毛巾把寶寶嘴角擦乾淨。口脣有乾裂的可塗消毒過的乾淨植物油;口腔潰瘍者可塗金黴素魚肝油;鵝口瘡可塗制黴菌素甘油,或根據需要遵醫囑塗其他藥物。

3、長牙後的口腔護理

歲以內的寶寶,剛長出乳牙時,用指套牙刷或紗布蘸上溫開水,輕輕擦拭乳牙和牙牀。牙齒清潔也要有規律地進行,每天早晚各一次,晚上喂完最後一次奶後要一次,以免奶液長期留在口中,容易導致齲齒。1歲以後,要選擇嬰幼兒專用的牙刷和牙膏組合。

4、如何給嬰兒清潔口腔

做口腔護理前,要做好準備工作,且護理者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淨雙手。待準備好一切再開始護理。口腔護理流程:

準備:

1、操作者準備:着裝規範、洗手。

2、評估:小兒病情,口腔情況(有無出血、潰瘍、感染等),解釋。

注:此爲醫生需用,家庭常規護理可略過此步驟。

3、用物準備:治療碗2個(分別盛制黴菌素甘油、2%碳酸氫鈉溶液棉籤)壓舌板(家用筷子等)、電筒、彎盤、小膠單、水杯(盛溫開水)、棉籤、紙巾。

4、檢查:先讓嬰兒側臥位,用小毛巾或圍嘴袋圍在小兒的頜下,以防止護理時沾溼衣服,並置彎盤於口角旁 電筒檢查口腔。

清洗口腔:

1、用棉籤蘸溫開水溼潤口脣。

2、以2%碳酸氫鈉溶液棉籤擦洗頰部、牙齦、硬齶、舌面(勿觸及咽部、橫向擦洗)。

3、以制黴菌素甘油棉籤擦洗頰部(弧形擦洗)牙齦、硬齶、舌面(勿觸及及咽部 橫向擦洗)、溫開水溼潤口脣。張口不合作的小兒,爸媽可用左手的拇指、食指捏小兒的兩頰,使其張口,必要時也可用勺子柄或筷子幫助撐開口腔。

4、清洗後護理:口腔護理後,用小毛巾把小兒嘴角擦乾淨。口脣有乾裂的可塗消毒過的乾淨植物油;口腔潰瘍者可塗金黴素魚肝油;鵝口瘡可塗制黴菌素甘油,或根據需要遵醫囑塗其他藥物。

整理:

1、整理牀位,協助小兒取舒適體位。

2、整理用物、分類處理 洗手、記錄。

  護理要點:

1、動作輕柔。

2、擦洗時應注意使用的物品要保持清潔衛生,已消毒的'物品不被弄髒污染。擦洗一個部位要更換一個棉籤。

3、棉籤不可過溼,以防止小兒將液體吸入呼吸道造成危險。

作爲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一定要護理好自己的孩子,嬰兒的一切都依靠父母,父母一定要承擔起作爲父母的責任,積極爲寶寶進行口腔護理。其實只要是護理得當孩子就會口腔清潔衛生,不會出現口臭,更加不會影響長牙。

新生兒怎麼做口腔護理2

新生兒口腔如何護理?

當新生兒娩出之後,在開始呼吸之前,應迅速清理口、咽、鼻等處的黏液或血液,防止其吸入呼吸道引起感染。方法多采用紗布裹住小指伸入口內,輕輕擦吸;或用耳科之洗耳球的尖端插入鼻內,吸出黏液;或用去掉針頭的頭皮針導管接注射器抽吸。做上述處理時動作務必要輕,因新生兒皮膚稚嫩,稍有不慎致皮膚破潰,可引發全身感染。

祖國醫學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發現,一些清熱解毒的藥物水煎拭口並少許內服,具有良好的 清潔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皮膚黏膜及胃腸道感染。如黃連煎水拭口並內服少許;銀花甘草液拭口,並內服少許黃連煎汁,以清臟腑之毒,防止胎毒遺患。

如果發現孩子口腔有一些白色類似奶塊的膜狀物,用上述方法又衝不去,且孩子煩躁,吃奶 時哭鬧,口氣熱,流涎,甚至有低熱等症狀,這有可能是被黴菌感染而引發的鵝口瘡。

遇有這種情況時,也千萬別用紗布擦,可用棉籤蘸龍膽紫塗口,每日1~2次;也可將制黴菌素藥 片壓成粉末狀,用白開水化爲乳懸液塗口,每日5~6次;還可用野薔薇花、鮮藿香、鮮竹葉 等適量煎水塗口,每日3~4次,均可很快奏兒。塗口時應注意不要在餵奶後立即進行,以免引起孩子噁心嘔吐。

新生兒時期,由於哺乳或溢奶的緣故,小兒的口頰內或舌上常有殘留的奶塊。有些家長喜歡用紗布蘸水去擦,這是極其錯誤的。因爲稍不留意,粗糙的紗布就會損傷孩子稚嫩的口腔黏膜,嚴重者會引起口腔感染甚至敗血症。遇有這種情況時,可給小兒喝少許溫開水,奶塊即可被衝去。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